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斌
(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财经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300)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1]课程思政的关键是把思政内容与知识有机融合,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实施立德树人教育。本文探索利用统计专业知识、专业方法、专业思维和专业规范将思政内容融入专业内容,开展情怀培养目标教学。
课程思政是以课程为载体,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一种思政教育理念与思政教育教学路径。
课程思政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2)理想信念、道德、法治、国防和民族团结教育;(3)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教育;(4)民族文化及人类文明成果教育。
通过恰当地选材和教学情景的创立,触动学生的心境、心灵和情感,使学生感悟家国、科学、人文和法律的情怀,综合提升学生素养,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统计学教学中作为案例的数据有很多,选择能够反映国家建设成就的案例,不仅能完成专业教学目标,还能收到思政教育的效果。
案例: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是描述数据特征的两个最基本的统计量。为使学生理解好这两个概念,除了交代清楚定义外,就是要举出恰当的例子来解释说明。而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最典型的例子就是GDP和人均GDP,且两者之间还具有关联性。为此,选择反映我国经济建设成就的GDP数据,不仅能阐述概念,还能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GDP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成果总量,它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是统计学意义下的总量指标。围绕GDP,可以从横向与纵向两个角度来展示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从纵向来看,我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GDP的年平均增长率为9.8%[2],远高于世界GDP年平均增长率3%的水平。改革开放让中国经济创造了世纪辉煌,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得以显著增强。从横向来看,中国GDP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中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这一巨大成就让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再看一下中美两国的差距,2020年美国与中国GDP总量分别为20.93万亿美元和14.73万亿美元。以2020年为起点,若中国和美国GDP年平均增长率分别按7%和5%计算,则20.93(1+5%)x=14.73(1+7%)x⟹x≈18.62。即从2020年开始,再用约19年时间GDP总量中国就可以赶上或超越美国。虽然这是一个存在不确定性的未来的理想数据,但它依然可以作为我们今后奋斗的目标。该目标能否实现,取决于我们的时代青年能否以民族复兴为己任、能否担当起国家建设的历史重任。只要青年学子树立报国之志,坚定理想信念,中国的未来就有希望。正如毛泽东所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再看“人均GDP”,它是一个相对指标,是由两个总量指标(GDP和人口数)相除得来的。2021年中国人均GDP在世界排名为第68位。
作为总量指标的GDP和作为相对指标的人均GDP,一个是绝对数,一个是相对数,两者从不同角度描绘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状况。中国GDP世界第二的排名给了我们得以骄傲和自豪的理由,而人均GDP世界排名第68,又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的落后,给了我们冷静和谦虚的警示。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可谓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它启发我们要看清事物的全貌,就要兼顾绝对和相对两个方面的数据,这样辩证地看待中国经济,才是理性的爱国。
质疑是最基本的科学精神,它不等同于怀疑和全面否定。质疑是批评地学习和接受,其目的是发现以前问题的漏洞、缺陷和不完善的地方。教学中,可以针对一些问题,以巧妙地设计引导学生提出质疑,从而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案例:相关系数。
相关系数是说明两个变量(x,y)之间在线性相关条件下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统计分析指标。相关系数一般用r来表示,其计算公式为:[3]
式中:n表示数据项数,x,y分别表示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r的取值范围为 r>0表示正相关,r<0表示负相关。
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相关系数的用途和计算方法。一般来说,两个变量的相关系数越大,说明两个变量越线性相关。但这里存在一个现实问题,即两个变量相关系数越大,不一定代表两个变量真实相关,实际中还存在两个变量虚假相关的问题。为此我们设计一个虚假相关的例子,既通过例子掌握公式的用法,又利用结论教给学生如何质疑。如下面的例子:
某个夏天,人们发现某地区冰淇淋销量和溺水儿童数同步上升。经过数据搜集得到冰淇淋销量x(吨)和溺水儿童数y(个)的12组对应关系(x,y)为(650,35),(591,30),(570,28),(540,18),(570,21),(564,24),(520,17),(565,21),(595,32),(610,30),(560,25),(570,25),试计算x与y之间的相关系数r的值。
将上述12组数据代入相关系数公式计算可得r=0.9074。显然,这个r值说明该城市冰淇淋销量x(吨)和溺水儿童数y高度正相关。
这时就让学生展开讨论:这个结果是不是说明该地区“冰淇淋卖得好,溺水儿童就多”?这是否意味着“游泳池的儿童都在吃冰淇淋”?
学生讨论后揭开谜底:虽然二者的相关有数据支持,但二者之间并不存在实质性的“因果关系”。其所谓相关的真实原因是夏天高温的天气促使冰淇淋销量和溺水儿童数同步提高,二者属于虚假相关。该例子说明,仅凭相关系数的值不能肯定两个变量之间就一定真实相关,还需要其他方法辅助检测。
实践告诉我们,可以相信数据,但不能迷信数据,特别是一些缺乏论证的数据。在数据泛滥的今天,对数据的来源和结论的可靠性,我们要善于质疑、敢于质疑,大胆求真,这是我们应该有的科学态度。
在一些概念教学中,往往需要选择一些案例辅助教学。为使案例实现双重功效,可以选择一些有针对性的案例,既能通过案例化解知识,又能兼收并蓄获得思政教育的良好效果。
案例1:小概率原理。
小概率原理是指一个事件的发生概率很小,那么它在一次试验中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但在多次重复试验中是必然发生的。统计学上一般认为等于或小于0.05或0.01的概率为小概率。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小概率原理,特别强调:小概率原理是针对一次试验的结果而言,但是在大量重复试验的情形下,小概率也会变成大概率。为此,设计下面的例子引导学生讨论:
假设某人是盗窃高手,每次盗窃被抓到的概率为3%。计算此人独立进行100次盗窃,则他至少有一次被抓到的概率是多少?
案例2:贝叶斯公式的基本运用。
(1)
式中:P(B/A)表示事件B在事件A发生的事件下的条件概率,P(A)>0。
教学中要使学生理解贝叶斯公式最简单的形式,理解公式各项的意义,并通过具体例子说明公式的应用。为促进公式学习,实现知识传授与思政并举,笔者引用伊索寓言《狼来了》的故事为例,设计如下:
若放羊娃过去人们对他的可信度为90%,又假设可信的情况下放羊娃说谎的概率为5%,不可信情况下放羊娃说谎的概率为50%。问:放羊娃连续两次说谎后他的可信度变为多少?
记A=“放羊娃说谎”,B=“放羊娃可信”,则依题意有P(B)=0.9,
当放羊娃第一次说谎时,依据公式(1)放羊娃的可信度变为
当放羊娃第二次说谎时,依据公式(1)放羊娃的可信度变为
通过上述分析,使学生理解了公式中各概率量的含义和用法。数据结果显示,放羊娃第二次说谎后,放羊娃的可信度为0.08,基本无可信度了,所以故事中狼真正来的时候已经没人再理会放羊娃。通过《狼来了》的故事告诫学生,说谎是一种不好的行为,既不尊重别人,也会失去别人对自己的信任。诚信是立身之本,坚守诚信是做人的道德底线,只有诚实守信的人才能在社会上得到他人的关怀和照顾。
为使学生切实有效地了解统计相关法律法规的知识,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与法治观念,可设计一些仿真模拟场景及现场讨论,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悟法律的存在,使学生既获取知识又增加了对法律的觉悟,达到思政教育效果。
案例:主题教学——莫把统计法律法规当儿戏。
围绕主题设计一堂关于统计执法的模拟表演课,具体如下:(1)选择2名同学扮演执法检查者、3名同学扮演A公司的统计工作人员、2名同学扮演律师说法、1名同学扮演解说员。演出者事先准备服装道具,背诵台词。(2)在教室内布设场景,现场仿真表演。(3)依据剧情讨论数据造假的危害。
故事情节:统计执法检查已成为各级统计部门的常态化工作。A公司已经接受过检查,本年度再次接受执法检查时,A公司统计人员怨气颇多,在接到通知后不按照统计执法部门的要求准备资料。待检查人员发现问题(不够立案标准),询问错误原因时,A公司统计人员态度恶劣,并扬言要投诉、换掉查出问题的检查人员。检查人员非常冷静,耐心地讲解了统计法律法规,严肃指出了该公司存在的数据造假问题,使其深刻认识到了错误的严重性。A公司当事人承认了自身数据问题和态度不冷静,希望得到谅解。
在解说的穿插下展开表演,并依据剧情组织学生对数据造假的危害进行现场讨论,最后由律师说法,对故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讲解。
律师说法:(1)从本案可以看出,被查单位A公司不了解统计法律法规,或者知之甚少。统计部门开展执法检查是按照一定的权限、程序和方式主动进行的行政执法活动,具有严肃性、权威性和国家强制性,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阻碍统计执法检查。(2)《统计执法监督检查办法》规定:“统计执法监督检查中,与执法监督检查对象有利害关系以及其他可能影响公正性的人员,应当回避。”该案中,统计执法检查人员与该公司无工作之外的其他交往,不属于法律规定的回避条件,受查公司无权要求更换检查人员。(3)《统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数据造假,会导致国家统计信息失真,引发国家重大决策失误,对国家经济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同时,也容易引发数据造假的羊群效应,让各类统计调查对象在数据造假上跟风攀比,破坏国家统计数据的真实性、严肃性,导致国家统计数据生态系统恶化。本案中A公司统计人员最初的知错不认、强词夺理实不可取,所幸该公司报送数据差错不大,只是给予了责令改正。如果违法情节严重,对社会造成不利影响,必将受到统计部门的严厉制裁[5]。(4)统计中,我们要坚守统计职业道德与法律规范,做到:忠诚统计,乐于奉献;实事求是,不出假数;依法统计,严守秘密;公正透明,服务社会[6]。
通过活动,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律课,增强了学生的切身感受,对统计工作的要求、统计的作用以及数据造假的危害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激发了学生认真学习《统计法》的热情,理解了依法行政、依法治国的社会意义。
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与学生的年龄、学生心理、学科特点和教学方法等密切相关,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要把握好以下几点原则:
(1)树立育人意识。坚持把立德树人的概念印刻在教育者的头脑中。
(2)把握政治方向。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传递教育的正能量。
(3)注重案例选择。选择有针对性的思政题材。
(4)废除简单说教。坚持启发引导,创设情境,润物无声。
(5)坚持长期培养。坚持渐进式、常态化开展思政教育。
“统计学”课程中充满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需要我们深入挖掘、提炼和加工,使思政教育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走进学生的心田,以良好的育人环境,创造性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