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晨 李 姗 叶宇豪 郭彦萍
(新疆医科大学厚博学院,新疆 克拉玛依 834000)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发展以及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我国在护理专业方面面临着重大缺口,而护理专业学生肩负着未来较长时间内不同科室的护理服务工作,且专业技术服务水平、职业认同都是影响其是否选择从事护理专业工作的关键因素。与此同时,患者维权意识在不断提高,对临床护理服务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造成我国医患关系紧张,部分医院还出现医闹事件、袭医事件,使得较多护理人员认为护理工作风险较高,甚至可能自身的生命安全会受到威胁,使其不愿意从事护理工作。基于此,了解护理专业学生以及实习生的职业认同现状对更好的加强护理专业学生与实习生的管理,提高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认同,保证我国护理专业人才可满足现代化护理服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此,本文结合调查问卷资料,对本科护理在校生与实习生职业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予以分析,详细如下。
调查对象为840名护理学生(包括在校生与实习生),共回收调查问卷720份,720名调查者一般资料如下:男性108名,女性612名;年龄方面:18岁以下有17名、18~22岁有640名、22~25岁有61名、26岁及以上2名;民族方面:汉族241名、维吾尔族429名、其他59名;生源地:疆内642名,疆外78名;居住地方面:城市334名、城镇187名、农村199名;家庭情况方面:原生家庭624名、单亲家庭63名、重组家庭33名;志愿者服务方面:27名未参加、173名想参加但是没有机会、418名有想法但是没有参与、102名有想法并参与。所有调查者都能够如实填写调查问卷。
1.2.1 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
了解在校生与实习生的情况,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包括所在年级、性别、年龄、生源地、居住地、家庭情况、志愿者服务情况等。
1.2.2 《医学生职业认同调查问卷》(护生版)
为职业认同调查题目,全部包括38个题目,涉及到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行为、职业承诺、职业期望、职业价值观6个维度,分值在1~5分,不符合为1分;不太符合为2分;说不清为3分;比较符合为4分;完全符合为5分,总分是38~190分,分值越高对应职业认知程度越高。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840份,回收720份,回收率为85.71%。
(1)本科护生的一般资料分析;(2)职业认同调查结果;(3)单因素分析结果;(4)多因素分析结果。
840名调查者共回收调查问卷720份,720名护生中,在校生596名 (82.78%),实习生124名(17.22%);女生612名(85%),男生108名(15%);疆内学生642名(89.17%),疆外学生78名(10.83%);居住城市334名(46.39%),城镇187名(25.97%),农村199名(27.64%);参加过志愿者人数占14.17%;需要接受专业心理健康服务占55.42%;了解过免费心理咨询的方法占78.33%。其中年龄以18~22岁640名(88.89%)居多,家庭情况以原生家庭624名(86.67%)居多。
本科护理在校生整体职业认同评分(140.05±26.65分),本科护理实习生整体职业认同评分(126.52±35.27分),本科护理在校生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行为、职业承诺、职业期望方面评分高于本科护理实习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在职业价值观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年级、生源地的本科护生在职业认同得分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以职业认同总分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性别、年级、生源地)及居住地、家庭情况、年龄6个变量纳入,采用多元线性逐步法带入回归方程,全变量回归分析的决定系数R=0.133,调整R=0.124,回归方程经方差分析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F=15.543,P<0.000)。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级是影响本科护生职业认同总分的两个重要因素,见表3。
表1 不同职业认同调查各条目均值分析(±s,分)
表2 职业认同总分单因素分析结果
表3 职业认同总分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目前不同医院对护理人员数量有较大的需求,同时对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有了更高要求,结合当前临床研究,职业认同会对员工工作的忠诚度、向上力、成就感、事业心等产生影响。所谓职业认同即不同职业人员在从事相关职业工作过程中对自身角色的定位、需要具备的职业胜任能力、职业道德等。
本科护理生作为未来从事护理服务的主要对象之一,其职业认同对后续是否能够坚持从事护理工作以及接受进一步职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中对本科护理在校生与实习生的职业认同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依据调查问卷分析结果,护理在校生整体职业认同评分高于实习生,分析可能是护理本科实习生在实习期间,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医院环境,了解护士的工作日常,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生命安全可能会受到威胁,影响职业认同,而在校本科生因没有真正的接触到临床护理工作,仍然对护理专业保持着高度热情,相应的对职业认同评分较高。本科护理在校生从电视节目中看到医护人员在抗击新冠肺炎过程中的付出,能够从内心找到职业归属感、职业自豪感,职业认同评分更高。部分文献资料报道指出,与护理在校生相比,实习生在具体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行为、职业承诺、职业期望、职业价值观上评分略低,分析是因为实习过程中面临的是真实的医疗环境,而非学校所接触的理想状况,影响到实习生对护理行业的认知,降低职业情感、职业行为、职业承诺等评分。年级、性别、生源地会影响学生职业认同,职业认知教育中需要重视影响因素的分析与使用。整体而言,本科护理在校生与实习生职业认同评分中等偏上,整体认知状况较好,而实习生需要进一步提高职业认同,加强职业教育。
结合本文以及其他相关学者的研究分析,针对本科护理实习生,需要在实习中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对护理专业的职业认同。通过职业归属感、职业荣誉感、职业典型人员经历等展示,激发更多本科护理实习生的职业认同感。此外,考虑到本科护理在校生对护理专业的认同感更强,可能在参与工作后会产生落差,因而认为本科在校生还需要加强认知实习,通过阶段性实习,帮助护理人员认识并接触真实医院工作环境。本科护理在校生还需要努力学习护理专业知识,提高自身护理服务能力,促进自身核心素养的提高,便于在后续参与实习或具体工作中能够应对各类情况,减少工作或者实习中的挫折感,增加成就感与自豪感,帮助本科护理在校生经过学习与实习进一步提高职业认同感与归属感。从社会角度分析,社会需要加强对护理人员形象以及工作内容等宣传,让大众客观认识护理专业,并能够尊重护理人员、对护理人员的付出表示感谢,提高全社会对护理行业人员从业人员的包容度。营造更加安全、和谐的就医大环境,减少本科护理生经过实习后选择从事护理职业时职业认同的下降。
综上所述,本科护理在校生与实习生整体职业认同中等偏上,且实习生对职业认知评分相对更低,并受到较多因素影响,需要加强对实习生在实习阶段的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