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莱黑猪的品系培育与肉质特性研究

2022-05-19 03:20杨振燕李建实孙宗署刘跃先
中国猪业 2022年2期
关键词:莱芜黑猪公猪

杨振燕 魏 斌 张 民 李建实 孙宗署 刘跃先

(济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济南 250000)

鲁莱黑猪是我国优良地方品种莱芜猪与大约克夏猪通过杂交建系、定向培育等手段培育的肉脂兼用型专门化母本新品种。该品种一方面继承了莱芜猪繁殖性能高、肉质好、耐粗饲、抗病性强、抗逆性强等优良特性,另一方面继承了大约克夏猪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等生长特性,是生产优质猪肉的首选种质资源。

鲁莱黑猪具有繁殖率高、肉质优良等特性,经产母猪平均产仔数14.8头,育肥猪胴体瘦肉率53.2%,肌内脂肪含量7.26%[1]。2000年通过山东省省级鉴定,2005通过国家畜禽品种审定,2006年被山东省确定为“十一五”期间畜禽主导推广品种,在第十届中国畜牧业博览会上,鲁莱黑猪获“创新产品金奖”。鲁莱黑猪的培育为优质肉猪生产提供了一个专门化母本品种,拓展了种质资源。

鲁莱黑猪肉质优良,色泽鲜红、细嫩多汁,并以其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IMF)含量高而闻名。IMF含量高低可影响肉质的风味,IMF含量越高,风味越好。IMF含量具有较高的遗传力,在品种之间和品种内均显示出显著的遗传差异。

1 品种特性与生产性能

1.1 外貌特征

鲁莱黑猪嘴长直、耳大垂,额纹倒“八”字。四肢健硕,腰背平直弧小,臀肥,被毛黑。公猪头颈粗,前躯壮,睾丸发育良好,性欲旺盛。母猪头颈细,腹大不垂,乳房发育整齐,7~8对乳头均匀排列。

1.2 抗逆性强

鲁莱黑猪遗传了莱芜猪抗逆性强的种质特性。对自然放牧、粗放的管理条件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

1.3 体型数据

成年鲁莱黑猪公猪体重约82 kg,体长约119 cm,体高约68 cm,胸围约102 cm(8月龄);母猪体重约81 kg,体长约113 cm,体高约66 cm,胸围约99 cm(8月龄)。具体6~24月龄各阶段公母猪的体型数据见表1。

表1 鲁莱黑猪6月龄、8月龄、24月龄体重、体长、体高和胸围

1.4 繁殖性能

鲁莱黑猪性成熟早,公猪3~4月龄即可出现爬跨行为,8月龄以后可进行配种。鲁莱黑猪母猪一般在4~6月龄时已达到性成熟,发情周期为18~21 d,妊娠期为114 d。经产仔数达14.60头,产活仔数13.30头,60日龄断奶仔猪头数12.60头,60日龄断奶窝重205.23 kg。产仔数、产活仔数、60日龄育成头数、育成窝重的变异系数逐步减小,遗传性能稳定(见表2)。

表2 鲁莱黑猪母猪的繁殖性能

1.5 胴体性能 [2]

据测定,鲁莱黑猪同胞育肥25~90 kg体重阶段,平均日增重598±3.57 kg,料重比3.25±0.24;对其中12头鲁莱黑猪进行屠宰性能测定,屠宰率为73.55%±2.19%,眼肌面积29.50±1.08 cm2,后腿比例29.9%±1.25%,瘦肉率53.2%±1.19%。见表3。

表3 鲁莱黑猪同胞育肥屠宰性能测定

2 品系培育

2.1 核心群选育

鲁莱黑猪是利用莱芜猪与大约克夏猪通过杂交、横交固定培育而成。从四世代莱芜猪核心群中选择150头繁殖力高、哺乳力强、耐粗抗病的优秀母猪个体。选择含有法系、英系、加系血统的12头大约克夏公猪,再引入加系、美系大约克夏血统种公猪8头,与莱芜猪杂交、横交制种,选育优秀个体加入核心选育群。

2.2 选育路线

利用莱芜猪、大约克夏猪的遗传互补性,采取杂交建系、横交固定、继代选育、定向培育的方法进行选育。培育通过2条路线,建立2个品系。一条路线是利用含50%血统的莱芜猪与大约克夏猪杂交,杂交一代横交,选择黑毛色猪进行横交固定。另一条路线是含75%血统莱芜猪的培育,即莱芜猪与大约克夏猪杂交后,再利用莱芜猪公猪对杂交一代进行回交,选择黑毛色猪进行横交。2个品系定向选育到二世代后,选择优秀个体进行结合(见图1)。同时,不断引进国外大约克夏猪中的优秀品系和个体,与莱芜猪杂交、横交制种,选择优秀个体不断加入到世代选育中,即采用不完全闭锁制种选育。常规育种技术与基因分子标记育种技术相结合,每年1个世代进行选育。对各世代种猪的生长发育性状、繁殖性状、育肥性状、肉质性状进行综合评定。群体平均近交系数控制在5%以内,经过10年6个世代的选育,最后形成具有莱芜猪和约克夏猪综合优点的新品种——鲁莱黑猪。

图1 鲁莱黑猪选育路线图

2.3 选育价值 [3]

鲁莱黑猪具有抗逆性强、繁殖力高、肌内脂肪含量高、肉质好等诸多优点,可以开发为高档特色猪肉。但同时鲁莱黑猪还存在生长慢、瘦肉率不高等缺点。针对鲁莱黑猪种质特性,利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与传统技术相结合,进行分系选育,不仅可以使选育后的鲁莱黑猪保持高繁殖率和快生长率的性状,还可以使遗传性能更加稳定。在生产过程中可扬长避短,一方面可利用鲁莱黑猪与长白猪、杜洛克猪等国外猪种配套组合,进行高生产水平的优质肉猪配套生产;另一方面可发挥鲁莱黑猪肉质好、肌内脂肪含量高的特点,在自然传统饲养条件下生产高档特色猪肉,以满足高消费需求。

3 鲁莱黑猪的肉质特性

3.1 鲁莱黑猪的肉质性状 [4]

试验证明,鲁莱黑猪胴体性能整体较高,胴体瘦肉率53.2%,肉质相对优良。其肉色和大理石纹2项评分较高,说明感官品质好、肉色鲜亮;肌肉pH1值为6.7;滴水损失为0.69%,说明肌肉系水力高、保水性好;剪切力较小为46.74 N,说明肌肉鲜嫩;肌内脂肪含量高为7.27%,说明肉质风味好,多汁有弹性(见表4)。

表4 鲁莱黑猪的肉质性状

3.2 鲁莱黑猪肌肉中氨基酸与脂肪酸含量

鲁莱黑猪肌肉中含有约17种氨基酸。其中,谷氨酸含量最高,胱氨酸含量最低。其中鲜味氨基酸(Asp、Ser、Glu、Gly、Ala、Val、Ile、Leu、Lys、Arg、Pro)含量占总氨基酸量的79.06%,必需氨基酸(Thr、Val、Met、Ile、Leu、Phe、Lys) 含量占总氨基酸量的39.21%。必须氨基酸中的赖氨酸不仅能改善肉质的风味亦可增加IMF含量。鲁莱黑猪脂肪酸组成以油酸含量最多,其次是棕榈酸和硬脂酸。

3.3 鲁莱黑猪的肌内脂肪含量

肌内脂肪的主要成分为磷脂,含量60%左右。其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是影响肉质风味和口感的关键因素。肌内脂肪含量小于2%时口感较差,含量在3%时呈现为理想的大理石纹。当前,地方猪改良的目标是既要保证其品种的生长速度和瘦肉率,又要保持适当的肌内脂肪含量,确保肉质的口感。国内地方猪种因遗传特性、生长环境及饲料模式等影响,其IMF含量普遍比国外引进猪种要高。据测定,国内12个地方猪种背最长肌IMF平均含量为5.8%,比长白和大约克猪的IMF含量高3.5个百分点。其中,莱芜猪的IMF含量最高达10.22%[5]。莱芜猪与约克夏猪的杂交培育品种鲁莱黑猪IMF含量最高达7.27%。

4 总结

综上所述,鲁莱黑猪作为莱芜猪(母本)与大约克夏猪(父本)的后代,继承了两者在生产性能、肉质性状等方面的优势,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

猜你喜欢
莱芜黑猪公猪
如何调教种公猪
莱芜:40年变迁缩影
种公猪使用年限缩短的原因及延长方法
莱芜白花丹参施肥技术规程
市域城乡统筹一体化规划初探
小黑猪
莱芜优质烟草气候适应性分析
外公家的小黑猪
南方地区大白、长白、杜洛克公猪采精量和精液品质不同月份变化规律的研究
小黑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