陈勇
摘 要:延安时期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党通过创立崭新的革命话语体系、丰富话语载体的形式范围、构建有效的话语交往、营造良好的话语语境等多种方式,把局部执政优势转化为思想政治工作的话语优势,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这启示我们新时代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话语建设,要强化党的领导,牢牢掌握思想政治工作话语权,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创新,为思想政治工作话语提供源头活水和实力支撑。
关键词: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优势;思想政治工作话语优势;优势转化
DOI:10.15938/j.cnki.iper.2022.02.024
中图分类号:D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22)02-0131-05
延安时期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党善于把执政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取得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巨大成功,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任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回顾这段历史,总结成功经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执政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的内在规律,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宝贵借鉴。
一、延安时期党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话语建设的基本内容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获得了局部执政的权力,通过创新话语内容、丰富话语载体、构建话语交往、营造话语语境,党创造了全新的革命话语体系,形成了新民主义的话语模式,实现了官方话语和大众话语的融合、理论话语和生活话语的统一。新民主主义话语占据道义优势,彰显人民特征,代表了社会发展的前进方向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成为延安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话语建设的核心内容和突出成果。
1.创造了崭新的话语体系
注重话语创新是延安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特征。在形成毛泽东思想的过程中,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取得了广泛成效,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框架、以新民主主义理论为基本内核、以政治动员为主要目的、以理论话语和实践话语互动为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话语体系。其话语体系呈现出如下特点:其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框架。划分阶级成分、开展阶级斗争、实行武装革命、激发爱国热情、实现民主自由,推动民族解放、进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这个话语体系的核心思想,也是建构这个话语体系的基本框架。其二,以新民主主义理论为基本内核。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创立了新民主主义理论,成为这个话语体系的基本内核。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概念,如“革命”“解放”“民主集中制”“人民民主专政”“实事求是”“整风”“三三制”“生命线”“三大法宝”“群众路线”等,做出了一系列全新的论断,如“兵民是胜任之本”、打“持久战”、开展“大生产运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倡“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提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等,这些创新的概念和判断,构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话语的基本内容。其三,以政治动员为主要目的。毛泽东深刻认识到:“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1]人民群众的支持是决定战争胜利的根本因素。因此,要想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就必须广泛动员民众,“这个政治上动员军民的问题,实在太重要了……这是胜利的最基本的条件。”[2]新民主主义革命话语体系的重要作用就在于动员民众加入到抗日救国和反蒋建国的伟大实践中去。其四,以理论话语和实践话语互动为特色。理论话语和实践话语是话语的两种重要形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话语的源头活水,但是理论话语与广大民众的实践话语是有距离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话语的大众化进程,实现了理论话语和实践话语的良性互动。毛泽东要求“文字必须在一定条件下加以改革,言语必须接近民众,须知民众就是革命文化的无限丰富的源泉”[3]。大众化的目的是把抽象的政治术语、名词概念转化成群众能够听懂、可以接受的大众话语,从而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全新话语内容和多样话语形态的结合,“将抗日、民族爱国主义情绪、革命、阶级、共产主义、平民主義等融合起来,将朴素的阶级情感和远大的社会理想结合起来”,[4]在“阶级、革命、解放”的宏大叙事中打造了全新的革命话语体系,在这个话语体系中,民众的日常生活也具备了集体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意义价值,在参与革命活动的过程中广大民众完成了身份认同和意义建构,思想政治工作因此取得了动员民众的效果。
2.构建了有效的话语交往
延安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注重话语交往的有效性,包括通过灌输式话语交往进行政治动员,通过平等式话语交往进行交流研讨,通过运动式话语交往进行渗透影响等不同方式,拉近了话语主体和客体之间的距离,促进了话语认同。其一,灌输是延安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话语交往形式。灌输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手段,也是思想政治工作话语交往的基本形式。延安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靠口说、靠传单布告、靠报纸书册,靠戏剧电影,靠学校,靠民众团体,靠干部人员。”[5]党着重将抗日救国和民族解放的思想观念通过政治灌输的方式传递给广大民众,唤醒民众的意识,激发民众的热情。其二,延安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更加注重交互式、启发式、研讨式的话语,致力于构建话语主体和客体之间民主平等的话语交往。以高校为例:延安大学新的教育方针就提倡“发扬教学上的民主,提倡质疑问难,热烈辩论的作风”[6]。很多高校往往一半时间授课,一半时间安排小组讨论、大组座谈、集体辩论等方式,重视平等的话语交往。其三,延安时期党还探索以运动式的话语交往提升话语效果。毛泽东在论及政治动员时指出:“不是将政治纲领背诵给老百姓听,这样的背诵是没有人听的;要联系战争发展的情况,联系士兵和老百姓的生活,把战争的政治动员,变成经常的运动。”[7]运动是延安时期党开展政治动员的基本形式,如大生产运动、农民识字运动、新式整军运动等。大规模的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能够带来话语震撼和吸引效应,从而使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广大群众之间、群众与群众之间在运动中消除隔阂,增进交往。运动式话语交往带有浓厚的生活化气息,使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运动式话语还饱含强烈的革命理想和激情,能够激发广大群众的雄心壮志,产生“精神变物质”的神奇效应。
3.营造了良好的话语环境
良好的话语环境有助于消解话语阻抗,提升话语效果。延安时期党局部执政的实践营造了良好的思想政治工作话语环境。其一,宏观话语环境的营造。得益于局部执政的优势和特殊的历史条件,中国共产党在当时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创造了陕甘宁边区这个相对和平的环境。党通过改革生产技术、加强互助生产、改造“二流子”等方法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开办工厂、发展贸易等方法促进工商业繁荣,通过减租减息、精兵简政、发展大生产运动等方法降低群众负担,老百姓获得到了“看得见的物质福利”[8];通过发展民主政治,建立边区民主政府,实行“三三制”民主政权,使边区群众在政治上享受到了当家做主的民主权力;通过加强民众教育扫除文盲,通过改造传统艺术形式,倡导文艺为人民服务,使广大群众受到了文化的滋养和熏陶。中国共产党带领延安民众形成了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加上相对和平的社会环境,为思想政治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宏观话语环境。其二,微观话语环境的营造。在具体的思想政治工作话语实践中,思想政治工作话语主体通过尊重群众主体地位、激发群众思想觉悟、创设昂扬向上的氛围等,营造了良好的微观话语语境。以新式整军运动的“诉苦会”为例,作为一种思想政治工作手段,“诉苦会”特别注重通过摆设祭奠花环、供放被害亲属灵牌、张贴宣传标语等现场布置,[9]营造庄严肃穆的隐性话语环境。此外“诉苦会”还通过干部带头诉苦,启发战士诉苦,或典型带头,或军民同诉等手段激发话语客体的自主意识和阶级觉悟,塑造了显性的话语语境。相同社会地位、相似身份遭遇、相近价值观念的战士,很容易在这个显隐交织的微观语境中产生相通的情感体验和强烈的情感激荡。在诉苦的同时嵌入革命话语和阶级话语,话语语境就会激发强大的爆发力,产生惊人的思想转化效果,使昨天的战俘成为今天的无产阶级战士,将人民解放军打造成“无敌于天下”[10]的英勇之师。
二、延安时期党的执政优势转化为思想政治工作话语优势的主要途径
馬克思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11]占据统治地位的执政党,更容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将本阶级的价值观念向全社会推广从而掌握话语权。延安时期国民党政权处于全国执政的地位,中国共产党则是局部执政。从理论上说国民党更应该具有话语优势,但事实恰恰相反。这说明执政优势不会必然产生话语优势,这中间有一个能动的转化过程。这种转化至少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政权本身的正当性和先进性,代表社会广大民众的根本利益;二是转化过程的有效性,能够进行充分有效的转化。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充分发掘延安的政党建设优势、理论创新优势、民主政权优势、经济发展优势和文化引领优势的基础上,成功实现了执政优势向话语优势的转化,为赢得民心、获得胜利奠定了坚实的话语基础。
1.无产阶级的政党优势转化为思想政治工作话语的主体优势
无产阶级的政党优势为思想政治工作话语塑造了先进的主体。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先进政党,承担着“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光荣使命。延安时期则是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党以强化自身建设为目标,以整风运动为抓手,着力进行思想、政治、组织、作风等方面的建设,产生了公认的领袖毛泽东,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将自己打造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成为领导中国革命的中流砥柱,展现出强大的政党优势。通过加强自身建设党锤炼了一支数以万计的人才队伍,这些优秀人才所展现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清正廉洁、艰苦朴素、勇于牺牲的形象,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优秀话语主体。反观国民党,由于党纪松弛、信念坍塌,导致党员贪污腐化,勾心斗角,已经蜕化为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政党,这样一个政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其效果可想而知。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优势转化为思想政治工作话语的内容优势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优势促进了思想政治工作话语的生产与创新。延安期间,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诞生了以毛泽东思想为代表的创新理论成果,成为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进思想武器。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从话语角度看就是革命话语体系建构的过程,即将来源于西方的,带有浓厚的西方话语色彩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中国化改造,将江西瑞金时期俄式的苏维埃话语,转换成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新民主主义话语。“苏维埃”“布尔什维克”等俄式话语被“抗战”“革命”“解放”等中国式话语所取代,这种革命话语以其先进的思想、创新的概念、丰富的形式、通俗的表达,成为思想政治工作话语内容的直接来源。毛泽东本人就是话语创新的典型代表。他善于吸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元素,转化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鲜活话语,如用“矛盾”说明事物的对立与统一、用“愚公移山”说明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用“有的放矢”来形容革命理论和实践的关系,等等。毛泽东提出的“枪口对外,一致抗日”“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参军保田”“拥政爱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等一系列宣传思想口号,今天仍然极富感染力和号召力。
3.民主政权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思想政治工作话语的道义优势
民主政权的政治优势提升了思想政治工作话语的道义层次。延安时期党在陕甘宁边区局部执政期间,在政治领域实施了一系列创新的制度,展现了民主政权的政治优势。其中最突出的是建立以“三三制”为代表的抗日民主政权。“根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的原则,在人员分配上,应规定为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12]在这个政权体系里,既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又团结了包括地主富农、开明绅士在内拥护抗日救国的绝大多数民众,并且实行普遍、直接、平等、无记名的民主选举,结成了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代表了社会发展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党在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救亡和团结大多数一致对外的统一战线策略,在解放战争时期加强民族团结建立新中国的理想目标,代表了整个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符合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占据了道义制高点,思想政治工作话语就获得了道义的优势。而反观国民党政权,虽然是当时中国的合法政府,具有全面执政的政治优势,但由于实施消极片面的抗战路线和错误的战略战术,导致抗日战场节节失利,损失惨重,大片国土沦入日寇手中。加之国民党贪污腐败,昏庸无能,整个国统区百业凋敝,民不聊生,政权岌岌可危,遑论话语优势了。
4.自给自足的经济优势转化为思想政治工作话语的现实优势
自给自足的经济优势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经济保障和实力支撑,增强了话语内容的说服力。延安期间党领导边区人民立足农业,通过灵活土地政策调动了边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通过奖励开垦吸引外来人口壮大经济规模;通过鼓励工商业搞活经济;通过大生产运动和精兵简政减轻老百姓负担……在偏远落后的陕北高原开创了经济发展的延安模式,在实践探索中形成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将偏僻的陕北延安打造成经济自给、贸易自由、衣食无忧的经济高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劳动、党政军民的广泛参与是延安时期经济建设的重要特点。而与之相对应的国民党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官僚买办资本不断挤压侵蚀民族资本的生存土壤,政府对广大民众实行了残酷的剥削,面对日益严重的土地兼并、苛捐杂税和贪污腐败,广大老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对解放区和国统区的状况进行了鲜明的对比:“在国民党区域,工人、农民、店员、公务人员、知识分子以及文化工作者,生活痛苦,达于极点”,而与之相对的“中国解放区的全体人民都有饭吃,有衣穿,有事做”。[13]党在延安时期局部执政取得的巨大经济成就,获得了边区群众的高度认可,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经济保障和实力支撑,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话语内容的说服力,转化为思想政治工作话语的现实优势。
5.民族大众的文化优势转化为思想政治工作话语的环境优势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优势为思想政治工作话语提供了鲜活的文化滋养。20世纪30年代的延安,土地贫瘠,交通闭塞,民生凋敝,文化落后,是中国的一块文化荒地。时任陕甘宁边区主席的林伯渠介绍延安教育时指出:“边区是一块文化教育的荒地……平均起来,识字的人只占全人口百分之一。”[14]中国共产党将延安从文化荒地打造成了代表民族文化發展方向的文化高地,诚如胡乔木所指出的:“随着抗战以来文化中心城市的相继失去,以及国内政治倒退逆流的高涨,大后方的文化阵地已显得一片荒凉,只有延安不但在政治上而且在文化上作中流砥柱,成为全国文化的活跃的心脏。”[15]延安聚集了全国各地的先进知识分子,在小说、诗歌、报告文学、戏剧、音乐、美术、电影等众多领域创造出了无数脍炙人口的先进文化产品,并改革创新了以新秧歌剧为代表的陕北本土艺术形式,形成了各种艺术形式百花齐放,广大民众共建共享的文化建设格局,为抗战救国和民族解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文化产品和精神动力。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以及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表,明确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产生了民族的革命的文艺理论。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领导广大民众形成了以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这种革命浪漫主义对弘扬民族精神、形成民族凝聚力,有着极大的激励和促进作用,成为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的显著文化优势。思想政治工作也是一种文化活动,延安时期局部执政的文化优势为思想政治工作话语提供了文化滋养,营造了良好的话语语境。
三、新时代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话语建设的借鉴启示
延安时期党善于将执政优势转化为思想政治工作话语优势的经验启示我们,新时代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话语建设,要加强党的领导,牢牢掌握思想政治工作话语权,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创新,为思想政治工作话语提供源头活水和实力支撑。
1.加强党的领导,牢牢掌握思想政治工作话语权
加强党的领导是保持思想政治工作话语优势的前提条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创新,党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广大民众,激发民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思想政治工作成为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坚持党的领导,有助于思想政治工作保持正确的方向;有助于突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地位;有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实施。随着改革开放以后党的中心工作的转移和西方思潮的涌入,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话语弱化现象。新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才能牢牢把握主动权和话语权。首先要加强宏观层面的思想指导,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对思想政治工作领导体制、工作机制、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进行顶层设计和规划安排。其次要加强微观层面的实践指导,对思想政治工作目标设定、内容安排、方法选择等进行具体指导,确保思想政治工作发挥作用,从而牢牢掌握思想政治工作话语权。最后要利用集中教育[16]的形式,开展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延安时期的整风运动,起到了团结人心、凝聚力量的巨大效果,就是集中教育的典范。
2.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为思想政治工作话语提供源头活水
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是保持思想政治工作话语优势的重要保障,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成果为思想政治工作话语提供源头活水。话语创新则是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话语发展、保持优势的重要动力。内容是话语诸多要素中最基本最核心的要素,支配和影响着话语载体、话语语境、话语交往等其他要素,有什么样的话语内容决定了需要什么样的话语载体与之相适应,同时会影响话语语境和话语交往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思想政治工作的话语创新,首先和最重要的是内容创新。如何进行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可以为思想政治工作话语创新提供源头活水。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党的指导思想,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遵循。中国共产党不断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深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创新理论,这些理论中提出的新概念、新表述、新论断,是思想政治工作话语创新的核心来源。当前,尤其要善于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移植话语内容,创新话语概念,提出新的话语命题和话语论断,以话语创新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话语优势的发展。
3.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为思想政治工作话语提供实力支撑
唯物史观告诉我们:话语是实践的产物,是对人类实践的反映。马克思指出:“语言是一种实践的、既为别人存在因而也为我自身而存在的、现实的意识。语言也和意识一样,只是由于需要,由于和他人交往的迫切需要才产生的。”[17]思想政治工作话语的本质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基础上对广大民众进行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教育的载体,其根源在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广度和深度决定了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话语的信度和效度。因此,要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为思想政治工作话语提供实力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求我们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前进,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鲜活案例、生动事实和坚实基础,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为思想政治工作话语提供强有力的实力支撑。
参考文献
[1][2][3][5][7][12]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11,513,708,481,481,742.
[4] 王東方.中国革命的延安之路[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303.
[6] 曲世培.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高等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27.
[8] 毛泽东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67.
[9]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新式整军运动[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5:604.
[10]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294.
[11][17]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50,533.
[13]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48.
[1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十六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71.
[15] 胡乔木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5.
[16] 王树荫,王君.中国共产党党内集中教育的基本经验[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6):22.
[责任编辑:张学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