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艳青
摘要:现阶段的“效率”二字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词,提高效率讲求实效成了一件事情的标准要求。对于小学生来讲,适逢双减,要减轻学生课业的负担,但是不能降低学习标准,要求教师还要高标准完成教学目标,那么完成这一切的前提就是要向有限的学习时间要效率、要成果。本文就如何将二年级数学课堂的有效性进行提升进行了思考,从二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入手,探讨出对应的解决办法,来解决现在二年级数学教学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二年级;数学;课堂;有效;教学
数学在大多数人眼里都是非常难、十分枯燥的学科,那么对于年龄尚小的小学生来讲更是觉得困难的一门功课,但是数学又是小学学习的一门很重要很重要的科目,甚至贯穿整个学习生涯。小学数学教师要及时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善,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中一言堂的陋习,利用各种方式充分激发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提升数学学习的参与感,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二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小学数学说难不难,说简单也并不简单,毕竟数学是以逻辑性和严谨性而出名的,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讲,数学的难度在于它的枯燥性,不是学不会而是因为根本就没有兴趣去学,失去了兴趣这个“最好的老师”,数学的学习陷入了一个困境。小学数学教师大多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进行教学,对于这些内容,教师驾轻就熟,即便是放下课本也能很好的进行教学,但是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这些理解起来还是有些困难的,但是教师并没有将这些放在心理,在讲台上将自己背的滚瓜烂熟的内容大讲特讲,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对于这种教学模式没有丝毫兴趣,也就失去了对于数学的学习积极性,最终,一节课结束了,教师讲完了课本内容,但是学生却理解的非常有限,严重阻碍了数学教学的进度,转变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课堂效率迫在眉睫。
二、提升二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年级的小学生还处在贪玩好动的状态,他们感兴趣的肯定是非常有趣味性的事情,那就可以以此为契机,用他们感兴趣的方式来进行数学的课堂讲授。二年级上学期的数学重点是乘法表,乘法表枯燥难记,没有一些趣味性的方式学生们对此没有兴趣,但是乘法表还是非常重要的,是后面的乘除法学习的基础,这个掌握不牢固,非常影响接下来的学习。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用游戏的方式,比如按照接龙的形式,从1开始说,然后,4的倍数在说的同时要举手,这种背诵乘法表的形式比较新颖,非常容易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说错了就要表演一个节目,不仅促进了乘法表的背诵,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们的肢体协调能力和反应能力,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
新课改要求,改变传统教育方式中一言堂的情况,将主导者的地位还给学生,让学生来做课堂的主人,教师只需要做好引导者的角色,在教学上把握大方向。坚决取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差异性特点,掌握方法,讲什么、怎么讲都要在备课中做好充分准备。要由“鸦雀无声”变成“畅所欲言”,由“纹丝不动”到“自由活动”,不但要教授知识更要教授掌握知识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比如,教师在讲数学题的过程中学生们比较容易开小差,那么就大胆换一个思路让学生们来讲题,学生们之间的沟通要比教师来的顺畅和平等,也更有胆量,可以针对某一道题有着很多不同的解法,面对教师时,总害怕说错,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询问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先说,非常影响影响课堂效率。
(三)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小学数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或多或少会犯一些错误,马虎、不仔细、审题不认真等,遇到这种情况教师不能上来就是劈頭盖脸的一顿批评,本身他犯错了心理就容易紧张,教师急切的脾气让学生会更加局促,对于改正错误并没有积极的影响,遇到学生犯错误时首先要确定这些题目的难度是不是能够和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匹配,对知识的掌握能力是不是足以来应付这些题目,如果能力没问题,单纯因为马虎或者不认真审题造成的错误,教师大可以点到为止,在课堂上进行不点名批评,学生们犯了错心里多数都是有数的,大张旗鼓的训斥不一定能起到引导的作用,装作不经意间的轻轻放下,反而会对学生的心理有一定的安慰作用,下次做题也会对这些毛病进行改正。当学生信任教师的时候,就会给班内教学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能让学生们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数学学习起来是枯燥无味的,但是,数学学习又是必须的不可或缺的,所以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想尽办法的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摒弃过去那种传统的、过时的教学模式,根据本班学生的年龄、性格和生理特点,制定特有的数学教学模式,在规定的四十分钟的数学课里,提升教学效率,向教学方法要效率、向有限的时间要效率,才能激发学生们强大的潜在能力,完美高效的完成数学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张建伟.小学二年级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J].2021,(1):361.
[2]黄平秀.小学二年级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2020,(7):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