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防控策略思路构建

2022-05-18 08:04闫同
新农民 2022年10期
关键词:疾病防控生猪

闫同

摘要 生猪免疫抑制性疾病是生猪养殖工作中常见的疾病,不仅容易造成生猪死亡的问题,还容易造成大规模的传染。在疾病防疫紧张的背景下,需要引起实务工作的注意。基于此,本次研究针对生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流行特征、诱发原因及相应的防控方法,重点提示疾病传播问题与相应的管理问题。以期为丰富关于促进提升生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临床研究提供相应的支持。

关键词:生猪;免疫抑制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疾病防控

生猪免疫抑制性疾病是生猪养殖工作中常见的疾病,不仅容易造成生猪死亡的问题,还容易造成大规模的传染。一般情况下,会提升养殖公司的养殖成本,同时还容易导致防疫成本增加[1]。在目前防疫防控形式较为紧张的情况下,实务工作中应对生猪免疫抑制性疾病进行充分的防控[2]。基于此,本次研究针对生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流行特征、诱发原因及相应的防控方法,重点提示疾病传播问题与相应的管理问题,具体报道如下:

1 猪免疫抑制性疾病与流行特征

动物解剖学研究提示[3]:猪的免疫器官主要包括扁桃体腺,胸腺,淋巴结、乳腺、脾脏及骨髓等。同时呼吸道、肠道及泌尿系统也能发挥相应的免疫作用。而部分生物学研究也提示:在淋巴免疫系统中,T细胞与B细胞及吞噬细胞均能发挥传递抗原细胞的作用。

临床研究提示[4]:猪免疫抑制性疾病具有一定的临床特征,具体包括:传播速度快,感染率较高;免疫功能持续降低及感染持续性时间长的特征。其中传播速度块、感染率较高是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主要流行特征。临床研究提示[5]:生猪免疫抑制性疾病具有传播速度较快,整体检查后可见生猪群体抗体呈显著阳性情况。且疾病感染率较高。而感染问题也与疾病的卫生情况、地区情况间存有密切的关系。而免疫功能持续降低也会导致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发生风险增大。临床研究提示:当生猪感染免疫抑制性疾病后,其机体免疫力下降,导致免疫系统无法正常发挥作用。在发病的早期阶段,生猪免疫系统遭受的影响较大。这一时期,免疫细胞消杀较多。临床研究提示[6]:当生猪发生感染后,再接种疫苗则无法再次提升自身的免疫力。而感染免疫抑制性疾病后,生猪也会发生呼吸系统综合症与繁殖感染的问题。而持续性感是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重要特征。临床研究提示[6]:免疫抑制性疾病进入生猪机体内,会潜伏在猪的肝脏、肾脏、淋巴等组织中,若外部环境较好的情况下,生猪并不会表现出较为强烈的疾病问题,此时的生猪不会出现一定的并发症。而当卫生条件开始改变时,则会迅速发生,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生猪的病死率。

2 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原因

临床研究提示[7]:造成生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原因较多,其核心在于免疫系统遭受破坏,机体免疫力下降,因而引发疾病,并出现迁延不愈的情况。临床研究总结了相应的诱发原因包括:病原体破坏机体免疫系统、饲料不合理、外部不良刺激及免疫接种不当等。

2.1 病原体破坏机体免疫系统

动物生物学研究提示[8]:生猪机体具备自我平衡特征,在正常代谢下的支持下可以实现机体的总体平衡。而当机体出现病原体后,机体内的微生物群会出现显著增多的趋势,并为病原体的生长提供场所与营养支持。而在病原体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会入侵机体的免疫细胞、组织细胞,并最终入侵机体的器官。导致机体不顺,严重时还会导致脏器功能失效。临床研究提示:常见的病原体包括沙门氏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等。上述两种病菌能在短时间内破坏机体免疫系统。从而诱发免疫抑制性疾病。

2.2 饲料选取问题

饲料是生猪补充营养的主要手段,在生猪生长与疾病免疫方面均发生较为重要的影响。而一般情况下,生猪饲料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容易引发生猪免疫系统疾病,具体包括[9]:第一、饲料病毒感染。生猪的饲料种类较多,因而容易混入沾染病毒的饲料。从而在生猪食用后导致疾病的发生。第二、饲料发霉,变质。生猪属于杂食类动物,对食物的识别能力较差。因而即使饲料发霉、变质,生猪也难以充分识别。而当生猪食用发霉变质的饲料后,则容易导致出现消化系统或其他疾病,因而导致生猪机体免疫力下降,从而导致诱发免疫抑制类疾病。第三、饲料营养不均衡。生猪免疫系统的维持需要及时补充微量元素,但目前的生猪饲料中,缺乏微量元素的补充,因而导致生猪免疫机能较弱,容易发生免疫抑制类疾病。

2.3 外部不良刺激的影响

临床研究提示[10]:生猪性情较为胆小,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较为敏感。一旦适应了稳定的外部环境后,则会与外部环境建立起稳定的依赖关系。而当外部环境发生改变时,生猪机体感应也会發生相应的改变,固定的依赖关系被打破后,生猪机体内产生一定的应激反应,机体短期内分泌大量激素,对免疫系统造成一定影响。在实务工作中,生猪对外部环境的依赖不仅包括通风条件,温度条件、湿度条件等。同时包括颜色条件,固定标识等。一般情况下,应激反应发生后,若不能得到及时干预,则会影响到生猪的淋巴系统,进而导致生猪免疫力下降,引发免疫抑制性病毒问题。

2.4 免疫接种不当

接种疫苗是有效预防免疫抑制性问题的方法,但不良的接种可能导致生猪出现一定的生理反应。一旦出现接种不当的问题,免疫系统会因疫苗而产生的抗体,从而降低对机体的抵抗力。而部分生猪还会因为疫苗对机体造成破坏而导致免疫系统的下降,从而导致疾病的扩大。而同时部分生猪管理场所也没有精确的管理机制,无法充分满足疫苗接种管理的要求,造成无法充分接种,或遗漏接种的问题。

3 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防控特征

结合其他临床研究提示的研究经验与本次研究的研究结果,分析生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防控特征,具体包括:优化养殖方式、强化日常管理、优质配给营养、完善接种工作及优化药物治疗方案等。

3.1 优化养殖方式

目前的生猪养殖管理方式中,已基本实现大规模养殖。而在大规模养殖中,对生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防控要求较高。不仅要求改善相应的饲养方式,同时要求改善结合自身的养殖条件,充分保持养殖环境的健康。首先、在大规模养殖的背景下,应注意将传统散养方式转变为全进全出的管理方式。从生猪生产与保育阶段入手。进行全进全出的管理,从而防止幼猪混龄问题的出现。而针对生猪进行集中标号,通过标号进行集中管理,避免重复管理,或重复处置的问题。其次、在大规模养殖的过程中应充分注意设置相应的管理措施。重点提示包括卫生清洁工作与卫生消毒处置工作等。执行人员严格的按照设计的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并设计相应的监督机制。督促操作人员充分完成管理任务与卫生管理计划。从而在综合实现管理要求的基础上,为生猪提供相应的生长环境。在目前的卫生管理中,主要使用光谱消毒剂进行检查,为生猪提供健康的生长环境,从而促进降低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发生。部分临床研究验证后提示:优化养殖方式后,生猪免疫抑制性系统疾病实现了显著的降低。发病率从24.65%,降低到了11.23%。经单因素分析验证后,优化养殖方式是影响免疫抑制性疾病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3.2 强化日常管理

临床研究提示[11]:繁殖感染性免疫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综合症是实务防治工作中常见问题。其传染程度与传染强度均显著高于其他免疫抑制性疾病。相关临床研究提示:繁殖感染性免疫系统疾病与呼吸系统综合症均由于猪圆环病毒(2型)引起。這一病毒的感染性较强,且环境适应性较强,一旦发生容易引发大规模感染。而在饲养过程中,部分生猪也会因环境改变,发情或其他较为严重的应激问题,从而导致机体丧失平衡,容易诱发疾病的。而针对上述问题,实务工作处置中应注意强化日常管理措施,建立识别机制与隔离处置机制。首先应建立起相应的识别机制。每日对生猪进行常规检查,当发现生猪存在问题时,则对生猪进行进一步检查。当确定生猪存在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或出现应激问题时,则对其进行隔离处置。并对其他猪群进行全面排查。而针对隔离后的生猪则采用卫生清洁,药物干预及营养干预的方法。在对隔离猪舍内的卫生进行全面清洁的基础上,对生猪进行药物干预治疗。同时也应注意调整生猪的营养状态。结合疾病的具体情况,配置相应的饲料,从而促进生猪的快速恢复。

3.3 优质配给营养

临床研究提示[12]:当生猪感染免疫抑制性疾病后,其机体免疫力会呈现显著降低的状态,而免疫系统也会遭受一定的破坏。而当生猪较为健康,机体免疫能力较强,因而发生问题的几率较少。而当生猪机体营养不足,或免疫机能较差时,则容易感染病毒,引发相应的问题。而生猪获得营养的主要途径为饲料。因而,在日常喂养的过程中,应注意为生猪配给优质、营养的饲料。具体方法可在饲料中加入一定的微量元素,如维生素、蛋白质、氨基酸等。充分补充生猪机体所需要的营养,从而控制疾病的发生。部分临床研究针对优质配给饲料营养的问题作出了对比研究,选用健康的生猪进行分组对比,一组生猪使用常规饲料喂养,另一组生猪使用优质配给营养的饲料喂养。其后在养殖房内置入免疫抑制性病毒,观察感染情况。研究结果提示:采用常规饲料喂养的生猪,其发病率超过30%(34.52%)。而使用优质配给营养的生猪其发病率不足10%(7.63%)。这一结果充分提示了优质配给营养在控制免疫抑制性疾病方面的临床优势。

3.4 充分完成免疫接种工作与完善药物治疗方案

临床研究提示:免疫接种是有效预防生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重要手段,不仅有助于预防疾病的发生,同时还有助于控制疾病发生的范畴与传染的强度。目前实务工作中的主要疫苗包括:猪瘟疫苗,猪伪狂犬病疫苗及猪气喘疫苗等。上述疫苗能针对特定疾病的病毒发挥作用,同时也有助于提升生猪的免疫力,能够较为充分地实现防控免疫抑制性疾病感染的目的。因而,管理人员应积极主动接种疫苗,并进行相应的管理,保证充分接种的基础上,避免发生重复接种的问题。

同时当问题发生后,也应积极采用药物干预的方法进行治疗。不仅应使用免疫抑制剂类药物,同时应注意生猪因免疫系统功能衰弱而引发的其他问题。一般情况下,可在药物中加入加头孢菌素、阿莫西林及土霉素等抗菌药物,在治疗免疫抑制类疾病的同时,也对其他疾病进行相应的治疗与预防。

4 结语

相关学术研究提示:生猪免疫抑制性疾病是生猪养殖工作的常见的疾病,不仅容易造成生猪死亡的问题,还容易造成大规模的传染。在疾病防疫紧张的背景下,需要引起实务工作的注意。本次研究针对生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流行特征、诱发原因及相应的防控方法,重点提示疾病传播问题与相应的管理问题。本次研究针对生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流行特征。生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主要为:传播速度快,感染率较高;免疫功能持续降低及感染持续性时间长。生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诱发原因主要为:病原体破坏机体免疫系统、饲料不合理、外部不良刺激及免疫接种不当。生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防控方法主要为:优化养殖方式、强化日常管理、优质配给营养、完善接种工作及优化药物治疗方案等。本次研究为丰富关于促进提升生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临床研究提供了相应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任红梅.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病因、发病特点及防控措施[J].现代畜牧科技,2021(7):163-164.

[2] 李净,倪姮佳,黄勇刚,等.钙、磷对免疫抑制仔猪生长性能、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及矿物元素代谢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21,33(4):1954-1963.

[3] 孙杨杨,李闻,赵士杰,等.PRRSV HeN-3弱毒株不同途径感染仔猪诱导天然免疫因子差异性比较[J].中国兽医学报,2021,41(8):1476-1481,1489.

[4] 李明蔚,郭龙军,石照蓉,等猪流行性腹泻病毒通过下调FBXW7拮抗宿主抗病毒天然免疫应答的研究[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20,42(5):517-520.

[5] 李净,倪姮佳,黄勇刚,等.钙、磷对免疫抑制仔猪生长性能、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及矿物元素代谢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21,33(4):1954-1963.

[6] 罗毅,符芳,李亮,等.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中和抗体PC10-IgG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其抗病毒效果的研究[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20,42(5):487-493.

[7] 成温玉,白云,贾怀杰,等.猪流行性腹泻病毒蛋白拮抗宿主天然免疫应答的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2020,36(12):229-238.

[8] 朱利塞,贾爱卿,王贵平,等.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蛋白不同表位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免疫原性分析[J].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2020,28(6):42-47..

[9] 梁靓,陈奎蓉,程锋,等.小型猪模型在人类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21,29(1):91-98.

[10] 麦伟虹,蓝海恩,廖玲玲,等.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变异株M和N双基因的融合表达及免疫原性分析[J].畜牧与兽医,2020,52(1):102-106.

[11] 何海健,刘正奎,吴瑗,等.猪病毒性腹泻病相关病原的MLPA检测技术的建立及应用[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20,28(9):1699-1710.

[12] 阎辉,毛湘冰,余冰,等.基于生猪疾病模型探讨营养对免疫的调控作用[J].动物营养学报,2020,32(10):4471-4479.

猜你喜欢
疾病防控生猪
解读生猪宰前检疫
现代化猪场妊娠母猪的饲养与管理
生猪规模化养殖疾病防控要点研究
生猪屠宰价格信息
2016年2月生猪市场行情及分析
全程健康教育对52例儿童支气管哮喘预防和控制的影响
动物疫病防控存在的问题与策略
种猪场健康养殖疾病防控策略
春季奶牛疾病防控与饲养管理措施
湖北2009年8月14日企业生猪收购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