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制度下音乐教育现状与对策
——以集美大学为个案

2022-05-18 01:20杨丽霞
关键词:教师资格考试音乐

杨丽霞

(集美大学音乐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2011年秋季,我国以浙江、湖北两省作为试点,试行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标志着我国的教师专业化进程开启了新的起点。2015年全国所有省份全面实行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由国家确定考试标准,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建立“国标→省考→县聘→校用”的中小学教师职业准入和管理制度,将资格考试标准与教师职前培养、教师资格认定、教师职后发展等前后勾连,同时还与教师教育课程、教师专业标准、教师评价等相互制约。期间又相继出台了系列相关改革政策,如参加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是教师职业准入的前提条件,打破教师“终身制”,实行五年定期注册定期考核等规定[1]。新制度的推行,提高了教师职业准入门槛,增强了教师资格考试的社会公信力,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标志。作为培养基础音乐师资的高校师范音乐教育专业,如何顺应教师资格“国考”要求,重新审视现行的教育模式,积极改革与时代发展不相吻合的教学模式,做好未来音乐教师的职前培训,使他们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获取更全面更适合的音乐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教学实践能力方面的知识,显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笔者就近些年参加国家教师资格考试面试的情况,以集美大学为个案,结合地方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 当前师范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并重申“完善教师资格考试政策,新入职教师必须取得教师资格”[2]。因此,大力培养高素质优秀师范人才,为基础教育输送卓越师资是地方高等师范院校肩负的使命和重任。但目前地方高校师范音乐教育仍然存在以下几方面突出问题:

1.与基础教育联系不够紧密。建国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以中小学基础课程为核心的教育改革已进行了八轮。但作为培养基础教育师资主力的师范院校与中小学校的沟通协作仍然无法形成有效链接,高校—地方教育部门—中小学联合培养教师的机制没有建立,导致基础教育改革最新理念不能及时传递到高校。高校师资培养工作不能与时俱进,无法满足基础教育需求,主要体现在师范教育培养的模式、开设的课程、学生的教学能力等方面与就业后所从事的中小学教师工作不能顺利衔接。通过实习及与实际用人单位调研,就发现了这方面的问题。

2.与专业院校培养模式区分不够明显。师范院校长期以来在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系科设置等方面受专业音乐学院影响是不争的事实,尽管受到普遍批评,引发众多探讨,但又是一直存在的顽症。学界都清楚这个问题,但改革并没有得到有效实施。梳理近二十年以来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各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的相关文件,师范音乐教育始终以“音乐学”(教师教育、师范教育类、师范类)等名称设置,指向明确的是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和音乐教育管理人才。2021年《教育部关于公布2020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中,“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下新增设了“音乐教育”专业。这与本文所提的师范音乐教育虽然有一些相似的内容和要求,但本质上属于两个不同性质的专业,有不同的教育体系和教学体系。前者是以中小学基础音乐教育师资培养为目标的专业,而后者则是在专业教育体系下的教育人才的培养,主要指的是音乐表演教育人才、音乐理论教育人才、音乐作曲技术教育人才等。厘清音乐师范教育与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在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上的不同,才能更有目的地进行人才培养目标设定及建立系列教学模式。学科教育专业硕士中的“音乐”与音乐专业硕士中的“音乐教育”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在此不展开赘述。

3.音乐内化知识结构不够平衡。音乐教育是一门既有独特个性又具兼容性的综合艺术,它与其它艺术门类以及不同学科存在内在交叉的联系。我国《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明确提出,提倡学科综合,加强音乐与社会生活、音乐与姊妹艺术以及音乐与人文学科、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之间的有机关联,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强调在培养学生音乐能力的同时,重视学生文化素养的同步提高[3]。尤其是在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今天,打破各学科的壁垒,倡导学科交叉融合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这对师范音乐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地方院校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1)从事师范音乐教学的教师还有相当一部分本身没有师范教育背景,对教育教学的规律了解不深,对教学基础理论知之甚少。所以在教学上培养师范生与非师范生的区别不大,比如技能课学习仍然是停留在作曲曲目的高尖和技能技巧的训练上,而没有关注专业技能与教师业务水平的融合。(2)根据国家文件要求,结合师范音乐教育的特点,我们培养的师范生应达到以下要求:具有明确的教师职业观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学科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素养,既能在毕业之后很快适应教育工作,又具有终身专业发展的良好潜质,成为能够胜任与音乐教育教学相关工作的复合型创新人才。而地方院校在人才培养体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及人才培养过程都存在一定问题,使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教师教育培养机制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二 教师资格考试制度实施现状

根据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暂行办法》等文件精神,福建省教育厅相应出台了《关于开展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的通知》《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等文件[4]。文件规定,从事幼儿园、小学、初级中学、普通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和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等工作的人员,必须通过全国教师资格统一考试,取得考试合格证书后才可以申请认定相应教师资格。同时取消了原各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受理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申请,不再开展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测试。在考试形式方面做了相应修改,考试内容由三个部分组成,即考试科目一“综合素质”、考试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及面试。笔试侧重于考察考生教育知识与运用,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等方面,面试部分侧重考察考生的教师基本素养,职业发展潜能和教育教学水平。同时,将笔试科目中的“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也纳入面试环节考察,即从国家统一试题库中随机抽取某教学知识环节进行教师基本教学能力考核。

作为改革前的过渡,2014年10月,福建省教育考试院还针对已取得单科合格证的人员,组织了最后一次“两学”(教育学、心理学)考试。对于已取得福建省“两学”考试合格证的人员,延长有效期两年,在取得全省统一组织的教师资格面试合格证后,按程序在福建省申请认定相应教师资格。2015年起,福建省教师资格考试并入全国统一考试,不再组织“两学”考试,也不再对“两学”单科合格人员进行补考。

教师资格考试由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组成(表1),笔试通过方能参加面试。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对教师资格考试工作的要求,各省市自治区还同时对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遴选工作做了相应部署,设立了教师资格考试面试的考点。考官由高校专家、优秀教师、教研专家共同组成,并通过集中培训,持证上岗。由教育局从考官库中随机抽取相应学科的考官参加面试工作。

表1 教师资格考试简表

从科目一“综合素质”及科目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查的内容和知识点来看,改革后的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摆脱了传统“两学”的束缚,突出了师范生的职业理念、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知识,强调学科领域的基本知识,教学设计及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表2可以看出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的导向。这就要求师范专业在教学的内容和模式上都应主动与国考有效对接,开足开齐相关课程,加强对教师职业素质相关能力训练,提升职业道德教育。

表2 笔试考查知识点统计

如表3所示,面试采用结构化面试、情景模拟等方式,通过提问、听讲、观察、查阅教案等方式,对考生回答问题、课堂试讲等活动中表现出来八个维度进行评判,选拔出在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等方面具备较高水平的人才,体现了育人导向、能力导向、实践导向和专业化导向。考试共20分钟,分三个环节进行。第一个环节是随机抽取两个与教育或课堂教学有关的问题并回答,时长为5分钟。第二个环节是试讲,学生根据事先抽到的题目进行教学试讲,时长为10分钟。第三个环节是答辩,考官根据学生试讲的内容进行提问,学生答辩,时长为5分钟。最后,考官根据学生的整体表现打分,取现场所有考官的平均分为考生最后的得分。

表3 面试的内容与形式

表4为面试的评分标准。从抽题→备课→试讲→答辩,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完成教学构思与实施,面试综合考查了师范生的教育教学理念、分析教材与学情的能力以及师范生的思维品质和心理素质。对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还考查了专业素质和临场即兴发挥的能力。

表4 面试考试评分表

三 教师资格考试背景下地方院校师范音乐教育改革思考

集美大学地处福建省厦门市,是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硕士推免生资格单位。学校办学始于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1918年创办的集美学校师范部。音乐学院设声乐、器乐、钢琴、音乐理论四个教研室、一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一个厅级社科平台,具备了良好的师资、设备、实验室以及实训实习基地,拥有学科教学(音乐)和艺术硕士两个专业硕士点。本科音乐学是学院的拳头专业,有凸显专业的办学优势和发展定位,清晰的专业改革发展思路和切实可行的建设发展规划。长期以来,学院始终凸显师范教育的主要特色,深化教师教育改革,保持师范教育的卓越性。

根据教师资格考试的标准和内容,结合近5年学生参加教师资格考试的情况,学院做了以下几方面的改革和实践,力图构架起更符合中小学基础音乐教育师资培养特性的教学组织体系,全面实施教育专业+音乐专长+教师职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一)改革的思路和依据

在师范音乐教育教学改革中,重视职前与职后的紧密结合,除了依据教师资格考试的标准和内容来修改教师教育体系,为师范生未来从业打下基础,同时对照《普通高等学校师范专业认证标准解读》《音乐与舞蹈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音乐类专业)》的要求,对教师的职前培养把好源头关。坚持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核心理念为改革的切入点,聚焦师范生受教育后“学到了什么”和“能做什么”[5]。对接社会需求,对共建的13所中小学校领导、教务人员、音乐学科骨干教师进行调研,了解他们对师资人才的需求,保证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二)调整人才培养目标

建立因材施教、分类培养、人人成才的人才培养理念,学院提出了“教学、艺术、学术”三足鼎立、“品行、知识、能力”协同发展的办学理念和“教书育人、传艺于人”的办院宗旨,立足于基础教育发展的现状,结合社会对基础音乐教育人才的需求,以基础音乐教育师资培养为核心,以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为重点,以培养高素质、强专业、重实践、敢创新的应用型人才为根本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系统掌握从事学校音乐教育所必备的音乐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较强的艺术表现能力,能够胜任学校音乐教育、指导课外艺术活动、参与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的音乐教育人才[6]。加强五大金课“一流课程建设”“创新创业项目计划”“新文科建设”“教学创新大赛”“教育教学改革”等系列项目建设,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不断加强对师范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产出导向为核心,建立制度化的课程体系,努力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三)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措施是为了达到人才培养目标而进行的任务分解及实施,包括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改革、艺术实践等多个方面。

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学科专业建设和社会对音乐教育人才的实际需求,坚持文乐相融、学科交叉的理念,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音乐教育人才为目标,在深化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方面做了新的尝试(如表5所示)。(1)梳理旧版培养方案执行过程存在的问题,比如大小学期、个别课程编号错误、学分与学时错误、课程名称不规范等。(2)对比2016版培养方案与《音乐与舞蹈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在课程设置上的不同,选修课与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出率、比值等。(3)在全院范围多次征集各教研室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意见建议。(4)听取大三、大四高年级学生对教学的建议及未来工作意向。(5)通过校外第三方数据了解毕业生对学院教学质量的满意度。(6)组织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小组,集中多名骨干教师,多次召开各专业培养方案讨论会,细化分工,积极进行方案的研讨、制定与撰写工作。(7)前期调研了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华侨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泉州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等兄弟院校的办学经验,聘请校外专家就培养方案修订工作进行现场讨论与指导,同时征求学校教务处对培养方案的修改意见。

我们还特别在培养方案中设置专业任选模块,规定必修的学分,增设“非遗音乐文化”“中国古典舞与乐舞文化”“闽南传统音乐文化”等特色科目,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改革课程设置。根据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以学生未来就业方向与发展方向为导向,除了执行《音乐与舞蹈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音乐类专业)》规定的课程外,还创新性地设置了“教师教育模块”“专业技能实践模块”“音乐理论研究模块”“专业任选模块”四个选修方向,每个方向开设相应的课程,满足学生大学毕业选择教师行业、社会服务和考研等需求(图1)。

(1)教育教师模块课程:针对本科毕业选择从事教师教育岗位的学生。增强职前专业训练,掌握一定教学技能的课程,如“音乐微格与片段教学”“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研究”“中小学合唱排练”“中小学歌舞编创”“中小学音乐教育活动策划”等。

(2)专业技能实践模块课程:针对未来继续在专业上进行深造,打算报考表演类研究生或本科毕业打算从事专业技能教学的学生。增强技能训练的课程,如“声乐”“器乐”“形体舞蹈”“舞台表演艺术”等。

(3)音乐文化研究模块课程:针对未来打算报考教育类硕士研究生,提升艺术综合能力的学生。增设相关的综合文化素质课程,如“音乐人类学”“音乐心理学”“音乐社会学”“非遗音乐文化”等。

(4)专业任选模块课程:主要是不属于专业必修课程,也不在各模块选修课程当中,但属于比较重要的专业课程,有些学生有学习的需要,为拓展知识面而设立。

模块之间课程可以打通互选,不受限制,供学生自主选择,满足学生多种学习需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选修模块,这也是此次专业选修模块改革的一个举措。

音乐类专业学生就业的渠道相对窄,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拓宽就业渠道显得很重要。我们增设了“音乐文化创意产业”“艺术实践与展演”“创新创业”等课程,邀请往届优秀的校友定期开设讲座,从入学开始就引导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利用各种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和就业的渠道。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从入校到毕业就业全方面指导,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大创”比赛,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思维。

表5 课程结构与比例

图1 选修课程模块结构

3.丰富艺术实践。教师资格考试对基础音乐教育师资知识与教学能力的考查主要是音乐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和音乐教学实践能力。对每一位准备参加教师资格考试的音乐专业学生来说,吹、拉、弹、唱是基本的技能要求,考试要求考生专业技能的全面性、基础性,尤其要突出师范性。在中小学阶段,丰富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课外活动中,艺术类占较大比重,尤其目前国家强调美育教育,以美育人,实现美育落地,课外文化活动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现在中小学校开设课外兴趣小组、各类社团已非常普及,有的学校,如厦门市实验小学,音乐课外社团就有十余个,形式丰富。这对教师来说也是一种挑战。高校师范音乐教育就是要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人才,而不能只局限于某种专业技能,把自己等同于表演专业。所以我们在集中实践教学和专业基础课程、学科基础教育课程中开设了与之相适应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活动策划”“中小学合唱排练”“中小学歌舞编创”“小型合奏乐编配法”等课程,科学构建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将授课、训练、实践、演出、比赛等各类环节纳入教学计划,建立管弦乐团、民乐团、管乐团、合唱团、舞蹈团、打击乐团等多种不同类型的艺术实践团体,要求每个学生根据自己所学和爱好,至少参加一个实践团队来锻炼自己的专业能力。统一安排实践教学时间,规定学生必修的艺术实践学分,形成了专业实践、综合实践和学术研究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为保障实践教学按计划实施,专业培养方案中对课程实践教学、集中实践教学、课外创新和素质拓展实践环节均设置了合理的学分,予以科学合理的安排,保证每个学年都安排2~3个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例如各类演出比赛、艺术考察、教育见习、大师班等,使学生尽早接触本专业的实践教学。同时坚持每学年集中一段时间举办班级专业汇报音乐会、毕业生汇报音乐会、新年音乐会、迎新生晚会、五项全能比赛、个人专场音乐会、师生教学成果汇报音乐会等系列舞台艺术实践活动,要求人人走上舞台,提高学生的艺术综合素质。

4.加强教育实习。教育实习是师范教育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实现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育实习,可以使学生把知识综合运用于教育和教学实践,以培养和锻炼学生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的能力,并巩固和加深学生的专业思想。

从近几年教师资格考试的来源来看,相当部分是大二、大三的学生,有师范专业也有非师范专业。考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对试讲环节掌握得不够好,在教学的基本方法、教学组织、步骤安排、思路条理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足,有些考生的10分钟试讲仅用了3分钟就草草结束,在教学基本功方面展示也不够突显,甚至出现概念性错误。这也给地方音乐院校的教学提供了反思的依据。

为适应教师资格考试的要求,并根据历年实习成效的反馈,我们在教育实习实践部分进行了相应调整和改革,建立有效的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体系(表6):(1)有计划、有重点地拓展教学基地的建设,建立与人才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内容相配套的教育实习基地,打造优质有效的实习环境和条件,在学生的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片断教学等方面给予有效的指导。(2)修改教育实习实践计划,增加课时量,延长教育实习时间,将以往的6周教育实习延长为18周,这也是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及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所规定的师范类学生教育实习的时间[7]。(3)合理安排教育实习实践的课时,形成层级式教育实习实践培养方案,即将18周的实习任务分成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教育见习周,安排在一年级上下学期各1周。第二阶段为教育实习周,安排在二年级上下学期,分别6周;第三阶段为教育研习周,安排在三年级上下学期各1周。第四阶段为教育研讨周,安排在四年级上下学期各1周。每一阶段有不同的任务和要求。这样做的优点在于学生可以根据实习实践的情况,发现自己在教学能力、专业技能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行自我调整,在下一阶段实习中得到更大的进步,也便于学生在教师资格考试中表现得更加自如。(4)实习实践结束后,进行成果汇报,将历次实习实践经验所得以音乐会、教学展示和片断教学比赛等方式加以呈现。经过实习实践,学生在教学技能、教态、课堂组织、语言逻辑等方面都得到快速提高。

表6 教育实习实践安排

5.改革教学模式。针对教师资格考试的要求,积极推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以省级实验示范中心“艺术综合训练中心”为依托,开展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工程。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规定音乐理论课程教学须采用案例教学、慕课教学、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专题讨论等新型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创造性思维;技能类课程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实行个别课、小组课、集体课、观摩示范课等多样的授课形式,积极推进名师工作室制、课程小组制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保证教学过程的良性运行。学院还特别规定,所有担任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必须带队教育实习,听课、评课,以便于了解基础音乐教育的现状与最新改革动态,以便在教学中加以渗透。

(四)建立多方联动培养机制

在音乐师资职前培养的过程中,学院还打破传统较为封闭的师范音乐教育培养模式,创新工作机制,主动对接厦门市教育局、进修学校、名师工作室和中小学校,实施教师职前培养计划,不定期邀请相关专家来学院与师生交流,介绍基础教育动态,开展教学研讨,开设前沿讲座,加强了职前培养环节对职后教育资源的引入和应用。积极吸纳中小学优秀教师、教研员、教学名师作为导师,参与音乐师范生的培养过程,利用见习、研习、实习、培训、说课、片断教学、业务竞赛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和提升,为师范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提供更优质的职前培养保障服务,努力形成了高校、教育部门、中小学校多方联动、协同育人的培养机制。

四 结束语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的实施,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但也一定程度上暴露了高等院校师范教育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给高等师范教育提供了反思和发展的思路。地方院校需要做的是把握时机、明确目标、调整思路,构架更科学的教学组织体系,培养出更适合社会需求的,品行高尚、专业扎实的音乐师范教育人才。

猜你喜欢
教师资格考试音乐
湖南省2021年教师资格认定时间确定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在即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陕西: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与认定分离
音乐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
浅析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