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华洁
摘要:本文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模块中将PBL理念运用到前置性学习中,通过生活型、比较型、任务型、开放型问题,借助观察阅读法、模仿演练法、操作探究法、调查研究法,聚焦PBL特点,拓展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打造高效课堂,渗透素养发展。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PBL;前置性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2)09-0040-0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的聚焦点逐渐放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上,因而教学模式与学习模式也有所改变。PBL(Problem-Based Learning的缩写)即项目式学习,也称为问题式学习。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法,PBL理念的推出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助力,让学生更容易锁定学习目标,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 研究背景
前置性学习是生本教育理念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前置性学习能够让学生在课前进行充分的研究学习,在课堂上能够更主动,善于发现课堂上隐藏的知识,同时乐于与他人合作,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1.前置性学习现状
①前置性学习泛化。在教师设计的前置性学习单中概念泛泛,即把书本概念照搬照抄,或者学生可以通过书本得到結果。这就导致了学生的思维受到教材的限制,思维热度不高,更不会进行深度学习。
②前置性学习窄化。前置性学习单题型狭窄,很多为本节课的简单练习题型。题目趋于简单,学生不需要太多思考,题型与课后习题一致,学生没有新鲜感。这样的学习单不能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有效提升,相反会让学生对前置性学习失去兴趣。
③前置性学习重化。前置性学习不等同于预习,不能将教学内容全部前置到学习单中。这样会加重学生的学习任务,同时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也会下降。
2.基于PBL的前置性学习框架
前置性学习中的问题的有效性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储备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教师必须设置好问题的类型,让“问题”引导学生、服务课堂。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提出了基于PBL的前置性学习框架(如下页图1)。
● 基于PBL的前置性学习策略应用与实践
要对高中信息技术开展有效前置性学习,必须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对于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前置性学习方法。教师根据不同模块知识点设置不同类型问题开展前置性学习,将学考班和选考班进行对比。
1.生活型问题
在概念类的课程学习中,学生往往对纯概念的知识阅读积极性较低,教师可通过生活化情境问题引入,让学生对问题产生兴趣,并积极主动地对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进行思考和分析,努力去理解知识。
案例一:
学考1班进行人工智能知识学习。教师在课前下发关于围棋人机战的阅读资料,让学生根据资料分析,回答相应问题。
学生回答1:人工智能就是计算机学习,不用人脑学习,学习能力非常强大。身边的人工智能有家中使用的指纹锁、手机人脸解锁、扫地机器人等。
学生回答2:人工智能就是计算机利用程序模仿人的过程,帮人类解决问题。身边的人工智能有机器人点单、机器人手臂、无人机等。
让学生通过人工智能的例子感受生活中遇到的情况,这样的前置性学习问题能让所有学生参与到问题的研究过程中,使其产生主动探究新知识的意识。
2.比较型问题
在计算类的课程中,教师常采用模仿演练式教学方式,只求结果不求过程,导致学生对变式问题无从下手。因此,教师应设计比较型问题,让学生在一次次模仿演练中逐渐发现问题,引发思考,让学生在课堂上更积极主动地探索。
案例二:
某班学生学习Excel公式计算知识(如下页图2),学生探讨如下。
学生回答1(节选):不能自动填充,因为G2、G3单元格公式中的除数都是同一个地址,若用自动填充,G3地址会变为F17。
学生回答2(节选):能自动填充,因为自动填充地址会自动填写。
学生通过公式比较发现函数书写的基本格式,同时体会自动填充功能实现的效果。但在遇到单元格地址复制时要保持不变的时候,学生会发现问题,同时具有极高的学习积极性,在问题生成时能够对出现的问题再次进行梳理探究。
3.任务型问题
信息技术涉及非常多的操作型知识,教师设置相应的任务让学生的操作更有针对性。
案例三:
某班学生进行多媒体编码知识学习。
任务一:拍摄一张天空的照片,拷贝到计算机上命名为天空1.jpg。通过画图软件将其打开,将其“另存为”bmp文件,名称为2.bmp。请右键查看这两个文件,的属性,记录下两者的不同。
任务二:在完成任务一后,将2.bmp文件右键重命名改为3.jpg。右键查看两个文件的属性,与任务一所查看到的结果相比有哪些相同以及不同之处。
学生回答:任务一中的1.jpg文件小,2.bmp文件大,其类型也不同。在任务二中,重命名时跳出“如果更改拓展名,可能导致文件不可用”,3.jpg文件类型和1.jpg一样,但是文件大小和2.bmp一样。
学生根据教师预设的操作型任务去实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有针对性,同时学生在探索教师预设的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发现新的问题。这样的问题设置,使得学生更乐意主动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深入探究的能力,为学生的深度学习打下基础。
4.开放型问题——调查研究法
对于某些大概念知识,学生课前可以进行调查、资料收集、整理学习。教师则可以设计开放型问题,让学生在调查研究中储备丰富的知识,培养学生信息意识素养。
案例四:
某班进行多媒体规划与设计知识学习:请你回家调查一下家庭成员和你平时使用计算机的具体情况?
学生通过问卷和调查研究,对图片、音频、视频有了初步认识,并可以使用其他学习方式对多媒体基本概念进行拓展,具备了信息获取、处理、分析的能力。
● 基于PBL的前置性学习策略实施成效
1.打造高效课堂教学
学生在课前已经有一定的课程知识储备,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给予足够的空间让学生思考,增加学生的思维量。在这样的模式下,虽然学生学习的时间在延长,但是思考的时间也在增加,从而让学生学习的模式转变为课前想、课中学、课后结,真正实现让学生从知识的接收者向思考者转变。同时,通过基于PBL的前置性学习,学生对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模块的掌握能力有所提高。
2.提升终身学习能力
与以往的知识学习相比,基于PBL的前置性学习让学生的自主學习意识与能力增强。终身学习的理念就是自学能力,高中阶段通过前置性学习方式的培养和引导,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3.构造知识体系
通过采用基于PBL的前置性学习,学生有效提升了对自我的认知,并对书本的知识概念进行了梳理,实现了简单的知识重构。
4.提升核心素养
教师通过基于PBL的前置性学习,让学生在“answer questions”的过程中提升问题获取能力、观察能力以及信息意识素养,并在利用数字化学习环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find problems”,学会对问题的迁移、运用,并且能产生创造性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吴玲.核心素养下前置性学习再认识[J].教育研究与评论,2016(03):21-24.
[3]徐宁.让“前置性学习”成为高效课堂的催化剂[J].基础教育研究,2017(04): 21-23.
[4]陈丽虹,周莉,吴清泉.PBL教学模式效果评价及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2013(01):70-73.
[5]刘小璇.PBL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翻转课堂中的应用研究[J].中小学电教,2018(04):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