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勤磊
摘要:套种是一种能够充分利用生长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新型种植模式。红薯套种玉米,不仅能够有效增加红薯和玉米产量,而且还能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因此红薯套种玉米是一个经济价值比较高的栽培技术,其应当得到广泛应用。
关键词:红薯;玉米;栽培技术;高产
通常情况下,玉米种植地具有土地平坦、土地肥沃并且通风良好的特点,由于其植株的间距比较大,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土地资源浪费。玉米植株比较高,红薯属于藤类植株,两者属于两种互不影响的植物,所以玉米和红薯可以选择套种的种植模式。玉米的成熟时间比较早,红薯成熟时间相对缓慢,因此农民在收取玉米之后,红薯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光照,从而保证自身生长。与此同时,红薯套种玉米的种植方式对于农民来说相对是比较简单的。
1 红薯套种玉米的优势
1.1 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红薯属于藤类植株,其通常情况下在地上进行生长,并且不会攀附其他植物,玉米的种植间距是比较稀疏的,其能够为红薯留下足够的生长空间。因此采取红薯套种玉米栽培技术,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而且还不会影响玉米和红薯的有效增长。
1.2 改善田地耕作环境
红薯套种玉米不仅可以有效改善田间的透气性,而且还有利于农民进行田间管理,充分减少病虫害对玉米和红薯的侵袭,这有利于提高玉米和红薯产量,从而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改善农民生活[1]。在红薯套种玉米的种植模式中,红薯可以完全覆盖地面,这能有效地抑制杂草生长,从而降低农民的劳动量。与此同时,红薯还具有保持土壤水分的作用,这为玉米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1.3 增加农民收入
红薯套种玉米,可以让农民达到真正的增产增益[2]。相关数据显示,套种的种植模式要比单种玉米或单种红薯产量更高、效益更高。在农村全面推广红薯套种玉米种植模式,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农民的种植水平,而且还能够有效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1.4 降低农民劳动强度
根据植物生长特性,我们可以清楚了解到玉米喜欢氮肥,红薯喜欢钾肥,因此在红薯套种玉米种植模式中可以同时进行施肥,因为红薯和玉米之间不存在恶性竞争。这对于农民来说,农民可以一次性做好施肥工作,这既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又有利于农民对田间进行管理。
2 红薯套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2.1 选择品种
对于红薯来说,应当尽量选择具有早熟、高产和抗病特性的品种,比如徐薯18和阜薯210等。对于玉米来说,应当尽量选取早熟或中早熟的玉米品种,比如农单5号和掖单2号等。在红薯套种玉米高产种植模式中,一定不能选择中晚熟或晚熟的玉米品种。
2.2 主要种植模式
双行玉米套种4行红薯,复合带长度为三米,双行玉米套种6行红薯,复合带长度为四米,单行玉米套种5行红薯,复合带长度为三米,单行玉米套种7行红薯,复合带长度为4m。为能充分保证玉米和红薯的产量,各个种植地区应当根据实际种植习惯和生产要求合理选择种植模式。
2.3 整地育苗
在选择种植田地时,应当选择土壤养分条件好并且透气性比较强的田地[3]。在进行整地工作时,应当充分保证田地排水通畅,即使在下雨天也不会产生积水现象。并且在开春后,应当及时进行做垄工作,即应当按照“宽窄行、东西向”的规则提前做好垄,一般来说,玉米宽行为150cm,窄行为30cm,株距为20cm,应当种植玉米3600~3900株/667m。在玉米宽行中种植红薯2行,株距为25cm,栽种红薯2900株/667m。通常情况下垄距为71~85cm,垄高为21~25cm。底肥对农作物的生长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因此在进行整地工作时也要施一定量的底肥,通常情况下,0.01km应当施腐熟有机肥28000~35000kg,碳铵400~500kg,钾肥200~250kg,磷肥280~320kg,锌肥70~90kg。
2.4 适时栽种
2.4.1 红薯栽种
在做好垄之后,应当使用温床育苗技术,当红薯苗长到25cm左右,且气温逐渐升高并稳定在15℃左右,浅土层地温在17~18℃之间,那么便可以对红薯进行剪苗和栽种工作,并且红薯的种植密度应当控制在每0.01km种植48000株~55000株。红薯栽种方式包括直立插、倾斜插和水平浅插。直立插和倾斜插所种植出来的红薯个头比较大,但总产量却相对比较低。水平浅插所种植出来的红薯个头虽然比较小,但每株都可以结2个红薯以上,并且大部分薯块都具有品相好、个体均匀的特点。种植红薯7d之后应当对红薯的活蔸进行检查,对于死苗和缺蔸的情况应当采取及时措施,比如进行补蔸和浇水工作等。
2.4.2 玉米栽种
一般来说,当最低温度可以达到8℃,并且浅土层温度在10~12℃之间,那么就可以对玉米进行栽种。通常情况下,每隔2垄红薯套种1行玉米,并且每穴应当放玉米种子2~3粒。如果在种植时发现土壤的肥力比较差,并且土质质量比较低,那么也可以每隔3垄-4垄套种1行玉米。除此之外,玉米株距应当在30~32cm之间,玉米的种植密度应当在28000/0.01~35000/0.01km。针对于育苗移栽的玉米,在进行移栽前应当做好准备工作,即使用条施的方式对土地进行施肥,并用适量的土盖住肥料,并在此之上移栽玉米。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移栽時一定不能让玉米根系和肥料有直接接触,这会导致肥料烧根,从而使玉米不能健康生长。
2.4.3 田间管理
红薯成功成活之后,应当对田地进行松土、除草和中耕等工作[4]。当红薯蔓长到60cm时,需要进行一次理蔓工作,玉米苗同时进行一次锄地工作,并且锄地的深度不宜过深。在对红薯和玉米进行第1次追肥时,应当同时展开中耕工作1次,并且耕地的深度应当尽可能深。当红薯进入喇叭口期后,应当开展中风培土工作。在红薯的授粉期,如果观察到红薯的自然受粉率低下,那么应当及时采取人工授粉的方式,这能充分保证红薯的产量。红薯是一种喜光的农作物,因此在7月中旬收割玉米之后,应当及时将玉米茎杆砍倒,避免玉米茎杆对红薯起到遮阳作用[5]。与此同时应当充分结合中耕管理,将残留在田地中的玉米根系进行有效清除,使土壤保持疏松状态,这能够为红薯提供良好的生存空间和生长环境。红薯套种玉米的种植模式中,红薯的种植密度相对比较稀松,这就使得红薯对肥料有更大的需求量,但也必须清醒认识到,如果红薯上的肥料处于偏多状态,那么则会导致红薯营养过剩,茎叶徒长,基于此必须及时做好摘心工作。只有在充分控制藤蔓生长,保证茎叶和块根协调生长的情况下,才能够保证红薯具有比较大的个头和比较高的产量。摘心工作是一个技术性比较强的工作,并且至少需要进行两次摘心工作。第1次摘心时,分支的长度应当在42~50cm之间,第2次或者第3次摘心时,分支的长度应当在22~28cm之间,并且针对红薯应当喷洒50mg/kg多效唑液1~2次进行有效调控。除了可以进行打心工作外,还可以将红薯藤拉起来,这能够将不定根拉断,从而有效减少吸肥效力,避免茎叶徒长。但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田地都适合进行提藤拉断不定根工作,对于肥力比较差并且缺乏水分的土壤不应当进行提藤工作,从而有效避免红薯减产。
如果玉米采取的是直播的种植方式,那么当其叶片数量达到3~4片时,应当及时做好定苗工作,并且定苗工作应当一次性完成,不应当反复多次完成。完成定苗工作后,应当对玉米进行带水施肥。为充分保证玉米顺利生长,可以根据土壤的实际肥力情况,科学且适量地加入碳酸氢铵或尿素,通常情况下,碳酸氢铵为300kg/0.01km,尿素为52.6kg/0.01km。在玉米的大喇叭口期,应当进行淡水施肥工作1次,且碳酸氢铵为900kg/0.01km,尿素为300kg/0.01km。如果在田间管理时发现土地比较干旱缺水,那么应当及时对田地进行浇水,避免玉米苗和土地苗因缺水致死。
2.5 病虫害防治工作
2.5.1 红薯病虫害防治工作
(1)红薯叶斑病。红薯叶斑病主要侵害的是红薯叶子,如果病害比较严重,将会导致红薯整片叶子干枯,从而严重影响红薯发育和生长。针对于此种病害,主要的防治措施是清沟排渍,并且应当同时使用相关药剂,比如可以使用浓度为70%的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混合浓度为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对红薯叶片进行喷洒,每8~10d喷洒一次,连续喷3~4次,从而彻底防治红薯叶斑病。
(2)红薯黑斑病。红薯黑斑病对红薯的危害是比较大的,因为其在红薯的各个生长阶段都有可能发病。通常情况下,红薯黑斑病主要侵害的是红薯苗以及红薯块。针对于此种病害,可以选择在种植之前用浓度为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浸种工作,从根源上进行防治。与此同时还应当加强对红薯的田间管理,比如中耕保墒。一旦发现红薯被黑斑病侵袭,那么一定要及时使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治疗,每7d喷洒一次,连续喷2~3次。
(3)卷叶虫。卷叶虫主要侵害的是红薯叶片,其对红薯的产量以及质量有着十分大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卷叶虫会隐藏在红薯叶片的背面,其幼虫长度通常在13~15mm之间,卷叶虫在侵害红薯叶片时,红薯叶片在初期通常会向内卷起,然后逐渐被卷叶虫蚕食。针对此种虫害,在虫害初期可以选择用浓度为50%的锌硫磷乳剂1000倍液或者浓度为80%~90%的晶体敌百虫700倍液到1000倍液对卷叶虫进行喷杀。如果卷叶虫的幼虫比较多,那么则可以采取最直观最原始的治理方式,即直接用手将卷叶虫捏死,这能有效防止其进一步扩散,充分地保证了红薯的生长以及红薯的产量。
(4)斜纹夜蛾。斜纹夜蛾对红薯具有巨大的伤害,如果不能有效控制斜纹叶蛾,那么不仅会伤及到红薯叶片,而且还会伤及红薯嫩茎和叶柄等。通常情況下,斜纹夜蛾的成虫会将虫卵产于红薯叶片背面,整体呈馒头状,并且颜色逐渐由黄白色变为暗灰色。斜纹夜蛾的幼虫有6龄,幼虫的长度一般在17~20mm。在2龄之前,幼虫会吃红薯叶片的下表皮,2龄之后,其会对红薯各处造成伤害。针对于此种虫害,通常会选择人工摘除叶背卵块的防治手段。与此同时也可以选择药剂对斜纹夜蛾进行喷杀,比如选择用浓度为50%的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
2.5.2 玉米病虫害防治工作
(1)玉米灰斑病。玉米灰斑病主要侵袭的是玉米叶片,其在发病初期通常呈现为椭圆形。如果田地的湿度比较大,那么玉米叶片的病斑处还会生出灰色的霉状物。针对于此种病害,可以加强田间管理间,降低田间的相对湿度。如果玉米灰斑病发病比较严重,那么则需要采取药剂进行防治,比如可以选择用浓度为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浓度为40%的克瘟散乳油800~900倍液或者浓度为25%的苯菌灵乳油800倍液。
(2)玉米锈病。玉米锈病主要侵袭的是玉米叶片,但如果发病比较严重,也会侵袭玉米雄花和果穗苞叶。在发病初期,锈病在玉米叶片的正面呈淡黄色小点,而后逐渐发展为圆形并呈现褐色。在发病后期,会产生一些圆形的黑色凸起,在破裂之后会吐出一些黑色粉末。玉米锈病多半发生在高温多雨季节。针对于此种病害,应当选择抗病品种,而且应当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理清除酢浆草和病残体,并将这些杂草进行集中烧毁。除此之外,还可以选择药剂进行治疗,比如可以选择浓度为25%的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600~1900倍液,浓度为12.5%的烯唑醇可湿性粉剂4200~4800倍液。
(3)黏虫。黏虫幼虫有6龄。1~2龄的幼虫主要侵害的是玉米基部叶背,其通常表现为玉米叶片有白色斑点。3~4龄幼虫的胃口会增大,因此其会大量蚕食玉米叶片。5~6龄幼虫会进入暴食阶段,其虫害伤害主要表现为叶片变为光杆。这会严重影响到玉米的质量和产量。针对于此种虫害,可以采取诱杀成虫的方法,即如果发现黏虫成虫数量有明显增加,那么可以在每667m田地中设置3个谷草把,并两天更换一次谷草把,将谷草把进行烧毁。与此同时,需要清楚认识到消灭黏虫幼虫的最有效时间段是幼虫3龄之前,此阶段可以采取药剂防治的方法,比如可以使浓度为4.5%的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200~1400倍液。
(4)玉米螟。玉米螟对玉米的伤害是极大的,其会伤害到玉米的各个部位,并且会导致玉米螟相关部位功能丧失。一旦玉米受到玉米螟侵袭,那么玉米的产量和质量都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针对于此种虫害,可以在田间引入玉米螟的天敌,比如赤眼蜂和草岭等。如果玉米螟虫害比较严重,也可以选择相关药剂进行防治,比如可以使用浓度为2%的高氯·甲维盐微乳剂1000倍液~1500倍液和浓度为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4000倍液~6000倍液。
2.5.3 适时收获
适时收获也是保证红薯和玉米产量的重要手段。红薯的最佳收获期是每天平均温度在15℃,玉米的最佳收获期是超过8成的苞叶枯萎。由于采取的是红薯套种玉米种植方式,所以玉米的收获时间会影响红薯的产量以及质量,基于此务必要在适当的时间对红薯和玉米进行收获工作。
3 结语
红薯套种玉米作为一种能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的种植方式,其应当得到广泛推广。红薯套种玉米不仅推动了农业种植模式改革,而且其还能有效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丽华.玉米套种红薯高产栽培技术探析[J].农民致富之友,2020(19):13.
[2] 华万洪,朱国英.红薯与玉米套种模式试验[J].农家科技:中旬刊,2020(9):67.
[3] 覃正柏,张贤猛,陈红教.烤烟-红薯不同套种时间和密度对产量的影响[J].农技服务,2020,37(11):57-58.
[4] 王红.红薯高产栽培技术策略分析[J].种子科技,2020,38(24):2.
[5] 郑凤北.红薯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现代农村科技,20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