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市场对高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为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职业教育进行了多方面探索。首先介绍职业教育发展历程,总结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并根据当前国家政策和形势,作了发展展望。
[关 键 词] 发展历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展望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8-0025-03
职业教育在我国已经历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教育体系。从教育内容来看,相较于普通教育,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定位比较明确,职业教育更加侧重就业和技能提升,以此为目的,通过体系性的理论知识培养和与工作内容相结合的技能培训,使受教育者获得就业的必备素质,从而满足就业和岗位需求,其就业主要面向各企事業单位的一线岗位。依据结业时是否有学历证书,职业教育通常分为学历职业教育和非学历职业教育,其中,学历职业教育的运营主体为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
一、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在各种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职业教育的定位也在不断调整,一路走来,职业教育的发展已经历几十年,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中职起步建设阶段(1978年—1995年)
1978年,提出要大力兴办中等职业院校,着重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在此期间,中等职业院校数量迅速增长,集结优秀教育资源,培养了一大批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也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对技能劳动力的需求提供了很大支持。当时中职院校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其实力大大增加,部分院校发展迅速,已经发展成现在的重点高校。这些学校在当时教育资源比较匮乏的年代,尽可能集结了各种优质资源,对学生进行了从理论到技能全方位、高质量的教育,因此,当时培养出来的中职生,其含金量是非常高的,这些学生如今也发展成了企业的中流砥柱。
(二)中高职体系化发展阶段(1996年—2009年)
1996年,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切实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根据当时的教育法和劳动法,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由此,开创了职业教育改革和创新的新局面。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颁布及实施,高等职业教育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并迅速发展起来,其地位得到进一步明确,受重视程度明显提升。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及措施,来鼓励高等职业教育的多渠道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有序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程度进一步得到提升,工业化水平也明显提高,而原有的中等职业教育因教育质量的限制,已经逐渐无法满足大中型企业对人才,尤其是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高等职业教育蓄势待发。
(三)中高职衔接探索阶段(2010年—2017年)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学生的选择范围更加广泛,这对职业院校产生了很大冲击,从生源质量到社会地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中高职教育在政府引导、市场冲击、自身探索的多重因素下,开始考虑中高职衔接的问题,并在国家的鼓励下,开始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终身教育等多种教育模式的尝试,虽收效较微,但通过多方尝试,各个职业院校的办学定位和特色逐渐明确。
(四)职业教育新发展阶段(2018年至今)
2018年以来,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产业不断升级,经济结构的调整也不断加快,这就对高质量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2019年1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发布,职业教育有了更清晰的定位,为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其社会地位及作用明显提高,特别是培养新型专业以及特色专业人才的需求使校企合作和特色化高职院校快速发展起来[1]。
二、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
近些年来,教育部门加大了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同时,对职业教育的定位作了一定改变,使教育方向变得更加清晰。以就业为导向,改革与发展职业教育逐渐变成社会共识,职业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明显增强,发展前景广阔[2]。职业教育虽然这些年表现出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象,但也存在不足,从总体上看,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
(一)人才培养体系需进一步优化
随着科技、产业结构调整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对高技术、高水平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这就要求职业院校紧紧把握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紧随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着眼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着力推进改革创新,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体系[3]。切勿故步自封,若一直沿用熟悉的、老一套的人才培养模式,只会导致教育质量的下降。除此之外,在培养学生技术技能的同时,还要重视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技术型人才不仅要有过硬的技能,更要有“工匠精神”。因此,在人才培养体系中,职业精神的培养应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需进一步推进
职业教育的一大特色就是与企业的深度融合,产教融合能够体现职业教育的本质。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技术技能型人才,而产教融合可以将理论教学、企业生产、岗位技能和职业素质有机结合起来,既重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又关注实操技能的训练,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高。通过产教融合,学校可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优势,企业可充分调动自己的岗位需求,真正实现优势互补。但目前一些院校的校企合作只是一纸空文,或是简单的顶岗实习,未充分发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优势。除了产教融合之外,现代学徒制、新型学徒制、产业学院等多种形式的企业、学校联合培养都需不断探索和发展。
(三)师资队伍和办学条件需进一步加强
教师是职业教育的灵魂所在,也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力军,职业院校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及优势,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教师的支撑,也就取决于教师队伍的建设[4]。职业院校的教师需把握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方向,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同时个人技术技能过硬,这是确保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目前因职业院校社会地位及资金投入的原因,很难吸引到高层次人才。此外,由于存在思想认识的误区,一些教师很难或不愿抽出业余时间去进行技术技能的学习,总是被动去学习,效率低,效果差,“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任重道远。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除了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对办学条件的要求也较高。既然是职业院校,对技术技能的教育尤为重要,但受资金限制及校企合作不够深入等原因,部分职业院校的办学条件较差,实训环节薄弱,无法满足对技术技能培训的需要,因此在这一方面急需加强。
三、职业教育发展对策
(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校企合作模式是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从调整办学思路、改革教育模式开始,全面开展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模式由学校牵头,在企业、政府等多方支持下,为旅游专业师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和实习场所,并能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实操指导,使我国的高等旅游职业教育更符合市场需求,有利于提高旅游服务行业的竞争力。由高职院校牵头,联合其他高等职业院校和具有知名度的旅游服务企业等,形成以促进行业发展为动力、以人才培养为纽带、以相互合作为原则的非营利性旅游职业教育集团,高等旅游职业教育的集团化发展,使我国高等旅游职业教育真正实现校企合作。
(二)紧跟市场需求
高等旅游职业教育的市场定位应该以满足人才需求为核心,紧跟市场用人需求变化,加强高职特色教育,加大旅游行业企业在教学中的参与度,通过推行有鲜明特色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来追踪人才市场需求,从而调节旅游人才市场供求关系。旅游行业协会、企业等在发展旅游教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是通过国际社会实践验证的,国外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一直坚持以行业协会为龙头、企业参与的旅游职业教育模式,如瑞士旅游教育主要由饭店协会创立,由多家饭店培训机构组成,为瑞士旅游和饭店行业培养优秀人才。由此可见,行业协会、企业及其相关组织更了解人才市场的需求,其在发展旅游教育和培养旅游人才中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
(三)与国际接轨
加速旅游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目前我国旅游业的国际化水平还相对比较低,虽然高等旅游职业教育旨在培养优秀的旅游业人才,但我们所缺乏的是旅游业的国际性人才。与旅游国际化水平较高的国家相比,我们所缺乏的不是专业知识和经验,缺乏的是具有国际交流和合作等全面素质和能力的人才。因此,培养高技能国际化的旅游人才、加速旅游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是我国高等旅游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一方面国内高等旅游职业院校要加强国际的交流与合作,积极输送优秀教师到国内外开展学习交流,到处于同行业发展前沿的国家取经,吸取国外先进的办学经验和教学理念,有条件的也可以尝试与国外优秀的教育机构联合办学,互访学习,以加速旅游职业教育与国际接轨。另一方面可以在名牌旅游企业内引进优秀的、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并将其作为旅游专业教师培养,充实师资队伍,改善师资结构,提高师资整体水平,提高教育质量。高等旅游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也要以培养国际化人才为前提,多设置一些符合国际旅游业标准的课程,尤其是关于国际旅游行业的政策法规、行业动态、发展趋势等方面的课程,有利于学生掌握国际行业发展形势。
(四)打通职业教育学历提升通道
一直以来,高职是职业教育的“天花板”,学生如果想继续提升学历,需进入普通教育,这与职业教育目的有所出入。为更好地去培养更多高质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使学生能享受到职业教育的高等教育机会,就需要打破这个“天花板”,让更多职业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大国工匠。
此外,打通职业教育学历提升通道,于公于私都是有利的。首先,在个人发展层面,打通学历渠道,可以满足学生个人所需,有利于技能的学习。同时,提高学生的学历层次,在就业以及今后的发展方面,都是有好处的。其次,在社会发展层面,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高科技层出不穷,这就需要高技能的人才去操控,也就是对高水平技能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需要既有高端理论知识,又有过硬技术的人才,要满足这样的经济社会需求,打通职业教育学历提升通道势在必行。
综上,打通职业教育学历提升通道,是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接受高层次教育,这既满足了社会对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又对个人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形成的“普职双渠道提升”模式,有助于缓解社会、学生、家长的教育焦虑,缓解教育压力,有利于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可谓是“一举多得”的事情。当然,此项工作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政府、学校、企业等各方的配合和努力,群策群力,统筹部署,循序渐进,稳步发展。
四、职业教育发展展望
受人才需求、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政策鼓励的影响,职业教育在整个中国教育体系中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并且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职业教育的地位将不断提高,国家也将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在规模以及形式上也将会有新的发展。
首先,在人才需求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企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大幅度增加,同时对其综合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制造2025》提出,为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对教育形态提出了新的需求,特别是职业教育。此外,据《领英2018中国人才招聘趋势报告》分析,中国职场人均在职时间已由2014年的34个月减少为2018年的22个月,人均跳槽周期缩短,同时具有明显的跨行业及地域流动趋势,人才交流更加频繁,对技术技能、职业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个人对自身技术技能水平提高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这将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最大动力。
其次,在产业发展方面。随着“十四五”规划及2035远景目标纲要的发布,我国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上日程,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的趋势愈加明显,这将使职业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同时也迫使职业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5]。
此外,在国家政策方面。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等国家政策的出台,使职业教育的地位、培养目标、办学主体得到进一步明确。2020年9月,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一方面对“职教20条”所要求的改革任务进行了再分解和再落实,另一方面又突出了提质培优、增值赋能新的主线,明确了未来三年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作战图”。因此,各方政策的激励必将帮助我国职业教育步入快车道。
五、结语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批示指出,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促进就业创业创新、推动中国制造和服务上水平的重要基础。
迈入“十四五”,职业教育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新形势下,随着职业教育从教育理念、人才培养体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师资建设等方面不断开展系统的探索和实践,未来将为国家教育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吴昌霞.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职业教育,2016(3):143.
[2]黄鹤良.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J].中国成人教育,2019(24):9-11.
[3]吳宏伟,刘蕾.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路径研究[J].教育与学习,2020(2):12.
[4]沙新美.“双高计划”引领下的高等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与实践[J].市场周刊,2020,33(12):171-173.
[5]原秦英.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分析和创新策略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20(52):59-61.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