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钩端螺旋体病的防治

2022-05-19 05:25李艳红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政务服务中心
中国畜牧业 2022年7期
关键词:黄染螺旋体豚鼠

文│李艳红(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政务服务中心)

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性疾病,对多种动物易感,在我国多地区均有发病和流行,尤其是随着养猪业不断规模化和集约化,该病的发病率呈现出上升趋势,发病后对养猪场造成的影响非常大,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注重该病的防控,避免发病造成经济损失。

一、病原简介

钩端螺旋体又称细螺旋体,是螺旋体科螺旋体属的成员。螺旋体是一种特殊的微生物群体,既不属于病毒也不属于细菌和寄生虫。螺旋体外观呈现出圆柱状,并且生长有轴丝以及外膜。螺旋体的大小在6~30×0.1~0.2微米之间。病原呈现革兰氏阴性,在显微镜下为长的丝状,在病原表面没有鞭毛,但可以运动,主要通过自身旋转进行运动。

钩端螺旋体可以通过培养基进行培养,但需要培养基具有较高的营养,通常需要在其中加入兔血清和牛血清的蛋白等,在培养时,要注意培养温度在28~30℃之间,pH值的范围为7.2~7.6之间。病原的血清型较多,超过200种,不同血清型之间的致病力也有所差异。钩端螺旋体对热不耐受,在较高温度时会失去活性,如80℃的温度中,病原存活不会超过30分钟,在100℃的开水中,则会在极短的时间就被杀死。对常规消毒剂也比较敏感,在干燥的环境中、紫外线照射下数分钟就会死亡。

二、流行病学

钩端螺旋体病的传染源为发病和带病原的动物,这些动物可以通过分泌物和排泄物向周围环境中排出病原。妊娠母猪发病后可以通过流产、排出死胎等将病原排出体外。这些病原可以在环境中长期存在。尤其是温暖潮湿的季节,病原可以长期存在。带菌猪可以向环境中排出病原长达1年以上,而鼠类感染后可以终身带毒,并不断向周围环境中排出病原。该病的传播途径有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两种方式。水平传播是通过消化道或者是受到破损的皮肤和黏膜感染,还可以通过自然交配和人工授精的方式进行传播。而垂直传播是通过被感染的母猪将病原直接传播给仔猪。该病的易感动物比较多,常见的有猪、羊、牛、狗、猫、兔、鼠、鸭、鸡、鹅、麻雀、蛙、蛇、蜥蜴、龟等多种动物,该病也可感染人,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原菌。

该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在每年的7~9月是该病的高发季节。但在其他季节也可以发病。该病多为地方流行性发生,有时也会出现散发的情况。该病通常不会连续暴发,常是在发生后经过最少50天的时间才会再次发生和流行。

三、临床症状

猪在感染病原后潜伏期2~12天,而后病猪就会表现出临床症状,根据临床症状发展的快慢,可以将猪钩端螺旋体病分为三种,分别是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

1.急性型。病猪表现为体温升高,常可以上升到41℃以上,病猪食欲缺乏,甚至食欲废绝,身体表面皮肤有明显的瘙痒感,并且表面干燥,渐进性消瘦。常见病猪在圈舍或者围栏上进行摩擦,时间长就会表现为表面皮肤出血。在经过2~3天后,病猪开始出现黄染,可见于周身的皮肤和黏膜。有的病猪尿液中带血。病猪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出现死亡情况。

2.亚急性型和慢性型。病猪最初表现为体温升高、结膜潮红以及精神沉郁,通常病猪在发病后的4~5天表现为眼结膜出现水肿和潮红,而后逐渐变成黄染,最后眼结膜变为苍白。有的病猪还可见身体头颈部出现水肿情况,有时上下颌部位也可见水肿。此时病猪的尿液也有明显变化,变为茶色或者红黄色,也可见血红蛋白尿。这时病猪逐渐消瘦,体质下降,不能够站立和行走,通常经过数日或数周后就会死亡,有的病猪不死亡,但会造成生长发育的迟缓,严重时变为僵猪。当妊娠母猪感染该病后,可以表现为妊娠期的流产、死胎和木乃伊胎,母猪的流产率可以高达70%左右。即使产出活的胎儿,通常也是弱胎,也常在出生后不久出现死亡。

四、病理变化

对发病猪进行剖检,可见急性型病猪的病变表现为全身败血症样,还伴随有黄疸和肝、肾出现病理变化。黄疸多出现在皮肤、皮下组织以及各处浆膜和黏膜等。打开胸腔,可见有积液,呈黄色,有的病猪心包内也有大量的黄色积液,将心脏切开后,可见在心内膜上可见出血点。病猪肝颜色变为棕黄色,肿大。肾有点状出血,在表面还分布有大量灰白色的坏死灶。在坏死灶的周围还可见有一些淤血斑。将病猪的肠道和膀胱切开后,在这些部位内也有出血点。亚急性和慢性病猪多表现水肿,水肿部位多见于胃壁。母猪出现流产后胎儿的器官表现为苍白,有时还表现为黄疸。内脏器官出血,多见于肝、肾和肺等。肾的髓质有可能会出现灰白色的病灶,病灶大小约为1~3毫米。

五、诊断方法

该病仅靠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观察难以确诊,还需要通过实验室技术来确诊该病。在实验室常用的方法有镜检、病原培养、动物试验等。

1.镜检。直接将病死猪的胸腔积液、血液以及肝肾组织进行压片后在暗视野下镜检检查,可见有单侧或双侧钩状弯曲。也可以将病死猪的血液、内脏器官以及脑组织经过处理后按照1:5的比例加水制成悬浮液,而后通过以1500转/分钟的速度进行离心,5分钟后取出上清液,再次离心,以3000转/分钟的速度离心60分钟。取沉淀物压片检测,可见在暗视野下有两端呈现钩状的病原体,病原还不断运动,多呈扭曲样或波浪式。

2.病原培养。无菌采集病死猪的肝、肾、脾以及心血等接种于希夫纳氏培养液中,置于25℃的温度下进行培养,经过15天左右可以见到在培养液中出现轻度的乳光,而后滴取培养液于显微镜暗视野中观察,可见有病原同以上镜检结果。

3.动物试验。取150~200克之间的豚鼠5只,将培养液通过腹腔注射的方式对豚鼠进行攻毒,同时要设定对照组。观察7天后,可见对照组豚鼠无异常,而实验组豚鼠在经过1天后就表现出精神不振、体温上升、食欲下降、皮肤和黏膜黄染、眼结膜黄染,尿液中含有血液,通常在5~6天就会出现死亡。对病死豚鼠进行剖检,在皮下组织有黄染的病变,肝出现肿大,外观呈现土黄色。肾也出现肿大,并且在肾表面会有坏死灶,病死豚鼠还具有严重的胸腔积液和腹腔积液,膀胱内有尿液蓄积,呈茶色或带有血液的颜色。

六、防控措施

1.预防措施。猪场应当采用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尽量避免从场外进行引种,如果确实需要进行引种,则要严禁从疫区引进猪,而后对所要引进的猪在引种地进行检疫,检疫合格后才可以引进,在引种过程中,要尽量选择最短的路程和最快的时间进入养殖场,在进入后要进行隔离观察,在经过30天的观察后,如果没有出现发病,则可以混群饲养。

在养猪的过程中,要注重对饲养管理环境的控制,猪舍内需要具有良好的温度和湿度环境,而且要求地面干燥。尤其是在不同季节要注意猪舍内的温度和湿度不能变化过大,否则容易引起猪群产生应激,从而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在饲养过程中,要注重通风,必须能够及时将环境中的有害气体排出去,这样可以减少有害气体对猪群呼吸道的刺激。但在通风的同时要注意对温度的控制,尤其是在气温较低的季节,适当的通风和保持温度应当协调好,避免因过度通风而造成环境温度过低。

饲养管理人员要及时将猪舍内的各种污染物质清理出去,尤其是粪便和尿液等,这些物质容易滋生病原,只有及时清理出去才能够减少对猪群造成的威胁。猪场要制定出科学的消毒方案,并根据消毒方案定期进行消毒。在消毒时要注意严格遵守消毒流程,避免出现死角。消毒液的配制要合理,不适宜浓度的消毒液达不到消毒效果,或者消毒效果不理想。消毒液还需要定期进行更换,避免长时间使用同一种类的消毒液。在养殖场不仅要对场内消毒,对进入养殖场的人员、车辆和器具等也需要进行严格的消毒。人员通常是通过消毒通道,应用紫外线或者喷淋消毒液的方式消毒,消毒过后更换清洁衣物方可进入饲养区。车辆的消毒是应用消毒药物通过喷洒的方式对车身和驾驶室内进行消毒,而车轮是需要通过消毒池。对将要带入养殖区的器具等,要用消毒液喷雾方式消毒,也可以通过紫外线灯进行消毒。

猪的饲养过程中,要给猪群提供营养丰富的饲料,且饲料中的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搭配合理。这样有利于提升猪群机体免疫力。禁止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和不清洁的饮水。

2.治疗措施。养殖场内一旦发现病猪,要及时对其进行隔离诊断,经过诊断确诊该病,要采用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疗。防止病情拖延后造成疾病难于治疗。该病的治疗通常是采用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相结合的原则。对于发病猪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常用于治疗该病的抗生素有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土霉素、庆大霉素、泰妙菌素等。对于感染的母猪,需要在配种前1周进行用药,或者是在分娩前的2周用药,可以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避免母猪出现繁殖障碍的情况。针对病猪出现的症状要进行对症治疗,常用葡萄糖注射液中加入维生素C以减少败血症,还可以应用强心利尿的药物来治疗。由于该病还可以引起人的感染,因此,在治疗猪病时要注意进行防护。

猜你喜欢
黄染螺旋体豚鼠
TP-ELISA和CLIA在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中的作用及准确性分析
猪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控
第一期:黄疸病例讨论
齿垢密螺旋体与口腔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小豚鼠”养出“致富路”
识别宝宝生病信号
不同消毒液对手术室塑胶地板黄染的影响
树下有个什么窝
豚鼠奥运会
糖尿病与“南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