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2022-05-19 07:51赵正洋曹京乐
新农民 2022年11期
关键词:生态水利河道治理生态环境

赵正洋 曹京乐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转型的需求和人民群众在居住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意识的觉醒,积极的利用生态水利理念设计、优化和促进河道治理工程的可持续性,成为了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和居民生活生产环境改善的重要部分,生态水利理念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会很大程度上指导河道治理的规划和执行,提高河道在水体质量、城市供水、农田灌溉、防洪安全和区域水资源配置等方面系统支撑和保障能力。本文从生态水利建设优势和河道治理工程的问题层面切入,探索将生态水利和河道治理高质量融合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生态环境;生态水利;河道治理;区域水资源

1 生态水利理念的基本概念和落实原则

为了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采用以生态环境的破坏性牺牲模式来换取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粗狂型增长,比如为了最大化的利用水利资源而进行河道的过度缩窄、过度拓宽、与河流走势相违背的裁弯取直和其他枉顾区域生态系统等非科学化的操作模式,导致河道污染率升高和生态环境平衡性被破坏等现象频频出现,并反过来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矛盾性冲突。所以为了更好的推動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持续性的繁荣,我们必须将生态水利的科学化建设理念和河道治理工程进行贯彻融合,从而推动经济社会高效率、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对生态水利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进行清晰的了解,并以此为基础理解生态水利实施的必要性。

1.1 生态水利理念的基本概念

生态水利是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基础。生态水利理念将河道的治理规划融合到区域的生态体系中,从而推动河道治理对水流资源、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发展,以满足此刻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当地环境保护需求的同时,也不牺牲未来经济和生态发展的潜在可能性资源。

生态水利是以经济功能和系统效益为核心。生态水利理念必须以生态系统及自然景观的完整性为人们的行为边界,充分尊重和发挥自然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如物种繁殖和植被生长等,同时以工程功能、投资风险、运营效率和社会环境等经济视角来提供社会服务,最终在生态系统良性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2 生态水利理念落实的基本原则

在河道治理中贯彻生态水利理念,根本目的是在利用河道治理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维护和建设一个适宜生物多样性和多元化发展的自然环境,从而形成一个科学化和系统化的可持续发展社会。为了能够更好的应用生态水利理念,将其嵌入河道治理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的理解生态水利理念落实的基本原则:坚持综合考虑生态水利过程涉及到的跨领域和跨边界要素如水利功能、生态系统、居住需求、生产需求、经济需求和成本控制等;坚持以保护和维护当地区域的首位自然环境为主体,科学的进行后来自然环境破坏和修复等工程活动,避免区域整体生态风貌与后来环境工程本末倒置;坚持以生态环境的自然运行规律为主,弱化和避免人工干预手段的强制增减更改程度;坚持河道功能治理和区域社会发展、自然资源当下开发和未来存量等多维度同步协作发展。

2 生态水利理念应用于河道治理中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转型需求、科学技术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发展,现代化的河道治理工程对于生态水利理念的应用,从根本上是综合生态学、水利工程学、环境学、生物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跨边界的知识技能来实现的,尤其是借助生态水利理念来保证整体河道生态系统的全局稳定性。

2.1 河道治理工程的基本功能

河道治理工程的基本功能是防止河岸坍塌、堤岸壁坡稳定和河流走势控制引导,主要是通过控制、引导、保护和建筑等工程来实现,控导保护是以引导主要水流摆动范围和主流顶冲来保护滩堤,防止岸坝坍塌、溃决和改道,建筑工程是以维持河道水资源的正常灌输和排放为目的二修建的永久性设施。从整体层面来看,河道治理工程的基本功能是以河水流势的控制、引导和保护为核心的系统性水资源开发媒介。

2.2 生态水利视角下河道治理过程中的问题

河道治理过程中职能分工标准不明。河道治理工作是一个涉及多个领域的复杂系统性工程,是由不同的部门承担相匹配的职能事务协作完成的,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由于系统流程中各个环节的行为标准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出现不匹配的问题,导致部门任务理解的差异、模块任务重复执行、事务遗漏无人负责、人员态度能力不足和部门配合效率低等现象,导致河道治理工作的各个模块的分裂和整体衔接度不够。

河道治理过程中责任监督体系不全。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诸多部门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责任意识不足,缺乏必要的行政管理方式和法律法规方式来处理河道治理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如工业排放导致河道污水排放严重超标,居民生活垃圾引起的河道堵塞,人为破坏河道景观设置导致的功能破损。各种环境问题的缺乏响应的监督管理机制进行责任的落实,导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协作缺乏强制性和推动性。

河道治理过程中法规落地能力不足。在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中,由于区域经济开发和人民居住压力等方面的诉求的大幅度增加,导致相关部门将压力和需求的落实转向了河道区域的开发和利用,从而出现了河道治理过程中需要面对的河道及周边区域不合理开发和非法建设占用的问题,这种不合理的开发和占用缺乏必要的法律规范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落地指导,就会极大的妨碍水利工程无法发挥其应用的功能如防御自然灾害、避免河流沼泽化、防止水体污染和避免河道区域生态平和破损等。

河道治理过程中功能认知定位不清。在河道治理过程中,人们对河道的功能作用认知不足,从而做出很多破坏性的行为引发河道功能和生态环境的积极性作用得不到发挥,如垃圾、废水和废渣排入河流滋生新微生物,影响河流水质和居民用水需求;为了减少投资、技术和人力成本选用低廉植被和少人化管理,导致植被水质净化、杂质过滤和水流减缓功能无法正常发挥,导致河道淤积拥堵、变窄和废弃物建筑垃圾推积,从而影响河道防洪泄洪能力受到极大的影响;

河道治理过程中生态恢复效率不高。在河道治理的过程中,水利工程规模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阻断河道的纵横的连续性,影响陆地生物和部分两栖类生物无法跨越工程补充水分或满足生存发展需求,进而导致区域生物数量大量减少、生物链断裂、植被消失和土地缺水等现象,这就给区域生态链条的恢复带来了很大的时间成本。

2.3 河道治理过程中应用生态水利理念的必要性

在河道治理的过程中应用生态水利理念,可以实现河道的基本水利功能,改善河道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和河流的精华能力,实现河道区域生物群更好的生存和发展;能够提高天然材料的使用率,最大化的发挥河道景观的积极性活力;能够优化改善河道生态系统避免生物植被退化和河流断流的情况,提升生态系统的内部循环能力;能够立足于河道上下游的整体性局面,充分利用生态水利技术实现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和临时防护物的及时撤离,最大程度的恢复河道原样。

3 生态水利理念在现代河道治理中的应用探索

现代河道的治理的高效率和高质量离不开系统性的设计理念和优化改善方案,我们若想将生态水利理念应用于河道治理过程中,就需要从整体流程的各个环节层面落实具体可执行的实施行为。

3.1 建立生态化的河堤建设体系

生态化的河堤建设是生态水利理念在河道治理过程中河堤质量建设和维护层间的应用,主要是通过水边线、中心线、材料选择、提线、堤型和岸坡等工程细节的科学设计和优化来实现:尽最大可能的保持水边线的自然状态并与河道的轴线结合;河道的中心线与河流形状及其实际环境结合;材料选择上要利用天然和人工材料的结合保持河堤壁面的多样性和一体性;堤线的布置要保持原始自然形态与两岸植被环境的存在合理化;堤型的设计要与河道的断面进行匹配确保其安全性和稳定性;岸坡的坡度要确保其坡度的设计对河水冲击度、绿化的发展和恢复措施的标准化。通过这些工程细节层面的标准和要求的落地,打造一个生态系统内的河堤体系。

3.2 构建生态化的水系资源体系

河道生态化的水系网络建设是生态水利技术应用于河道治理过程的整体性层面的设计,是基于河道周边区域的生态系统和平衡目的而推动的。生态化的水系网络系统主要是通过将水资源调度的目的为起始点进行规划设计前置:将不同的水资源的调度共享与河道周围环境的现场特质进行因地制宜的结合,建设能够充分匹配区域差异性的水资源利用体系;积极地利用信息化技术和数据化平台对河道的水体以及水资源储备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测、统计、分析和调度,避免水资源的利用度超过河道承载力和循环力。

3.3 打造生態化的破损修复体系

生态水利理念的应用指导我们在河道治理过程中立足于整体视角进行上下游的环境破损修复,整体的破损修复体系主要是通过河岸带生态系统要素中的原有的自然要素和新要素融合来实现的:以河岸原有的自然环境为基础利用动植物、水土等相互促进和彼此融合,通过构建物种循环链来进行河岸区域的修复;以树木植被在施工前后的合理布置推动河道周围环境的绿色化程度;施工过程中材料的堆放位置的不合适造成污染后的标准化修复。

3.4 建立生态化的生物植被体系

生态水利的理念在河道治理过程中的应用,还可以落实到建立生态化的生物植被体系,保证河道水生动物的多样化和绿化植被的科学化:适当的增加水生动物种群的多样化和数量化来应对水体中腐碎、浮游生物和微生物对水质的影响;利用合理的石头摆放、河床的物理特性和河道的弯度等方式,构建生态化的河滩和降低河流对河岸的冲刷度,实现水生动物的多样化;以河道土壤条件、河道水文数据、水生花卉抗水流冲刷度和植被净化水体能力等要素为标准进行水生植被的选择种植,提高水生植被的存活率、水体污染净化率和抗击洪涝灾害能力。

3.5 建立生态化的技术应用体系

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除了要实现河道在防洪蓄水和经济效益层面的功能价值,还要满足生态环境平衡发展和良性循环的社会价值,为此要在水工建筑物和材料选择中提高先进性和创新性:积极关注水工建筑物的发展趋势和运用先进新型的水工建筑物,提高河道工程的科学合理性;创新的使用结构简单和价格低廉的现代高分析合成的橡胶坝,提高防洪蓄水优势和降低经济成本。

3.6 建设系统化的规划合计过程

生态水利理念在河道治理过程中的应用离不开相关工程人员的规划设计过程的体系化和标准化,相关工作人员在规划设计和实施执行方案落地前,必须对当地区域的水资源、河流走势、地质条件、生态环境、动物植被、功能辐射范围、水工建筑物、经济目标和生活生产需求等跨领域边界的信息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归类和统计,从经济、管理、工程和生态等多个维度进行系统化、科学化和综合化的河道治理。

3.7 建立共享机制下的管理责任体系

在河道治理过程中要最大化的应用生态水利理念,必须以统一的共识和具体的现实问题为基础进行管理责任的模块化分工和协作性配合。以河道污染数据为依据组建河道治理团队,进行河道涉及各个领域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提高跨界智力资源的调动和落实情况;建立河道污染数据和处理方案的多元化共享机制,实现各个部门和相关信息的分享和共通研判,从而设计一套系统化的预防和修复的治理方案;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能责任,并通过法律法规的标准化和职能监督评估体系,确保职能的高效率和高质量的落实。

3.8 建立工作人员的统一化共识

为了更好的在河道治理过程中应用生态水利理念,我们必须建立统一的共识来作为河道治理工作人员的引领,为此我们必须建立多元化和多样化的培训体系,提高工作人员的生态化意识:积极地利用新媒体平台创建丰富的河道治理信息和案例,具体包含但不限于可持续发展理念、水资源利用、河堤护岸方法、气候生态、生物多样性、植被多元化、经济学、管理学和先进技术等方面,以跨领域和夸边界的综合性知识案例来降低河道治理过程的决策成本,提高工作人员在河道治理工程方面的以生态化系统为核心的思考框架和决策模式,从而建立高度集体化和统一化的河道治理体系。

4 结语

河道治理工程是关系到城市蓄水供水、生态景观、防洪泄洪、居民宜居生活环境和工业生产需求的水利工程功能高效率和高质量推进的重要环节,因着人为原因和自然原因的共通作用出现了水质污染、生物植被和生态环境平衡性遭到很大破坏的局面,所以为了避免水利工程在破坏区域生态环境的同时阻碍区域经济的科学化发展,我们需要建立生态化的河道治理理念,结合河道清理、养护、水系疏通、设施材料技术和修复等方式,将城市的河道治理纳入生态化开发、修复和治理的行为体系中,以原有生态环境和河道生态环境的科学化整合,从而最大化的发挥河道对水利工程的积极性功能、城市宜居环境的创建和水资源的多元化利用的综合性杠杆价值,推动生态水利工程和现代化城市的高度融合。

参考文献

[1] 朱昌明.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2,18(11):200-201.

[2] 戴宾洋.论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生态水利设计理念的应用[J].价值工程,2021,40(25):146-148.

[3] 赵君.生态水利理念在河道规划设计中的应用[J].装备维修技术,2020(2):24.

猜你喜欢
生态水利河道治理生态环境
关于建昌县生态水利建设的探讨
关于现代生态水利设计的研究
毛祁河综合治理工程施工组织探究
河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水土保持的有效实施
感潮河段堤防护坡应用与实践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
关于河道生态水利设计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