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鑫
(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图书馆是高校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协助学生展开自主学习、拓展学生知识眼界的主要阵地。从事实角度而言,高校图书馆不只是各种文献、资料、信息的汇集地,其已经成为高校文化精神的关键象征,已远远超越图书馆的传统功能,因此,图书馆建设对推动高校发展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在新时期发展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内部工作人员需要积极打破固有的服务观念,明确自身在读者服务工作中占有的主体地位,在掌握扎实牢靠的图书馆专业理论知识这一前提下,合理融入计算机数据处理及分析等专业知识,以便更好、更有效地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进而为广大读者提供更优质的信息服务。一方面,高校图书馆领导应该定期组织本馆工作人员与其他对标单位馆员开展业务交流;另一方面,应该不定期邀请业界精英技术人员对馆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进行全方面地培训,努力把图书馆馆员打造成具备现代化思维的高水平复合型技术人才。
在现代社会发展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可创建个性化、多元化的读者服务模式,在此种新型服务模式下,图书馆领导可在学校各个院系针对馆藏文献资源增设参考咨询站,以期达到对图书馆文献查阅层面的宣传与推广,如此不但可以帮助读者及时掌握馆藏文献资源的最新发展动向,而且可以增强馆内工作人员和读者的联系,进而充分掌握读者的阅读需求。除此之外,读者还可针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信息服务水平进行评分,这个分数直接与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薪资挂钩;而相关工作人员则需要定期向图书馆领导提交读者阅读分析报告,为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采购提供数据支撑。在此种模式背景下,图书馆工作人员为了提升自我绩效评价,就会积极自主地提高自身综合素养与服务水平,摒弃传统陈旧的服务观念,进而追求更高质量的读者服务成效。
提升智慧图书馆的服务质量,需要科学的、完善的管理制度来对馆员的服务工作加以规范和约束。在互联网技术高度融合这一背景下,大多数高校的智慧图书馆在管理制度方面仍存在一定不足。而智慧图书馆平台的搭建则对馆员的工作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需要其本着高度负责的职业精神,规范每一项管理工作行为。鉴于此,进一步完善智慧图书馆管理制度就显得尤为迫切。
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不仅需要具备丰富扎实的图书情报专业理论基础,还需要具备信息资源整合与组织的能力。近些年,在我国高等教育变革进程中,图书馆有关问题并没有被列入教育改革工作的考量中,拥有高学历、业务能力强、高职称的优质图书馆人才倾向于转岗学校教学部门,肩负着教育教学工作,而在人才选拔和优化进程中被淘汰下的群体则流入图书馆工作,由此造成图书馆出现优质人才短缺,高职称、业务能力强的人才不足,以及人才架构明显失衡等问题。长期如此,图书馆就会渐渐演变成高校“人员安置”机构,这样图书馆工作人员就无法担负起新时期的新职业与新任务,对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推进百害而无一利。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都已经设置了图书情报及图书馆相关专业,该部分高校更加重视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工作,但就其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看,其服务范围只是局限在学校范围内。具体来讲,也就是学生只可以在校园范围内依托校园网络才能够登录本校线上图书馆平台进行使用,且这种方式具有很明显的局限性,大多数时候,学生要在校外环境下操作各种图书文献资料的查询和阅读,但是苦于高校建设的智慧图书馆系统尚未设置VPN校外访问功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图书馆功能的发挥。
目前,图书馆界对空间服务的概念并没有统一的定论,说法不一。笔者认为,图书馆的空间服务是以图书馆的物理服务空间和虚拟服务空间为据点,以促进学习空间的创造性建设,切实地为学院的科研和教学提供支持,构建集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服务、文献传递服务、智力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知识讲座服务等于一站式的服务体系,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激发读者的创新学习。但当下高校图书馆普遍面临的现状是,空间服务的内容不够全面,方式不够新颖,空间使用缺乏宣传力度,馆员的专业知识结构欠缺等。伴随着图书馆服务的革新,很多高校图书馆已经意识到空间服务的重要性,也采取了相应的优化策略去弥补空间服务的空白,但问题是,大多数图书馆虽积极扩展其空间服务,实际上着力点大部分在图书馆传统服务方面,如藏书、阅览座位、打造专题书展等,并未真正意义上拓展图书馆的新功能。图书馆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类似读者学习研讨间、影音欣赏区、咖啡休闲区等功能区的打造,既能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又能促进文化传播和交流,从侧面也能反映出图书馆以读者至上为服务理念,满足读者合理的个性化需求,同时也能体现图书馆对读者的人文关怀,进而提升图书馆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
高校智慧图书馆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健全的管理制度,尤其是在规范馆员工作行为方面。与传统图书馆的馆员相比,智慧图书馆馆员与其有着明显的不同,在智慧图书馆的运行模式下,馆员需要具备图书馆管理工作技能,同时还要求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管理制度必须严格要求馆员管理工作的落实情况、计算机应用能力等,明确各部分服务内容及每一名馆员的工作责任与权力。另一方面,应建立科学的馆员培训机制,兼顾图书馆馆员的数字化、信息化专业技术水平和信息预测与评判能力等方面的内容,实现智慧图书馆馆员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
在我国高校图书馆发展进程中,馆内工作人员自身素养和能力对读者服务水平的提升具有直接影响,换言之,图书馆内部团队建设是创新与改革服务工作的基础条件。因历史与传统等各种因素,高校图书馆内部聚集了诸多非专业人员,在实施独立性以及专业性比较强的管理工作时,必然会对工作成效与质量产生极大负面影响,所以要注重提高图书馆内部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和专业能力。首先,高校在教育变革中需要突破传统人才引用政策的限制,吸引社会优质人才,引用掌握图书馆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等专业知识的高水平人才。其次,设定科学有效的激励政策,以此充分激发馆员的工作自主性和积极性,并注重馆员综合素养与专业能力成长,安排科学的培养路线和晋升路线,增大图书馆内部工作人员提拔的机会。与此同时,馆员还是衔接信息资源和读者的主要纽带与桥梁,在新时期背景下,读书是每个人发展和成长中必须坚持的一项“技能”,所以要持续强化馆员终身学习的意识和理念,只有这样,方能使馆员不断丰富自己、提升自己,以便更好地为广大读者进行服务。
对于大多数高校图书馆来说,人员编制紧张是长期阻碍图书馆服务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馆员数量短缺,面对庞大的服务群体,服务的专业性和及时性难免会打折扣。为缓解这种尴尬的境况,很多高校图书馆尝试招聘学生管理员,来强大图书馆的管理人员队伍。首先,学生能够在图书馆工作中提高自身信息素养能力,并完成社会实践作业,得到相应的积分;其次,学生管理员也是学生身份,同为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方便图书馆深入了解读者需求以及动态变化;最后,学生管理员相较于图书馆馆员,偏年轻化,具有明显的创新思维,学生力量的加入将进一步推动图书馆的创新服务工作。同时,学生管理员的加入也使得图书馆与学生读者之间的互动性更强,更能吸引读者关注图书馆资源以及举办的读书活动,从而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率。
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介入,使图书馆读者服务在以往智能化的基础上更具智慧性,彰显了读者服务的个性化和高效化特征,提升了读者的阅读体验。图书馆智能化设备的应用,能够逐步加强图书馆的智慧管理程度,以资源检索为例,以RFID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的检索系统,能够通过触屏或人工语音的形式快速查找所需资源。此外,该系统还能够对不同读者身份进行识别,通过记录不同读者的行为数据,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建立为不同读者推送个性化资源的网络服务模型。当前,高校图书馆提升智慧服务能力,需要增加智能化设备的引入与技术支持,构建高效的智慧服务硬件系统。高校在校生思维开放,信息需求也趋于多元化,图书馆智慧服务也应转型发展,以在校生的实际需求为导向,结合其发展需要,以高新技术和服务创新为基础,打造智慧型的众创空间,促进高校科教和创业的深度发展。目前,较为时兴的众创空间有3D打印、智能服务机器人、VR虚拟现实技术体验中心等体验性场所,读者可以在上述空间自主开展实践性活动,并获得智慧馆员提供的信息服务,形成相应的科技成果。
同时,图书馆还可以发挥自身数字化资源优势,借助先进技术的高度融合,整合各类学科资源信息,创建学科专家系统,为读者提供深度的学科服务。此外,高校图书馆可以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网络爬虫等技术对馆藏资源进行收集与整理,分门别类地构建个性化知识服务系统,提升读者服务的便捷性和准确性。
为打破高校智慧图书馆服务的局限性,应建立个性化的线上图书馆服务模式,进一步突出“以读者为本”的服务理念,并在传统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与优化,改善服务质量,丰富服务内容,拓展诸如预约服务、图书借还提示服务、垂直门户服务等,更好地体现出智慧图书馆的优势。例如,可利用图书馆终端系统对学生的阅读偏好以及文献资料需求等信息进行搜集和整合处理,以此为其制定个性化的、主动化的服务。另一方面,高校还应构建智慧图书馆信息反馈体系,以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服务是双向的,高校在进行图书馆管理的过程中,应搭建图书馆和读者之间的双向交流通道,不仅要向读者提供良好的图书馆服务,还应建立相关的反馈机制,通过听取读者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图书馆服务体系,提升读者服务质量。
图书馆正在经历从提供文献资源到空间服务的转变,在空间服务的方式上,图书馆要更加注重读者的阅读体验,积极运用科学手段规划、优化改造、整合其服务空间,完全为读者和用户考虑,尽力满足其对图书馆空间提出的个性化需求,尤其不可忽视虚拟空间的服务,虚拟空间的服务主要依赖于计算机技术、移动网络终端、先进的智能设备等,为读者提供肉眼看不到的服务场所。空间服务要求图书馆重视空间服务的顶层设计,并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同时要求馆员加强对空间服务的宣传,以及具备专业的知识结构,从而为读者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时代在不断进步,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也要与时俱进,不断革新,优化传统的服务理念,积极采用有效对策去创新读者服务模式,实现个性化服务。如此,才会促进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紧跟时代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