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素材多维解读与适用话题

2022-05-18 16:46:57孙俊强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22年4期
关键词:头绳中国航天学生

孙俊强

生得再平凡也是限量版,统一头绳颜色有些夸张

李  炜

近日有网友反映,河南郑州市高新区某小学存在形式主义问题,如居家隔离期间开家长会要求全体学生穿校服,平常上学要求女生佩戴统一颜色头绳。郑州市高新区督查室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回复,因为居家上课期间出现过个别学生头发散乱、睡眼惺忪等情况,这体现出慵懒的生活化状态。

回复后,引起社会热议。有网友认为统一女生头绳颜色是形式主义的表现,毫无意义,并且严重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网友则表示这样做某种程度上可以防止隐形攀比,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学校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而小学是孩子最有个性和梦想的阶段,需要个性化教育。《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并没有关于统一头绳颜色的规定。学生在校统一着装,方便管理,也有利于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尚且可以理解,但细节到统一头绳颜色,着实有些夸张了。

管理人员执着地追求所谓的“整齐划一”,初衷是好的,希望可以避免学生把心思过多花在打扮上,集中注意力学习。但倘若学生连“忽略头绳颜色”都做不到,那其他事情肯定会让他们分心。懒散的学习态度,体现的是教育的缺失,并不是一根小小的头绳可以解决的。

1.教育不能矫枉过正。教育的目的不是像流水线一样批量生产相同规格的“商品”,应注重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学校仪容仪表的相关规定有利于弘扬良好的校园风气,但应以学生为本,尊重其个性,为其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不能矫枉过正,让本该绚丽多彩的校园变得千篇一律。

2.让学生个性化发展很有必要。树枝繁茂,寻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人海茫茫,找不出没有任何差异的两个人。生得再平凡,也是限量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和想法。应该给学生自我选择的机会,让学生有展示个性的舞台。

3.切记形式化。当今社会,形式化问题严重,搞“面子工程”的例子更是比比皆是,此风不可助长。仪容仪表教育同样如此,不能搞形式主义,不能仅靠表面的强制约束,而应以更加生动的形式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其重要性,展现出青春洋溢、自信昂扬的精神风貌。

【适用话题】教育  个性  多样化

“1箭22星”奔向星辰大海,增添“中国星光”

刘  成

2月27日,我国在文昌发射场使用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借助“1箭22星”方式,成功把泰景三号01卫星等22颗卫星发射升空。此次任务创造了我国单次发射卫星数量最多的纪录。

“星辰大海”是座山,由科研专家、航天员、后勤保障人员和其他人员群体构成的“中国力量”前赴后继、接力奉献,只因为“山”在那里。“1箭22星”,这项记录是中国卫星发射新高度,更是对“中国力量”贡献的生动注脚。“中国力量”在探寻“星辰大海”的旅途上谱写的新辉煌,令人欣喜赞叹。

回眸过去,成绩不容忽视。近年,中国借助高科技的“翅膀”,遨游星空,探索奥秘。在载人航天、月球和深空探测、应用卫星、科学和技术试验等领域,“中国力量”用坚韧的信念、卓越的奉献,创造、见证、记录了一系列“高光时刻”,在人类追寻“星辰大海”的旅途上留下了中华民族自信、自强、自立的前行足迹。“天问一号”探测器从火星轨道传回的“新春祝福”,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在空间站迎接新春,都见证了中国科技发展的高光时刻。中国还构建了相对完善的卫星应用体系,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个人和组织支持、投身航天事业,实现了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这些闪亮成绩,像一面面鏡子,向国际社会展现了中国航天战线荣辱与共、和衷共济的团队力量,展现了中国航天战线咬合紧密、有条不紊的协作链条,展现了中国航天战线追逐梦想、上下求索的奉献精神。

展望未来,前景无限美好。“追求卓越、精益求精”,是一代代中国航天人的“座右铭”。在卓越奉献的科研“跑道”上,他们争分夺秒、争先创优,就像北京冬奥会的运动员,在“赛道”上超越自我、创造纪录。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航天员“女教头”黄伟芬,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容易,中国首名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王亚平……几代勇于创新创造,敢于追求梦想的中国航天人群体,矢志不移地用青春作“画笔”,用高科技作“颜料”,用苍茫宇宙作“画布”,在星空里创作浪漫主义“中国画”,展现明亮的中国色彩,体现动人的中国风采。

多维解读

1.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是永无止境的。常言道“胜人者力,自胜者强”,从始至终,中国的目标都不是成为世界第一,而是不断超越自己。因此,长征八号“1箭22星”的新纪录不是开始,亦不是终点,中国航天将继续以民族复兴为己任,执着探索,永不停歇,书写中国航天事业新篇章。

2.让世界看到“中国力量”。“1箭22星”,这项记录是中国卫星发射新高度,更是对“中国力量”贡献的生动注脚。“中国力量”在探寻“星辰大海”的旅途上谱写新辉煌,令人欣喜赞叹。

3.浪漫二字,一直刻在中国人的骨子里。“东方红”“神舟”“北斗”“嫦娥”“墨子”“祝融”,航天浪漫,从这些名字中就可见一斑。每一个浪漫的名字,都穿越了千百年的时光,它们背后既蕴含着古人对“飞天”的美好期望,也承载着振兴中华民族的坚定信念。透过它们,似乎能看到那些心怀飞天梦的先祖们站在历史的廊桥上,与我们一同见证属于中国航天的辉煌。

【适用话题】科技  奉献  探索

“老太太80岁出版小说”:丰盈精神家园没有止境

杨朝清

82岁的杨本芬是退休工人,20多年前,她离开江西老家到南京帮女儿照顾孩子。做家务间隙,她窝在厨房,用文字记录下离世母亲的坎坷人生。2020年,80岁的她“解锁”作家的新身份,首本小说得以出版,销量高达8万多本,被许多读者称为“灶台边的女作家”。两年过去了,杨本芬仍在坚持写作。

在一些人的刻板印象中,写作是相对高雅的“阳春白雪”,没有什么文化、帮女儿带孩子的“老漂族”则是“下里巴人”,二者之间并不搭界。然而,在身份社会逐渐向专业社会过渡的当下,二者之间的壁垒和界限不断被打破。不论是“摊贩作家”,还是“卖菜大姐画油画”,抑或“老太太80岁出版小说”,一些普通劳动者用热爱和坚持,在市井气息中书写丰盈精神家园的传奇不断涌现。

囿于当时的贫苦生活,没有条件学习的杨本芬始终热爱阅读;一辈子以家庭为主的传统女性,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爱好。做好了饭,她会直接趴在饭桌上写,把孩子哄睡了也会写……她在家里的任何地方写作,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之后她又出版了一本随笔集,还有一本长篇小说即将出版。业余“玩票”的老太太,比某些年轻的职业作家还要成功,这不能不让人深思。

多维解读

1.尘埃里也能开出花朵。文艺创作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艺术修养,需要一定的积累与储备。可是,这并不意味着普通劳动者和“阳春白雪”是绝缘的。只要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哪怕在市井气息浓郁的菜市场、厨房里,依然可以“我手写我心”。艺术创作如此,其他同理,只要心中信念足够坚定,尘埃里也能开出花朵。

2.时间是挤出来的。如今的年轻人总是喊忙,感觉一天24个小时不够用,做什么都没时间。再看看80岁的老太太杨本芬,她在带孩子之余写作,在做家务间隙写作,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写作,终于如愿以偿,出版了自己的小说。杨本芬的经历证明了鲁迅先生的话:“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会有的。”

3.热爱不惧岁月沧桑。在带孩子、做家务之余写作,并非易事,能日复一日地坚持,显然离不开发自心底的热爱。热爱,是个神奇的词汇,能让人汗流浃背而不觉得累,历经苦难而不觉得悲。

【适用话题】热爱  追求  坚持

莫以隔岸观火的戏谑心态看待战争

邓海建

近日,乌克兰战事引发全球关注。然而,个别网民借机以调侃戏谑的语调,发布不恰当言论,挑拨公众情绪,污染网络空间。目前,多个社交平台处置了相关账号,并发出理性讨论的倡议。

哪里有热点,哪里就有蹭热引流的“商机”。在不少段子手眼里,地区冲突、国际局势,向来是流量的“富矿”。

这些天来,包括很多网络平台和个人,真实、客观、及时地报道与分析乌克兰战事。呼吁和平、关心平民,展现全球命运共同体理念之下健康的生命观与安全观。然而,蹭热点、玩梗,以痛点为笑点的歪风邪气也“十分猖獗”。微博管理员 25日发布消息称,站方对排查到的攻击谩骂、引战对立等622条内容进行了处理,对105个违规账号,视程度采取禁言7天至关闭账号的处置。对排查到的恶意调侃、宣扬对立等542条内容进行了处理,对74个账号,视程度采取扣除信用历史分至禁言30天的处置。

良好社交环境、良善理性观点,是文明自信的格局风范,更是素养形象的展示窗口。在国际大事面前,清朗网络空间不仅是美好生活的标配,更是和平与发展的增量。

多维解读

1.学会尊重。和平来之不易,尊严不容漠视。在战争面前,每个网民都不该成为煽风点火的低俗看客。要理性发言,善意发声,学会尊重,不仅要尊重他人,也要尊重自己,不做贬低自我人格的事。

2.约束言行,从自身做起。我们常说:“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自媒体虽然不是官方机构,但其影响力也不可小觑。地球因为信息技术而日益扁平化,每个公民的言行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国家形象,或者说,网友们的一言一语,就是国际舆论环境的一砖一瓦。所以,要从自身做起,约束自己的言行,弘扬正能量。

3.要心怀善良。不管怎样,战争都是残酷的,悲剧都是不幸的。遵循基本的公序良俗,秉持基本的道义法规,心怀善良,身处和平之地能体恤战乱之苦,不把别人的痛点当作笑点——这應该是人伦的底线,更是对“人”的基本要求。

【适用话题】战争  尊重  和平

猜你喜欢
头绳中国航天学生
有一种浪漫叫中国航天
其实(外一首)
珍贵的黑头绳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中国航天日”来了
太空探索(2016年5期)2016-07-12 15:17:57
中国航天
太空探索(2016年5期)2016-07-12 15:17:55
中国航天
太空探索(2016年3期)2016-07-12 09:58:37
学生写的话
那一刻,我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