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广明
“得好好想一想。”面临工作生活中的问题,谁不得进行一番思考呢!特别是处于问题、矛盾困扰之中,“剪不断,理还乱”,这时候思考更为迫切,也更应该理智、缜密。精心思考才能走出困扰,明确方向,作出决策。思考会不会不但没解除困扰,反而造成困扰呢?这种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一位原在北方工作的管理人员“跳槽”到南方的企业,虽然调转之前做了考察调研,可真在异地工作起来,还是困难重重。该不该调到这里工作呢?千万次地问,千万次地想,翻来覆去思考几个月,他终于意识到,不能这样循环往复地想下去了。由于陷入工作生活的困扰,所以要思考,而自觉不自觉地思来想去,反倒加重了自己的困扰。本意是找出路,想答案,怎么成了自我干扰呢?
思考能解除许多困扰,想清楚了,弄明白了,思想包袱放下来,是大概率的情况,人们大都对此深信不疑,却往往忽视思考加剧困扰的可能。越想心越乱、越想越没主意的情况并不罕见,值得警惕。
思维能力在学习、实践中养成,进入思考要遵循基本的原则、方法。思考又是“致广大而尽精微”的活动,具体的思考方式千差万别,想出的主意千姿百态。人们多一些思想的自由,少一些框框的束缚是有益的,但一些公认的偏向、误区还是应该避免的。
擔当工作责任的人大都挺忙,如果心态、情绪主导了思考,想起来没完没了,而又没个头绪,犹如一团乱麻,有什么好处呢?一则重要的信息,一种严峻的情况出现,可能引发激烈情绪。如果依照情绪的驱动思考起来,虽然思如泉涌,却未必理智清醒。
过度思考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反刍思维,它的危害值得重视。如果难以控制地翻来覆去想一件事,“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没有新的信息,没有新的思想方法,感到没必要时思考还是停止不了,这就是困扰了。“思虑过度,则智识乱”,深陷于此,不但损害身心健康,还可能造成判断失当,贻误工作。
过度思考也体现在知与行的关系上,认识和行动应该统一,在实践中认识更加重要。做事前不缜密思考不行,但也不能无休无止,思考本身并不能改变事态,推动工作。过度思考容易让人有一种已经在行动,正在解决问题的错觉,反而可能导致忽视行动,延迟行动。
“假如这件事没发生,我会顺利完成任务”“如果重新开始,我就不这样做而那样做”……针对虚拟的问题纠缠不休,除了会带来困扰,还能带来什么呢?可这种思路屡见不鲜。事情已经过去,总结一下经验教训有必要,但重新做个“路演”,当起“事后诸葛亮”,对解决当下的问题为时已晚,怨天怨地更是无济于事。“为什么赶上坏天气?”“为什么这么倒霉?”“为什么不幸落到我头上?”……谁能给出答案呢?
人们面临工作任务思考问题,有必要提醒一下自己:是思考,不是增加困扰。思考要有所准备,有冷静、理智的心态,有对情况的了解和掌握,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应当警惕主观愿望、情绪干扰认识,心情激动时,应平复情绪,排除干扰。重视思考,更要重视实践,重视行动,不必久久处于思想情绪的困扰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