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 娟 裴新红 范宇宁 郭晓光
乳腺癌为乳腺腺上皮组织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升高。改良根治术为临床常用治疗方案,可全面清除病灶,但术中易产生较大切口,且负压引流等操作引起患者创伤较大,疼痛程度加剧,不利患者预后[1-3]。乳腺癌根治术中既往临床常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但术后镇痛效果并不理想。超声引导下胸神经阻滞可阻滞胸外、胸内侧神经,穿刺部位表浅,不阻滞交感神经,应激反应较小,镇痛效果持久。本研究针对我院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96例,探讨超声引导下胸神经阻滞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48)与对照组(n=48)。对照组:年龄33~71岁,平均年龄(46.85±4.13)岁;体质量指数18~26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0.32±0.65)kg/m2;ASAⅠ级26例,Ⅱ级22例。实验组:年龄33~69岁,平均年龄(46.61±4.11)岁;体质量指数18~25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0.32±0.57)kg/m2;ASAⅠ级28例,Ⅱ级20例。2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纳入标准:①经乳腺磁共振、组织病理学等检查确诊为乳腺癌,均符合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指征;②ASA分级Ⅰ~Ⅱ;③无局麻药过敏史;④穿刺部位感染者。排除标准:①长期服用止痛、镇静药物者;②凝血功能异常者;③合并严重心脑血管者;④有开胸手术史者。
术前常规禁食禁水,术前30 min入室,检测心电、血压等,开放外周静脉,1 mg咪达唑仑镇静,均为超声下引导,高频线阵探头38 mm,探头频率7~12 MHz,短斜面穿刺针80 mm。
1.3.1 对照组 采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穿刺阶段标记棘突,定位T3椎间隙,精确肋骨走向,探头置于T3平面处矢状切面,扫描肋间,取得肋横图韧带、胸膜图像,浓度为2%利多卡因局麻,探头外侧缘处短轴平面内进针,超声引导下,将肋横图韧带突破,回抽无脑脊液,注射0.5%罗哌卡因25 ml,观测壁层胸膜下压,同时扩张椎旁间隙。
1.3.2 实验组 采用超声引导下胸神经阻滞,平卧位,探头置于锁骨中下方,定位腋静脉、腋动脉,探头朝外侧腋前线移动,至第三肋骨水平。浓度2%利多卡因局麻,从内朝外进针,至前锯肌、胸小肌中,注入0.5%罗哌卡因15 ml,至胸小肌、胸大肌中,再注入浓度为0.5%罗哌卡因15 ml,神经阻滞后,针刺法,沿T1~T8明确感觉平面阻滞范围。喉罩全麻,行麻醉诱导:注入0.1μg/kg舒芬太尼,输注阿曲库铵0.15 mg/kg和丙泊酚1.5~2.0 μg/ml;麻醉维持:静注丙泊酚2~5 μg/ml,间断滴注舒芬太尼,BIS深度40~60,术毕前15 min停注丙泊酚。术后2组均给予舒芬太尼150 μg,生理盐水150 ml,锁定时间15 min。
(1)血流动力学:对比2组麻醉前(T1)、手术10 min(T2)、手术30 min(T3)、术后即刻(T4)收缩压(SBP)、心率(HR)变化。(2)2组术后3 h、术后6 h、术后12 h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感,分级为0~10分,评分越高,疼痛感越强。(3)不良反应发生率,记录对比2组低血压、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T1时2组SBP、HR水平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T2、T3、T4实验组SBP、HR水平较对照组低,且实验组波动幅度较对照组小(P<0.05)。见表1。
表1 2组应激反应比较
术后3 h、术后6 h、术后12 h实验组VA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 VAS评分
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7%,较对照组的20.83%低(χ2=6.095,P=0.014)。见表3。
表3 不良反应发生率(例,%)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切口大,术中牵拉大,加压爆炸,负压吸引、损伤皮神经等均会导致患者疼痛程度加剧。对疼痛控制不佳易致中枢敏化,致痛觉过敏及慢性疼痛,严重影响患者心理健康,寻找有效镇痛手段对减轻术后疼痛、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4-7]。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可阻滞外侧神经、胸背神经、胸内等处,但维持镇痛效果不甚理想,且药物消耗量大,有误入胸腔可能,致广泛阻滞,增加并发症。
随医疗技术发展,超声引导下胸神经阻滞广泛运用于术后镇痛,将麻醉药物注入胸大肌、胸小肌中,阻滞胸外、胸内侧神经,降低乳腺癌根治术后疼痛[8-11]。本研究结果显示,T2、T3、T4实验组SBP、HR水平较对照组低,且实验组波动幅度较对照组小(P<0.05),提示采用超声引导下胸神经阻滞可改善SBP、HR,应激反应水平低。分析原因在于,超声引导下胸神经阻滞经过改良,将局麻药物注于前锯肌、胸小肌中,阻滞肋间神经外侧、胸长神经,镇痛效果理想,可减轻应激反应。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3 h、术后6 h、术后12 h实验组VA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提示采用超声引导下胸神经阻滞可缓解术后疼痛。分析原因在于,超声引导下胸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理想,可提高整体镇痛效果,进而降低患者术后疼痛。胸椎神经阻滞局限性大,难以阻滞到胸外、胸长神经、内侧神经,镇痛效果不全。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提示采用超声引导下胸神经阻滞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原因在于,超声引导下胸神经阻滞,能精确定位,进针路径准确,预防损伤机体血管、胸膜等正常组织,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综上所述,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胸神经阻滞可减轻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术后疼痛,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