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理
摘要:茶是九甲镇的传统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大部分农户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近些年,九甲镇党委政府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打造茶产业产值50亿元的战略部署,更加度重视茶产业的发展,引导农户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巩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奠定基础。本文综述分析了九甲镇千家寨普洱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展望了九甲千家寨普洱茶的发展趋势与产业前景,并提出了九技术镇茶产业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茶产业;现状;九甲镇;对策
九甲镇位于镇沅县东北部,全镇辖8个村112个村民小组,共有人口16044人,全镇土地面积198.5km2,耕地面积1473.1hm2,有林地面积12653.3hm2,森林覆盖率达63.64%,最高海拔3137.6m,最低海拔1002m,年平均气温17℃,年平均降水1750mm。
1 茶产业发展现状
1.1 坚持产业发展战略,搭建品牌打造“三大平台”
围绕抓品牌、搭平台、创环境,不断厚植品牌发展优势。一是搭建茶种质资源研究平台。依托哀牢山千家寨世界野生“茶树王”及古茶树资源,建设普洱茶千家寨野生茶种质资源库,集生物多样性研究、科考、研发、摄影、演绎、实验等为一体的普洱茶科普基地,研究“茶”的起源历史、演变过程、发展历程,挖掘打造发扬茶文化。二是搭建茶旅融合发展平台。以千家寨野生古茶树种质资源库项目为核心,重点在九甲镇打造野生古茶树科研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国家级实验室、世界茶文化研讨中心、康养度假设圣地、文旅科研精品小镇等现象级茶旅项目。三是搭建茶叶原料供应平台。学习先进地区的茶园管理方式,探索精细化、规范化、高品质管理古茶园、老茶园,严格标准管理生态茶园,切实带动2365户茶农茶农增产增收。利用现有资源,结合未来潜力,重点规划种植连片茶园,为原料后续供应提供坚强保障。
1.2 全力推进普洱茶小产区建设
全力推进小产区建设,成功认证全国第一个茶产业小产区—“千家寨普洱茶小产区”,《镇沅千家寨小产区普洱茶团体标准》获得中国技术监督情报协会/小产区认定委员会认定,涵盖九甲镇和平、三台、九甲、果吉四个行政村,划定地块45个,认定面积247hm2,古茶树7760株。成立了镇沅千家寨小产区茶叶专业合作社,成员140家农户。
1.3 稳步推进有机茶园建设
坚持全面建设生态茶园,以市场为导向、以示范带动为支撑、以龙头企业为依托,指导茶企业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严格有机茶园标准提升管理,规范生产技术规程转换,精心组织实施有机转换流程。现有获得有机认证证书5家,认证面积164.9hm2,生态茶园面积达340hm2。
1.4 抓实标准化加工生产工程
规范茶叶加工工艺流程,高标准打造千家寨普洱茶精制加工及展示展销中心,着力提升改造茶叶初制所,建成标准化茶叶初制所5个,支持整合建设和精深加工生产。
2 存在问题
2.1 茶园基层设施薄弱
由于九甲茶园位于山区,加之各级财政相对困难,整个茶产业链的投入严重不足,优质生态茶园的建设、茶园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推广受到制约。
2.2 龙头企业不强
九甲大部分茶企底子薄,生产起点低,茶叶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生产的产品附加值不高,精深加工少,产品结构单一,工业化水平不高。
2.3 茶叶科技投入不足、技术力量缺乏
近些年,茶叶科技项目少立项,农业部门技术推广经费十分有限。
2.4 茶叶产销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不高
制约了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还在“低投入—低产出—低收入”的不良循环中徘徊。
2.5 有机茶园建设巩固发展难
有机茶园认证周期长,维护成本高,有机茶产品少,还未真正收获优质优价的品牌效益,导致不少企业难以坚持发展有机茶园。
2.6 茶产业人才缺乏
茶产业的快速发展与人才短缺矛盾日益严重,尤其是新技术、金融类、营销类、管理类等领域技术人才更是匮乏,导致创新能力不足,制约产业整体提升。
3 发展对策
3.1 全面推进茶园基地建设,打牢产业基础
3.1.1 稳步推进新植茶园建设
按照“稳步发展、连片推动”的茶园基地建设思路,高标准建设新茶园。对新建茶园制定统一的茶叶品种、植苗标准、检查验收、管理技术,鼓励茶树行间套种,通过配套灭虫灯、生物激素诱虫等病虫害防治设备,新建一批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的新茶园。
3.1.2 推进低产低效茶园改造
一是以企業为主体,鼓励引导企业与农户在现有茶园基地上合作建设,加快茶园基地整合改造步伐。采取深耕改土、测土配方施肥、重施有机肥、科学修剪、合理采摘、套种多样性树种、防治病虫害、完善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改后管理等措施进行低产低效茶园改造,全面提高茶叶产量、品质,提升综合效益,促进茶农增产增收,实现集中连片、规模化、园区化的发展目标。二是实施生态留养,提升茶叶品质。在原有台地茶的基础上,按照仿古茶园技术标准,通过有间隔的有意保留一株或两株生长情况较好的茶树,逐年分批次的砍伐余下的台地茶树,并通过种植覆荫树、土壤管理、科学修剪合理留养等技术措施,改善茶园生态环境、提高茶叶品质,增加茶园效益。
3.1.3 全力创建高优生态示范茶园
严格按照高优生态示范茶园创建技术规程要求,推广生物多样性复合茶园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加强示范茶园综合改造和技术培训,完善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茶园标准化管理水平,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示范区,辐射带动全镇茶企茶农创建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组织化绿色有机产业基地,稳定可控原料基地,确保企业有稳定优质的原料来源。
3.1.4 推进茶园基地有机认证
巩固提升生态、有机茶园建设成果,大力推行茶园基地有机化管理,严格按照云南省《有机茶生产技术规范》要求进行除草、灌溉、施肥、采摘、修剪等田间生产管理,推广太阳能杀虫灯、黏虫板、生物农业等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措施,開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严格管控违禁农药化肥在茶园中施用,组织开展有机茶园转换认证和有机茶产品认证工作,提升茶叶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
3.1.5 推进古茶山管理和古茶树保护工作
建立完整准确的全镇古茶树资源档案库、数据库,实现网络化管理;建立古茶树定期普查制度,实现古茶树保护动态管理。
3.2 全面推进标准化加工生产,提升茶叶加工水平
3.2.1 推进茶叶初制所规范化建设
根据《云南省茶叶初制所建设管理规程》、《普洱市绿色茶叶初制厂技术规范》要求,对全镇茶叶初制所进行全面改造提升。按照“生产环境清洁化、加工燃料清洁化、加工设备清洁化、加工流程清洁化”和不添加任何有害物质的要求,进行茶叶初制加工厂升级改造,重点推广电、气等清洁能源和茶叶加工不落地自动化生产线,提升茶叶绿色加工的能力与水平。
3.2.2 全面推行标准化加工生产
规范茶产品标准化生产工艺,大力促进普洱茶、红茶、绿茶生产工艺创新,规范茶叶加工工艺流程。
3.2.3 全面推进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
支持企业新建、扩建标准化精深加工生产线,引导企业加大精深加工设备的改造提升力度,鼓励企业开展新工艺、新产品、新包装等标准化技术研究。利用充足的夏秋茶鲜叶资源,大力开发夏秋茶新产品,应用现代加工技术,提取茶叶功能成分并加工成终端产品,创新茶产品的设计、包装理念,使用绿色设计、绿色包装材料,满足消费市场的绿色生活需要,不断延伸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茶产业综合效益。
3.3 全面推进质量监管体系建设,确保产品安全
3.3.1 构建质量监管体系
严格按照《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要求,加大对茶叶企业生产环境、加工人员、设施设备等执法监管和整治力度,推进初制所配备产品质量检验员、精深加工企业配设检验室和检验员体系建设。加强精深加工产品及市场流通环节监管体系建设和执法监管,实现生产、加工、销售环节质量监管体系全覆盖,严格把好茶产品市场准入关。
3.3.2 推进追溯体系建设
依托国家普洱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机构,建立茶产品可追溯体系,强化质量追溯管理,引领茶企业入驻,逐步实现产品“源头可溯、去向可追、风险可控、责任可究、公众可查、社会共治”目标,提高消费者对千家寨普洱茶产品的认知度。
3.3.3 加强茶园农资销售管理
设立专柜销售茶园投入品,严格把关茶园农药化肥采购和农药化肥的使用,建立农药化肥销售及使用监管处罚机制,定期、不定期抽查农资销售网点农药化肥销售情况,强化农药化肥进货及销售源头管控,指导茶农正确使用农药化肥,对使用除草剂、催芽剂等违禁农药化肥的农户和企业进行曝光。对茶叶农残、生产环境及成品质量进行不定期抽检。
3.3.4 加大市场整治力度,维护消费者权益
建立健全部门综合执法工作,强化市场监管横向协作,采取专项整治和日常监管相结合的方式,形成市场管理的强大合力。每年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以茶叶生产企业、茶叶销售市场、电商营销为重点整治范围,以普洱茶制假售假、以次充好、编造年份为重点整治内容,对企业生产、市场销售、产品质量进行全方位、全过程、无死角严格监管,从严从重查处违法违规行为,设立举报投诉电话强化社会监督,畅通消费者权益维护渠道。完善茶叶经营者诚信体系建设,加大违法失信经营主体惩治力度,及时曝光失信经营者黑名单,塑造诚信经营的有序市场。
3.4 全面推进宣传营销新模式,拓展市场空间
3.4.1 讲好九甲茶文化故事
收集、挖掘九甲茶文化,讲好九甲的茶故事,打造千家寨茶元素文化标志。
3.4.2 搭建多元营销网络
创新茶叶产品流通方式,强化现代市场营销理念,健全国内外市场营销网络,丰富营销手段,构建茶叶产品线上营销和线下专卖店体验体系。一是全力推进茶产品电子商务,支持和鼓励龙头企业依托网络电商平台,开好线上旗舰店、加盟店。二是大力实施消费扶贫,通过组织开展干部职工消费、政企产销对接、搭建电商平台等方式,拓宽销售渠道,促进茶农稳定增收和茶产业持续发展。三是积极推广茶叶拍卖交易新模式,通过传统拍卖形式与网络拍卖平台相结合,对优质茶进行线上、线下拍卖,拓展市场销售空间。
3.5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3.5.1 培育壮大地方龙头企业
坚持“政府引导、财政扶持、扶优扶强、定向培育”的原则,制定龙头企业培育扶持机制,整合资金,集约项目、集中力量,扶持企业做强做大。重点扶持和培育壮大有规模、有实力、有品牌、会经营、善管理、成长性较好、创新意识强、具有开拓市场能力的地方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地方龙头传帮带作用。
3.5.2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拓宽招商引资渠道,扩大招商引资领域,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跨区域跨行业交流合作。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做好项目储备包装,引进省内外实力雄厚的加工型、科技型、外向型茶叶领军企业落户本地,带动地方龙头企业发展壮大 。
3.5.3 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加快推进茶产业工业园区规划,创新管理模式,通过资金扶持、政策优惠、项目配套等方式,激励招商,引进大型企业或地方龙头企业在园区投资建设规模化茶叶精深加工厂,与现有茶叶初制所与茶叶精深加工企业建立稳定的联营、合作、监管关系,全面实行茶叶生产许可证管理, 切实提高产业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水平,促进茶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增强企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3.5.4 积极谋划用地优惠政策
按照“集中统筹、分级保障”的原则,对列入统筹推进重大项目的茶产业项目用地,通过专项用地指标予以保障。要单列一定比例用地指标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茶叶加工、仓储物流设施建设、茶叶批发市场建设等。
3.6 培育茶产业创新人才,提升科技支撑能力
3.6.1 搭建科技创新平台
引导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科技型知名企业交流合作,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科技创新研发平台,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优化科研力量配置和资源共享。鼓励企业引进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包装策划、生产加工、精深加工产品研发等方面的高素质人才到企业创业,加快培育创新型、创业型、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增强企业科技创新发展能力,抢占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制高点,实现撑杆跳高。
3.6.2 培育技术人才队伍
依托高等院校科研所等资源力量,借“哀牢山农民技术学校”、“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等培训学校的东风,全面提升“知识+技能+创新”的人才培养,全力打造一支有专业素质的茶产业科技人才队伍。
3.7 强化金融支持,助力茶产业融合发展
金融部门要通过产业链开发、产业专业化服务支持、产业资金发展联动机制等策略,为行业龙头企业和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小微企业提供从种植、管理、加工、到销售、流通整个环节的金融服务,扶持茶企做强做大,推动九甲茶产业的转型升级与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 刘裔.镇沅县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云南农业,2019(7):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