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郑鹏 张雄智
刘少群在茶叶基地指导
13年前,刘少群获得了广东省科学技术厅颁发的农村科技特派员证书,从此扎根基层,奔赴乡村一线,成为了党的“三农”政策的宣传队、农业科技的传播者,以服务“三农”为己任,踏遍青山绿水,行走在田间地头,用科技的力量推动农业现代化,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用汗水和智慧书写科技兴农富民的炫彩篇章。
在农村大地上已经服务10余载的刘少群,年均下乡次数超过四十余次,年均服务天数逾百日,深入一线调研,了解农民所思所想,到点规划茶园,免费提供茶苗,培训加工技术,联合企业解决销路问题,构建完整的茶叶产业链,为茶叶产业谋发展。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加强,根据广东山区的地理气候特点,众多的地区对茶叶种植的需求日益增加,刘少群团队依托茶叶茶园苗期科学管理、茶豆间种、茶园合理施肥、茶树定型修剪、绿茶初制等技术实施,总结了品种间的合理搭配及英德岩背茶叶帮扶模式,提出了“茶叶产业助力广东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思路。凭借华南农业大学的科研平台与团队优势,联合一批基层茶叶技术推广人员按“一村一策”的方案,分别在东源石侧村、龙川义都镇中心村、乐昌袄田村、德庆江南村、清新坑口村、博罗龙头村、兴宁坪畲村、海丰埔仔洞村、饶平东里村、饶平中段村建立了10个茶叶产业示范点。通过对示范点的示范,建立一批辐射点,并对辐射点进行培训、田间现场指导,在韶关、河源、清远、兴宁、博罗、潮州、汕尾等地区示范推广。
刘少群表示,农村科技特派员要下乡去发现问题,探索科技助农新思路。他带领团队在帮扶工作实践中,提倡并推广“农村科技特派员+驻村干部+驻村企业+农户”模式,形成了“四对接”协调联动的组织管理模式:一是农村科技特派员或驻村干部通过全面了解当地新型农业经济主体、帮扶对象的农业科技需求,利用资源优势匹配适宜的入驻企业,或组织联合村内具备一定经济实力、善于把握商机、热心乡村振兴的乡贤成立合作社、公司等联合体;二是当地领导班子在驻村干部的指导下,为企业、农户提供投产以及发展所需的用电、用地等帮扶政策,农村科技特派员义务为帮扶对象提供技术服务,企业优先向帮扶对象溢价收购茶青等;三是提供部分科研经费作为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研发技术资金,解决茶产业技术瓶颈问题;四是农村科技特派员发挥科研技术能力,逐步把科研成果向市场层面合理转化,激发农民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从而达到提升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刘少群(左一)在茶叶基地指导
每年的三四月份,都是采春茶的高峰期。近几年由于疫情的反复,给产业发展带来了方方面面的影响,位于产业链上游的春茶采摘更是面临着诸多挑战。回想2020年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关键时期,刘少群在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发出"战疫情,助春耕,科技特派员在行动"倡议下,积极响应部署,他说,对于茶农、茶叶企业来说,这是一年中最关键的时刻,采茶作为茶叶生产第一道工序,看似简单,实则费工费时,需要大量的人力。
今后该如何制定有利于茶商、采茶工和茶企的系列政策或措施,以此减少疫情之下对春茶产销的影响?科研人员又该如何帮助农业企业和合作社做好疫情防控,推动春茶采摘生产?
在这种情形之下,一种新的模式应运而生。
茶叶是东里村、上善村的主要经济支柱产业,茶农全年收入的近七成取决春茶收入的高低,春季是采茶的黄金时期,面对疫情的反复,当地相关负责人表示,春茶不等人,如何抢抓采摘时机、确保采茶人员到位始终是悬搁在他们心头的一大难题。
为助力东里村顺利进行春茶产销工作,刘少群团队因地制宜,引导推广春茶采摘新模式--低海拔地段早期采用“跑马采”,即茶农隔天甚至每天进行零星采摘;中、后期适度留养,扩大采茶机采摘比重,提高生产效益;在适制名优茶产品的中、高海拔地段,引导采取分区块错峰人工采摘,确保优质春茶的采摘量,以稳定和保障基本生产收益。
刘少群团队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当地学生和农民在田间上大课,使学生们在实践锻炼中检验自己的专业知识、塑造知农爱农品格、提升强农兴农本领之余,推动当地特色茶产业发展。
过去几年,刘少群团队共完成各种形式茶叶种植加工技术专业培训25期,培训人员达6000人次。帮扶期间推广种植茶叶品种10个,建立茶叶示范园2万亩,标准茶叶加工厂20个,整合和组建茶叶专业合作社98个,辐射推广茶叶种植面积9.67万亩。项目带动全省近3万人解决就业问题,农村低收入人群通过茶叶产业扶贫增收致富,有效应对了广东山区产业帮扶所遇到的环境气侯、地区市场需求等问题,同时服务潮安区省级单丛茶产业园、饶平县省级茶叶产业园、梅江区省级茶叶产业园,为广东茶叶产业帮扶提供了一套可复制、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模式,也为长期往返林芝墨脱、毕节纳雍、黔南都匀、铜仁石阡等全国各地推广茶叶技术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