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然 向子艳 王晓飞
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产妇分娩过程会引起盆底解剖学和功能性改变,诱导产后盆底障碍性疾病发生。在临床多予以常规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以提高盆底肌收缩强度,促进神经细胞由休眠状态向觉醒状态转变,以提高神经肌肉兴奋性,改善盆底功能。同时盆底肌肉为型肌纤维和Ⅱ类肌纤维,常规电刺激强度仅招募Ⅰ类肌纤维,其产生的肌力强度相对较小,进而可能导致盆底功能改善效果缓慢[1]。Ⅱ类肌纤维所产生的肌力更大,或许增强电刺激强度,能充分募集盆底相关肌群产生兴奋作用,故本研究将探讨增强电刺激强度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对高龄产妇产后盆底障碍性疾病患者盆底功能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如下。
1.1一般资料 经患者及家属同意且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将我院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129例高龄产妇产后盆底障碍性疾病患者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n=64)和观察组(n=65)。对照组年龄35~40(38.80±2.27)岁;孕前体重指数(27.46±2.06)kg/m2;新生儿出生体重(3.63±0.46)kg。观察组年龄35~43(39.02±2.26)岁;孕前体重指数(27.71±2.09)kg/m2;新生儿出生体重(3.68±0.45)kg。上述资料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产后盆底障碍性疾病诊断标准[2];均为单胎妊娠。排除标准:孕前合并盆底障碍性疾病;剖宫产者;既往合并盆腔手术史者;合并泌尿系统疾病。
1.2干预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患者平卧,采用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型号:Phenix)置入阴道电极(设置模式:频率50Hz;刺激周期:2s;波宽:200μs)电流强度由0开始增加,至患者感觉肌肉收缩且无不适感后保持该电流强度,电流范围:10~20mA,持续治疗15min,然后调整为生物反馈模式,选择多种场景生物反馈模式训练盆底肌,监测盆底肌表面肌电信号同时根据仪器显示信号进行盆底收缩、放松训练,分析肌肉舒张和收缩情况,连续训练15min。
观察组予以给予增强电刺激强度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电刺激强度从0开始增加,在患者感觉肌肉收缩且无不适感后的基础上保持10min,然后适当增加2~6mA电流强度,以无疼痛感为宜,电流范围:16~25mA。持续15min后,然后调整为生物反馈模式,并指导患者进行盆底训练,连续训练15min。两组均治疗6个月。
1.3观察指标 (1)盆底功能:测定I、Ⅱ类肌纤维疲劳度,前、后静息平均肌电值,慢、快肌平均肌电值和阴道动态压力。(2)盆腔器官脱垂程度:采用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期法测量Aa点:阴道前壁中线距处女膜缘3cm处;Ba点:阴道顶端与Aa点距阴道前壁上段中的最远点;Ap点:阴道后壁中线距处女膜缘3cm;Bp点:阴道后穹隆与Ap点距阴道后壁上段最远点;宫颈或子宫切除后阴道顶端所处的最远端(C点)和有宫颈时的后穹隆的位置(D点)6个测量点值改善情况。(3)SUI发生率和性生活质量:采用女性性功能量表(FS-FI)评价性生活质量(得分高则性生活质量好)改善效果及记录SUI发生率。
2.1盆底功能对比 观察组干预后Ⅰ类、Ⅱ类肌纤维疲劳度,前、后静息平均肌电值,快、慢肌平均肌电值和阴道动态压力均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1。
2.2盆腔器官脱垂程度 观察组POP-Q各点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性生活质量 观察组干预后FS-FI评分(3.16±0.14)分较对照组高(2.21±0.18),(t=33.425,P<0.05)。
2.4SUI发生率 观察组SUI发生率2/65(3.08%)较对照组9/64(14.06%)低(χ2=4.990,P<0.05)。
妊娠和分娩是造成盆底支撑结构损伤、缺陷的重要因素[3-5]。以往临床常规电刺激强度对招募Ⅱ类肌纤维的作用较弱,进而出现动作电位阈值的肌肉群加少,不能充分调动所有相关肌群参与收缩,进而改善盆腔器官脱垂程度缓慢,恢复盆底功能作用不理想。在对盆底肌肉进行刺激训练过程中,盆底Ⅰ类肌纤维征集反应最快,Ⅱ类肌纤维虽然征集反应较Ⅰ类肌纤维慢,但其所产生的肌力更强大,且当其收缩强度增加超过一定阈值时会募集Ⅰ类肌纤维,充分调动所有相关肌群参与收缩,促使目标肌群均衡发展。增强电刺激强度正是以肌纤维募集原理为依据,增加对Ⅱ类肌纤维刺激强度,将足够的神经信号冲脉向肌肉细胞传导,以改善盆底功能[6-7]。
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后Ⅰ类、Ⅱ类肌纤维疲劳度,前、后静息平均肌电值,快、慢肌平均肌电值和阴道动态压力均较对照组高,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能通过将肌电活动信号转换为视觉信号,主动进行盆底肌肉运动,改善盆底血流循环,强化机体对盆底肌控制和协调能力[8]。与此同时结合电刺激将电流作用于肌肉运动神经轴索,促进盆底肌群收缩,增强盆底肌群敏感度,增加电刺激强度能在优先募集Ⅱ类肌纤维的同时,借助Ⅱ类肌纤维产生的强大收缩力,募集Ⅰ类肌纤维,进而尽可能激活相关目标肌纤维,均衡发展,以改善盆底功能[9]。观察组POP-Q各点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能将盆底肌电信号转换为可观测的视觉信号,可建立正确肌肉自主训练动作,反复多次以形成条件反射,增强精确肌肉控制能力和协调能力。同时增强电刺激强度,将足够的神经信号冲脉向肌肉细胞传导,同时借助肌丝滑动和肌纤维募集原理,最大程度募集目标肌群的肌纤维参与运动,强化神经对肌肉的控制能力,进而改善盆腔器官脱垂程度[10-11]。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后各维度FS-FI评分较对照组高且SUI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增强电刺激强度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能通过建立正确肌肉训练方式以增强盆底肌的弹性和强度,抑制腹下性神经纤维,强化盆底肌张力,进而提高神经肌肉兴奋性。同时增强电刺激强度,可产生足够的神经信号,增强浅层和深层肌肉功能,提高阴道“吞噬”力度,从而改善性生活质量[12]。同时增加电刺激强度能产生更大的生物作用,以降低膀胱肌敏感性,减少SUI发生。
综上所述,增强电刺激强度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可通过改善高龄产后盆底障碍性疾病患者盆底功能,减轻盆腔器官脱垂程度,提高性生活质量及降低SUI发生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