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课标、学为中心: 区域推进课堂变革的实践探索*

2022-05-20 08:12王毓舜
全球教育展望 2022年4期
关键词:课标研修学历

王毓舜

一、 区域深化课堂变革解决的主要问题

新课程改革第一个10年,成都市温江区同全国许多地区一样,通过持续深化课堂变革,教师普遍接受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教学理念,课堂活起来、动起来了,基本解决了“课堂单调乏味、沉闷枯燥”等课堂变革的浅层次问题。在新课程改革第二个10 年,我区着手在区域内推进学历案,深化课堂变革,创造性地形成了区域推进“落实课标、学为中心”课堂变革的实践模型,有效解决了课堂变革的三大深层次问题。

(一) 课程标准落实不够

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方针的具体落实,教师虽然认同其重要性,却很少能将其转变为课堂教学行为。课堂教学“基于主观经验而非课程标准”的现象普遍存在,课程标准导教、导学作用发挥不充分。学历案把“基于课程标准教学”作为核心理念,并通过基于课标的目标、指向目标的评价任务、指向目标镶嵌评价的学习过程等操作要素将其转变为设计文本,再落实为教学行为,较好地解决了教学实践中课程标准落实不够的问题,推进了“让教学回家”的进程。[1]

(二) “学为中心”体现不够

教师虽然接受了“学生是学习主体”理念,但观念与行为脱节现象较为普遍。从形式上看,学生在课堂上活动踊跃、参与积极。但从深层次分析,这些活动本质上依然服务于教师的“教”,学生“学”只是教师“教”的工具,课堂仍未实现从“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的转变。学历案将“坚持学生立场”贯穿教学设计和实施始终,区域推进学历案较好地解决了“学为中心”体现不够的问题,实现了让课堂回归主体。

(三) 区域整体推进效度不够

在区域整体推进课堂变革中,对高校资源、行政部门、研培机构、学校教师之间力量整合不够,制度设计、机制建设、氛围营造亟待完善等问题,从不同角度影响着课堂变革的区域推进。我们通过区域推广学历案,形成了多主体联动协同推进课堂变革的机制,有效解决了课堂变革区域整体推进效度不够的问题。

二、 区域深化课堂变革的历程

2012年至今,区域推进“落实课标、学为中心”课堂变革经历了四个阶段(如图1)。

图1 “落实课标、学为中心”课堂变革成果产生的过程

(一) 明确价值追求,解决课堂变革推进方向的问题(2012—2016年)

第一,回顾历史,明确“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追求。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区先后开展了3个省级课题研究(1)3个省级课题研究指从2001年开始,我区先后承担的“自主参与课堂教学研究”“区域性提升教师教学设计技能实践研究”“区域性提升课堂学生活动设计技能实践研究”三个省教育厅规划课题。第一个课题获四川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后两个课题均获四川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在主体教育理论指导下,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变革指向: 关注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落实。随着改革经验积累和实践研究深入,“学为中心”逐渐从明确、具体的探索方向升华为自觉、理性的价值追求。

第二,紧跟前沿,开启“落实课标”的课堂教学实践。2012年,我区与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建立联系,每年选派教研员和骨干教师到华东师范大学开展以“基于课程标准教学”为主题的研修。4年多时间里,教研员带领骨干教师编写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的课程纲要,引导教师从“教好一门课程”的角度“上好每一堂课”,广泛开展基于课标的教学实践。

第三,谋划未来,锁定“落实课标、学为中心”课堂变革方向。基于历史梳理与现状研判,让教学“回家”,让课堂回归主体,成为我们区域课堂变革明确的主张。在谋划新一轮课堂变革时,我们明确提出“落实课标、学为中心”的区域课堂变革价值追求及发展方向。

(二) 设计变革方案,解决课堂变革推进路径的问题(2016—2017年)

第一,审慎选择实践载体。基于区域推进课堂变革的实践经验,我们对教案、学案、导学案、学历案开展比较研究发现,教案的教师立场从根本上影响着课堂“教为中心”的面貌,学案、导学案超越教案之处在于把关注重心从“教”转向了“学”,但缺乏对真实学习经历的完整设计及对学生“是否学会”的关注。学历案将先进理念融入可操作的设计要素,通过逆向设计引导学生经历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的真实学习过程,有效克服了以上弊端。学历案强调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把基于课标的学习目标作为教学灵魂;学历案坚持彻底的学生立场,强调设计学生的“学”;学历案强调“教—学—评”一致,以基于目标、先于过程的评价任务设计,引导真实进阶的学习过程。[2]鉴于学历案的主张与我区课堂变革历史经验与现实需求的高度契合,我们果断选择学历案作为解决课堂变革深层次问题的实践载体。

第二,精心谋划顶层设计。我们首先研制课题方案(2)该课题最初名称为“研修转型促进区域‘学为中心’课堂变革实践研究”,后更名为“以学历案为载体,区域推进‘学为中心’课堂变革实践研究”,为四川省教育厅重点规划课题。,形成明确的研究思路,以增强课堂变革理性自觉。研究思路包括三个部分: 通过学历案设计研究,变革教学方案;通过学历案实施研究,变革教学行为;通过学历案开发性推广研究,落实区域整体推进。同时,我们研制《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推进中小学“学为中心”课堂变革三年行动计划》,将研究方案转化为行动计划,从“做什么”“怎么做”“如何考核评价”等角度对区域课堂变革做了系统的顶层设计和清晰的路径规划,以增强课堂变革实践效度。

(三) 落实变革举措,解决课堂变革有序推进的问题(2017—2020年)

1. 培训学习,凝聚课堂变革共识

学用融合,将培训学习贯穿始终。一是借智专家培训,请进先行区学校专家开展启蒙培训;选派教研员、骨干教师参加高校培训;走进先行区学校跟岗培训;请进课程专家、教材主编面对面指导。二是夯实本土培训,组建讲师团,根据不同阶段培训需求开发系列培训课程,分层分类举办教学行政、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等研修班、进阶班。三是引导校本培训,以区域年度竞赛活动为引领,组织学校开发校本培训课程,开展校本研修、主题教研、校级竞赛等,以“滚雪球”方式实现教师全员培训。

2.编用同步,稳步推进课堂变革

编用同步,推进学历案设计和实施。2017—2018年,我们组织骨干教师编写4—9年级23个学科所有内容的学历案样例,供广大教师学习借鉴、修订使用。2019—2020年,我们基于课标及“教—学—评”一致的理念,编写《学历案设计与实施指南》和《课程纲要》,支持每个教师编写学历案。同时,开发《学历案评价量表》,引导教师对标设计、修改学历案。2020—2021年,我们精心打磨义务教育阶段学历案范例,撰写导读、设计意图,呈现学历案从理念向文本转化的过程,出版专著《基于课程标准的学历案: 温江经验》,为义务教育阶段学历案编写提供参考。在以上过程中,我们同步开发了《学历案课堂教学评价量表》,引导教师自觉将学历案文本转变为课堂行为;开发了《学历案课例研究活动评价量表》,开展基于实证的课例研究,区域推进基于学历案的课堂行为转变。

3.活动引领,逐步深化课堂变革

以赛代培、以赛促研、以赛促用,我们每年策划组织逻辑递进的区域竞赛活动,引导课堂变革逐步深入。如组织学历案系列培训活动,引导干部教师了解、理解学历案;组织教学行政学历案观课评课大赛、学历案校本培训课程大赛,提高中小学教学行政人员的学历案引领力与指导力;组织教师学历案要素解读大赛、学历案设计技能大赛、学历案修改大赛、学历案课例研究报告大赛、学历案年度标杆课展评活动等,促进教师学习、研究、应用学历案。

基于以上实践探索,以学历案学科化、学段化实施为目标,我们创造性开发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历案设计与实施指南》《学历案评价量表》《学历案课堂教学评价量表》《学历案课例研究活动评价量表》等,为广大教师落实学生立场、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教—学—评”一致等提供支持与引导。同时,通过系统设计、分步实施开展系列区域性竞赛活动,选树学科标杆、区域典型,形成学校标杆课1 500余节、学区标杆课500余节、区级标杆课100余节。通过“全面推进、工具支持、活动引领”,我区最终形成区域推进“落实课标、学为中心”课堂变革的新局面。

(四) 总结提炼运用,解决课堂变革持续深化的问题(2020年至今)

这一阶段,我们系统梳理课堂变革实践经验,提炼教学方案变革策略、教学行为变革路径、区域整体推进机制,构建起学历案课堂实践模式,形成了具有引领性、操作性的区域深化课堂变革实践模型。

通过承担培训任务、参加学术交流、接待观摩学习等方式,我们扩大了成果应用及辐射范围,进一步深化了课堂变革,并通过深度反思课堂变革,分析课改趋势,形成区域课堂变革持续深化的新方向。

三、 区域深化课堂变革的主要成果

(一) 主要观点

1. 课堂变革是国家要求与现实需求的有效整合

“落实课标、学为中心”课堂变革的基本主张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基于课标的教学。课程标准是国家纲领性教学文件,是课程的灵魂,是国家对学科育人意图与价值追求的规定性阐释,课堂教学必须以课程标准为基本遵循。[3]二是学为中心的教学。“学为中心”是对教学过程构成要素及其关系的规律性把握[4],主要表现为学生立场、学习设计、学力发展等基本教学观念及价值追求。“落实课标、学为中心”既是对“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课程育人使命的实践回应,也是基于课堂变革深层次问题的现实选择。其操作路径是以学历案设计与实施为载体,先将上述主张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方案,再通过课堂实施转化为具体教学行为。

2.课堂变革有效推进的基础是找到适切的实践载体

课堂变革不能顺利推进,通常不是缺乏先进理念,而是缺乏实践载体。教师大多认同“落实课标、学为中心”理念,但实践中普遍存在理念和行为“两张皮”现象,导致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实践载体。学历案与我区“落实课标、学为中心”课堂教学主张深度契合,是我区深化课堂变革的适切载体。实践证明,学历案的推进实施,有效帮助教师实现了观念向行为的转变,深化了课堂变革。

3.教学行为转变的关键是研修文化与课堂文化的同频共振

课堂难以从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转变,与教师专业成长有密切关系。教师培训中的培训者中心,播下了课堂教学中教师中心的种子;教师培训的一讲到底,带来了课堂教学的一讲到底。要实现学为中心的课堂变革,应先在教师研修中落实教师中心,以教师研修的教师中心引领课堂教学的学为中心,用“对话互动”的教师研修文化滋养“对话互动”的课堂文化,以教师研修文化与学生课堂文化的同频共振,支撑学为中心的课堂变革。

(二) 实践模式

经过多年研究实践,我们形成了区域推进“落实课标、学为中心”课堂变革的实践模型——以课堂落实国家课程标准为目标,以学历案设计变革教学方案,以学历案实施转变教学行为,以学历案开发性推广落实区域整体推进。

1.三大策略支持学历案设计变革教学方案

(1) 策略一: 构建学历案设计基本模式

在大量实践探索基础上,我们建构了“充分体现三大核心理念,规范叙写八大基本要素”的学历案设计基本模式。

第一,充分体现三大核心理念。在全面分析、系统梳理学历案基本要素的基础上,我们概括提炼了学历案三大核心理念,并引导教师在设计中充分体现(如表1)。

表1 学历案三大核心理念及落实方法

第二,规范叙写八大基本要素。在借鉴高中学历案六大要素基础上,我们结合义务教育阶段特点及区域实际,提出了学历案八大要素(3)在高中学历案六大要素的基础上,温江义务教育阶段学历案在“学习目标”之前新增了“课标要求”这一要素,以强化并落实基于课标设计学习目标的意识,将原来在“学习过程”要素中的“资源与建议”作为独立要素调整到“学习过程”之前,意在强化“课前早知道”的设计,支持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落实“学为中心”的课堂。,并以简明语言揭示其要义,引导教师落实这些要求(如表2)。

表2 学历案八大要素及叙写方法

(2) 策略二: 开发学历案设计专业支架

区域层面编制《学历案设计与实施指南》,支持教师解决学历案设计三大难题(如图2)。一是支持基于课标设计学习目标。按文科、理科、综合学科的不同特点,梳理课标要求在教材中的体现,帮助教师整体把握课标要求的教材分布,为教师基于课标制定学习目标提供支持。二是支持基于学习目标设计评价任务。设计分析表格,结合学习内容,逐单元梳理“课程标准—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学习过程”的一致性,并提供设计建议与范例,为教师落实“教—学—评”一致提供支持。三是支持基于学习目标与评价任务设计学习过程。呈现不同年段同一主题不同课型的学历案,对比凸显目标、评价、内容、实施的差异,为教师提供模仿借鉴的范例。

图2 《学历案设计与实施指南》支持教师设计学历案

学校层面编制《课程纲要》,支持教师从“教—学—评”一致角度整体把握学期教学。学科组依据《课程标准》《学历案设计与实施指南》,结合教材和学情,统一规划本学期教学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落实学校层面的“教—学—评”一致;支持教师设计学历案,落实课堂层面的“教—学—评”一致。以上两个工具,形成了区域和学校分层落实课标的专业文本体系,推动学历案由“骨干教师编、全区教师用”向“专业支持每位教师编写使用”转变。

(3) 策略三: 研制学历案设计评价量表

从学历案“核心理念、基本要素”两个角度,我们提炼了11个一级指标、28个二级指标,描述了“好”的学历案样态,并依据表现程度赋分,形成《学历案评价量表》(如表3),引导教师对标设计。

表3 成都市温江区中小学学历案评价量表

续 表维度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权 重ABCD作业与检测(5分)① 内容聚焦,指向学习目标② 难度适中,体现选择性和层次性③ 数量适度,体现减负提质要求4—52—310学后反思(10分)① 指向学习目标,反思学会了什么② 指向学习过程,反思怎么学会的③ 指向学科素养,反思学会了何用8—106—74—50—3

2.三大路径推进学历案实施转变教学行为

(1) 路径一: 构建落实教学行为转变的实践模式

以学历案实施为载体,转变教师教学行为,促进课堂由“基于经验、教为中心”向“落实课标、学为中心”转型,学历案不仅在课堂上支持学生经历真实进阶的学习过程,还在课前、课后发挥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如图3)。

图3 学历案课堂实践模式

第一,基于学历案预习,激发学习期待。课前将学历案发给学生,引导学生整体了解学习过程: 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怎么学,从而复习旧知、预习新知、记录困惑。

第二,基于学历案互动,落实学为中心。课中以学历案应用为基础,强化学生、教师、学历案的多向互动,引导学生经历真实进阶的学习过程,在参与、体验、互动中促进意义的自我建构和社会建构。

第三,基于学历案反思,促进素养生成。课后强化反思学习,引导学生反思学会了什么、怎么学会的、学会了有何用,通过悟中学促使知识和技能积淀为素养。

(2) 路径二: 推广促进教学行为转变的课例研究范式

推广基于实证的课例研究范式,强化用证据说话,突出以学观教、以学评教,引导教师基于学生“学”的状态和效果,分析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从教师个体、教研团队、区域群体等层面,促进教学行为的转变(如图4)。

图4 促进教学行为转变的课例研究范式

第一,“教学主张—课堂观察—课堂评价”逻辑一致。立足教师个体的教学行为转变,基于“评价什么,课堂才有什么”理念,提炼学历案实施的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开发《学历案课堂教学评价量表》(如表4),引导执教者基于评价量表实施课堂教学,引导观课者基于评价指标收集行为证据,实现课堂引导从模式引导向指标引领转变。

表4 成都市温江区中小学学历案课堂教学评价量表

第二,“课前交流—课堂观察—课后研讨”环节一贯。立足教研团队的课例研究行为转变,以规范的流程引导教研组课例研究从基于经验向基于证据转变。课前,教研组重点讨论“选题(研究的问题)、选课(凸显问题的课例)、开发观察量表(针对问题的行为证据)”;课中,基于观察量表搜集师生行为证据;课后,基于证据做出推论,总结提炼改进策略。

第三,“校内研究—学科推荐—区级展评”标准一致。立足区域群体的经验生成与丰富,按相同的研究范式和评价标准,学校、学科、区级分层级开展标杆课展评。引导教师基于相同背景的实践经验,在不同平台上展示交流、碰撞生成,丰富聚焦课堂变革的公共知识和群体经验。

(3) 路径三: 培育服务教学行为转变的教师研修文化

以教研员研修文化影响教师研修文化,进而影响学生课堂文化,以三者的同频共振,支持教师教学行为转变(如图5)。

图5 培育同频共振的文化服务课堂转型

首先,实现教研员研修文化与教师研修文化同频共振。教研员研修文化从“专家为中心、讲座报告为主”向“教研员为中心、对话互动为主”转变,浸润影响着教师研修文化,使其向“教师为中心,对话互动为主”转变。

其次,实现教师研修文化与学生课堂文化同频共振。通过长期的文化浸润,教师将“教师为中心,对话互动为主”的研修文化,潜移默化地积淀为“学生为中心,对话互动为主”的课堂文化。

3.三大机制推进学历案深化课堂变革

(1) 机制一: 学用融合循序推进

在试点先行、稳步推进过程中,形成“学以致用、用以致学、学用一体”三大推进机制(如图6)。

图6 学用融合的循序推进机制

第一,学以致用。组织教研员及学校行政、骨干教师先学习先实践。模仿借鉴高中学历案,创编义务教育阶段4—9年级各学科学历案,供全区教师学习借鉴、修订使用。

第二,用以致学。结合义务教育阶段特点,精心打磨学历案范例和标杆课,根据新的学习需求,基于问题驱动、需求驱动、任务驱动,再次到高校接受培训,到学历案先行区请教,“为用而学”提高学习针对性。

第三,学用一体。在学习借鉴基础上创新实践,总结提炼义务教育阶段学历案设计与实施成果;开发培训课程,组织“滚雪球”式培训,在“学”“用”的交互与递进中深化理解,形成区域共享的实践知识。

(2) 机制二: 多主体联动协同推进

以学历案区域推进为载体,形成了高校、教育局、研培机构、学校四方联动协同推进课堂变革的机制(如图7)。高校专家发挥“方向引领、理论指导”作用,通过培训引导、问题诊断、实践指导等方式,为区域课堂变革提供学术引领。我区与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保持密切联系,每年组织“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集中研修,为课堂变革提供持续的方向引领。行政部门发挥“整体设计、政策保障”作用,通过制定政策、整合资源、统筹协调等方式,根据推进需要,印发行动计划、活动方案等系列文件。研培机构发挥“组织协调、专业支持”作用,推进方案实施,凝炼公共话题,组织年度活动,常态化开展主题研究,多角度为学校和教师提供专业支持。学校和教师发挥“落实措施、变革实践”作用,制定校本课堂变革方案,健全校本制度、组织校本培训、开展校本活动,把一系列课堂变革主张、举措,转化为课堂行为。

图7 多主体联动协同推进区域课堂变革

(3) 机制三: 区域活动引领整体推进

聚焦每年研究重点,策划系列区域活动,引领学科主题研修和校本研修,形成“以赛促培、以赛促研、以赛促用”的推进机制。

第一,以赛促培: 聚焦活动,分层培训。教研员合作开发区级培训课程,培训学校行政部门。学校行政部门再围绕活动主题,开发校本培训课程,培训教师。在扩大学历案编写使用范围的同时,提升教研员、学校行政部门的课程指导力。

第二,以赛促研: 聚焦活动,联动研究。各学科发挥专业支持作用,常态化开展主题研修,解决学历案研究的具体问题,不断拓展研究深度。学校发挥主阵地作用,指导校本研修,解决学历案实践的具体问题,不断延展实践广度。

第三,以赛促用: 聚焦活动,实践应用。强化“教师专业成长在课堂”的观念,通过任务驱动,让教师在情境中解决问题,生成实践知识。培育合作文化,打造专业共同体,搭建多层级交流展示平台,在个体与群体经验的交流碰撞中,形成实践智慧。

四、 区域深化课堂变革的创新与成效

(一) 主要创新

1. 构建实践模型,缓解理念与行为“两张皮”现象

我们聚焦学历案理念转变为文本、文本转变为行为,构建方案变革、行为变革、整体推进变革“三变革”推进课堂变革的实践模型。以学历案设计,促进课改理念在教学方案中落实,缩短理念到文本的距离,以学历案课例研究推进教学方案向教学行为转变,缩短文本到行为的距离。标本兼治、由表及里,缓解理念与行为“两张皮”现象。

2.创新应用成果,担当高校理论研究到基层课堂实践的桥梁

我们在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率先区域性推广应用高校关于教学方案的研究成果,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历案“从无到有”的突破;学习借鉴高中学历案,结合区域实际、学段特点,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学历案的八大要素,儿童化叙写学历案,实现学历案“从仿到创”的跨越;开发《学历案设计评价量表》《学历案课堂实施评价量表》,推广基于证据的学历案课例研究,打磨不同学科学历案标杆课,引领教师内化、践行学历案核心理念,支持学历案“从形到神”的提升。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推广应用学历案的“拓荒牛”,我区的探索为义务教育阶段区域深化课堂变革提供了原创经验。

3.组织区域活动,形成课堂变革区域整体推进机制

我们以逻辑递进的区域性活动策划和组织,创新性形成区域课堂变革整体推进机制。将课堂变革总目标分解为年度目标,策划区域活动,落实年度研究重点,形成任务驱动,由浅入深、由点到面卷入教研员、学校、教师参与;聚焦年度区域活动主题,开展学习培训、教研指导、实践研究、成果提炼、交流展示等活动,促进个体、群体经验转化为区域共享智慧,形成实践研究的完整链条;遵循“内化理念、编写文本、优化文本、转化行为、推广应用”的逻辑,按年度科学设计学历案“要素解读、文本设计、文本修改、标杆课展评、课例研究报告、培训课程开发”等区域竞赛活动,以进阶有序的活动推进区域课堂变革的深化。

(二) 实践成效

1. 课堂发生预期变化

第一,“学为中心”特征更加鲜明。学历案课堂“对话互动”成为常态,91.14%的教师认同并践行“学为中心”理念,超过80%的学生认为“课堂学习活动任务清晰”。第二,课程标准指向更明确。“学习目标基于课标”逐渐成为教师自觉的价值追求;教师普遍能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课标指向。近90%的教师认同并践行“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理念。全国“绿色杯”教学大赛专家组评价我区获奖课例“充分体现了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第三,课堂教学效益明显提升。“教—学—评”一致有效改变了基于经验、随意性强等课堂现状;近80%教师认为“学历案对提高课堂质量的作用明显”;国内著名课程专家评价我区课堂是“理想中的学历案课堂”。我区推荐的100余节课例参加国家、省、市级课堂教学比赛,获奖率100%,获高等级奖项比例明显提升。

2.学生素养明显提升

我区推行的中小学绿色质量评价,每学期组织学生学习过程的全样本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学历案使用明显提升了学生课堂学习兴趣、课堂活动参与水平、自主学习能力。其中,79.48%的学生“感觉上课时间过得很快”;84.49%的学生“非常乐于参与课堂学习活动”;88.87%的学生“对不会做的题目会主动问老师、同学,或看书争取解决”。学生综合素养和学习成绩明显提升,在成都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监测及中考、高考中,我区各项指标连续5年攀升(如图8、图9)。

图8 近五年温江区高考本科上线率

图9 近五年温江区中考一次性合格率

3. 教师专业有效发展

我区教师研修平台数据显示,近5年,教师参加聚焦学历案的区级研修208 040人次、校本研修663 171人次,每年人均超30次,聚焦主题的研修活动,有效提升了教师学历案设计与实施能力。2018—2021年,我区先后开展了学历案要素解读大赛(512人参加)、学历案设计技能大赛(1 522人参加)、学历案修改大赛(2 068人参加)。纵向对比分析发现,体现学历案核心理念的学习目标、学习过程、评价任务设计,全区平均得分率分别增长了20%、15%、30%。教研员专业指导力明显提升,近3年有80%以上教研员被邀请到省市乃至全国做讲座、当评委。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获“一师一优课”教育部特等奖、四川省一等奖者共56位,获全国“绿色杯”教学大赛一等奖者12位。教师研究学历案的相关成果获区及以上奖励3 000余项,一等奖增加近10%。

4.各级专家高度认同

本成果受到多位专家高度评价。成都市教科院专家认为“温江课堂变革经验为纵深推进课程改革提供了典型经验,非常值得推广借鉴”;四川省教科院专家认为“温江课堂变革经验对全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具有引领作用”。课题结题鉴定专家组认为,该成果“理论意义重大,实践价值非凡,社会影响强烈”(4)来自由高校教授、教科院研究员组成的课题结题鉴定专家组对本课题的结题鉴定意见。;国家课程标准编制专家组核心成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盛赞我区“开展了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先锋式探索,开创了‘落实课标、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新局面,形成了区域深化课程改革的温江经验”[5]。

5.成果经验全国推广

我区义务教育阶段学历案推广经验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百度搜索“温江学历案”,结果达1 330 000条。我区经验先后在全国学历案联盟第二、第三届论坛上交流。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成都师范学院等高校及重庆巴南、广州天河、四川省内多地教育部门先后邀请我区做学历案经验交流;省、市教科院特地赴我区开展专题调研。同时,我区各项研究活动及成果被中国网、人民网、省市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

6.研究成果丰富多样

多年来,我区推动学历案深化区域课堂变革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如创编《学历案设计与实施指南》《课程纲要》,以及4—9年级23个学科的学历案;汇编《基于课程标准的学历案: 课例研究报告》《温江课堂变革年度报告》《学历案优秀成果集》;相关论文先后发表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学体育》《时代教育》等期刊,并被中国知网、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收录转载;出版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第一本学历案范例集《基于课程标准的学历案: 温江经验》。这些蕴含教师实践智慧、近1 000万字的文本成为传播课改经验、深化课堂变革、开展教师研修的宝贵资源。

猜你喜欢
课标研修学历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膨胀学历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转化策略”在课标卷选考题中的应用途径探析
“过程设计”提升校本研修品质
校本研修应避免“四重”“四轻”
知识无力感
学历是工作的敲门砖
“学历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