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其媛
摘 要:党和国家在近年来提出社会主义建设的文化强国方针,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面向全社会免费开放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促使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弘扬与发展成为当代文化建设要务。博物馆是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机构,作为公共文化服务工作者,有必要加深对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认知,博物馆应着重从增强服务意识、改进管理方式、拓宽宣传推广、推进多元发展等方面不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逐步提高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关键词:博物馆;公共服务;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5.029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博物馆作为重要的历史文化传承载体,承担着弘扬优秀文化的使命。在当前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的背景之下,博物馆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呈现出显著的公益性、公共性、服务性特点。同时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博物馆投入高产出低的问题愈加突出,思考如何加强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是一项重要课题。
1 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简述
博物馆是由国家文物行政部门审核及有关部门批准许可取得法人资格的、服务社会及社会发展的、面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永久性机构。它主要以研究、教育、欣赏为目的,对人类及其环境的见证物展开搜集、保存、研究、展览、传播等工作。公共文化服务指的是在政府的指导下、社会力量的参与下,从满足公民的基本文化需求着眼提供的公共文化设施、产品、活动和其他相关服务。政府是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主体,公共文化服务被政府列入基本公共服务的范畴,让人民群众可以享受基本文化权益。公共文化服务以全体公民为对象,充分体现基础性,博物馆与之高度契合,是为公众提供文化服务的窗口。
一方面,加强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关键在于满足大众文化需求。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评估的终极指标是观众参与度、观众满意度,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必须以大众需求为导向,通过满足大众文化需求,真正发挥服务功能。考虑到大众文化需求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需要博物馆洞察变化,适应需求,积极调整服务、管理和宣传等,确保合理配置资源,充分发挥服务效能。①另一方面,加强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必然选择在于多元化发展。当代博物馆是大众在繁忙的学习、工作与生活之余休闲娱乐、陶冶性情、提升艺术修养的主要场所,大众多元文化需求决定了当代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务必与时俱进,加快推进多元化的发展。
2 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形势
当下绝大多数博物馆的基础设施建设都较为完整,能够满足大众参观所需。然而公共文化服务的总体满意度有待进一步提升,主要表现为博物馆利用率低、观众和社会的参与度不高、对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度不够理想等方面。例如,某博物馆一年之内接待的观众累计有200万人次,其中60%以上都是游客,当地民众占比较小;除了参观以外的免费公共文化服务活动、讲座大约有40场,受众人数1500人左右,以博物馆粉丝和喜欢参加活动的学生为主,公共文化服务影响范围较小。因此,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现状不容乐观,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建设形势严峻。
2.1 服务意识薄弱
博物馆存在工作人员服务意识薄弱的问题,馆内服务很多时候都围绕藏品进行,没能充分考虑观众的需求。而且服务对象往往只面向到馆观众,没能做到真正的“以人为本”,降低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程度。例如,博物馆讲解服务需要预约,现场预约之外的观众难以安排讲解员。加上博物馆对公共服务工作者缺少话语权,受到提供统一服务的限制,没能很好地满足大众需求。
2.2 管理方式单一
博物馆管理理念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管理方式相对单一,尚未建立有效的、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导致工作者的服务主动性调动不足,影响公共文化服务效率。博物館个别人员秉承平安度过、不做不错的消极态度,影响整体工作氛围。而且有些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结构单一,年龄偏大,接受和学习新事物的能力较弱,也会降低博物馆管理效率,不利于开展服务工作,影响公共文化服务质量。
2.3 宣传推广不力
博物馆开展宣传推广工作时能够积极使用网络和信息技术,只是公共文化服务活动信息发布平台一般局限于政府网、群文公众号等,对独立网站与公众号的应用不到位。有的博物馆公众号存在受众面不广和宣传力度有限等问题,降低了宣传推广效果。如今博物馆展览次数和活动数量增多,以往狭窄的宣传推广渠道难以满足现实需要,消息不畅通造成想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的民众无法获得相应信息,阻碍博物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2.4 文化供需失衡
公民的需求与价值取向在政策实施中居于首要位置,要求文化工作者认真聆听民意,积极主动地关心民众的真实需求,回应他们的需求与利益。②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也是如此,需要秉承服务至上的基本原则,将民主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核心。但是博物馆在供给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缺少群众的参与,出现唱“独角戏”的局面。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缺少吸引力和创造力,辐射面不大,弱化各类群众参与积极性,进而降低参与率,导致文化供需失去平衡。
3 加强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建议
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需要发挥好博物馆的服务功能,将博物馆打造成大众平等交流和学习的空间。通过促进博物馆良性发展,使其公共文化服务更贴近民众,快速缓解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严峻形势,打造真正意义上公众的博物馆。
3.1 增强服务意识,提供专业服务
新时代下博物馆文化发展目标主要是满足大众不断增长的基本文化需求,并向保障大众基本文化权益、让大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上拓展。这是在博物馆领域对“以人为本”理念的最佳体现,是国家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博物馆提出的要求。博物馆核心价值的体现从保护文物藏品转向保护文化遗产,再转向服务社会,回归参与推动社会发展的神圣责任。③社会的变革与发展日益深入,博物馆延伸功能、提升核心价值,这些因素强烈推动博物馆人员更新工作思维,增强服务意识,致力于为大众提供专业化的服务。
從2008年开始,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观众数量不断增多,需求类型愈加多样化,原有被动服务已经无法满足。这就需要各地博物馆根据城市创新发展目标,在服务理念和服务意识上有所创新、提升,不再局限于为观众做简单的藏品介绍或者提供简单的销售服务等。例如,要在遵守主动服务原则的基础上保持思维活跃,通过服务来体现文化,并在教育中加强文化传播,从而把服务变成宣传文化和传播文明的重要手段。又如,结合电脑、智能手机等现代化设备,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价值,让大众感觉到享受博物馆服务更加方便和快捷,进馆参观的人能够享受到更细致、更专业的公共文化服务。
3.2 改进管理方式,优化管理效果
针对博物馆开展专项管理工作,更科学地管理其公共文化服务内容,统一收藏、陈列、展览、宣传、公众教育等。例如,设置博物馆的公共服务部,负责民众进馆参观展览,同时开展社会教育活动,为现场公众提供一些义务服务等;完善展览部的设置,优化藏品保管、展出、研究等活动;设置宣传推广部,合理规划本馆的形象、巡展、临展和其他文化活动的组织与策划等。如此,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为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提供保障。
同时完善博物馆各部门管理制度,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落实好绩效考核工作,科学分配,做到多劳多得。在服务职能方面要明确分工,加强人才培养,提升整体服务效果。例如,某博物馆的工作团队已经开始年轻化,要招纳一些学术精英、专业人才和勤奋人员等共同构成大团队。还可以引入市场机制、竞争机制,按照大众意愿和市场需求丰富展品。同时有效实施绩效考核,嘉奖优秀人员,惩罚表现不佳的人,服务态度和行为极其不好的人应直接让其退出。通过这些管理方式充分调动馆员的工作热情和服务积极性,促使博物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中做到更好,在运作和发展中更有力地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进步和发展。
3.3 拓宽宣传推广,扩大文化影响
好的公共文化服务需要好的品牌影响力的支撑,而好的品牌影响力少不了好的宣传推广策略。在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应保持多管齐下,基于上述服务和管理的改进拓宽宣传推广渠道,将博物馆真正推广出去,成为民众学习、休闲和娱乐的一个必选项。
一是以新媒体改善公共文化服务。新媒体用便捷的数字化方式呈现生活点滴,它的出现和普及彻底改变大众生活习惯,成为人们重要的信息获取载体。博物馆应加强对新媒体的运用。例如,完善建设微信公众号,使公众号和App尽快上线,方便民众最直接地获取公共文化服务资讯;和自媒体平台充分合作,签订公共文化服务宣传推广合作协议,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博物馆文化活动的包装和宣传、推广工作,提升民众对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认知度,扩大文化影响。
二是送展下乡。博物馆送展下乡活动要突破校园形式的限制,丰富送展形式,并增加互动性。④例如,在送展下乡活动中增加讲解服务项目,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为基层群众讲解,让他们可以有效学习。同时向社区、工厂、农村等送展,尤其是偏远山区,促成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专门成立送展下乡小组,打造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流动团队,使宣传推广形式愈加丰富。
三是让博物馆走出去。在公共文化服务上主动出击,积极进入民众的日常生活。例如,借助传统节日、特殊展览活动日、国际博物馆日等契机,在大型商场、露天广场和文化广场等人流量大的地方进行文化活动宣传推广,把信息带给民众,加深他们对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功能的了解。
3.4 推进多元发展,提高内生动力
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不能只依赖某一个博物馆的力量,应让各个博物馆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取长补短,形成良好的、长期的藏品资源共享机制。这样可以让大众获得更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促成公共服务事业和博物馆事业共同繁荣。可以构建博物馆战略联盟,开展馆际学术交流和联合办展,分享文物藏品数据库、影音资源等。例如,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一带一路”沿线12个国家的博物馆联合举办“殊方共享—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化精品展”,让观众欣赏藏品,了解不同国家的文明发展历程,获得极大的精神满足。同时加强博物馆与学校的合作,积极组织学生进入博物馆参加实践活动,和教育部联合举办学习、研习、知识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群体的兴趣。例如,博物馆进校园示范项目的组织和实施,为探索博物馆和学校的新型合作模式产生积极作用,只要博物馆能够发挥好公共教育服务职能,举办趣味性、知识性、创造性更强的教育活动,就能围绕文化教育构建共享机制,持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内生动力。
除此以外,扩大公众参与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通道,提供多元发展保障条件。在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应积极探索社会化的服务模式,和公众良好互动。⑤一是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在博物馆快速创建VR游戏和展览、导航等服务内容,利用这样的模式让公众和博物馆展览对象实现虚拟互动,获得全新的公共文化服务体验,产生浓厚兴趣;二是引进直播形式,推出博物馆“云展览”服务,也就是依托云计算和5G技术的高速率传播优势,让大众在家就能看遍中华文明,省时省力;三是利用数字化技术分类管理博物馆藏品,完善数字资源库,通过幻影成像有机结合数字影像与实物,丰富展示形式,让博物馆发挥更大的公共文化服务价值。还可以建立博物馆制度化的公众参与机制,听取大众对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意见、建议,让服务更贴近大众需求;建立健全博物馆志愿者服务机制,完善资源信息库,培养团结协作精神,优化公共文化服务。
4 结语
在当今时代,文化和公共服务得到的关注、重视在不断增多,公共文化服务要求日益提升。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体系的重要部分,其服务理念和管理方式、日常宣传、发展等无疑都在影响公共文化服务功能的发挥。通过加强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不仅提供了专业服务,优化了管理效果,还进一步扩大了博物馆文化对大众的影响力,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内生动力。展望未来,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任重道远,相信在国家与政府的支持之下,在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和广大文化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之下,一定可以推动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可持续实施,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上有质的飞跃。
注释
①宋向光.博物馆应加强公共文化保障能力建设[J].中国博物馆,2020(2):27-30.
②马琦.公共文化服务视角下的博物馆[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5):41.
③马为民.浅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博物馆免费开放[J].文化月刊,2019(9):128-129.
④王晓芹.浅析基层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提升路径[J].中国民族博览,2019(7):214-215.
⑤王月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视角下博物馆品牌授权管理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10):204-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