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双婷,赵蒙,赵玉锦
(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放射科,河南 郑州 450018)
小儿支气管异物属于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疾病的发生与呼吸道内黏膜、血块堵塞有关,其他外界物质入侵气管后同样可能诱发该病。支气管异物患儿发病过程中通常伴有不同程度呛咳、哮鸣等临床表现,疾病发生进展后还可能引发支气管炎、肺炎,最终甚至威胁其生命安全,因此及时对小儿支气管异物进行准确诊断,并制定针对性治疗措施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临床针对小儿支气管异物仍将支气管镜作为诊断金标准,但该检查方式具有一定创伤,故可考虑用其他方案替代[1]。有研究[2]肯定了CT 应用于支气管异物诊断的价值,而不同剂量CT 对患儿病情诊断、图像质量影响的分析少见报道。故本研究探讨低剂量CT 在小儿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价值及对图像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20 年3 月至2021 年4 月收治的支气管异物患儿80例,诊断符合 《中国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3],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1~9 岁,平均(4.03±0.52)岁;病理类型:外源性27例,内源性13例。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2~10 岁,平均年龄(4.15± 0.54)岁;病理类型:外源性25例,内源性15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所有患儿入院后均采用Philips 64 排128 层螺旋CT机进行检查,检查前协助患儿取仰卧位,嘱咐患儿检查时屏息,若患儿较小无法自制则可肌内注射镇静剂处理后再实施扫描操作。完善准备工作后将气管入口至肺底作为扫描范围,管电压恒定为100 kV,观察组电流设定为100 mAs,对照组电流设定为120 mAs,扫描层厚5 mm,准直1 mm,重建间隔3 mm,扫描结束后将所得数据上传至配套EBW 工作站。获取全部图像数据后对相关扫描参数与患儿信息进行屏蔽处理,由两名影像学医师使用双盲法观察患儿影像学图像中的肺窗与纵膈窗,并对多平面重建、最小密度投影及CT 仿真支气管内窥镜图像的一致性进行评价,若患儿支气管异物CT 图像内存在异物影则可明确诊断。
1.3 观察指标①诊断符合率:以支气管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两组的诊断符合率。②图像质量:将扫描数据上传至配套工作站进行成像处理,由两名及以上影像科医师对图像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统计得分[4]:1 分:图像模糊不清,噪声较多,无法探及呼吸道状况且无法进行临床诊断;2分:图像较为模糊,呼吸道管壁欠光滑,具有部分诊断信息;3 分:图像较为清晰,呼吸道管壁较光滑,可用于临床辅助诊断;4 分:图像清晰度较高,呼吸道管壁光滑,基本满足临床诊断需求;5 分:图像清晰,呼吸道管壁光滑,完全满足后续诊断需求。③安全性:统计并对比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低热、呕吐、皮疹、头痛)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诊断符合率以支气管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观察组的诊断符合率为95.00%(38/40),与对照组的97.50%(39/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图像质量两组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 [n(%),]
表1 两组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 [n(%),]
2.3 不良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n(%)]
2.4 图像分析低剂量CT 检查小儿支气管异物的图像结果。见图1。
图1 小儿支气管异物的低剂量CT 诊断图像
支气管异物对患儿呼吸功能危害极为严重,及时准确诊断并制定合理治疗措施可明显改善患儿疾病状态与预后。既往临床中针对小儿支气管异物多采用支气管镜检查,但支气管镜属于一类侵入性检查方式,可能对患儿气管黏膜造成损伤,部分患儿还可能在检查过程中发生应激反应,增加诊断风险[5]。CT 检查具有无创伤、重复性高、检查结果准确的优点,该检查方式在小儿支气管异物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研究[6-7]表明,儿童体质较弱,常规CT 在诊断小儿疾病时可能因电离辐射导致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最终影响其治疗结局与预后。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的临床诊断符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适度降低CT 检查剂量不会影响诊断效果。CT 检查应用三维重建技术可对影像进行分割,进而保证医生能从最佳的方向对患儿支气管异物大小、类型、存在部位进行观察分析,故电流剂量的细微差异基本不会影响异物鉴别。本研究结果亦显示,两组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降低CT 电流剂量不会降低图像质量,仍能维持临床诊断需求。低剂量CT 虽降低了电流量,但仍支持多平面重建,CT 本身具有扫描速度快、图像处理技术强的特点,故图像均较为清晰。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降低CT 剂量可提高患儿临床检查安全性。CT 产生的电离辐射是导致患儿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研究[8]认为降低mAs 可直接降低辐射剂量,低剂量CT 检查可通过控制管电流剂量来降低辐射剂量,进而避免诸多不良反应发生。临床应用低剂量CT 进行诊断时仍需密切关注患儿状况,一旦出现异常反应后需及时处理,在保证CT 检查安全性的同时最大程度地提高诊断效果。
综上所述,低剂量CT 诊断小儿支气管异物的效果较好,与支气管镜检查结果符合程度高,不会影响图像质量,且有利于降低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