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向前
(山西焦煤运城盐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 运城 044000)
目前工业上重晶石还原的主要生产方法是煤粉还原法,煤粉还原法因其工艺过程简单、成本低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1-2]。虽然煤粉还原法生产工艺比较成熟,但由于还原过程中会造成大气污染,且受环保政策影响,各地限煤政策不断出台,利用绿色清洁能源进行替代煤粉还原已经成为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3-5]。文章从热力学[6]角度对氢气还原重晶石进行了研究,为企业的工艺革新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重晶石矿的主要成分为硫酸钡(BaSO4),含量为94.85%,此外含杂质CaSO4、SiO2等,全分析结果为BaO 62.28%,SO335.7%,SiO22.75%,CaO 0.87%,MgO 0.23%,Al2O30.44%,FeO 0.21%,Na2O 0.55%, SrO 0.6%。重晶石的XRD图谱见图1,主要物相为BaSO4和SiO2。
图1 重晶石的XRD图谱
2.1.1 不同温度下矿物的焓变
从图2可以看到在500 ℃至1 500 ℃的范围内,从热力学上看只有BaSO4、Na2SO4和SrSO4可以与氢气发生反应生成金属硫化物,其他以氧化物形式存在的金属均无法被H2还原,同时可以看出在该温度范围内还原顺序为Na2SO4>BaSO4>SrSO4,Delta G-T线没有交点,说明在热力学上不存在选择性还原。
图2 不同温度矿物焓变
对于上面的体系,计算体系反应过程的焓变,有Delta G-T线知道在该温度区间内只有BaSO4、Na2SO4和SrSO4可以与H2反应,其他物质不反应,且其他氧化物含量较少,近似不参与反应的物质在整个过程中只是一个吸热与放热的过程,则体系的焓变可以用下列公式计算:
ΔH=∑vi·H生产物i(温度)-∑vj·H反应物j(温度)-∑vk·H未参与反应物质i(温度)
其中对反应物H2预热到500 K、600 K……1 800 K,矿物从常温开始反应,可以得到图3所示曲线,可以看到体系总的焓变在不断增加,随着通入H2的预热温度不断增加,体系总的焓变不断下降。
2.1.2 不同温度和通气量的物相变化
图3是按照矿石成分中各种化合物的摩尔比例计算了100 g矿物与氢气在500 ℃到1 000 ℃条件下反应的焓变,从图3可以看到整个反应过程中Delta H均为正值,说明整个反应过程在所给的温度范围内表现为吸热,但随着温度的升高,Delta H值在下降,期中1 100 ℃和1 500 ℃的时候有突变,说明在该温度时,体系中的化合物有相变。
图3 物相变化
图4为整个体系与H2反应时物相的变化情况,由于Na2SO4和SrSO4含量较少,在图4中没有体现出这两种化合物的变化情况,从图4中可以看到从通入H2后,H2O随着H2量的增加呈线性增加,直到氢气通入量接近1.4的时候,H2O的变化减小,此时Barite相基本消失,BaS也基本趋于不变,从图中A点引平行于横纵坐标的两条线,交纵坐标于0.8,BaS变化线于B点,在从B引平行于横坐标的线交纵坐标于0.18左右,基本接近于0.2,与化学反应式中1∶4基本接近,但H2O的生成量稍多,说明H2与其他化合物反应生成了H2O。
图4 氢气反应物相变化
从图5看出,随着反应温度的增加,BaS的生成量下降,Barite相的剩余量下降,直到1 280 K时,Barite相基本消失,说明高温有利于Barite的分解。
图5 温度对硫化钡物相变化影响
2.1.3 低氧分压有利于BaS生成
图6为Ba-S-O的优势区域图,可以看到BaS的优势区域为较低氧分压,加入H2后,可以与O2进行反应降低氧分压,有利于BaS的生成。
图6 硫化钡生产区域
非等温。时间7 987.8 s,即133 min;温度从室温至1 346.526 ℃。
从数据表看,初始质量33.4 mg,880 ℃时累计失重约5.3 mg,1 000 ℃时累计失重约8.6 mg,1 346 ℃时累计失重约9.59 mg。失重百分率为9.583 847/33.4=28.7%。理论失重约22.5%,为8.1 g,应该转化完全(烧失量)。
从图7看出,700 ℃左右开始失重,至855 ℃左右失重速度达到最快,之后在880 ℃~950 ℃失重减慢,在950 ℃~1 000 ℃范围又一次快速失重。说明H2还原重晶石有两个温度段的反应高峰。
图7 热重曲线图
通过对氢气还原重晶石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理论研究,为企业的工艺革新提供了理论依据。氢气还原重晶石温度对反应有较大的影响,适宜的反应温度是860 ℃~880 ℃;原料中的杂质会降低硫化钡的生产率,同时会消耗还原剂增加物耗,相比较传统工艺,氢气还原重晶石温度低,会降低了物料杂质的影响;氢气作为一种绿色清洁能源,利用氢气进行还原反应,相比较传统工艺尾气处理难度大大降低,同时也符合国家环保政策,是一种新型绿色环保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