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传染性肠胃炎防治策略

2022-05-19 15:14黄国章
新农民 2022年11期
关键词:防治策略现状问题

黄国章

摘要:随着仔猪养殖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传染性肠胃炎的识别与防治工作面临着严峻挑战与考验,如何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与策略,全面优化提升仔猪传染性肠胃炎的防治效果,备受业内关注。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传染性肠胃炎的发病特点、基本症状,分析了其多样化的发病原因,并分别从加强仔猪饲养管理,完善生物安全等多个角度与方面,探讨了仔猪传染性肠胃炎防治策略,阐述了个人对此的几点浅见,望对传染性肠胃炎防治实践形成借鉴意义。

关键词:仔猪养殖;传染性肠胃炎;现状问题;防治策略

在仔猪养殖中,传染性肠胃炎的防治至关重要,对于降低仔猪病害病死率,提高仔猪养殖效率等具有关键作用。当前形势下,有必要立足仔猪养殖实际需求,灵活运用多样化的防治策略方法,精准辨识传染性肠胃炎的症状,提高传染性肠胃炎防治效能。本文就此展开了探讨。

1 研究背景

传染性肠胃炎是仔猪养殖实践中的常见流行疾病之一,会造成仔猪出现发热、脱水、腹泻、呕吐等诸多不同症状,甚至造成仔猪死亡,对于仔猪养殖效益的影响极为明显。近年来,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仔猪传染性肠胃炎防治措施的应用与创新,在识别传染性肠胃炎病毒、强化传染控制等方面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具有导向性的技术方法,在仔猪传染性肠胃炎纺织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现实成就,有效破解了传染性肠胃炎在仔猪群中的流行爆发等难题,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实践经验。同时,广大养殖单位同样在创新传染性肠胃炎防治方法,优化传染性肠胃炎防治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研究,构建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防治技术体系,在最大限度上降低了传染性肠胃炎对仔猪健康生长的影响,效果突出[1]。尽管如此,受养殖环境、病毒控制等方面条件影响,当前仔猪传染性肠胃炎防治实践中依旧存在诸多短板,防治措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尚有较大提升空间,多样化防治体系尚未完全建立,有必要做出深入探讨与分析。上述背景下,深入探讨仔猪传染性肠胃炎的防治策略,有效控制病毒传染,具有极为深刻的现实意义。

2 仔猪传染性肠胃炎的发病特点

2.1 发病急,快速传播

在仔猪饲养过程中,传染性肠胃炎的发病特点具有显著的突发性,发病过程较急、较快,其传播速度快,极易在仔猪群中迅速蔓延,不利于进行防治与处理。同时,仔猪是感染传染性肠胃炎的重要群体,且在感染后3~5d前后会出现死亡状况,病死率较高。相对而言,成年猪的自身抵抗力、免疫力等较强,对于传染性肠胃炎病毒的抵抗效果较好,致病致死率较低,因此重点防治处理仔猪传染性肠胃炎极为关键。

2.2 容易出现混合感染

传染性肠胃炎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猪、病毒携带猪以及其他病毒携带动物,主要途径是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若猪舍封闭潮湿以及养殖密度较大,均会放大传染性肠胃炎的发病几率。也正是因此,传染性肠胃炎会在发病后出现混合感染,由多种细菌或病毒造成感染多样化,在不同病原体之间可能会出现彼此关联关系,相互影响,增大了传染性肠胃炎的防治处理难度。此外,传染性肠胃炎的大面积蔓延,若控制不当,也会造成暴发性流行和地方性流行,影响养殖业的整体效益。

2.3 传染性胃肠炎症状

在仔猪感染传染性肠胃炎病毒后,其症状多种多样,其会根据仔猪日龄和抵抗力状况的差异而存在一些不同。通常而言,仔猪传染性肠胃炎会造成仔猪短时间内发生呕吐、剧烈水样腹泻等问题,且粪便呈灰白色、黄绿色或乳白色,并伴有未消化的乳凝块,气味臭,严重脱水,体温同时会出现高底起伏波动先升后降。仔猪日龄越小,感染传染性肠胃炎后的病死率越高[2]。

3 仔猪传染性肠胃炎防治的常见问题

3.1 病理变化

在仔猪传染性肠胃炎病理变化分析中,可通过解剖检验的方式观察仔猪肠胃系统的炎症变化状况。可见,感染传染性肠胃炎病毒的仔猪从胃到直肠处的消化道呈现卡他性炎症,在肠胃系统内部存在大量凝乳块,小肠内部则被黄绿色或灰白色液状内容物所充斥。同时,仔猪肠管扩张显著,颜色变淡,通常为半透明色,内部血管扩张明显,小肠壁的厚度显著下降,弹性降低,淋巴结肿胀充血,肾脏中存在白色尿酸盐痕迹。同时,在组织学检验方式的支持下,由于受大肠杆菌、轮状病毒等共同感染作用,仔猪黏膜上皮细胞大量脱落,绒毛变短或萎缩。

3.2 与流行性腹泻、猪轮状病毒感染的区别

纵观当前仔猪养殖过程中,流行性腹泻与轮状病毒感染等同样是养殖实践中的常见病症问题,其与传染性肠胃炎在致病原因、发病机理、表现症状等方面存在一定相似之处,均为仔猪感染率较高的疾病类型,但同时也存在相应区别与不同。流行性腹泻的传播途径主要是被感染的猪粪或污染物经过口腔直接感染,具有一定的间接性感染特点,症状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和脱水等,且呕吐物中带有黄白色乳凝块,持续时间长。轮状病毒感染则主要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急性胃肠炎症状,尤其在仔猪群体内常见高发,容易导致仔猪精神沉郁、萎靡不振、厌食不食。在感染症状相对轻微的前提下,轮状病毒感染的致死率相对较低[3]。

3.3 发病原因

研究表明,仔猪传染性肠胃炎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其一,部分地区昼夜温差大,自然环境条件起伏明显,猪舍环境温度、湿度及空气等条件控制不良,舍内空气污浊,成为诱发传染性肠胃炎的重要诱因。其二,免疫控制不规范,未能对猪群按规定进行接种,未能形成良好的群体免疫效果,生物安全措施采用不当等。其三,饲养管理不规范,无法源头上切断传染源,致使单发的传染性肠胃炎朝着多发性方向发展。其四,猪群饲料中的蛋白含量较高,影响了仔猪的实际成长状况。其五,猪舍管理不规范,日常杀菌消毒措施不严谨,消毒剂配比不科学。

3.4 实验室诊断

在实验室诊断中,可采用的诊断方法多种多样,比如中和试验法、荧光抗体试验法等,这些不同的试验诊断方法在操作要求与预期诊断效果方面存在相应差异,应结合仔猪传染性肠胃炎实验室诊断的具体需求予以灵活掌握,以得出最为可靠的实验室诊断结论。以荧光抗体试验法为例,应注重对病猪空肠冰冻切片的取样,设定丙酮固定时间、染色时间和控制温度等,并利用特定酸碱度的磷酸缓冲液对样本进行冲洗。在此基础上,将样本放置在特定设备上进行蒸馏水冲洗,再用缓冲甘油封片。上述实验室诊断的过程是获取病猪冰冻切片样本详细信息的过程,通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样本颜色等特征,可判断其为阳性或阴性。在動物接种试验方面,则可将病猪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相应的试验操作,分析相应的传染性肠胃炎发病情况[4]。

4 仔猪传染性肠胃炎防治的有效策略探讨

4.1 加强饲养管理,完善生物安全

完善仔猪饲养管理模式,密切关注仔猪感染病例的出现情况,对于潜在传染性肠胃炎的隐患问题,采取隔离或封锁养殖场等方式进行针对性处理。对仔猪饲养管理中所用到的工具进行严格消毒,防止菌群蔓延传播,并坚持自繁自养,循序渐进地培育属于自己的健康种群,做好日常养殖管理。对于感染传染性肠胃炎疾病的仔猪,应在确保其完全治愈后方可混入大群饲养。遵循“全进全出”的养殖管理原则,确保同批次仔猪出栏整齐度,避免因出栏整齐度不足而带来的潜在感染隐患。对于环境气温相对较低的冬季,应对仔猪养殖环境做好防寒保暖,并定期进行通风与清扫,落实消杀工作,提高养殖环境质量。在昼夜温差相对较大的秋冬季节,则应对仔猪进行重点管理,保证其吃足初乳,提高仔猪免疫能力。

4.2 計划免疫,防病于未然

在仔猪传染性肠胃炎防治实践中,预防接种的关键作用不言而喻。对此,应制定详细可行的预防接种免疫计划,做到防病患于未然。按照2ml/头的用量标准向产前母猪注射防疫疫苗,使仔猪通过哺乳获得传染性肠胃炎抗体,形成免疫体系。有效衔接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的关系,充分把握仔猪可能出现的应激反应,按照0.5ml/头的用量标准向仔猪注射免疫疫苗,并根据仔猪的成长发育状况,及时进行后续免疫,以获取最优免疫效果。研究表明,通过上述免疫方式,仔猪可形成有效持续时间在半年以上的免疫力。此外,也可将病死猪小肠内容物进行捣碎喂食产前母猪,使其发病,在治疗康复后对传染性肠胃炎形成抗体能力,在此基础上使仔猪通过母源获取抗体能力,降低传染性肠胃炎的感染几率。

4.3 抗生素辅助治疗可有效预防继发病

抗生素用于辅助治疗此病可有效预防继发性感染。研究表明,仔猪在感染传染性肠胃炎后的病死率相对较低,但若在沙门氏菌等混合感染状态下,则仔猪的症状将会明显加重,病死率提升。在传染性肠胃炎防治中,可采用抗生素进行辅助治疗,比如环丙沙星、阿莫西林等。在使用抗生素的同时,也可配合黄氏多糖粉剂,以提高防治效果。同时,也可使用中草药验方辅助防治。部分情况下,对于患有传染性肠胃炎病症较重的仔猪,也可选择使用庆大霉素进行治疗,并配合黄石多糖针剂进行静脉注射治疗,每3d为一个疗程。

4.4 做好日常管理,做好猪舍卫生清扫

择取质量合格新鲜、营养高、优质的饲料喂养家猪。不可利用劣质霉变的饲料,保证猪只营养充足。另外,也要为猪只提供干净的水源。若遇到气温骤降天气或者在冬日来临之际,必须做好保暖防寒工作,避免猪只受寒。每日都要对猪舍加以打扫。保证其内部干燥、整洁,定期消毒。建议2次/周。另外,在有条件的情况之下,建议养殖者在养猪场和注射门口创建消毒池,积极更换内部的消毒剂。禁止非本厂工作人员随意出入猪场,另外也要针对于进出猪场的车辆加以消毒。针对于在外部购买的猪只,应当到当地防疫部门严格检查。隔离一段期间以后,确保其健康无疫病、方可合群。值得说明的是,建议养殖者尽量不要在春季以及冬季疫病高发期引进猪只。也不要从病猪场和疫区购买猪只,利用这种方式避免疫病流行[5]。

4.5 全面做好后续治疗工作

在仔猪传染性肠胃炎防治中,后续治疗工作始终占据着关键地位,对于持续有效巩固防治成效至关重要。制定详细可行的传染性肠胃炎后续治疗方案,严格规范后续治疗工作的各个环节与步骤,在猪群饮用水中添加利巴韦林粉剂等,提高猪群机体免疫力。在患上传染性肠胃炎后,部分仔猪会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对于此类仔猪可根据仔猪个体体重等实际情况,在猪皮下注射特定剂量的阿托品4mg,并口服补液盐,提高后续治疗工作成效。现代中医理论方法的实践运用,为仔猪传染性肠胃炎后续治疗提供了更为丰富灵活的技术方法,使得传统条件下难以完成的后续治疗任务更具实现可能,对此可采用中西医联合用药方式,用生姜、白术、红糖进行煎服喂食,对仔猪传染性肠胃炎疾病进行全面控制。及时总结传染性肠胃炎后续治疗经验,为抗病毒药物使用、杀菌消炎等提供有价值参考,最大限度上降低仔猪脱水等多种症状,以减少发病。

4.6 提高养殖人员的专业素质

定期组织养殖业从业人员参加专项培训与学习,引导其掌握有关于防止传染性肠胃炎的理论知识,强化相关防治实操技能。由业内专业人士为养殖专业户讲解新环境下仔猪传染性肠胃炎的防治方法与技巧,提高对传染性肠胃炎的辨识能力、控制能力与治疗能力等,加强对传染性肠胃炎的提前防治。熟练掌握猪舍消毒方法,定期对猪舍环境进行消毒处理,具体可采用生石灰水、烧碱水等,按照特定频次进行定期消毒。在特定范围内交流分享传染性肠胃炎的防治经验,提高技术宣教效果,使广大养殖户能够做到高效防治传染性肠胃炎。

5 结语

综上所述,受传统固化养殖思维及疾病防治理念的影响,当前仔猪传染性肠胃炎防治实践中依旧存在诸多薄弱环节,不利于实现更高质量的仔猪养殖效益。因此,有关人员应立足实际,全面细化排查传染性肠胃炎的诱发原因,提高传染性肠胃炎防治策略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化仔猪机体抵抗力,合理使用药物对症治疗,并强化饲养管理,制定科学免疫程序,落实仔猪免疫工作要求,为全面有效防治传染性肠胃炎防治效果奠定基础,全面有效提高仔猪养殖效益。

参考文献

[1] 姚晓明.一例乡镇养猪场对秋季猪病毒性肠胃炎的诊断与防治[J].农家参谋(下旬刊),2021(24):130-131.

[2] 宋利娜,刘沂霖,任锐,等.猪流行性腹泻病毒逃避宿主IFN免疫应答机制研究进展[J].吉林畜牧兽医,2020,11(12):9-10.

[3] 周洪富,杨嵘长.猪传染性肠胃炎和猪流行性腹泻混合感染的诊治简[J].当代畜牧(电子版),2020(10):53-54.

[4] 曾秀秀,宋德平,张帆帆,等.三种猪的肠道腹泻冠状病毒三重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J].黑龙江畜牧兽医(上半月),2020(8):105-109.

[5] 刘传运.猪肠胃炎治疗简方一起肉牛恶性卡他热病例的诊断[J].兽医导刊,2019(16):140.

猜你喜欢
防治策略现状问题
高速公路桥梁病害的防治策略探讨
工民建筑施工中墙体裂缝的防治策略探讨
关于冷却塔的落水噪声及其防治策略探讨
探析生物入侵对我国生态环境的重要影响及防治策略
52例眼外伤致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建筑施工用电的安全隐患与防治策略
当前社区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高校学生网络点餐现状及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