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明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每件事都围绕着一个主题词——吃。随着物质生活的升级换代,人们已经不再满足简单的“吃得饱”,而是崇尚“吃得好”。时代的变迁也带来了词汇上的演变,同样是“吃”这个词,人们就用了一个更文雅、更具形象感的词“烟火气”来代替。谈到“烟火气”,自然让人联想到后厨大师傅们在火苗舞动的炉灶前,一手拿锅,一手握铲,在弥漫着烟火气的氛围里蒸、煮、煎、炒,大有“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意境,也折射出“烟火气”带来的一种格调、一种境界、一種美感和一种享受。
如今的人们已不满足在后厨“舞刀弄枪”,为了将“烟火气”渲染得淋漓尽致,也为了将天南地北的美食更形象、更直观、更迅速地传播,人们已将“后厨”从线下搬到了线上,而这种“快餐式”的短视频形式旨在帮助大众用户表达自我,记录美好生活。
据粗略统计,在国内运作的直播平台目前约有50家,其中不乏知名的“抖音”“快手”“火山”“哔哩哔哩”等。这些直播平台播放的短视频内容可谓“百花齐放”,但万变不离其宗,都是以各种内容的短视频吸引人们关注,进而达到推介产品的目的。浏览各大平台播放的有关“吃”的短视频,我的内心感觉是“让人欢喜让人忧”,喜的是,五湖四海丰盛的美食满足了人们对美食的渴望与追求,拓宽了追寻美食的眼界;忧的是,平台播放的美食小视频还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共性问题。
“满嘴跑火车”,“绝对”用语频现打开短视频,琳琅满目、色香味俱全的各地美食不断挑逗着人们的食欲。有些美食短视频的主播为了烘托美食的与众不同,在“传销式吆喝”的时候往往以“绝对好吃”“绝对物超所值”等肯定式的语句加以固化。然而,食客们的体验结果并非广告吹嘘的那般神奇。虚假宣传违反诚实守信原则,违反公认的商业准则,是一种严重的不正当竞争行为。针对此类现象,2018年,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便联合开展了网络市场监管专项行动(“网剑行动”),重点打击网络侵权假冒、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虽然相关职能部门釆取了净网行动,此类现象也有改观,但要真正形成诚信经营的氛围,尚需努力。
理性分辨,谨防“消费陷阱”随着电商平台的不断普及,人们想去什么饭店、想吃什么,只需在手机上动动手指就能完成。王女士是位美食爱好者,平时喜欢上App挑选自己心仪的美食,然后和家人或朋友一起去店内品尝。有一次,她在某直播平台上看到某家经营粤菜的饭店正在推销一款家庭三人份组合套餐,限时抢购价只需258元,且商家信誓旦旦承诺,保你吃得好、吃得饱!结果乘兴而去,败兴而归。菜品看上去量很足,但细细探究,高高隆起的海鲜只有表面薄薄的一层,垫底的全是冒着青烟的干冰……再看看商家晒出的精美菜品图片,与现实对比可谓冰火两重天。据了解,诸如此类的“摆噱头”在充满“烟火气”的美食短视频中屡见不鲜。大家千万要留个心眼,理性选择,切不可因贪图诱人的低价而遭遇无处不在的“消费陷阱”。
制作粗糙,尚需提升视觉质量纵观各大平台播放的各种美食类短视频,可以发现制作都比较简单、粗糙。尽管对短视频的制作质量并没有明确的要求,但一些商家为了节约制作成本,并没有在提升美食短视频的视觉效果上下功夫,视频缺乏视觉美感也就在情理之中。作为一个“围裙丈夫”,我平时喜好美食烹饪,对各种美食的制作尤为关注。有一次,在浏览菜肴制作的短视频时,发现《食品与生活》杂志微信公众号推出的菜肴制作短视频引起了我的浓厚兴趣。首先拍摄场地很幽静,不像有些短视频,拍摄场景喧嚣嘈杂;其次配以行云流水的古筝乐曲,大厨为观众展示烹饪技艺,这样的美食短视频对观众而言,不啻是种美食与艺术的享受。
有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中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9.44亿,较2020年12月增长1707万,占网民整体的93.4%;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达8.88亿,较2020年12月增长1440万,占网民整体的87.8%。截至2021年6月,中国农村网民规模达2.97亿,占网民整体的29.4%;城镇网民规模达7.14亿,占网民整体的70.6%。中国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6%,使用电视上网的比例为25.6%,使用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上网的比例分别为34.6%、30.8%、24.9%。
面对井喷式的数据,如何进一步规范短视频的发布,摒弃不实宣传,杜绝“消费陷阱”,精心打造有质感的短视频显得尤为重要。网络平台开展短视频服务,应当根据其业务规模,建立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审核员队伍,严把短视频的“发布关”。同时,建立“违法违规上传账户名单库”,对上传含有违法违规内容节目的账户,平台应当将其身份信息、头像、账户名称等信息纳入“违法违规上传账户名单库”,并处以一定时间的发布限制,而对制作精美、诚信宣传的商家要给予一定流量扶持。只有遵章守规,才能营造出一个清朗的播出环境。
网络平台开展短视频服务应当根据其业务规模建立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审核员队伍严把短视频的“发布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