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课程改革向纵深延伸,新方法、新思维、新素养已经使小学语文课堂焕然一新。作为小学语文应用能力表现的两大抓手,阅读和写作课程的改革更是涌现出更多的新特点。但受到应试思维的长期影响,学生对阅读和写作的学习动能并不强。以阅读来说,就存在热情不高、方式单一的现象,大大影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在小学语文进一步的改革过程中,阅读与写作是协同一致的,将读写结合应用于阅读教学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笔者从读写结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入手,分析当前阅读教学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改革;阅读教学;读写结合
作者简介:张炳旭(1969.11—),男,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官陂镇彩下小学,一级教师。
小学教育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基础性的意义,对落实为党育人的根本任务有着重要作用。就学生的未来发展来说,小学教育直接影响学生未来成长。目前,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20多年,我们取得了大成果,但受应试思维长期影响,还存在方法创新不足、模式与现实脱节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小学生对小学语文的学习兴趣,这是与新课程理念背道而驰的。阅读是小学语文的重要内容,对学生学科思维养成、学科能力提升起到了关键作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立足于学科思维和能力提升,以刺激学生学习动能为目标,全面促进学生学科素养养成。
一、读写结合模式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对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已经贯穿于我国各个教育学段。步入新世纪,以创新素养为核心的语文学科课程改革正式展开,思维与方法的创新是新课改的重点。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门,始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课程改革的重点。阅读与写作具有协同一致性,二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结合相关数据来看,识字仍是低段小学语文课堂的主要任务,而对于学生阅读能力关注不多;中段小学语文课堂中,理解能力则成为教学重点,阅读教学也以培养理解能力为主体。
整体观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导致阅读教学方法陈旧、思维脱节、缺乏创新,学生学习动能不足,长此以往,学生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阅读与写作作为语文学科的两大抓手,在小学语文课堂采取读写结合模式,能有效提升学生理解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写作应用能力。
就读写结合模式来说,绝不是简单地在阅读后安排写作。读写结合是以学生创新精神培养为核心,积极探寻阅读与写作教学在本质上的联系,探寻合理模式,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效率。那么,究竟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读写结合模式呢?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就是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将阅读与写作合理运用,以教学方法革新,引导读写两种模式深度交融,克服传统小学语文课堂中阅读与写作分离的情况,以求达到1+1>2的教学目的。不夸张地说,课程改革是为提高学习效率,培養学生核心素养,小学语文阅读课程改革,就是在读写结合模式上,深化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引导学生分析思考问题,帮助学生形成读写思维,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最终让学生在读写结合中形成核心素养。
二、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关注度不够。小学生对阅读感觉有一定的压力,尤其是中低段小学生,面对阅读文本、生字生词难免会产生压力。加之,小学生情绪不稳定、生活阅历较少,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更注重兴趣养成,对阅读能力、思维形成并不太重视,这也导致了在中低段阅读教学中小学生阅读能力提升较慢。进入高段后,小学语文阅读文本开始向知识阅读转变,而有些小学生知识积累不够,理解起来有较大的难度。根据调查走访,中高段小学生对文本中情感很难准确把握,这是因为学生生活阅历较少,且无法将文本情感与生活阅历相结合,导致文本情感与生活脱节。不同学段学生面临阅读学习的困境也不同,教师开展阅读教学也应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思维和方法。
其次,小学生阅读素材积累较少,范围有限。很多小学生接触阅读较早,一些学前教育机构就已经将阅读融入其中,但对阅读的理解却较少,阅读范围也多集中在童话故事、传统故事等短片文本上,题材上也以诗歌、故事为主。结合当前“双减”大背景,学前教育阅读文本数量正在减少,进入小学低段的阅读文本也开始以引导学生阅读、开发智力、趣味阅读为主,学生从阅读中也只是获取更多乐趣,丰富自身阅历。比如,“双减”背景下学校从规定阅读数量转变为适量阅读,一般家长会让低段学生背诵诗词,对于小孩子来说只要用心很快就能流畅背诵多首诗歌,但问及诗歌蕴含的意思,学生基本都回答不上来。学生阅读积累不足,习惯尚未形成,还加上平时各种延时班、兴趣班,学生主动阅读的积极性很低,一般都是在家长的“陪同”下进行的,否则,学生不会花费大量精力在阅读上。所以,当前小学生存在阅读量较少,阅读范围较窄的问题,这对于小学阅读教学的开展非常不利。
再次,小学生阅读方法不科学。就当前小学生阅读现状来说,阅读思维形成难、阅读能力提升难,但还有更加凸出的问题,那就是小学生的阅读方法。根据调查走访,大部分小学生阅读方法不科学,有的小学生甚至没有阅读方法。其根本原因,还是小学生阅读较少,教师也没有从旁进行引导,有的学生拿到阅读文本后甚至不知道该怎么读,所以,学生阅读方法不科学,阅读目标不明确,哪些重点读、哪些略读,导致阅读效率低、耗时长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
最后,良好的阅读习惯尚未形成。良好的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果学生不具备良好习惯,不但不能理解阅读文本的内容,而且也无法从阅读中收获知识。小学作为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在小学低段积极开展阅读习惯养成教育,对学生阅读能力提升、阅读技巧把握有着关键作用。另外,学生能在以后的阅读中,将自身阅读习惯进一步优化,切实养成符合自身实际的阅读习惯。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模式的使用技巧
首先,将读写意识融入阅读教学,将读写结合模式贯穿阅读教学全过程。在读写结合模式下,教师作为阅读课堂的指导者,其作用就是帮助学生掌握读写技巧,培养学生读写意识,以提高学生阅读效率。其一,教师要深刻把握读写结合的内涵,根据阅读教学目标,把读写结合贯穿全过程,千万不能简单地在阅读后安排写作作业。笔者建议,教师可以将读写相互叠加,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其二,充分尊重学生在读写结合模式的中心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中心,读写结合要引导学生认识读写结合的重要性,逐渐将读写结合意识融入学生思维,让学生主动去读写结合,如在阅读中发现写作技巧,在写作中应用技巧,进而鼓励学生主动将读写结合在一起。其三,读写结合要尊重学生特殊性。每个学生都有个性,读写结合模式在使用中既要重视普遍性,又要结合学生具体实际,采取分层读写形式,将读写结合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其次,创新读写结合模式,丰富阅读教学的方法。多元方法并用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多元方法意在提升阅读能力、培养阅读思维,同时也能提升学生阅读热情,为阅读开展赋能。读写结合本身就是阅读与理解的深度融合,阅读与写作多种方法的使用,为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教师打开了新的教学视野。其一,借助多元教学法,开展读写结合阅读教学。如采取情境创设法开展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不仅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年龄和个性特点,还能引发小学生内心深处的阅读共鸣,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内容,准确把握文本情感基调。又比如,在古诗词的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多媒体教学,借助视频、音频将古诗词中的创设意境直观地展现。古诗词是阅读教学的难点,小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以多媒体创设情景可以加深理解,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描绘诗词意境,将读写充分融合起来。其二,鼓励学生自觉主动探索,引导学生在读写中深入思考。在诸多文本中,比喻经常出现在各种语境下,比如学生常见的将大雪比喻成鹅毛,将春风比作剪刀,在遇到类似的文本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写作类似比喻句子,以读写深化学生对阅读的理解,将学生思考引入更深处,锻炼学生阅读思维和提高阅读能力。
再次,科学设计读写结合练习,坚决将“双减”落到实处。“分数是学生的命根”这句话形象地反映了应试教育模式下,家长教师对学生分数的过度强调。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数,不惜采取题海战术。在小学语文中,很多教师曾经采取过布置大量作业、大量背诵的形式,以此提高学生的分数。题海战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使用割裂了阅读的有机衔接,片面强调分数,大大加重了小学生学习负担,这种方法是错误的。在提到读写结合模式时,也会有人认为,读写结合在阅读里融入写作,在写作中融入阅读,也增加了负担,其实不然,只要精心设计读写练习,不仅不会增加负担,还会减轻负担。其一,教师要把握好写的度,控制写的量,增加写的质。笔者认为采取代表性阅读、简短性写作的形式,不仅能减轻学生负担,还能提高阅读的质量。其二,在读写结合作业的设计上,教师可以打破原来的作业形式,引导学生开展居家活动,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学生对读写结合模式的认同感,提高阅读效率。其三,以读写穿插法在读写共同点上开展阅读与写作教学。比如,适当布置理解任务,让学生阅读后根据理解,简单写出文本结构,并将文本写作亮点进行展示。如此,不仅减轻了学生读写负担,还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
最后,整合读写资源,发挥知识迁移的教学优势。整合读写资源是开展读写结合模式的前提,教师要先把教材模块和写作模块进行有机整合,充分借助教材的丰富资源,发挥知识迁移教学优势,搭建阅读、写作的有机联系,真正让读写结合起来。一方面,在阅读模块中采取鉴赏、提炼、总结的方法,在有一定积累的基础上,让学生适当写一些小短文,如此学生多项能力得到提升;另一方面,现行小学语文教材设定了多个模块,但无论哪个模块,其内在联系都是必然的,因此,在读写结合中,可以将知识模块、语文园地模块等结合在一起,形成多模块合力,共同为学生阅读能力提升做贡献。另外,多模块融合要注重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提升,要引导学生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读写结合中就是将阅读中积累的技巧应用到写作当中,总结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到阅读中寻找答案。如此,读写结合才能更好地服务于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总而言之,作为小学语文的两大抓手,阅读与写作都处于重要位置。阅读教学本身处于语文教学的中心,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关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识字能力等多个能力的提升,但它们之间又有着内在的联系,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读写结合就是将两种能力有机结合,达到1+1>2的目的。当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采取读写结合模式,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对传统教学的超越。当然,目前读写结合应用模式于小学语文阅读还存在很多的不足,这就需要诸位同仁深入实践,不断完善和发展读写结合模式,进而全面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刘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J].语文课内外,2020(005):168.
[2]周鹏.“感受—升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建构研究[J].考试周刊,2017(001):32.
[3]金咏梅.基于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國际教育论坛,2021,2(12):108.
[4] 钟兰.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J].读与写,2018(06):10.
[5] 李文兰.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J].语文课内外,2019(12):30.
[6]曹哲锋.浅谈新课标下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C].2020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年会,2020-08-20.
[7]郑文萃.读支架在高中整本书阅读中的应用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9 .
[8]徐东,邓昌大.高职院校学生劳动教育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路径研究[J].经济师,2021(07):05.
[9]朱萍.初中课外阅读促进语文素养的培养研究[C].2020年中小学教育减负增效专题研讨会,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