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中国教师政策研究的特征、趋势与展望

2022-05-18 01:27于丰园
关键词:发文范式智库

于丰园

(黄山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安徽 黄山 245041)

一 引 言

教师政策概念产生是一个知识生产与知识应用不断演化的进程,是在国内外关于公共政策、教育政策等概念界定基础上不断创新的概念[1]。教师政策具备公共政策概念的三个要素,即所要达成的目标、为达到目标的行动及政策行为的结果;教师政策也具有教育政策的实质价值,即目的性价值,指政策追求、表征并选择的价值内容,形式价值即手段性价值,在政策过程中每一阶段需要遵循的一系列原则或程序[2]。本研究选择CSSCI期刊收录的所有关于中小学教师政策研究论文作为研究对象,关于高校教师政策、学前教师政策、职校教师政策研究论文则排除在外,下文中如果没有特别说明或者前缀,所指教师均为中小学教师。

教师政策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要关注,并随着国家宏观的体制变革而不断地演化与发展。1986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法》(2006年修订)、1995年颁布的《教育法》(2015年修订)、1993年颁布的《教师法》等法律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有的权利与义务,规定教师资格、保障教师待遇、加强教师培训、发展教师教育等,为21世纪的教师队伍建设铺设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党的十八大、十九大、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召开后,国家密集颁布一系列关于教师的政策文件。梳理党中央、国务院及教育部等颁布的21世纪教师政策,可概括为“一个目标、六项建设”。一个目标是持续提升教师地位与职业影响。六项建设分别为: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建设,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师德师风建设,强调教师教育建设应以师范院校为主,强调高校与地方协同的教师专业发展,加强教师管理体系改革促进教师管理能力现代化,重点支持乡村教师的社会地位、专业水平和薪资福利等方面的提升。

教师政策研究的进展是在超越问题表征的前提下,以问题解决的实践为基础,寻求决策者与研究者的协同创新,直接面对城乡教师、职前与在职教师、各类学科教师等利益诉求,尊重、理解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规律,强调公共政策工具选择的理性及保护各自的公共利益。在此情景下教师需要怎样发展,则需要教育智库运用科学化研究范式深入细致地研究教师政策,挖掘出教师政策体系中对教师激励劝诫、能力供给、自愿学习与权威命令等规律,则显得尤其关键。鉴于此,本研究将从文献计量、知识生产与知识应用三个维度对国内教师政策研究的特征、主题、内容、方法与趋势开展基于数据的归纳分析和基于逻辑的演绎推理,为教师政策研究提供科学性与前瞻性的指引。

二 研究方法

(一)分析框架

教师政策研究的多重视角分析对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有着重要作用,所以构建教师政策研究的多维分析框架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因此,本文基于教师政策研究的文献计量、知识生产与知识应用三个维度构建分析框架(图1),进一步诠释21世纪中国教师政策研究的特征、内容与趋势。

图1 教师政策研究的三维分析框架

1.文献计量分析。文献计量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师政策研究的期刊发文数量及其占比、核心作者发文数量分析、被引文献分析、发文机构发文频次及占比分析等。对教师政策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可以揭示教师政策研究的数量变化规律和体系结构特征,进一步从理论上提高教师政策研究的精确性和科学性,为改善教师政策研究体系提供定量依据,为国内教师队伍建设提供高质量的教师政策研究成果。

2.知识生产分析。借鉴英国学者马尔科姆·泰特构建的教育文献分析框架[3],对教师政策研究的知识生产状况进行以下三点分析:

第一是研究主题。首先采集CSSCI期刊(含扩展版,下同)收录的所有关于教师政策主题的文献,获得样本论文,采用Citespace与Science Evolution3.0软件分析教师政策的研究主题及其研究领域,将样本论文实施关键词聚类分析获得相关主题,并遵循逻辑一致性原则对教师政策的相关主题进行归类。

第二是研究方法。在教师政策研究领域中存在多种研究范式,而研究方法又是研究范式的核心,所以并时分析研究方法与研究范式的内涵才可在同一逻辑层次形成一致的研究方法分类体系。本研究在借鉴与参考刘良华、周光礼、黄忠敬、王树涛与顾建民等国内学者关于教育研究方法分类的基础上[4-7],结合教师政策研究样本所含具体的研究方法,运用Maxqda软件对教师政策研究方法进行编码(表1)。

表1 教师政策研究方法一览表

第三是研究层次。顺利实施教师政策研究的前提条件就是明确界定其研究层次和分析单位,教师政策研究通常划分为国际组织层次、国家政府层次、地区政府层次、学校组织层次等四个层次,国际组织与国家政府属于宏观层面,地区政府与学校组织则为中微观层面。

3.知识应用分析。根据国内外政策过程基础理论与国内外学者提出智库参与政策过程阶段研究成果[8-9]。本研究认为,教师政策研究的知识应用就是教育智库在政策过程的四阶段的表现,即提出政策议题、展开政策解读、参与政策实施、进行政策评估。教师政策研究应用于政策过程阶段的分析,可以科学地反映出教师政策研究成果的应用质量、程度与范围,显示教育智库在教师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决策、学术与社会等影响力。

(二)样本选择与研究软件

本研究以CNKI学术期刊中所收录的CSSCI期刊为参考范围,在主题搜索中输入“教师政策”,选择精确检索、全部时间,总共获得从2001年3月17日至2020年9月30日的样本493条,剔除会议通知、前言等无关样本,删除高校教师、学前教师等非中小学教师政策研究的无关样本,最终选取412篇样本,导出所选文献样本的Refworks记事本和PDF格式全文。本研究主要运用Science Evolution 3.0软件对所选文献样本开展txt文本合并、综合提取、数据格式转化、科学演进路径、逐年新增统计等,运用COOC6.0、Citespace等软件开展可视化分析并析出聚类图谱,运用Maxqda对所选教师政策研究论文的研究主题、研究范式、研究方法、研究层次、政策过程阶段等进行信息编码,用以展现教师政策研究领域的知识结构、知识演化及知识共享等关系。

三 教师政策研究的文献计量特征

(一)载文占比特征分析

1.年度发文分析。期刊载文数量及占比是反映教师政策研究现状的一个关键指标。CSSCI期刊关于教师政策研究的发文时间始于2001年,说明进入到21世纪教师政策研究才开始受到国内学者与CSSCI期刊的关注(图2)。以期刊年度发文数据分析,论文年度发文在2010年度、2014年度有两个明显的波峰值,国内教师政策研究自2001年起至2009年的年度发文均在10篇以下,2010年年度发文超过10篇且开始出现大幅增长,2014年年度发文为最高值达到51篇,随后发文数量逐年降低但是年度发文数量均保持30篇左右。从年度发文折线图趋势可以判断,今后5年内关于教师政策研究的论文发文数量应该保持上升趋势,然后达到一个新的发文峰值。

图2 年度发文数量趋势图

2.期刊载文分析。样本采集自2001年到2020年9月的教育期刊、大学学报、社科综合期刊等76家CSSCI来源期刊总共发表的关于教师政策主题的论文412篇(表2),其中教育期刊数量(44家,占比57.89%)超过半数,发文数量(349篇,占比84.71%)占绝对多数;大学学报数量(22家,占比28.95%)与发文数量(53篇,占比12.86%)居中,社科综合期刊数量(10家,占比13.16%)与发文数量(10篇,占比2.43%)最少。教育期刊数量与发文占比数据说明,国内教师政策研究呈现显著的教育学学科特征;社科综合期刊数量与发文占比说明,国内教师政策研究的跨学科特征明显不足。

表2 CSSCI期刊数量与发文一览表

刊发论文数量排名前十的期刊依次为《教师教育研究》(44篇)、《教育发展研究》(38篇)、《比较教育研究》(37篇)、《中国教育学刊》(27篇)、《教育理论与实践》(26篇)、《外国教育研究》(22篇)、《外国中小学教育》(19篇)、《现代教育管理》(17篇)、《教育研究》(15篇)、《全球教育展望》(13篇)(图3)。这十家教育期刊总共发文258篇,发文总占比62.62%。排名靠后的期刊多为大学学报与社科综合期刊,如《中南大学学报》《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湖南社会科学》《民族研究》《中国行政管理》《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均发文1篇。

图3 排名前十期刊年度发文折线图

(二)核心作者特征分析

分析发文核心作者可以归纳出当前教师政策研究学术共同体的基本概况。通过COOC6.0对核心作者频次进行统计,发表教师政策研究论文频次1篇及以上的作者共有533位,频次2篇及以上有82位核心作者,频次3次及以上的核心作者共有28位(表3)。从发表频次看,论文高产量的作者人数较少,排名最高的为庞丽娟(10篇),说明在教师政策研究中产出高质量的论文较为困难。根据统计,2位作者合作发文173篇,3位作者合作发文40篇,4位及以上作者合作发文7篇。合作署名的篇数为220篇(占比53.40%),单独发表论文的篇数为192篇(占比46.60%),说明教师政策研究领域中团队合作成果数量要高于单兵作战的成果数量。

表3 发文频次3次及以上核心作者一览表

(三)发文机构特征分析

教育智库为教育治理体系与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重要保障[10],教师政策研究发文机构特征分析可以反映出教育智库在参与教师政策制定中的重要作用与贡献,也进一步反映出国内教师政策研究学术机构的分布现状。根据新型教育智库的组织形态[11],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学院)及其所属研究机构均可定义为教育决策层服务的新型教育智库。2001年至2020年9月,产出教师政策研究论文的国内研究机构总共290家,其中发表5篇及以上教师政策研究论文的总共有20家。这20家研究机构中,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27篇)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27篇)并列第一,第三位为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14篇)。排名前20的研究机构中共有16家来自师范大学(其中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有4家),2家来自教育科学研究院,2家来自综合性大学的教育学院,这足以证明教师政策研究学术机构的生力军为新型教育智库(表4)。

表4 发文机构前20名一览表

根据统计,2个二级研究机构的合作发文数量为88篇,3个二级研究机构的合作发文数量9篇,4个与5个二级研究机构的合作发文数量均为1篇。从研究机构知识生产的合作分析,教师政策研究的知识共享与交流主要体现在教育智库之间的学术合作,很少出现跨机构、跨学科单位之间的合作(例如教育智库与行政管理机构、中小学校合作发文仅有18篇,占比4.37%)。

四 教师政策研究的知识生产特征

下面将从研究方法、研究主题与研究层次三个维度对教师政策研究的知识生产状况开展分析。

(一)研究方法特征分析

本研究借助Maxqda软件工具,根据表1,对每一篇样本论文按年度进行研究方法编码,教师政策研究方法结果统计可以反映教师政策研究方法的总体分布及历史变化(表5)。统计结果显示,思辨研究范式(314篇,占比76.21%)远远超过实证研究范式(98篇,占比23.79%);思辨研究范式中,概念研究(171篇,占比41.50%)占主导地位,其次为比较研究(117篇,占比28.40%),接下来为文献研究(26篇,占比6.31%);实证研究范式中质性研究为32篇,量化研究为66篇,其中调查研究(44篇,占比10.68%)占主导地位,其次为计量分析(22篇,占比5.34%),然后为访谈研究(15篇,占比3.64%),而历史研究(7篇,占比1.70%)、个案研究(5篇,占比1.21%)与叙事研究法(5篇,占比1.21%)则数量较少。

图4直观显示,思辨研究范式中的概念研究与比较研究一直占据教师政策研究方法的主导地位,但至2014年之后曲线开始呈现下降趋势;2010年之前实证研究范式只有调查研究、计量分析与历史研究,之后个案研究、访谈研究、叙事研究方法才开始应用于教师政策研究,2012—2020年的曲线说明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的应用呈明显上升趋势。说明教师政策研究领域愈加重视实证研究范式,而思辨研究范式则略显式微。

表5 研究方法数据分析表

图4 教师政策研究方法年度趋势图

(二)研究主题特征分析

本研究运用Citespace软件工具对教师政策研究主题特征开展统计分析。首先是关键词词频分析,对频次前30的关键词予以排序(表6)。高频关键词的排序能够反映出教师政策研究的主题特征、热点领域、焦点视角及研究对象等。

表6 前30名高频关键词排序

然后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总共获得“教师教育”“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师范生培养”“农村教师”“乡村教师”“教师政策”“教育政策”“核心学科”“新政策”等10个主题(图5)。

根据高频关键词排序表和关键词聚类图,结合21世纪中央层级颁布的教师政策文本,可将教师政策研究主题重聚为6类,即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教育、乡村教师、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管理和其他类型(师德师风、少数民族教师等)。运用Maxqda软件对教师政策研究论文样本进行主题编码,可以得出教师政策研究主题的年度发文趋势图(图6)。图中显示,教师管理政策研究主题数量位居首位(151篇,占比36.65%),其次为教师教育政策研究主题(82篇,占比19.90%),第三位是乡村教师政策研究(75篇,占比18.20%),第四位是教师专业发展政策研究(47篇,占比11.41%),第五位是教师队伍建设政策研究(38篇,占比9.22%),最后一位则是其他类型主题政策研究(19篇,占比4.61%)。其他类型主题中师德师风政策等研究主题数量较少,与中央颁布相关师德师风政策的数量与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异。图6显示,2016—2019年,乡村教师政策、教师队伍建设等研究主题曲线呈现大幅度上升趋势,而教师管理政策则出现大幅下降趋势,教师教育政策、教师专业发展、其他类型主题政策则出现波动趋势。

图5 教师政策研究关键词聚类

图6 教师政策研究主题年度发文趋势图

(三)研究层次特征分析

学者们的研究为教师政策的议题、解读、实施与评估做出极大的贡献,并呈现多样化的研究层次,为教师政策研究提供多样化的视角。对研究层次的分析可以明确学术研究的计量范围,同时还能确定学术成果的适用区域。本研究根据教师政策论文的研究主题、研究内容和研究区域,将其划分为学校、地区、国家与国际体系的四个层次,并结合研究方法与研究主题两个方面展开分析。

1.研究层次与研究主题分析。从研究层次中所包含的研究主题对教师政策研究论文开展归类分析(图7),可见教师管理政策在国际层次、国家层次与学校层次受到较多关注,乡村教师政策研究则在地区层次受到重点关注,教师教育政策在国家层次与学校层次受到关注,教师队伍建设在国际层次受到关注,教师专业发展政策在学校层次受到关注。

图7 研究层次与研究主题柱形图

2.研究层次与研究方法分析。对不同研究层次的研究方法开展统计,并归纳出其间关系,可以看出:在国际层次上,比较研究频次最高为20次,访谈研究、调查研究、概念研究频次各为1次,说明思辨研究范式在国际层次上占据绝对的地位;在国家层次上,概念研究频次最高为123次,然后依次为比较研究83次、文献研究21次、计量分析17次等等,证实思辨研究范式在国家层次上依然占据绝对领先的位置;在地区层次上,调查研究频次最高为27次,接着分别为概念研究19次、比较研究10次、个案研究7次等等,说明实证研究范式在地区层次上的应用超过思辨研究范式;学校层次方面,最多的是概念研究方法28次,然后依次为调查研究7次、比较研究4次等,结果说明思辨研究范式在学校层次方面还是处于领先地位。

表7 研究层次与研究方法总览

五 教师政策研究的知识应用特征分析

以师范类型高校教育学部(教育学院)及其所属研究机构为主的新型教育智库是贯穿于教师政策过程阶段的重要力量,对于教师政策的制定起着较大的决策影响、学术影响与社会影响作用。对于教师政策研究在政策议题、政策解读、政策实施、政策评估四个阶段的应用进行分析,可以挖掘出教师政策过程阶段在年度分布、研究主题、研究方法与研究层次等方面的数据,可以科学解释教育智库的教师政策研究的知识应用特征。

(一)政策评估与政策实施的研究逐年上升

政策过程阶段的年度分布反映教育智库在教师政策研究中关注的内容与政策过程四个阶段的关系。根据图8政策过程阶段的年度分布,可以看出:政策解读自2001至2014呈现波动上升趋势,最高点是2014年的19篇,随后开始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政策评估、政策实施、政策议题自2001年起均为波动上升趋势,政策评估的最高峰值为2017年的16篇,政策实施的最高峰值为2018年的16篇,政策议题的最高峰值为2016年的6篇。

图8 政策过程阶段的年度分布

(二)思辨研究方法为主,实证研究方法渐增

开展政策过程阶段的研究方法的分布统计,可以得出不同政策阶段的研究方法的应用数据与选择偏好。根据表8,政策议题阶段概念研究频次(46次)最高,然后依次为比较研究频次(7次)、文献研究(4次)、调查研究(4次),而个案研究、叙事研究各1次,说明政策议题阶段中思辨研究应用较为普遍;政策解读阶段频次最高的为概念研究(50次),接着分别是比较研究(46次)、调查研究(13次)等,政策解读阶段中思辨研究应用占据主要地位,但也开始选择应用实证研究方法;政策实施阶段比较研究频次(48次)最高,然后依次为概念研究(21次)、文献研究(21次)、计量分析(16次)、调查研究(16次),政策实施阶段中实证研究方法开始逐渐增多;政策评估阶段中概念研究(54次)最高,接着为比较研究(16次)、调查研究(11次)、个案研究(6次)等等,政策评估阶段思辨研究还是占多数,实证研究也有少量应用。

(三)六大研究主题的政策过程阶段有较大差异

根据政策过程阶段在不同的研究主题分布统计(图9)可以看出:教师管理政策主题的政策过程阶段从高到低依次为政策解读(61次)、政策评估(45次)、政策实施(32次)、政策议题(13次);教师教育政策主题则包括政策实施(39次)、政策解读(21次)、政策评估(11次)、政策议题(11次);乡村教师政策主题四个阶段较为均衡,依次为政策评估(25次)、政策实施(24次)、政策解读(14次)、政策议题(12次);教师专业发展主题的政策过程阶段依次为政策实施(18次)、政策解读(15次)、政策议题(10次)、政策评估(4次);教师队伍建设主题中依次为政策实施(19次)、政策议题(12次)、政策解读(5次)、政策评估(2次);其他类型政策主题政策阶段分别为政策议题(6次)、政策解读(6次)、政策评估(5次)、政策实施(2次)。

表8 政策过程阶段的研究方法统计

图9 政策过程阶段与研究主题柱形图

(四)国家层次研究居首

根据政策过程阶段中的研究层次统计分析(表9),政策评估阶段中层次排序依次为国家、地区、学校与国际,政策实施阶段中层次排序分别为国家、地区、学校、国际,政策解读阶段中层次排序位次是国家、国际、地区、学校,政策议题阶段中层次排序结果是国家、学校、地区、国际。国家层次在所有四个阶段的频次均为最高,国际层次在四个阶段的频次相对靠后。

表9 政策过程阶段中的研究层次概况

六 结论与展望

通过对2001—2020年教师政策研究文献的分析与总结,归纳出国内教师政策研究的总体特征,探索21世纪国内教师政策研究的趋势,将为教师政策研究学者提供一定的前瞻性指引。

(一)文献计量趋势

根据国内教师政策研究年度发文数量的变化趋势和发文数量排名前十期刊的年度发文数量的变化趋势可以推断,国内教师政策研究数量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在2014年最高峰值之后,发文数量在下降幅度不大的前提下平缓增长,预测今后年度发文数量会开始缓慢增长,并将在2022年左右达到一个新的高峰值。CSSCI期刊发文前十排名不会出现剧烈变化,《教师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等仍然会占据发文主要阵地;各类师范大学学报关于教师政策研究的发文数量会有所增加,但是因学报具有综合性特征,故发文数量依旧会远远落后于教育期刊;综合性期刊发文数量也会有所增加,但是幅度应该较小。被引文献的数据反映《教育研究》《教师教育研究》等期刊在教师领域的主导地位与核心地位,在教师政策研究领域中有着风向标的作用。核心作者的数量会有所提高,专注于教师政策研究的学者团队会逐渐增大,核心作者之间会加强教师政策研究领域的合作;以教育智库为主的研究机构会基于跨学科特征和政策实践性特征而不断加强机构间的合作,核心作者群将会出现一些非教育学学科专业的跨学科学者,如政治学、组织管理学、信息工程等学科专家。

(二)知识生产趋势

1.从思辨到实证的研究方法范式转型。对教师政策研究方法的统计可以看出,思辨研究范式在国内教师政策研究方面比重较大,但是自2010年之后的走势来看,以思辨研究范式为主的发文数量出现持续下降的态势,反之以实证研究范式为主的发文数量开始呈现不断的上升趋势,尤其是量化研究方法发文数量在近五年已经成为高质量论文的主要选项。从方法论的视角来看,教师政策研究中实证研究范式应用走势的增强,体现出教育学术界达成“教育学不断走向科学化”的共识[12],即开始体现出从思辨到实证、从重经验到重证据的研究范式的转型。可以预测,21世纪教师政策研究论文选择实证研究范式的数量与质量会逐渐超过选择思辨研究范式的数量与质量。

3.从宏观到中微观的研究层次转变。教师政策研究可分为国际、国家、地区与学校四个层次,其中宏观视角的国际、国家层次研究占比合计为70.15%,中观视角的地区层次研究为18.20%,微观视角的学校层次研究仅占11.65%。可见研究者们认为教师政策研究最佳的层次为国家、国际等宏观方面政策,这与国际教师政策的潮流化、国家教师政策的权威化有关。但是,随着教师政策的落地与实施成效的考量,从中观视角研究地区层次的教师政策、从微观视角研究学校层次的教师政策的成果开始出现一定的增长,这为今后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内涵提升提供了更加丰富、具体的案例与数据。而且中微观教师政策研究更加倾向选择实证研究范式应用于政策实施与评估阶段,挖掘教师政策在地区和学校的实施成效的大数据,能够科学、高效地评估教师政策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三)知识应用趋势

教师政策研究的知识应用体现出教育智库参与政策过程各个阶段的功能,体现了教育智库在教师政策制定中的学术价值,反映了教育智库为政府机构出谋划策的积极性、主动性。从研究方法来看,政策实施与政策评估阶段中实证研究范式逐步占据主要阵地,这也较符合政府机构提出的科学要求,即教育智库应提供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对策建议。政策议题的提出反映教育智库在学术前沿领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前瞻性的知识产品的功能。从研究主题分布来看,政策议题的提出比较均衡,这反映出教育智库的教师政策研究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与全面性。就发展趋势而言,应用于政策议题阶段的知识产品也会通过多种新媒体平台发布,从而提升教育智库的社会影响力。政策解读是教育智库的一项重要功能,政策解读具有一定的时效性要求,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教育智库与媒体界的沟通交流更加流畅,并且教育智库会构建自己的媒体平台开展政策解读,而学术期刊发文具有时效延后的特征,所以政策解读阶段的研究将会出现一定的下降态势。今后教师政策研究知识应用于政策过程阶段的趋势为:政策实施、政策评估阶段研究受到CSSCI期刊的重视,受到学者专家的关注,更多地采用实证研究范式,发文数量与质量将会不断提升;政策议题、政策解读则会结合新媒体讲好中国教师故事、展现中国教师智慧,从而对国内外教师政策演化产生长久深远的影响。

猜你喜欢
发文范式智库
七部门联合发文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
法治范式的沟通主义进路
——简评《中国法治的范式研究:沟通主义法范式及其实现》(郭金平)
民居智库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七一智库暨《党课参考》特约专家学者
中国传统哲学研究中的认知范式转移
中政智库“五朵云”
中政智库“五朵云”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校园拾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