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现代学徒制下,社会对职业教育中技能教学、思政教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思政课程的亲和度和接受度,首先,需要明确现代学徒制中学生、企业师傅、学校教师之间的关系,利用学徒模式的优势。其次,随着互联网对教学的深入影响,应对思政课的形式做出变革,赋予思政课更加多元的文化内容,并强化思政课的职业引导功能。最后,思政教学需要匹配管理,从优化师资、强化管理、营造良好学风切入,打造“教、学、管”的三位一体模式。
[关 键 词] 现代学徒制;思政;多元文化;职业引领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8-0010-03
现代学徒制是生产与教育相结合,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自2014年教育部试点以来,试点专业和合作企业在育人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大多集中在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上,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配套改革措施较少。2016年,“工匠精神”的概念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把德育、文化知识、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工匠精神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有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就业观,培养其优秀的职业素养和职业内涵。由于坚定的专业精神和专业风格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工匠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功能是一致的。高职现代学徒制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工匠精神的培养。2019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的通知》,标志着对现代学徒制工作经验的总结和推广进入了新阶段。如何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提高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教育质量,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是高职教育中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现代学徒制的内涵、特点和优势
一般来说,现代学徒制是指师傅对学徒进行全面的技术培养、职业引导和思想教育。现代学徒制模式与传统学徒制有一定的区别,体现在主体、形式、系统评价等方面。在实际中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身份。在现代学徒制模式中,学习者有两种身份,即学徒和学生。整个学习培养过程不仅有专业实践的师傅指导,还有专门的学校教师传授。(2)培养目标。现代学徒制模式在高職教学中的应用,目的是培养具有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3)学习场所。现代学徒制主要侧重于在真实的生产场所和学校内同时教学。(4)考核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现代学徒制模式的考核不仅需要对师傅和教师进行评估,还需要对学校、合作企业和教育部门进行评估。
在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院校应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更好地学习知识和技能,并应用于实践。此外,在实践中,学生可逐步掌握相关的规则和方法,进而形成工作所需的态度和思维方式。
众所周知,现代学徒制培训模式由行业从业人员资格和标准、学校和企业共同组成,同时政府作为重要的支持和保障的。现代学徒制是一种适应市场需求的教学模式。它可根据实际情况显示不同行业、不同从业者的需求。因此,为了更好地使学生满足就业岗位的要求,学校需要将工作经验与所需的理论知识相结合,从而使高职院校成为职业教育和培训的起点。
有效提高青年人就业率的途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运用现代学徒制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顺利就业,并使其更快地适应工作者身份的变化。(2)在目前的学徒制模式下,学生有更多机会留在从事实习的企业。在企业实践中,要清楚地了解工作所需的技能,并迅速适应企业环境,这样不仅能帮助企业减少新员工的培训,还能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其本质上以人才供给为导向规划教学模式。各院校通过对人才需求的预测,结合市场,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但是,由于相关信息存在潜在风险,会导致职业院校所培养人才出现供给不平衡的现象,从而出现结构性失业。鉴于此,学校利用现代学徒制可以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
二、现代学徒制下思政教学研究
(一)思政课教学形式的变革
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职院校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紧跟社会发展的潮流,明确自身定位,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人才。目前,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已在各高职院校逐步展开,试点工作可为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保障。因此,高职院校应重视课程改革和模式建设,要求院校与相关企业加强沟通与交流,实现专业化、科学化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和课程的科学安排。此外,在各专业的课程建设改革中,要坚持企业对人才和技能的个性化需求,开设专业化、系统化的专业课程。
思政课教学形式首先要突破学校教室教学的局限性,融入企业实地教学和互联网教学等形式。企业实体教学,可先评选企业优秀员工,由优秀员工从职业的角度讲述工匠精神、职业精神等。教师、学校可利用自媒体平台在微博、朋友圈推送与思政教学相关的内容。
(二)赋予思政课多元的文化内涵
在现代学徒制的大背景下,校园、职业、企业不断携手合作,打造出多元文化的内容。(1)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传统、红色文化和工匠精神为中心逐渐凝聚成校园文化品牌工程的基础。例如,规范党课教育,通过党课培训、文化共建、志愿者服务等方式开展文化教育活动;完善学年、学院的职业活动、体育课、宿舍文明行为管理,将精神文明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使校园文化建设成果更加扎实、充满活力,形成企业化、专业化的氛围。(2)职业文化是一种提升。跨企业培训中心以职业历史、职业岗位、职业服务、职业发展、职业愿景等为核心,逐步形成展示职业文化的平台和常规项目。如设立工业文化博物馆,集中推送相应行业的发展历史、社会价值、代表人物、国际影响力等文化信息。定期组织学校导师、培训师和企业主接受对学徒的访问。挖掘教师节和行业活动的影响,突出尊师爱徒的礼仪意识,让专业文化冲击我们的眼睛、耳朵和心灵。定期举办技术技能展览或竞赛,并结合职业教育周等全国性活动,以增强学徒对职业的信心。(3)企业文化是一种升华。合作企业与高职院校可围绕企业的发展历史、发展理念、管理体制和未来愿景,共同护送实习生进入工作场所。学校导师定期驻厂或组织实习生反馈会议,参加临时工作培训,定期进行职业指导和管理协助,并与企业教师一起在实践中传递企业文化,利用业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
(三)在思政课中引导职业
劳动者的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不论是传统制造业还是新兴产业,无论工业经济还是数字经济,工匠始终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工匠精神始终是创新创业的重要精神源泉。时代发展,需要大国工匠;迈向新征程,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2020年11月,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高度概括了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强调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思政教育应具有就业导向和职业导向的属性,在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和岗位技术的同时,服务于学生的积极成长和职业发展。在学校模拟培训、跨企业中心任务培训、合作企业岗位实践等方面,使产教结合、工学结合的优势集中在实践教育上。学徒的实践过程也是他们与不同人文环境、不同群体广泛接触的社会化过程。这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逐步更新,甚至重新建构的良好教育机会。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的影响力,是学生在职业发展中承担起立德树人责任的关键步骤。在学校,由辅导员和专任教师组建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要积极引进企业示范性人才参加课程教学和团学活动,以岗位示范性先进事迹为学生的职業信念提供精神引领,并以岗位模式的榜样力量为学生的职业定位提供标杆。
校企合作下的思政教育,一方面学校的师资队伍需要深入企业送课上门,另一方面培训中心和用人单位要选择德才兼备的培训导师和企业师傅,承担实际教学任务,使徒弟在师傅的指导下,将个人兴趣与职业生涯、个人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统一起来,逐渐成长为专业技能过硬、职业规划清晰、理想信念坚定的工匠人才。
三、现代学徒制下思政教育中的管理环节
在当今时代,高职院校更加注重运用多种手段进行教学管理,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但基于现代学徒型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应注重与企业的合作。由于大多数现代学徒型人才培养计划正逐步接近供给导向方向,在当前发展阶段,应合理设计体系,并考虑到人才培养机构是高校,而不是合作企业。现代学徒制教育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但它也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如果运用以企业为导向的培训模式来优化和完善现代学徒制教学工作,将会导致优秀的企业培训人才面向缺乏自我认同的岗位时,难以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根据实际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比如,政府部门要发挥自身的监督引导作用,制订相关的激励政策,合作企业和高职院校要积极参与职业教育。
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构建高职教育教学管理体系的措施如下。
(一)持续投入师资建设
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而开展实践教学是提高人才技能水平的基本保证。构建实践平台,优化、创新教师的实践手段,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高职院校及相关企业应配备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的专职教师。高职院校教师主要负责理论知识的讲解;而企业教师则负责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作为高职院校和企业教师,应加强沟通,分享教学经验,共同记录学生的成长,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二)注重管理
基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职教学管理系统,其主要优势在于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运用。在这项管理工作中,还将为学生提供专业、丰富的教学理论资源和企业实践平台,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学生的学习资源不再局限于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例如,教师可让学生使用学习网站获取学习视频或图片资源。他们还可以设计免费的开放课程,使学生加强学习,获得更多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高职院校还应优化学校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效果。合作企业作为高职院校的需求者,应深入沟通,提供实践平台和机会,鼓励学生加强相关专业工作流程的体验,以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水平,为自己的事业发展做出科学规划。此外,高职院校及相关企业应在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计划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实践管理和培训,构建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三)加强学风建设
“教、学、管”联动的学风建设是一种比较科学的管理模式,它是以学生为中心,把学习质量贯穿整个过程的一种管理模式,从教师、学生、管理者三个维度入手,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业状况实施有效衔接。总体而言,构建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以提高学生整体学习效果为最终目标的管理模式,注重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估,在学生评估提升的基础上,利用当前大数据分析,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提高学生专业化、科学化的管理水平,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四、结语
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职业教育,不能只依赖学校教育,也不能只依赖企业教育。技能教育、思政教育都应该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合作完成的。思政课从形式、内容、功能和与之相应的管理手段都需要做出改变。提高学生、学徒对思政课的接受度可从职业引领的作用方面做出突破。从只有学校的教师施教,变成教师、企业师傅、优秀校友、技术大师联合施教,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度。
参考文献:
[1]张晓媛.中职思政教育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实践探索[J].现代教学,2021(Z4):87-89.
[2]巴佳慧.跨企业培训中心模式下的高职大思政教育[J].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1(1):90-94.
[3]赵菁,张磊.现代学徒制视域下的高职院校“三课堂”课程思政协同式育人机制[J].科技风,2020(9):83.
[4]廖晓波.现代学徒制视阈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协同式育人机制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5):139-140.
[5]邱德梅.现代学徒制多元主体关系分析及优化对策[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9,33(4):23-27.
[6]黄美灵.“工匠精神”下现代学徒制学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32(6):21-27.
编辑 薛直艳
①基金项目: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立项课题“五年制高职装备制造类专业现代学徒制实践研究”(课题编号:B202010094)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池保忠(1978—),男,江苏常熟人,硕士,高级讲师,研究方向:机电一体化研究及教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