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间失格》是由日本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家太宰治在1984年所写的作品,也是他人生中的最后一部作品。同时,这也是他思想最深刻的作品。此作品是由作者所写的序和手记所构成,描写了主人公叶藏从孩童时代到青少年时代以及中年的三个历程,即整个人生的经历。他的一生经历众多且复杂,他从出生就扮演着令人开心,逗人欢愉的角色;随着成长,他洞察社会、体验生活、感受人性,通过自己的酗酒、自杀、注射吗啡来麻醉自己,最终走向自我毁灭。
【关键词】《人间失格》;言语解读;人物性格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18-0013-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2.18.004
一、《人间失格》初次解读
“人间失格”这四个简短的字读起来便使人能隐隐约约感受到一丝丝的伤感与失落,或许这种悲伤之感就是从“失格”二字而来。《人间失格》如果用一幅插图来描述,即可为一个单一的个体看着那倒下的空旷的身影。当孤单的个体与脚下的影子结合时,不就是人的一生那漫长而又短暂的缩影吗?人生在世,本应是肉体丰盈而又充实的,但此文章却恰恰相反。倒影里的自己仿佛才具有了实实在在的灵魂。然而,是否存在另外的含义呢?生而光明,逝而黑暗。又或许在此刻,便一眼能看到另外的自我。
二、《人间失格》序言中对主人公的解析
当读到小说的序言时,开篇便提到了一个类似神秘人物的存在,“那个男人的照片,我曾看过三张”,这句话不仅为读者设置了悬念,更令人深思“这个男人是谁”,“我又是谁”,“我为何能够看到这三张照片”,“我和这个男人之间有什么联系”。这短短的一句话便延展了全文,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下文中提到“凡是稍稍接受过一些美学教育的人……之后便可能会用一种类似掸掉毛毛虫的动作,把这张照片扔在一边”,从这句话中可见人们对这张照片的嫌弃与鄙视,侧面也反映了这个男人如文中所说“这孩子的笑脸越看越叫人发毛”。随后作者提到“真是个皱巴巴的小孩儿……我是头一次见”。这种语言表达如此奇特,可见小孩儿的特殊。
在接下来的部分,作者依然用了此类奇特的表达来描述第二张照片,“看着不像一个依然还活着的人……”“他仅仅像一张白纸那样笑着……”“仿佛笼罩着一股鬼怪般的恐怖气息”,“我还是头一次见到”这句话再一次出现,可见作者对这个男人的印象依旧停留在奇怪且不同寻常的阶段,他对这个男人的心理建设仍然没达到一个看待正常人的水平。随后,此类的表达层出不穷,例如“好像自然而然地死掉了一样”,“简直是难以让人留下印象,完全没有特征”,“那是一张不可能成为画面的脸,甚至无法成为一幅漫画”,语言如此刁钻刻薄又犀利,表明了主人公不像人,胜似灵魂,令人惊讶的状态。在序言的最后一段中,作者提到了“所谓的死相”,再一次重申“我果真还是头一次看到”。
因此,整个序言部分作者对“那个男人”的描述甚是奇怪。从三张照片中去了解他,他的表情神态对作者来说都是头一次见到,并且每张照片中的他都不像一个鲜活的人,更似一个令人恐惧且平平无奇的连“死相”脸都够不到的形象。“这个男人”为何是此类神态,只看照片就让人心惊胆战又毫无亲和感呢?
三、《人间失格》手记解读主人公性格
本手记共包括三个部分,本文将从第一手记的具体内容来解读人物性格。第一手记以“我过着满是耻辱的生活”开始了全篇内容的讲述,这句话充分表明了主人公从孩童时代就对自己便有了如此之深的感悟。“我”就是本篇小说的主人公叶藏。据作者所说,叶藏出生于东北乡下,第一次看到火车都是长大以后的事了,由此可见,叶藏生活的贫困状况导致了他缺乏宽广的视野,因而也有可能造成对生活的无知与愚昧。然而,小说中“人类的朴素和节俭,让我黯然失望”,“我也从来不知饥饿为何物”,“可是因为饥饿而去进食的体验,却从来没有过……我都要勉强自己把所有东西都吃掉”这几句又截然相反地暗示着叶藏的家庭并不差,生活条件富足,从小没有过挨饿受冻,又体现出了叶藏少年老成般的成熟与聪慧。因为在小小的年纪,他便知道投人所好,曲意逢迎。“此时,我就开始发挥自己与生俱来的喜好讨好人的本性”这句话令人听起来如此的不舒服,不禁让人思考,为何叶藏会有这种本性?在这个年龄的小孩子不应该是纯洁无邪、无所遮掩、清澈见底的吗?为何会有这种只有在成年人身上才會出现的成熟心机呢?
为了能够讨好家人,迎合成年人的世界,叶藏选择了装傻卖乖,用拙劣的演技逗笑周边的人。“我虽对人类满怀恐惧,然而却总也无法对人类死心断念”,这句话侧面反映了叶藏采用“求和”式的生存理念,压抑自我,求得和谐。“因此,我既不与人争执,也不为自己辩解。人们对我恶语相向,我却感觉自己深深地误解了别人。于是,我总是默默承受别人对我的攻击,而心里却害怕得要疯了”再一次凸显了叶藏内心的痛苦与矛盾,而他却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只是一味地承受忍让,逼迫自己接受这一次次不公平不友好的遭遇。正如叶藏所说,“总之,一定不能碍他们的眼。我是无,是风,是空,这样的想法越来越强烈”。
即使内心有所求,也只能装作无欲无求。若真的无欲无求,可是为了满足父亲的心愿,让父亲开心,也要做出有所求的样子,就像叶藏坦言“对于讨厌的东西不会说讨厌,而对喜欢的东西也是战战兢兢仿佛偷盗一般,只能体味到极端的痛苦”。可以想象,这对一个还未成年的小孩子来说是多么的折磨和煎熬。
成年人的世界一次又一次改观了叶藏对生活美好的憧憬。他不能像普通的小孩子那样口无遮拦,他所思所想都让人震惊。正如“对于人类的不信任并非就一定会立即导向宗教”,“这世界上再没有比演讲会更无聊的东西了”,这一切都充满了虚伪逢迎。
因此,主人公小小年纪便懂得通过外在的滑稽表演赢得成年人的夸奖与关照,以避免他们来打探自己的内心深处。这是一种稚嫩的成熟,是假扮的可爱,是不应该发生在如此年幼的孩子身上的。从小的扮演让主人公从未真正与人沟通,使他加深了内心的茫然与孤独。
第二手记主要讲述了叶藏从幼儿到少年时代的转变。叶藏进入了学校,开始了校园生活。然而,这样的生活并未风平浪静,持续太久。叶藏习惯了用演技来迎合他人,因此,在校园中也一直采取这样的方式。可是,出乎意料,一个名叫“竹一”的同学发现了他的表演。这个竹一直击叶藏软肋,因为叶藏说“我完全没把他放在眼里,我也从来没想过,竟然需要对这么一个人保持戒备”。“此时的我,仿佛看到世界在一瞬间被地狱的野火包围、燃尽,我拼尽全力来压制自己几近疯狂的心境,差一点就要哇的一声大叫出来”。为了控制竹一,主人公决定邀请竹一来他寄宿的亲戚家玩,这也就是叶藏和竹一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从而达到了他的目的。为了使竹一更加信任自己,主人公用一种“近乎女性的口吻”“温柔地”向他道歉,然后为竹一清理耳朵。这种种的动作更加凸显了主人公内心的脆弱,他害怕别人发现自己的弱点从而揭露自己,令自己活在大众的眼皮子底下,遭受别人无情地嘲笑,可见,叶藏内心的不安与焦虑,他渴望别人的认可,但又惧怕别人的目光,他孩童的阴影已经笼罩了他内心的每一寸地方。
第三手记的叶藏已经不再是个孩子了,由于他在学校的种种劣迹,他被高中开除了,从而成为了一个社会青年。他徘徊在女人当中。“被女人迷恋”是他的朋友竹一所做的预言,然而,这预言实现了。静子是第一个和叶藏同居的女人。叶藏每天一边照看静子的女儿茂子,一边应各个杂志社之约画画。他每天所做之事就是一边唱着,一边享受着静子的照顾,让静子给他脱掉衣服,之后,便把头埋在静子的胸中睡去。之后,叶藏又在一家小酒吧过上了吃软饭的生活。在酒吧对面的烟草店,他遇到了一位名叫好子的姑娘。他憧憬疯狂而大胆的快乐,期待真美的幻想,于是,他和好子结婚了,好子成为了他的妻子。可是结婚之后降临的巨大的悲伤超出了他的想象,用凄惨形容都不为过。好子的清纯无知让她陷入了悲惨,被人欺凌。于是。主人公发出了这样的质疑,“我质问神明,难道信任亦是罪孽吗,在我看来,令我终其一生都痛不欲生的根源,并非好子遭到玷污,而是好子对人的信任遭到了玷污?”“难道纯洁无瑕的信赖之心,亦是罪孽吗?” 叶藏不能接受现实的残酷,于是选择长眠。然而,老板娘用吗啡唤醒了他,他也用吗啡麻痹了自己,致使自己被家人送到了精神病院,度过自己的余生。
四、从《人间失格》后记分析主人公性格
在后記当中,作者提到这三部手记从何而来,因为作者并不认识撰写这三部手记的人,作者称其为疯子。然而,作者提到,他与一人相识,那就是给主人公吗啡的京桥小酒吧的老板娘。当作者再次与老板娘相见时,老板娘便问作者是否认识主人公叶藏,作者自是不相识的。于是,老板娘交给作者三本手记以及三张照片。起初作者对于别人塞给他的东西,他是写不出东西的。可是,当作者看到那三张照片时,内心掀起了一阵波澜。因为那三张照片实属奇怪,因此才有了本书的序言。
手记里写的都是以前的故事,然而对于现在的读者而言,也是能引起大家兴趣的。于是,作者原封不动地把三本手记直接交给了杂志社。从这三本手记当中,可以了解到主人公叶藏被送进了精神病院,他是否还活着?我们不能确定,只能说“没救了,人变成那个样子,就已经没救了”。 回到故事的开始,叶藏为何会变成那个样子?归根结底原因在哪里呢?对此似乎无从探究,或许就像老板娘所言,“都是他父亲不好,我认识的那个小叶,淳朴老实,聪明伶俐。如果他不喝酒的话,不,即使是喝酒……他也是一个神一样的好孩子”。
因此,针对主人公叶藏的性格分析,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迷失自我,取悦他人。因为叶藏在自己小小年纪时已经学会了察言观色,搞怪逗笑,这一切都是为了赢得他人的喜爱。在现实生活中,就有着太多的假面具,面对陌生人甚至自己的亲人都不会暴露自己的真实想法,迎合他人,迷失自己。其次,放纵自我,拒绝改变。叶藏从亲戚家出来后,面对自己糟糕的处境,从未想过改变,而是一味地顺从现状,致使自己的生活一团乱麻。就像人们在生活中遇难麻烦事时,有的人选择破罐子破摔,有的人则会积极面对做出改变。最后,放大黑暗,怨天尤人。还记得在小说中叶藏提到父亲去做公众演讲,朋友们私底下批评讽刺父亲的演讲多么无聊,表面又极力夸赞父亲,由此叶藏觉得社会的虚伪黑暗。然而,这就是社会的生存规则,适者生存。没有必要把眼前短暂的不愉悦归为整个社会的黑暗不作为,更不应该把自己能力范围做不好的事情归为上天的不公。应该时刻记得,人性的美好善良是永存的。
笔者认为,本书并非在描述一个令人悲伤的故事,因为作品只不过是通过一个受害者的名义来告诉人类,揭开人类的本性……现实生活中的太宰治也并非是没有起到典范作用的文学作家,他只不过是采取了自我毁灭的方式去寻求这一生的解脱。其实,对他来说,这可能是最重要的。那就是他终于有机会可以替自己做一回真正的选择,终于不用像以前那样,见人曲意逢迎,戴着虚假的面具生活。生活中,当一部分人遇到挫折失败时,可能也会问自己,为什么会来到这儿?为什么要在这世界活着?来到这个世界,究竟能做什么?《人间失格》就将类似这样的问题展示给了人们,读者看后会感叹人生的不易。然而,太宰治选择的人生道路并不可取,面对不如意的现实,不应该对生活低头。
五、总结
通过分析小说的主人公性格特点,可以很容易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主人公的一生是悲哀的,他通过疯狂的方式将自己的美好的生命葬送了,这是如此的可惜。他用一种不同于常人的方式过完了一生,虽然他也会后悔,但那是他自己的选择;其他人无法代替别人做出选择,但人们却可以替自己做选择。看完这部作品,不妨用作品作为自己生活的参照物来激励自己,过一种特别又令自己难忘的生活,面对困难,也要积极乐观。
总之,在读这本书之前,一定要带着坚定的价值观,因为作品中有太多的作者内心灰暗而颓废的独白,对读者而言,很容易不知不觉把自己陷入主人公那孤寂又失望的状态中。但是,在读完之后,却能让人对目前的生活自省,对将来的生活充满希望,只要内心坚定,心怀希望,拥抱憧憬,那么生活将别有一番风味。
参考文献:
[1]陈希我.太宰治的“生”“罪”“死”[J].名作欣赏,2010,(10).
[2]沈瑶.自我解体的焦虑与救赎——以太宰治的自杀为视点[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1,(03).
[3]谢冰欣.《人间失格》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
作者简介:
张娟利,女,汉族,陕西咸阳人,陕西国际商贸学院通识学院,硕士,研究方向:二语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