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支玉恒

2022-05-17 14:43夏芳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子夜语文老师

辛丑首夏,洛阳,又见支玉恒老师。

课堂上的支玉恒老师还是那般神奇。

“心里有所想,敢不敢举手?”“心里想笑,敢不敢笑?”“上课时间长,中途你想要上厕所,敢不敢举手?”灵魂三问正式拉开课堂大幕。在短短的一小时里,我见了个多面支玉恒。

讲台、观众、陌生的老师,这些非常态的因素,让孩子们恭肃严整,大气也不敢多出几口,在支老师的开场三问之后,孩子们略有放松。在《子夜吴歌·冬歌》的“自己读好”环节,孩子们字音有误、声音不行,换一个,再换一个,眼看孩子们刚刚才点起的一点放松的火星又将遭遇风的剿灭,支老师问:“谁能超过他?”一个孩子站了起来,支老师走近他:“超不过,我刮你鼻子;超过了,你刮我。”孩子笑了,结果是读得差强人意,支老师说话算数,真真地刮了他的鼻子。这一刮,孩子们都笑了,被刮的孩子笑得更欢。课堂的整体情绪被拉了回来,并第一次上了新一级台阶。当学生把《子夜吴歌·冬歌》读得公认的好时,支老师却说:“咱们没打赌,我逃过一劫。”这一耍赖,就把自个儿变成了学生的同桌和玩伴儿,课堂的轻松感再跃一级。在引导读出《出塞词》的“有劲儿”时,“谁能让大家满意?”学生果然读得让大家都满意了,我正在琢磨支老师这次要如何逃脱时,82岁高龄的支老师弯下腰,接受学生重重的一刮。这一刮,我鼻子一酸;这一刮,支老师就和学生刮成了“发小”,那交情,瓷瓷实实的。此后的课堂,就是老友之间的聊诗,如入无人之境。

一个“刮鼻子”,刮出了课堂氛围的三级跳,刮出了学生学习状态的三级跳,好一个“狡黠的老顽童”。

在教学《子夜吴歌·冬歌》的第四个环节里,支老师问:还有没有什么没弄懂的?学生问:“‘絮’可不可以换成‘填’?”支老师引导:“那你换成‘填’读读。”生一读,发现了!音不对啊,一读就知。支老师带着他再走一程:“‘填’是什么都可以往里‘填’,但絮只能——”生恍然:“‘絮’只能‘絮’棉花。”四两拨千斤!听到此处,我脑海里浮现出一个将领模样的支老师,只是手里,捏着绣花针,恢宏控全盘如斯,灵巧至毫发如斯!

在这节课上,支老师的身份感让我几度穿越,与其说是“老师”,更多几分是这个班里学霸班长的感觉。老师大都爱喋喋不休、诲人不倦,但支老师讲得少,讲得真少!一个小时的课,就讲了两回。

一回是在《子夜吴歌·冬歌》的最后破疑环节,学生提出:“‘那堪把剪刀’这句,我怎么读都像疑问句。”支老师终于开讲了:“抽针都这么冷,更何况要满手去握这把剪刀呢?”学生跟着说了一遍,心领神会地点头。对,仍然是讲得如此少,这压根儿不算是讲的“讲”,要不是他自己明示“那我就来给你讲”,我都差点儿没感觉到他的讲。

好在,“乱斫胡兵缺寶刀”让他稍微正式地讲了几句。在理解诗句的意思部分,第一个学生将此句理解为“缺了一把宝刀”,支老师接:“刀都没拿,做客去了?”生笑。第二个,又错了。支老师接着启发:“没宝刀怎么砍?拿手砍?”生大笑。第三个开讲之前,支老师再次提醒:“他们俩都有错误,你注意着点儿,别跟着他们。”终于——第三个,仍然顽强地理解为“缺了一把宝刀”。我捂嘴大笑。暗示不行,就来明示:“‘缺宝刀’的理解错了。”转舵!学生开始把焦点集中放在了“缺宝刀”并努力纠偏:胡兵缺了宝刀、胡兵扔了宝刀、胡兵缺少像宝刀一样得力的将领等等,不一而足,理解的惯性思维,总是将此处的“缺”理解为“缺少”,不是我缺就是他缺,一直“缺”到了第六个学生。我想,有好戏看了!支老师终于出手了:“告诉大家一个读诗的诀窍,为了压韵,古人常常把诗句里面的字调换位置,进行倒装,比如这句,你把‘缺’放到‘宝刀’后,再想想。”只此一句,清晰明了。第八个学生站起来了——支老师问:“你能不能保证说对?”孩子很实诚也丝毫不拖泥带水:“不能。”于是坐了下去。到了第九个学生:就是刀斧可能砍得都坏掉了。终于啊!全场的老师们掌声伴着笑声,空气里满是欢乐的气氛。支老师再问一程:“‘坏掉了’没说清楚,坏成什么样儿了?”学生答:已经缺了好几片了,宝刀上有缺口……热烈的掌声再度响起,这场思维浪潮终于扑上了岸。

回味起来,“自己能读好吧”“你自己说,我不说”“你还有什么没弄懂的”三张王牌,张张直指要领:课堂是学生的学习时间,不是老师的秀场,老师只是同行者和帮助者。惟其如此,学生方能学得真实,学得透彻,学得轻松自然。素净、无尘、修为,真语文,惟其如此。

大道无痕。课堂激情节节攀升只要一个动作,就行云流水;难点词语透彻理解只要指个方向,就不言自明;思维之惑直接补充,就豁然开朗,点石成金;语文的至情至性,人格的至纯至臻,全在满头银发一颗赤子心。这节课的样子里,是支老师读过的书、经过的难、走过的路、迈过的坎儿和几十年修得的长在心底的风轻云淡,吾等晚生后辈,有几人敢妄言一个“学”字。

然我所为何来?不就是为了“学”吗?

第一次见着真人支老师是在武汉,其实也记不太清楚年份,《太阳》一课中的趣味令初入教坛的我看到痴迷,也只是痴迷,并不懂其背后的各种深意,课堂上那个绣花鞋的创意却是一直停在记忆里的。20多年里,我一直追求简约真实的课堂,我无法肯定“夏芳素语文”的血液里,是什么时候开始拥有“支玉恒”的影子的,就像我现在的身体与母亲喂给我的每一口奶水都有关联,却说不清,也道不明。五色令人目盲,在这个小学语文流派空前繁盛的时代,我一直像个孩子一般行走在自己的语文世界里。有些风太过强劲,令人摇移,令人怀疑走过的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众多的讲座里,常常会有这样一个关于语文的终极追问——“什么是语文?”支老师的课后,我首次觉得这个追问是有答案的,我想用三个字来回答:支玉恒。是的,“支玉恒”就是我心中的“语文”的样子,真实且自然、诚挚又机变。

在洛阳,近距离遇到支老师,是在电梯口。听到旁边老师的问候我才回过神来,我和着大家一起低声问候“支老师好”,其后光顾着看他的白发了,精神里透着清爽,开朗里带着慈祥。第二天的中午时分,我和姐姐一同去要签名,他笑眯眯的,手上的烟已有半支燃过,只是烟灰一整个儿还附在未燃的一段上面,甚是有趣。给姐姐签完名,他笑得像个孩子,点评姐姐的开心:看把你美得……与爱徒们合影时竟然是“爱拍一族”:把你们师娘也叫上来;爱徒拍照迟到一会儿,他就像老父亲一般“不高兴”:你跑到哪里去了……

17年后又见,支老师成了可爱的老头儿,也还是纯粹的少年,永远的风清扬。大美在真,我见到了支老师,也见到我此后要教的小学语文——“支玉恒”。

大巧若拙,自然而然。醍醐灌顶,大悟恍然。支老师的课最大的难度在于最后一个部分:还有没有什么没弄懂的?行文至此如课之将结,我也有一问:何时再见支玉恒?

(作者单位:湖北宣恩县博雅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 杨伟

猜你喜欢
子夜语文老师
《子夜》主要人物关系图
段学俭(一首)
子夜秋歌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