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齐, 张持健, 沈卫澳, 石 倩, 储 宝
(安徽师范大学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随着电动汽车在全球需求量爆炸式增长,退役的电池组数量也呈指数式增长。2020年,预计我国将有20万吨(24.6 GWh)的退役电池[1]。废旧锂电池直接丢弃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提炼旧电池中的化学材料二次利用等方法成本较高[2]。有部分专家学者提出将这些退役的电池组按老化程度进行分类,组装成一个小型储能电站系统,实现退役电池组的梯次利用[3,4]。在微电网中,直流微网在接入分布式电源和进行储能时,只需一次直流/直流(DC/DC)变换器或交流/直流(AC/DC)变换器,减少了能量的损耗,同时由于直流微网的特性,无需进行频率调节和无功潮流计算,系统更加简单和稳定[5~10]。
直流微电网通常采用下垂控制来稳定变换器的输出电压。文献[11]用了传统的下垂控制对微电网系统进行控制,但由于线路中存在线路阻抗,当下垂系数取值较小时,母线偏差值较小,电流分配精度低;当下垂系数取值较大时,电流分配精度高,但母线偏差值也增大。对此,有专家学者提出了基于二次控制的改进后的下垂控制,文献[12,13]提出改变下垂曲线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平移下垂曲线或调整下垂曲线系数,通过改变下垂曲线,可以稳定直流母线电压,减小电压偏差。但上述方法没有考虑储能单元的状态,对此,文献[14]提出了一种下垂系数与储能元件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的n次方成反比的改进下垂控制法,该方法解决了功率均衡与控制精度的问题。但SOC极小时,下垂系数会很大,极大的下垂系数会使母线电压偏离很大,系统不再稳定。
但在直流微网中,往往不止一个储能单元,每个储能单元由于制式不同,存在异构性,即电池端电压不同、容量不同、SOC不同等等。这种条件下,如果仍然以SOC为指标进行充放电功率分配[15],就会出现部分储能单元过度放电,缩短电池的使用寿命。针对这个问题,考虑将电池的剩余容量作为评判指标,即使电池之间存在异构,也能实现“能者多劳”,即剩余容量多的储能单元多出力;剩余容量少的储能单元少出力,实现储能单元均衡充放电,同时保持母线电压的稳定,使得微网系统正常工作。
本文研究的异构型电池储能电站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电池1,电池2,…,电池n均为异构型电池。规定流向直流母线方向为正方向[16]。
图1 储能电站拓扑结构
储能电站有三种工作状态,包括白天孤岛模式、白天并网模式和夜间并网模式。
在白天孤岛模式下,并网开关断开,储能设备能量供应充足,电池储能模块给负载供电。超级电容器在负载波动时提供瞬时功率[17]。功率关系为
Pdc=Pbatt+Psc-Pload
(1)
(2)
式中Pdc为维持母线电压稳定所需的功率;Pbatt为n个电池总的吸收/释放功率;Psc为超级电容器吸收/释放功率;Pload为直流负载功率;Cdc为直流母线上的电容;Udc为实际母线上的电压值。
在白天并网模式下,此时储能设备供应能量不足,并网开关打开,系统工作在并网模式,缺额的功率由交流电网和电池储能模块提供。其中,超级电容器在负载波动时提供功率补偿。功率关系为
Pdc=Pbatt+Pac+Psc-Pload
(3)
式中Pac为交流电网提供的功率。
在夜间并网模式下,夜间电费收费标准较低,并网开关打开,交流电网给电池储能模块和直流负载共同充电。超级电容器在直流母线波动时提供功率补偿。功率关系为
Pdc=Pac-Pbatt-Psc-Pload
(4)
直流母线上流过的电流关系为
Idc=CdcdUdc/dt
(5)
式中Idc为实际流过母线的电流值。在实际工况中,母线电压值会波动。因此,需要设计一个母线电压稳定系统[18,19]。设计的直流母线电压控制器如图2所示。直流母线参考电压Ude_ref与直流母线实际工作电压Udc作比较,将偏差值ΔUdc送入比例积分(PI)控制器中,得到母线电流设定值Idc_ref,将Idc_ref与Udc相乘得到稳定母线电压时需要吸收或者释放的参考功率Pdc_ref。
图2 直流母线电压控制器
混合储能装置包括电池储能模块和超级电容器。将系统所需功率经过一个低通滤波器,将低频分量按照余能系数分配给电池1,电池2,…,电池n,高频分量给超级电容器。超级电容器在母线电压波动时起到快速补偿瞬时功率的作用,电池1,电池2,…,电池n在系统稳态时提供能量。
将式(1)、式(3)、式(4)代入式(6)中可求得三种工作模式下的混合储能的功率Phess
Phess=Pbatt+Psc
(6)
将混合储能承担的功率通过低通滤波器,得到低频的分量给电池储能单元
(7)
式中Pbatt_ref为n个异构电池吸收/释放功率的参考值。
电池1,电池2,…,电池n每个电池当前剩余能量分别为Q1,Q2,…,Qn,电池放电时余能系数qk,k=1,2,3,…,n关系如式(8)
(8)
式中U1,U2,…,Un分别为电池1,电池2,…,电池n的端电压。
电池充电时余能系数qk,k=1,2,3,…,n关系如式(9)
(9)
总的电池参考功率qk按照余能系数计算每个异构电池吸收/释放的功率。
混合储能功率减去总的电池承担功率得到超级电容器吸收/释放的参考功率
Psc_ref=Phess-Pbatt_ref
(10)
由图3可求得电池1,电池2,…,电池n和超级电容器的参考电流。当Ibatt_k_ref>0时,电池k释放功率;当Ibatt_k_ref<0时,电池k吸收功率,其中k=1,2,3,…,n。当Isc_ref>0时,超级电容器释放功率;当Isc_ref<0时,超级电容器吸收功率。
图3 异构电池混合储能功率分配
图4给出储能电站分层协调控制策略,包括上层控制层和下层设备层。
图4 储能电站分层控制
上层控制层主要功能:接收下层设备层传输的信号,计算余能系数,对系统功率进行分配,系统功率方式分配如图3所示。下层设备层主要功能:接收上层传来的信号,对半桥式双向DC/DC变换器,双向AC/DC变换器进行控制。半桥式双向DC/DC变换器采用恒流控制,工作在Boost模式和Buck模式,双向AC/DC变换器采用PQ控制,工作在整流模式和停机模式[20]。
为了验证控制方案的可行性,以2个电池模块为案例,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了图1的仿真模型,对系统在白天孤岛模式、白天并网模式和夜间并网模式进行了验证。其中,系统参数设置为:电池1标称电压为240 V,容量为70 Ah,初始荷电状态为30 %。电池2标称电压为300 V,容量为50 Ah,初始荷电状态为20 %。超级电容器容量设为2 F,超级电容器标称电压为96 V,初始电压为48 V。交流电网电压设置为380 V,工频50 Hz。母线电压设为415 V。线路阻抗设为0.01 Ω。
0~10 s系统工作在孤岛模式,电池1和电池2给负载供电,超级电容器在母线负载波动时快速补偿。离网模式下,初始时负载为3 kW,3 s时负载为6 kW,5 s时为9 kW,8 s时为12 kW。储能单元剩余容量之比为Q2︰Q1≈7︰3,母线电压波动在±5 %以内, 电池2和电池1出力值I2︰I1≈7︰3。10~15 s系统工作在并网模式下。交流电网、电池1和电池2一起给负载供电,超级电容器在母线负载波动时快速补偿。并网模式下,12 s时负载减为9 kW,储能单元剩余容量之比为Q2︰Q1≈3︰4,电池2和电池1出力值I2︰I1≈3︰4,母线电压波动在±5 %以内。仿真结果如图5所示。
图5 白天模式下波形
0~15 s系统工作在并网模式。交流电网给电池1、电池2和负载一起供电,超级电容器在母线负载波动时快速补偿。并网模式下,负载初始功率设置为3 kW,3 s时负载为6 kW,6 s时为9 kW,9 s时为12 kW,12 s时负载减为9 kW。储能单元剩余容量之比为Q2︰Q1≈3︰2,电池2和电池1出力值I2︰I1≈2︰3,母线电压波动在±5 %以内。仿真结果如图6所示。
图6 夜间模式下波形
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异构型电池储能电站的分层协调控制策略。该策略解决了多储能单元之间容量、电压、荷电状态不同时的功率分配问题,实现多个异构型电池按照剩余容量出力,放电时,电池放电电流正比于剩余容量;充电时,电池充电电流反比于剩余容量。超级电容在负载波动时快速补偿能量。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中对控制策略进行了仿真验证,在负载波动时,母线电压波动稳定在5 %以内,保证储能电站的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