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招视域下的高职社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论析

2022-05-18 15:10钱涵玮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18期
关键词:思政育人高职

[摘           要]  百万扩招政策对高职院校如何面向多层次化生源开展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在百万扩招政策形势下,高职院校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掌握社招学生的学情特点,从建立机制保障,优化思政顶层设计;善用网络资源,拓宽思政育人阵地;巧用企业平台,促进校企思政协同育人;挖掘特色思政课堂,建立“思政学分制”四个方面探索社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

[关    键   词]  百万扩招;高等职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8-0004-03

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首次明确提出了“未来三年高职百万扩招”的目标,将高等职业教育致力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推向又一新的历史阶段。不难看出,为推动高职百万扩招政策真正实现“落地、生根、发芽”,教育部先后出台了多项举措,全力保障政策推进。2021年6月,教育部《关于做好2021年高职扩招专项工作的通知》中提出,高职扩招工作应落实“质量型扩招”要求,严把入口关,抓好教学质量。这对扩招工作的质量提出了高要求。通知中特别强调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和價值引领,开齐开足思想政治理论课[1]。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将坚持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它是教育的本源,是育人的根基,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百万扩招后社招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应将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将思政教育贯穿整个教育教学环节,坚持以德为先、德技并兼的培养原则,实现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目标。

一、社招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开展思政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

社招学生以企业员工、退伍军人、农民工等为主,个人素养参差不齐,高职院校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并将其贯穿整个学生的教育环节。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定位、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等相融合,注重培养社招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引导学生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真正体现教育的本质是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要义。

(二)开展思政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

百万扩招这一招生政策的推出,表明了国家对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信心和决心,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它是人全面发展的必要环节。对社招学生开展思政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对思政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思政教育必须紧紧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潮流,适应时代发展变化,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开创思政教育新阵地。

(三)开展思政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必然追求

目前,我国制造行业特别是一线岗位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缺口大,需求度高。[2]因此,在高职社招学生中开展思政教育,既有利于提高整体国民特别是技能人才的思想品德、政治素养、心理素质等,也有利于为社会培养一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梦想的技能人才,有利于推进我们党教育事业的“再创业”。

二、社招学生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缺乏系统的思政课程体系

目前,在社招学生中开展思政教育主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为思政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主要沿用高职传统招收学生的思政课程标准,甚至直接将高职思政课程运用于社招学生的思政课程教学中,缺乏适合社招学生特征的思政课程体系。

由于社招学生的背景、学习基础和学习需求更加多元化[3],在没有做好一定的调查研究、学情分析的基础上,直接将高职的思政课程运用于社招学生的思政教学中,会造成学生不理解、不消化、不适应,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思政育人的成效降低,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更无从谈起。此外,思政课程与社招学生从事的岗位联系不强,甚至存在脱节现象,容易造成社招学生思政课程“两张皮”的现象。

(二)社招思政队伍薄弱

高职院校现有的思政教师队伍面对的授课对象一直以来都是来自高中或中职毕业的学生,对学生特点和情况掌握得较好。但高职百万扩招后,在生源多样化的情况下,面向社招学生组建社招思政队伍需尽快提上议事日程。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并未形成社招思政教师队伍。社招思政教师队伍并不是单纯地由思政教师或辅导员组成,思政队伍需要对社招专业领域有所了解和熟悉,能将思政元素融入企业文化、岗位技能、专业特色等,强调“社招”属性,彰显社招“元素”。

(三)社招思政教育投入不足

目前,社招思政教育的关注度并不高,大部分高职院校将在校生的思政教育运用到社招生的思政教育中,对如何开展社招生的思政教育挖掘不够深入。有些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开展社招生培养,社招生的思政教育仍然以企业为主,学校的参与度不足,思政育人的功能不强,学校作为思政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优势并不明显。此外,社招生思政教育还没有专款专项资金投入,即使高职院校有意愿推进社招思政教育落地落实,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三、百万扩招下的社招学生思政教育路径

在百万扩招政策红利的支持下,社招生的思政教育既要对味社招生的特点,又要开阔思路,拓宽思政教育的途径,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让社招生都受益于思政教育。

(一)建立机制保障,优化思政顶层设计

高职院校应重视社招生的思政教育,将思政教育纳入社招人才培养方案中,形成“一年级围绕思政课程,二年级围绕职业素养,三年级围绕工匠精神”的思政教育阶梯式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应组建一支长期稳定的社招思政队伍,在充分调研社招生的思想现状、思想动态、关注热点、心理需求等基础上,结合社招生特点,探索能让社招学生听得懂、易理解、易接受的思政教育形式,建立社招生思政育人方案,形成社招生的思政教育体系,使社招生的思政教育有难点、有重点、有亮点。

社招生的思政课程以“两课”为抓手,结合学生特征开展分层教学,优化教学设计和内容,丰富教育教学载体,充分运用“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数字化、信息化的教学手段,融合学生专业特色,深入挖掘校外思政资源引入课程教学,形成“适合社招生特质”的思政教育合力。对社招生科学制定过程化的课程教学评价标准,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考核,确保思政课程育人精准发力,提升社招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二)善用网络资源,拓宽思政育人阵地

社招学生生源的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学习方式相对灵活。面对新形势下的生源特征,思政教師要敢于拓展,勇于创新,敢于破圈,发挥网络资源优势,用形象的声光电形式帮助学生消化、理解和接受,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发挥教学平台资源优势

思政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资源库优势,利用学校教学平台资源,如云课堂、课堂派等,推送适合社招学生的思政教学资源。教师可以通过话题讨论、头脑风暴、展示墙、案例分析等平台推送给学生,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思政网络教育资源,自由选择学习时间,打破传统教学对时间、空间的束缚。而教师也要跟进学生的学习进度,研判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了解学生分析思考的能力等,充分体现思政教学平台的优越性。

2.巧用新媒体网络思政资源

新媒体时代下,抖音、微信公众号、哔哩哔哩网站等应运而生。许多高校有自己独立的微信公众号、抖音、哔哩哔哩等官方平台,并配备专人维护运营。思政教师可以借助这些新媒体平台,挑选积极向上、具有正能量,符合社招学生特征的案例素材作为思政教育的资源,创新网络思政教育形式,丰富网络思政教育内容。思政教师可以借助学生关注的某些热点网络话题,巧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适时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分享等,让学生在思考中成长、在交流中进步,开启“思政教育实时互动”模式。

3.善用社交软件交互信息

思政教师要善用微信、微博、QQ等网络社交软件学习网络语言,并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语言阐释思想观点,从而与学生产生默契和思想共鸣[4]。社招学生普遍具有一定的社会阅历和相对丰富的社会经验,对事物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思政教师要善于通过这些网络社交软件,捕捉社招学生关注的热点,引导学生通过社交平台开展讨论、引发思考,有力占据网络思政主阵地。思政教师可以将对社招学生开展思政教育的经验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社交平台进行分享,解决社招学生的思想困惑,关注学生的成长发展,打造网络思政育人新局面。

(三)巧用企业平台,促进校企思政协同育人

高职扩招的最终目的是为企业提供高技能人才,因此在社招学生的培养中,应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的协同育人效应,鼓励企业参与到校企共培、共管、共享中,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提升育人质量。如何挖掘企业潜在的育人优势,破解企业需求侧和学校供给侧的供需失衡,是社招学生思政教育的核心问题。

1.吸收企业思政优秀经验

一些企业结合企业发展历史和企业生产实际等对员工开展思政教育,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团队的合作精神,最终实现企业实力的稳步增长。因此,高校可以积极与企业开展合作,借鉴企业在思政育人方面的先进理念和宝贵经验,特别是在党建引领企业发展方面有亮点和特色的企业,高校可以尝试将其引入社招学生的思政教育中。高校要善于挖掘企业中的优秀劳动模范和典型人物,吸收企业文化中的精髓,作为思政育人的素材,搬上思政课堂,使社招学生的思政教育更接地气,更贴实际。

2.鼓励企业参与到社招学生思政教育建设中

社招学生中有一部分是来自企业的员工,所以企业对社招学生的了解更全面,也更深入。因此,高校应主动出击,主动作为,鼓励企业参与到社招学生思政教育建设中。高校不仅可以“送教上门”,还可以紧密结合企业的生产实践,邀请企业的宣传、组织、党团工作者等参与到社招学生的思政课程建设、思政教材编写等过程中,打通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之间的壁垒。高校与企业开展思政教育合作,可以将思政育人课堂搬进企业车间,对社招学生共同培养、共同考核、共同评价,促进校企之间相互融通,打造“浸润式”校企思政育人样板模式,实现“思政精准育人”。

(四)挖掘特色思政课堂,建立“思政学分制”

高职院校既要对社招学生进行充分的思政教育,让社招学生应学、尽学、善学,同时也要根据社招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社会经验丰富等特点,开展适合社招学生学情的思政教育。思政教师可以挖掘“地方红色思政资源库”,开展“情景式”思政教育,使思政教育变得立体、形象、丰富、饱满,建立“思政学分制”,社招学生在相应学制内,达到或修满一定的“思政学分”后,才能够顺利毕业。设立“思政学分”,既适用于多层次特征的社招学生,又打破了传统“填鸭式”灌输的思政教育模式,是对社招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种探索。

“思政学分”主要由六个模块组成,既包含学生理论学习、爱校荣校教育等校内思政部分,又包含社会实践、社会表现等校外思政部分。学生可以任选其中的某些模块进行参与,获得一定的积分,达到学校要求的“思政学分”即可。

1.“思想成长”模块

社招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学习强国App、青年大学习App、校企组织的思想理论学习活动等,获得一定的学习积分或学时。通过这样的形式,促使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鼓励学生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坚定理想信念,赓续红色血脉。

2.“爱校荣校”模块

充分挖掘和运用学校校史、校风、校训、校歌的爱国、爱校教育功能。社招学生通过参观校史馆、校园特色文化场所等深入了解学校的发展历史、学校特色文化、优秀教师、杰出校友等,培养学生的学校归属感。鼓励社招学生关注学校动态,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根植“我以母校为荣”的自豪感。

3.“点赞家乡”模块

此部分要求学生探访家乡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红色文化遗址、历史文物古迹、红色教育基地等,了解当地的人文特色,历史发展,熟知当地的革命英雄人物、杰出人才等,撰写心得体会,以此深入解读家乡密码,加深对家乡的热爱,激发学生对建设家乡的奋发斗志。

4.“爱人敬人”模块

社招学生通过寻访革命军人、红色后代、烈士家属、劳模、先进人物等,在与英雄人物亲密接触中感悟他们的奋斗经历,汲取正能量,激发自身砥砺前行的动力,通过这种现场“面对面”的思政教学形式,播撒“红色种子”,培养学生的爱人、敬人精神。

5.“志愿服务”模块

社招学生不仅要向书本学、向先进人物学,还应该学做并用,学以致用。学生可以通过开展献血、志愿服务、义务支教、捐资助学、公益活动等多种方式,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传递爱心,回报社会,承担社会责任,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

6.“榜样引领”模块

倡导社招学生在工作岗位或社会服务中勤勉善思,乐于奉献,用“工匠精神”“三牛精神”等激励自己立足岗位,不断提升职业技能,提升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社招学生获得的各类荣誉奖项或受到各级政府媒体的宣传报道,都可以計入“思政学分”内,让优秀典型在学生中得到广泛宣传,发挥榜样的正能量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做好2021年高职扩招专项工作的通知[EB/OL].(2021-07-02)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737/s3876_qt/202106/t20210628_540801.html.

[2]我国“十三五”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主要目标如期完成,连续十一年成为世界最大制造业国家[N].人民日报,2021-03-02(2).

[3]付雪凌.变革与创新:扩招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的应对[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38(1):23-32.

[4]鲁宽民,徐奇.论高校思政课教师在网络空间治理中的使命担当[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7):72-74.

编辑 薛直艳

①基金项目:2020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高职扩招视域下社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0SJB0608)研究成果之一;2019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基于‘三商一体理念的高职院校双创人才个体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9SJB443)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钱涵玮(1984—),女,汉族,江苏常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思政育人高职
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的重要探索
——评《中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有效衔接研究与实践》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