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抗疫精神读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22-05-21 11:41宋妍王萌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抗疫精神一致性解读

宋妍 王萌

摘 要:理想信念、价值追求、道德操守,既是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也是支撑着一个国家发展的必备条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凝结了中华民族千百年的精神追求,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发展进程中的精神风貌,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遵循的价值准则。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体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让公民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抗疫”精神中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彰显,为其增添了新的内涵,成为战胜疫情的强大中国力量。

关键词:抗疫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一致性

DOI:10.15938/j.cnki.iper.2022.02.005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22)02-0024-0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努力,需要很多力量来推动,核心价值观是其中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价值是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意义,是以主体为尺度主客体统一的状态。不同的主体有着不同的需要,同一客体对不同主体便具有不同的价值。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国家和民族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统一,同这个国家和民族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合,它承载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善恶是非的价值标准。中华民族是历经磨难、百折不挠的民族,越是面临困难和挑战,凝聚力和战斗力就越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中国又一次在危难时刻尽显了大国的责任和担当。经历磨炼是最好的教育,这场疫情阻击战所形成的“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1]的抗疫精神,使公民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民众内在情感和外在践行达到了高度紧密地结合,成为全体人民内心的强大共识和集体行动,真正读懂其内在的涵义,汇聚起抗疫精神的强大中国力量。

一、从“抗疫”精神,读懂如何爱国

爱国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精神力量。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核,爱国是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与行为准则的统一,也是公民责任与义务的结合。“爱国”不仅表现为对自己的国家大好河山的热爱,更表现为在灾难面前的凝聚团结、共克时艰。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在疫情防控中展现出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展现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赞誉。”[2]抗击疫情,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我们提供了最坚实可靠的后盾。为化解危机,维护稳定,战胜疫情,提供了最有力的保障,也激起了广大人民的爱国情怀,凝聚起了众志成城、共渡难关的强大决心。

通过这次疫情,让我们明白爱国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稳定性,可以在把握正确方向的同时应对风险挑战。制度稳则国家稳。一个稳定的制度意味着方向明确又团结一致、多方发展又井然有序、各司其职又形成合力。在新中国成立的70余年里,建设和改革都始终把握正确方向,保证社会主义事业不走偏路、不褪颜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系统性,可以在兼顾发展的同时应对风险与挑战。在严密的制度体系当中,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分属不同制度范畴又紧密相连。面对风险与挑战,根本制度稳方向、主大局;基本制度控速度、铸中坚;重要制度织密网、堵疏漏,共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保驾护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创新性,可以在不断改进发展的同时应对各种风险与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开放发展的,一直以来都以开放的视野与包容的心态看待全世界的优秀制度与文明,坚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根据自身国情吸收并创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4]面对突发的疫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得到了更加充分显示。第一时间成立了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全面加强疫情防控的集中统一领导和协调。迅速、科学、有序的一系列行动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拥有强大的领导能力、动员能力、组织能力。从疫情爆发到迅速应对,从部署决策到落实执行,从各级政府到基层社区,切实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为疫情防控的治理效能,展现出了惊叹世界的中国速度与中国力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坚持爱国与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高度统一,爱国就是爱我们的制度,拥护我们的制度就是爱国的表现之一。要以坚定的制度自信把好前进方向,以此来全面战胜此次疫情和抵御未来的更多风险。

爱国就是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次疫情阻击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优势得到凸显。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5]党的统一领导与统一指挥是完成国家各项工作的基本前提,也是克服所有困难解决一切问题的“定心丸”。通过“一盘棋”的总部署,“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方法,“集中力量办大事”才能够实现。面对疫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重点抓好防治力量的区域统筹,坚决把救治资源和防护资源集中到抗击疫情第一线,优先满足一线医护人员和救治病人需要。”[6]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进行数次开会部署,迅速解决防控当中突发的各种情况;全国各地区及时组建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由党政主要负责人亲自挂帅;全体党员勇担重任起到了先锋模范的带头作用;广大人民群众齐心协力、共同奋战,在全国形成了总动员、总部署的疫情防控大格局。这是党的领导优势的突出表征,更是中国高效治理的直接展现。爱国就是爱中国共产党,就是坚定不移地跟党走,听党指挥,坚定地将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爱国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7]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升至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战略高度。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一直是我国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人民的力量可以取得革命和改革的胜利,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人民群众在疫情战中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是我们可以战胜病毒、结束疫情的关键力量。“没有人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8]面对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在首位。“生命至上”的抗疫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秉持“人民至上”崇高信仰的有力诠释[9]。在这没有硝烟的“战争”里,党中央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筑牢防控围墙。广大人民自觉居家隔离,各行各业的工作者坚守岗位一线。每个人都响应国家号召,扮好自己的角色,尽好自身的义务,贡献力所能及的力量。14亿中国人民用实际行动展现出越艰险越向前的民族品格,铸就了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爱国就是爱人民,就是“要时时想到国家,处处想到人民,做到“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10]

二、从“抗疫”精神,读懂如何敬业

敬业是一个道德范畴,是对所从事职业的热爱与工作时的认真负责。敬业要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追求崇高的职业理想,有强烈的事业心,有勤勉的工作态度,有无私的奉献精神。这既是基本职业要求,也是个人价值在工作中的体现。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离不开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坚守与敬业。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说:“广大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日夜奋战,展现了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11]敬业精神的贯彻始终,形成了各司其职、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的“战疫”格局,为战胜疫情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持。

敬业就是要坚定信念,心怀大局。“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12]理想信念作为人性、德性、党性的统一,会对人的精神起到引领的作用,并通过实践展现出来。在此次抗击疫情防控过程中,从部署到实施、从前线到后方,各行各业的工作者们始终坚定着服务人民、战胜疫情的信念,守好自己的工作岗位,尽好自身的工作职责。钟南山、李兰娟院士带队出征奔赴武汉,广大医务工作者身披白衣、逆行出征,人民解放军闻令即动、勇挑重担,基层社区工作者、公安干警、志愿者风雨无阻、坚守后方,各行各业以这样朴素的方式诠释着敬业精神。在疫情被基本控制、国家号召复工复产之时,蓄势待发的力量又快速转化成热火朝天的干事气象,各条战线尽最大努力地为社会经济复苏输送动力,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贡献力量,以坚定的信念,展现出敬业价值观的巨大力量。

敬业就是要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社会主义在新时代为人们在“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生产劳动中发扬敬业精神赋予了新内涵。它要求我们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并积极投身于波澜壮阔的建设实践。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血吸虫病感染千万人口,国家成立了中央防治血吸虫病小组,将其防治当政治任务来执行,于1957年将病情有效控制;2003年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党中央迅速成立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建设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建立小汤山医院,探索最新的有效治疗方案,最终迎来抗击非典的全面胜利;在此次新型冠状肺炎的治疗当中,广大医务工作者将传统的中医疗法与西医疗法创造性地相结合,并将其纳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第三版诊疗方案当中。中医药学作为我国传统医学,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凝结。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13]中医治疗凭借着治疗效果好、副作用小等优势在此次疫情防控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中西医的相互融合是此次疫情救治的一大特色,充分彰显出中国医务工作者的智慧与创造力。

敬业就是无私奉献,舍生忘死。奉献是敬业的必然境界。敬业要求工作者具备无私的奉献,公而忘私的精神。缺少了国家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利益的获得将毫无意义。敬业不是仅仅为了工作本身,更是要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敢于奉献与自我牺牲。从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张定宇院长到武汉肺科医院ICU主任胡明,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众多医务工作者、科技人员、解放军将士、党员干部迎难而上,与时间赛跑,和病魔较量。有的身患绝症,却依旧坚守岗位;有的不幸感染,同事接替继续工作;有的家人生病甚至亲人去世,也无暇顾及;有的推迟婚期只为抗击疫情;有的夫妻双双上阵留下年幼的孩子与年迈的老人。这种誓死不退、不胜不休、无私奉献、舍生忘死的战疫精神是对敬业价值观内涵的深刻诠释。

三、从“抗疫”精神,读懂如何诚信

诚信,即诚实和守信用。“诚”是坦荡真诚的内在修养,“信”是做事无欺的外在践行,将二者结合,诚信就是表里如一、内外兼修的优秀道德品质。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诚信不仅是每个公民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国家得以繁衍生息、欣欣向荣的强大精神支柱。在此次新冠疫情当中,无论是我们国家,还是个人,都将诚信观念体现的淋漓尽致,弘扬着重信守诺、遵规守法的价值取向。

“抗疫”精神让我们明白诚信就是要重信守诺,坚守道德底线。习近平总书记说,“人与人交往在于言而有信,国与国相处讲究诚信为本。”[14]诚信是公民道德的底线,是个体处世的金律,也是群体、组织、国家形成凝聚力,获得信任感的重要基础。在此次新冠疫情中,中国从始至终都秉承着公开透明的基本原则,将疫情相关的信息与数据及时对外进行公布,分享疫情防治经验,用实际行动显示出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诚信之道。从武汉封城到基层社区的严守,党中央一声令下,全国绝大多数人民,即便在春节也能够自觉做到不走亲访友,不外出聚会,如实上报体温等健康情况信息,主动做好个人与家庭的消毒防护;绝大多数商家都诚信买卖;绝大多数工厂与企业在节后复产复工之时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定期进行消杀与员工的体温监测。正是因为绝大多数国人的“以誠为本,以信立人”,我国的疫情防控举措才可以真正发挥效果。

诚信就是要遵规守法,做合格公民。遵规守法是诚信的应有之义,也是诚信的基本体现。诚信要靠自觉,更需要有法律作保障。遵规守法是诚信在法律上的体现,展现了守法者的自觉性,也在一定程度上约束着公民的行为。诚信者都应是遵规守法的公民,表现在日常生活和商业交易等一系列社会活动之中,诚信地享受权利、履行义务、行使权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维护社会大局稳定。”[15]在此次新冠疫情中,党中央迅速制定并出台了疫情防控的中国方案,严格依法将新冠肺炎纳入乙类法定传染病,进行严格的管理。审议通过《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关于依法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意见》对疫情防控提供根本遵循。各级政府坚守诚信观念、法治底线。在面对个别人为一己私利瞒报或谎报体温及出行记录导致接触者染病或被隔离的情况;面对个别不法商家为获取更大的利益而生产假冒伪劣医疗物品等违法现象,相关部门进行重拳出击,严肃依法处理,及时进行通报,充分利用反面典型为广大公民画出诚信的红线,给出违法的警示。从对疫情防控相关立法进行补充完善并严厉执行,到对危害疫情防控行为加大司法执法力度,再到大力加强疫情防控法治宣传,严控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的每一个环节,进一步释放了新时代诚信精神,让诚信成为抗击疫情的极大助力。

诚信就是要坚持科学求真,不造谣传谣。当今社会网络的飞速发展为诚信体系的建设带来了新挑战。在此次新冠疫情爆发的初期,面对未知且危险的病毒,广大民众因缺乏专业知识与对病毒的认知,很容易盲目陷入谣言的旋涡。网络上病毒来源的“阴谋论”盛行,“双黄连可抑制新冠病毒”等,极大的误导了民众的判断,干扰了社会生活秩序,导致部分群众抢购并大量囤积日用品与药物,或坚决不居家隔离、不佩戴口罩等极端行为出现。这些问题在疫情初期对人民群众的生活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随着党和政府采取的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一线防疫专家与医务工作者出面辟谣,为广大群众普及疫情相关的科学知识,引导大家在生活中树立科学求真的观念,使全民抗“疫”有了科学的加持,响应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战略要求。

四、从“抗疫”精神,读懂如何友善

友善,就是友爱和善,重友好求和谐、怀真善有爱心。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友善,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更加展现了在社会主义新时代个人交往、国家交流的应有之义,是提升人际关系、助力社会和谐、凝聚全球力量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的复信中说到:“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国际社会应该守望相助、同舟共济。我们愿同世界卫生组织及各国一道,为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作出贡献。”[16]友善是一种美德,在“大敌”当前更是一种担当。在此次新冠疫情防控中,友善广泛传递,并注入了开放合作、守望相助的新内涵,成为战胜此次疫情的强大凝聚力与战斗力。

通过这次疫情,让我们明白友善就是要开放合作,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历史和现实已经证明,全球化发展更加深入,世界已然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各个国家相互依存,人类命运紧密相连。要更加深入国与国之间的合作,凝聚世界智慧,实现普遍安全和共同安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暴发后,多国家接连出现确诊患者随之迅速增长,形势十分严峻。抗击新冠疫情不是一国之事,而是需要各国合作同行、联防联控。在全球疫情迅速蔓延的情况下,中国尽最大可能切断传染源,遏制疫情向外输出和扩散,为世界防疫争取了宝贵时间,用中国实践探索治疗方案,为世界防疫提供了宝贵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特别峰会时倡议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并承诺将向出现疫情扩散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中国信守承诺,言出必行,先后向亚洲、欧洲、拉丁美洲等120余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物资援助,地方政府通过国际友好城市等渠道向50多个国家捐赠医疗物资,中国企业向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捐赠医疗物资,中方组织专家通过国际视频等方式向全球各个地区的国家分享经验[17]。这种开放合作、守望相助的大国担当,是当代中国对友善的最新注解,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包容善良,同时也生动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厚内涵和时代价值,为全球抗疫注入强大信心和力量。

友善就是要守望相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人是社会性的存在,怎样通过友好和善的方式建立起融洽的社会关系一直都是人类各大文明的优秀道德文化所致力于解答的重要问题。中华民族从古至今都十分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友善,将其作为传统美德推崇备至,讲求“与人为善”和“君子之道”,强调“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在此次新冠疫情防控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来自全国各省市区的330多支医疗队、4万多名军地医护人员紧急驰援;19个省市通过“一省包一市”进行对口支援。大量的医护人员、医疗物资向湖北倾斜[18]。许多企事业单位和人民群众自发捐款捐物;一些新冠肺炎康复的患者积极捐献血浆救治危重病人;广大海外华侨、留学生心系祖国,筹集医疗物资支援国内;无数志愿者不计报酬,帮助他人。这种互帮互助的感人画面,充分展现了众志成城、守望相助的新时代友善精神。是当下对中华民族友善这一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发展,体现了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应有特征,也是促进人际和谐、推动社会和谐、凝聚中国力量的内在要求。

友善就是要团结合作,共渡难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广泛发动和依靠群众,同心同德、众志成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从古至今,中华民族越是面临危险与困难,团结的凝聚力就越发体现,成为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强大动力和保障。面对严峻的新冠疫情,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形成携手与共的强大力量。在疫情面前,没有旁观者和局外人,每个中国人都是疫情防控大局当中的一员。人人担当负责,就可以迸发出团结协作、同舟共济、全国共下一盘棋的强大合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還将面临各种的问题与挑战,团结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保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此次抗击疫情提供了精神上的支撑和思想上的动力,战“疫”本身就是全国人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次生动践行,增强了国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厚植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情怀,经历此次战“疫”精神洗礼的中国人,将更加自觉地把这份价值体验融于实践当中,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践行者。

参考文献

[1] 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N].人民日报,2020-09-11(1).

[2] 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的集中展现[N].人民日报,2020-05-19(4).

[3]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9-11-06(1).

[4]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21.

[5]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N].人民日报,2019-07-30(6).

[6] 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时的讲话[J].求是,2020(4):4-12.

[7] 汪晓东,李翔,马原. 江山就是人民 人民就是江山[N].人民日报,2021-06-28(1).

[8] 郭占恒.没有人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N].浙江日报,2017-08-18(6).

[9] 王庆云.论抗疫精神融入青年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6):113-118.

[10]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2).

[11] 习近平.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2-24(2).

[12] 习近平.坚定理想信念 补足精神之钙[J].求是,2021(21):4-15.

[13] 黃艳.中医药文化传播视角下图书出版的内涵与外延[J].出版广角,2021(10):31-33.

[14] 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演讲[EB/OL].(2013-10-03).http://www.gov.cn/ldhd/2013-10/03/content_2500118.htm.

[15] 习近平.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 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J].求是,2020(5):4-8.

[16] 习近平复信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EB/OL].(2020-03-26).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20-03/26/c_1125772621.htm.

[17] 坚决打好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N].人民日报,2020-04-02(3).

[18] 王易.弘扬伟大抗疫精神 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J].教学与研究,2020(12):5-14.

[责任编辑:张学玲]

猜你喜欢
抗疫精神一致性解读
离散异构线性多智能体系统的输出一致性
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抗疫故事”的 若干着力点
新时代抗疫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硬核力量
用好“抗疫精神”打赢全面脱贫攻坚战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致性教学实践——以“电解质溶液”教学为例
停课不停学之“疫情中的我”
基于Paxos的分布式一致性算法的实现与优化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特色的解读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揪出那只“混进革命队伍里的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