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琳
故事缘起
前段时间,中一班的孩子们在班级的自然区角饲养了一只小刺猬,后来一只大蜘蛛闯进了小刺猬的家。这一发现激发了他们对刺猬和蜘蛛的联想和想象,并创编出一个精彩、有趣的故事,最后孩子们把这个故事搬上了小舞台,用表演的方式展示了出来。这次经历似乎打开了孩子们戏剧表演的大门,他们无比期待有机会再次成为小演员,同时也促使教师思考如何基于孩子的兴趣生成戏剧活动,并进一步激发孩子的想象和创意,表演出属于孩子自己的故事。
再过一个星期,就到重阳节了,幼儿园的教室和走廊上张贴起了孩子们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的照片,处处弥漫着节日气息。我问孩子们:“重阳节快到了,你们想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准备什么礼物呢?”一说起礼物,他们兴奋地讨论起来:“我们画一幅画送给他们吧!我婆婆说最喜欢我画的画了!”“可我已经给爷爷奶奶送过画了,我想这次送不一样的。”“可以表演给他们看呀,上一次我奶奶表扬我演的大蜘蛛很有趣!”“那我们演什么呢?还是演小刺猬吗?可是这个他们已经看过了呀!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呢?”
爷爷奶奶喜欢什么样的故事?
经过激烈讨论,孩子们决定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演一出戏,将自己最喜欢也最感兴趣的戏剧表演送给他们。于是,我问:“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喜欢什么样的故事呢?”他们似乎被这个问题问住了,一时不知如何回答。带着这个问题,孩子们决定通过调查寻找答案。回到家后,他们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了解爷爷奶奶们最爱的故事,并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带回班级分享。
祎祎:我婆婆说她喜欢蛇的故事。
婉妤:啊?蛇的什么故事啊,吓人吗?
沫儿:不吓人的,我婆婆也说了蛇的故事,是两条蛇!
橙子:我奶奶也说了有蛇的故事!
周子彧:我姥姥说《孟姜女哭长城》是她最喜欢的故事。
陈知安:是那个很长的长城吗?
点点:可是她为什么要哭呢?
……
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分享起调查结果,说到同一个故事时,他们还饶有兴趣地讨论起来。孩子们一边说,我一边把结果记录在黑板上。经过梳理,我们发现长辈们喜欢的故事有《西游记》《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后羿射日》《水浒传》。这么多故事,大家该表演哪个呢?这时,安安提了一个建议:“要不然我们投票吧!选票数最多的几个故事表演!”最终,孩子们经过投票选出三个故事——《孟姜女哭长城》《白蛇传》《后羿射日》。
教师思考:
正如杜威所言:教师的作用是在观察和反思儿童的行为,以此发现儿童对什么感兴趣以及他们有能力做什么。在这次偶然的谈话中,我发现孩子们对表演故事的兴趣和意愿十分浓厚和强烈,于是及时捕捉孩子的兴趣点、抛出问题,充分激发他们的已有经验,留出充足的探讨空间,鼓励他们发散思维、深入思考,并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将幼儿的兴趣助推成具体的活动,从而生成有意义的学习,是我们最想做到的。
一起“画”故事
要表演的故事确定下来后,考虑到大家对这些故事不一定很熟悉,我请他们思考用什么办法才能让所有人都了解这三个故事。甜甜说:“老师给我们讲吧!”柚子说:“要不然,我们自己讲吧,不是都听奶奶讲过了吗?”安安提议道:“知道同一个故事的小朋友可以一起讨论,然后再讲给其他小朋友。”夏天有些担忧地说:“可是我怕给别人讲的时候会忘,而且有时候我会有点紧张,讲不出来。”祎祎听完大家的想法,认真地说:“那我们就把故事一页一页地画下来吧!大家看着画讲就不会忘记了,就像我们平时看绘本一样。”祎祎的建议得到所有人的认同,接着孩子们便开始分小组把故事以绘画的形式呈现出来,讲给大家听。
晗晗自告奋勇,说:“我画画画得好,我来负责画画吧!”旦旦说:“可以,那我给你剪纸。”祎祎说:“那我们说你来画,就是两条蛇,它们颜色不一样。”沫儿补充道:“但它们都是妖怪,一个是白颜色的,一个是绿颜色的。”梓宸接着说:“它们在一个湖边玩。”晗晗说:“就是西湖,我在电视上看过,可是没有去玩过。”祎祎:“然后就突然下雨了,它们打了伞。”……就这样,孩子们陆陆续续地把故事拼凑了出来,遇到不清楚的部分便向我寻求帮助。最终,每组孩子自制出一本故事画,配合着这些图画,他们把故事讲给了所有人。
教师思考:
孩子们在用自己的方式了解传统故事的过程中,我也在思考:作为老师的我该如何推动这一活动?只是根据故事直接分配人物角色给孩子,然后让他们完成一出剧的演出吗?这样的想法立刻被我否定,比起让孩子们中规中矩地完成一出剧,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能在活动中激发他们的想象和创造,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将自己天马行空的想法展现在活动中,从而埋下一颗艺术的种子。正如卡西·纳特布朗在《读懂幼儿的思维》中所言:要把幼儿看作有能力的、严肃的学习者与思考者。因此,只是简单地分配好角色给孩子们,岂不是禁锢了他们的思维?如果只是为了让孩子们完成表演的任务,不仅没有把他们当作一个独立思维的个体,还容易让他们丧失兴趣,抹杀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我想扮演……
抱着这样的想法,我问孩子们:“你想扮演哪个角色?”没想到,孩子们的答案出乎我的意料。
思晗:我想演蛇,那个妖怪。
旦旦:我想演船,那个在水上漂的船。
高予晟:我想演水,哗啦哗啦在流的水。
婉妤:那我想演水里漂的荷花,漂亮的那种。
沫儿:我想演桥,一动不动地站在那儿。
牧心:我想演那个孟姜女。
銘洋:我想演孟姜女对着哭的城墙,还能倒的那种。
……
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孩子们自由地表达着想扮演的角色以及对角色的想法。与此同时,我鼓励孩子们根据喜欢的角色和故事,自行寻找同伴结成小组去合作表演。有了之前的表演经验,孩子们在小组内部对角色又进行了探讨。于是,在《白蛇传》剧组,不仅有白蛇、青蛇、许仙等常见角色,还加入了很多新角色,如正在绽开的荷花、流淌的西湖水、凸起的小山坡、连绵不绝的大山、干枯的小草、锋利的箭等。
教师思考:
孩子天生就有扮演的本能,比起成人对于角色的理解,他们的想法似乎和我们完全不同:即使是一艘船、一池水、一面城墙,在孩子眼中都是鲜活而灵动的。在孩子的世界,故事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都是有生命的个体。这些戏剧元素给了他们大胆想象和幻想的空间,并进一步激发了他们主动参与和表演的欲望。正如佩利老师在《游戏是孩子的功课》中所言:我们要乐于随时迎接新想法,他们的幻想并不是分心,它会协助儿童养成开阔的思维,这些并不会模糊现实,相反会帮助我们解读对现实的共同感受。带着这些思考,我开始期待孩子们会为我们带来怎样的演出。
我们该怎么演?
角色分配完成后,《白蛇传》小组的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接下来要做的准备,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很难达成统一意见。于是,我问道:“回想一下我们曾经在正式演出之前做了哪些事情?有什么需要我们提前准备的?”这个问题激发起他们的表演经验,萱萱说:“要有导演,我们要听导演的。”阳阳说:“还要有台词,每个人要记住台词,我们可以画出来。”果果说:“还有很多的道具,小班的时候是老师给我们做的,后来那次是我们自己准备的。”根据以往的表演经验,在我的启发下,大家将要做的准备进行梳理,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领取了相应的任务:诚诚、晗晗、逸宸最喜欢画画,他们决定在自制的绘本上添画台词方便大家熟悉;导演由最会讲故事的柚子、萌萌和萱萱担任,她们不仅负责安排不同角色的出场顺序,还要讲旁白,帮助观众了解故事的背景和发展;每个角色的道具则由扮演的人自行设计、制作。
意想不到的是:孩子们一开始就遇到了挫折,尤其是演荷花、溪水等自然景物的孩子,一时间不知该如何表现。看到孩子们稍显沮丧的神情,我启发道:“表演的第一步就是把自己变成故事中的人物,你们可以试试找到角色的特点,然后使用道具把自己变成它们。”有孩子问:“是不是就像我们以前玩装扮的游戏一样,把自己变成故事里面的小动物?”这个提问瞬间勾起了孩子们曾经的游戏经验,激发了他们的创意,很快就有人联想到之前大家经常玩的“不一样的装扮游戏”(老师出示场景,孩子们使用道具变成场景中的人、事、物)。受到这一游戏的启发,孩子们开始聯系自己在《白蛇传》中扮演的角色,在教室的各个区域寻找起道具。
贝贝首先在美工区找到一个粉色围裙,开心地说:“荷花是粉色的,我找到了一个粉色围裙,只要套到头上翻过来我就变成水里的荷花了。”小晟也接着说道:“我是湖水,水是蓝色的,我要找蓝色的东西把自己变成水。”随后他在小厨房找到一大块蓝色的布,只见他躺在布下,张开双臂缓缓挥舞,嘴里不时发出“哗啦啦”的声音。看来,“湖水”也就位了。旦旦看到粉色的“荷花”和流动的“湖水”,兴奋地说:“你们都准备好了,那我就是水里面漂的船。”可是,西湖里的船该怎么扮演呢?我也十分好奇。只见旦旦一下子趴在青蛇祎祎的面前说:“试一试吧,我现在就是你的小船了。”原来,旦旦想直接用自己的身体作船,让祎祎趴在他身上。可是祎祎不小心踩了旦旦一脚,旦旦立马说:“哎呀,算了,我背不动你,还会被你踩到,我不能表演船,太危险了!”
难道旦旦要就此放弃吗?看到他有些畏难情绪,我鼓励他寻找身边常见的一些材料,看看哪些东西可以做船。不一会儿,旦旦就从自然角拖来两个大大的纸箱子,并在美工区拿来大胶布找我帮忙:“老师,如果不能当船,那我试试当船夫吧!我可以把这个大箱子变成船。”在我的帮助下,旦旦用大胶布将两个大纸箱连接在一起当作船身,还找来两只长长的大毛笔粘在纸箱上当作船桨:“这下不光有船,我还能划船了。” 当上船夫的旦旦神气极了,一边在“湖水”旁划来划去,一边对着其他小朋友说:“快看!我的船在漂了!”沫儿看到同伴陆陆续续用道具装扮好自己,开始有些急:“我想当桥,又怕被踩到。因为桥要在别人脚底下,这该怎么办呢?要不然我当风吧,湖边不是有很多风吗?我在一边呼呼地吹吧!”说完,她便去美工区找到几个长方形的布条,拿到手里慢慢地跑了起来……
教师思考:
孩子们在熟悉故事的基础上,根据故事场景和内容又创生了很多新角色,并赋予这些角色新的生命,展现出具有儿童思维和特点的故事。这不禁让我想到在以往的活动中,教师为了提高集体教育效果,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往往会严格安排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以防意外发生。而在此次戏剧表演的准备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问题是没有唯一答案的,很多剧情也不是唯一的,表演的角色也不是固定的,而是需要孩子们自己去寻找、思考并探索。在这时,教师应做好准备,迎接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和出其不意的举动。正如瑞吉欧教育所言:与幼儿一起共事,三分之一是确定的,三分之二是不确定的或新的事物,教师必须要具备面对这些奇思妙想和出其不意的勇气和能力。
我们的《白蛇传》故事
孩子们经过分工和讨论角色、制作道具,将自己独特的想法大胆地表现在故事中,并根据遇到的问题及时调整,最终在园区上演了一出精彩的表演。可由于疫情原因,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没法入园欣赏,孩子们商量后决定将表演录成小视频送给他们。重阳节当天,教师按照约定在群里发送了孩子们的表演视频,五分钟后群里便热闹起来,家长们纷纷发出由衷的赞叹:“孩子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真让人惊喜!这是我收到最好的礼物!”“看到小朋友躺着演水,真的太可爱了!”“每一个孩子都是艺术家,他们的世界都是美好的,谢谢老师,谢谢所有宝贝!”“孩子们真的太有意思了!这是我收到最有意思的礼物!”……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支持他们自主发挥创意、自由表现的戏剧活动,让每个孩子的个性、创造力和想象得以看见,同时也赋予故事更多有生命、趣味的角色,为家长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提供了另一种可能。
教师思考:
儿童有一百种“语言”,表演是儿童除语言外表达自己情绪情感的重要方式。儿童是用脑袋去想、用身体去做的,戏剧恰恰使儿童的想象与行动相结合,而身体的表达也正是儿童头脑幻想的过程与结果,他们能在幻想的世界中体会到现实生活无法满足的快乐。也正因如此,我们才能通过戏剧表演的方式,了解到孩子们的情感、想法和经验,并让他们在戏剧活动中进一步了解、体会生活中万事万物间的关系,思考人生的意义。
在儿童戏剧表演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合理发挥引导作用,做一个明智的引导者,而不是主导者。教师要根据孩子们的不同需求、表演时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方式引导。如《白蛇传》中孩子在扮演船时遇到困难,我让孩子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关注并融入身边的环境,利用熟悉的环境解决问题。整个过程中,我都尽可能地不做过多的示范引导,鼓励他们在幕后与表演准备过程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要相信:孩子们在扮演一滴水、一棵树、一座山时,这些角色就是打开他们更多创造王国的钥匙,会激发出他们的创造可能性,而作为成人,能和他们一起参与其中是多么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