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教师信息化教学行为意向研究现状

2022-05-19 06:29闫朱迪
中小学电教 2022年1期
关键词:意向文献理论

闫朱迪

(沈阳师范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一、研究背景

技术赋能教育这一观点在教育领域一直备受关注,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创新逐渐应用到教育领域,在线教学、混合式教学、移动学习等教学方式层出不穷,MOOC、爱课程等教学平台各有特色,人工智能、数据挖掘、AR/VR 使用等培训项目接踵而至。我们已经步入了5G 时代,甚至出现了有关未来教育的说法及研究。新技术进课堂的效果往往会影响相关政策的制定,政策又会影响教师的使用情况。然而,新技术进课堂的效果往往会受到教师态度的直接影响。由此可见,一项指导性的政策文件往往是从无数的数据中总结出的规律,那么教师本身的想法就显得格外重要。

面对如此快速发展的时代,若想深入了解新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就需要了解教师作为教学决策者的一系列观点,包括如何看待新技术,愿不愿意将一项新技术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所处的教学环境是否足以开展某种新型教学。瑞典教育学家Dusen 认为:在教育教学领域,任何“改变根深蒂固的习惯或行为”的意向,都可以从探索教师已经知道和相信的东西开始,以便更好地理解现状。本文站在教师的角度,主要梳理“与其行为或意向调查相关的研究”,总结教师对各种新技术带来的新型教学工具、教学方式等的看法以及相关的研究现状,以便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或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文献数据来源以中国知网为主,以万方数据库为补充,以主题词为“教师”“意向”和“技术接受”进行文献检索,得到2000 余篇论文,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教师的意向及理念得到了重视。但进一步分析发现,在检索结果中研究“就业意向”“离职意向”的占据一定比例,其中最早研究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所持意向或观念的是尹弘飚等人2003年发表在《比较教育研究》上的文章,主要研究了教师对待新课改的想法。由于检索结果中应用到教育教学中的占比较少,与所要分析的目标存在偏差,便结合主题词筛选及手动筛选进一步缩小检索内容的范围,最终共得到99 篇文章,其中期刊论文72 篇、硕士论文27 篇。

(二)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从文章来源、关键词、理论基础等角度,梳理分析了有关教师技术使用意向的文献,进而归纳在技术进课堂过程中,与教师主观想法有关研究的现状、现存问题及未来展望。

三、研究现状

(一)论文数量分析

国内最早在教育领域研究意向主要是围绕教师的职业发展,例如:离职、转换工作等。而最早提及教师对于技术看法的是2009年胡晓发表的硕士论文,文章主要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AM),围绕重庆农村地区研究了中学教师对国家“农远工程”教育资源的使用意向,发现所研究的教师对农远资源的使用意向并不完全遵循TAM模型描述,随后陆续有了对教师意向的关注。如图1 所示,通过论文发表数量来看,2009—2018年间,相关论文数量呈增长趋势,并于2018年达到峰值,但2020年,由于疫情的影响,后又逐渐呈增长趋势,说明在经过大规模、稳定的在线教学之后,教师对技术的接受程度、采用意向逐渐受到了教育界的重视,但并未得到充分的研究。

图1 相关论文发表数量年度变化图

(二)期刊来源分析

通过对期刊论文的来源统计,发现文章集中分布在《电化教育研究》《中国远程教育》《中国教育信息化》《中国电化教育》《开放教育研究》,由文章来源分布可以发现,大多来自核心期刊,间接证明了这一主题的可研究性及价值性。但依目前的数据分析,首先有可能是对于教师意向的研究确实较少,并未引起教育领域内学者的重视,其次也可能是由于普通期刊较少收录这类文章,间接提高了该类文章的发表门槛。无论何种原因,教师意向对于技术进课堂、技术革新教育的实施效果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教师的想法应当予以重视,以便更好地了解不同类型教师的想法、可能影响其观念的因素等,进而指导技术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

(三)关键词分析

通过对关键词及主题词的统计,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有“行为意向”“课堂教学”“信息技术”“接受度”,首先可以看出文献均符合研究所需;其次,根据内容分析,现有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现状调查,例如某一群体对特定平台或技术的接受度研究,另一类是更深一层的影响因素研究。但从学科及学段的角度分析,研究涉及了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及高等教育阶段的教师,覆盖了体育、英语等多学科的教师群体。然而,无论是教学平台,还是基于技术手段开发的教育资源都层出不穷,逐一调查教师的接受度及使用意向反而事倍功半。因此,接下来应该从技术和教师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总结当下热门平台、常用资源的共同特点,另一方面结合教师队伍对待技术进课堂的接受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现状进行归类。例如,技术角度可以简化或丰富平台功能、明确不同类型资源的使用情况,等等;教师角度可以开展集中培训、改善客观条件,等等。双管齐下,力求将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从而真正实现技术革新教育。

单独分析这些文献的互引情况时,得到如图2 所示的文献互引网络图,每个点代表一篇原始文章。从网络层面分析,文献之间的密度偏低,大约有一半的点处于离散状态,内部仅有四个单独的线性网络,在整体上并未形成网络,说明现有教育领域的研究相对分散,文章之间的关联度普遍偏低,侧面反映出这些文章之间相互的借鉴价值不大,还未形成领域内的研究体系;进一步分析,前些年研究电子书包的文章较多,近些年研究VR、人工智能的文章偏多,由此发现技术更迭较快有可能是导致相关文献离散的原因之一。

图2 文献互引网络图

(四)理论基础分析

在关键词分析时发现有两个词出现频率较高,分别是“计划行为理论”“技术接受模型”,于是对两个理论做了进一步分析:两个理论最初都源于Ajzen 提出的理性行为理论,经过不断完善演变而来。计划行为理论是心理学领域较为经典的一个理论,主要预测个体对某一行为的态度、主观规范、行为意向甚至实际行为,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营销、医疗与教育等领域;而“技术接受模型”是Davis 运用理性行为理论研究用户对信息系统接受时所提出的一个模型,最初的目的是对计算机广泛接受的决定性因素做解释说明。相比计划行为理论,技术接受模型缩小了研究范围,将行为限制在技术接受情况这一范畴。

目前之所以出现基于两个理论的两大类研究,笔者认为主要源于理论的侧重点不同。进一步对比分析这两大类文献,发现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的研究主要站在技术角度,探究教师对不同技术、平台的看法,例如“教师对电子白板的接受程度”“教师对电子书包的看法”等,更倾向于产品的市场调研,通过教师的反馈一步步完善技术问题,站在教育传播学的角度,体现了以技术为代表的传播途径的改良;而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展开的研究主要站在教学的角度,更多的是融合了技术与课堂等多个元素,将技术进课堂具象到有关教师的每一个教学行为,例如“结合技术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基于某一平台开展跨时空的在线教学”等。

(五)研究方法分析

进一步对现有研究的内容进行分析,研究方法以问卷调查法为主,极少数研究辅以访谈法。其中调查问卷均以基本信息和量表组成,五级、七级甚至划分更加精细的量表,都非常适合做因素间相关性分析、相关性强弱比较分析,甚至可以结合人口基本信息进一步分析潜在规律。然而对于教师群体,“是否愿意在课堂中使用某项技术”“采用某项新技术的倾向程度”“部分选择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等,或许并不能仅凭一张问卷就可以解释一系列问题,特别是涉及教师主观的想法,问卷中能够询问的内容终究有自身的局限性,尤其对于进一步提出策略,仅以问卷中的数据为依据似乎显得有些单薄。

此外,目前相关研究中较完整的思路是:发现问题、搭建研究模型、制定测量工具、实施调查、数据分析、根据结论提出策略。当前大多数研究的核心停留在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阶段,调查教师对不同类型资源的使用意向或接纳程度、通过分析数据得出不同变量之间的影响关系;少数涉及提出研究策略的文章中,策略几乎是以“句号”的身份出现,但在实际情况中,此处的策略凝结了整个研究的结论、结合了当下的实际情况,对于下一步的技术改良甚至政策完善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对于策略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实施的效果如何,却鲜有文章进行接下来的验证环节。

四、研究结论

第一,从研究数量来看,目前国内有关“教师对于技术在课堂中应用的态度”的文章较少,无论是研究人员还是期刊的栏目设置,都可以适当关注这一研究主题。此外,从文章之间的共被引情况也可以看出现有研究比较分散,未形成较成熟的研究体系。

第二,从研究角度来看,目前的研究可以分为现状调查、影响因素分析、模型构建三个类别,其中模型的构建综合了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可以直观地呈现各因素对意向或实际行为的影响路径系数,但需要有大量数据作支撑,难度相对较大。而建立的模型对于教师这一群体具有高度的通用性,可以直接用于指导教师行为的促进或干预,对后续的研究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第三,从理论角度来看,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的调查偏向产品调研,以易用性和有用性对态度的影响调查为主,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研究偏向行为开展调研,以含态度在内的意向调查、行为开展为主。无论是从文献梳理还是个人生活经验,我们经常观察到人类在表达的意向和实际行为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差异,而导致意向与行为之间存在偏差,这也证实了计划行为理论对于意向调查的必要性。而目前教育领域的应用整体较少,且大都停留在现状调查阶段,有待进一步通过数据的辅证分析影响因素的来源,进而对后续研究产生指导性意义。因此,在理论基础的选用上可以综合考虑技术与教师两大角度,恰当运用不同经典模型,更加全面地了解技术的局限性及教师的观念态度。

第四,从研究方法来看,定量研究是主要的研究方法,但对于主观性想法的调查,问卷调查的深度有一定的局限性,得到的数据也就无法全面反映现状。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尝试将定量研究与质性研究有机结合。例如,通过问卷调查法调查客观现状与概括性的态度,通过访谈法进一步探究教师某种想法背后的原因,通过实地研究法观察策略实施后的效果等;在策略的提出上,也可以借助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不断完善策略,这既有助于检验策略的有效性与完善方向,又有助于挖掘调查对象更深层次且更可靠的主客观数据,无论对于资源的进一步改良,还是技术的进一步完善,甚至政策的进一步调整,都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猜你喜欢
意向文献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东方留白意向在现代建筑设计的应用解析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基于UTAUT的个人云存储用户使用意向实证分析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