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闻叙事研究

2022-05-16 20:41安姝娴
新闻文化建设 2022年3期
关键词:短视频新闻主流媒体

安姝娴

摘要: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推动了短视频新闻的蓬勃发展,改变了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方式与习惯,从根本上重塑了新闻业的面貌。一时间各大主流媒体纷纷试水短视频领域,希望以此来推动自身的融媒转型走向深水区。短视频新闻与传统电视新闻之间不仅是时长上的差别,其叙事策略、传播逻辑等均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主流媒体想要在激烈的短视频竞争中脱颖而出,需要依照互联网思维,重塑自身的新闻生产理念与方式。“央视频”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打造的旗舰级主流媒体融媒传播变革产品,优质、清晰且富有网感的短视频新闻是其在新媒体立足的关键。本文以“央视频”中的新闻短视频作品为例,从叙事主体、叙事视角、叙事话语与叙事价值四个角度入手,探讨了主流媒体短视频生产所应具备的特点以及未来并对未来新闻类短视频叙事路径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主流媒体;融媒转型;新闻叙事;短视频新闻;“央视频”

2019年11月,基于5G+4K/8K+AI等新兴技术而打造的移动融媒体平台——“央视频”APP正式上线。

作为首个国家级5G短视频平台,“央视频”的推出标志着我国主流媒体融媒转型步入深水区,其最大限度地弥补了传统电视媒体线性传播的劣势,将“视频”与“社交”相结合,将UGC(用户生产内容)与PGC(专业生产内容)相结合,构建出了融“官方”与“草根”于一体的多主体、多路径、多形态主流融媒体社交平台[1]。自创平台的做法也有效地改变了当下主流媒体对短视频平台的依附,为主流媒体在移动互联时代的领跑创造了可能。

在短视频内容层面,“央视频”上的新闻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其既包含央视主创团队创作的优秀新闻产品,也包含地方、草根账号生产的有民间、地域特色的视频作品,既“有格局、有品质”也“有温度,接地气”,推出以来获得了网友的一致好评,有力推动了主流价值的创造转化与创新发展[2]。

一、“央视频”新闻短视频叙事主体研究

(一)叙事主体身份的日渐多元化

叙事主体是新闻的叙事者,传统新闻中叙事者通常分为讲述者(新闻亲历对象、有关专家)与制作者(文字写作者、音视频制作者)两大类。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新媒体平台大大提升了新闻的传播实效、降低了参与互动的门槛,赋予了受众更多的发声权利,使其融入新闻传播的链条中来,成为第三种类型的叙事者,实现了叙事主体身份的多元化。“央视频”2022年1月1号发布的短视频新闻《超燃!天安门广场举行2022年新年升旗仪式!》激发了平台用户的热烈讨论,上千人次参与到这篇新闻的互动中来,大家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以及对于全新一年的期盼。这条短视频新闻在“央视频”传播的过程中,用户的反馈与评论同新闻内容共同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记者、编辑、受采访群众与网友分别承担了不同的叙事者角色,从不同的角度入手,以其特有的叙事方式对这条短视频进行阐释,进而丰富了新闻的内涵,使原本单一的线性新闻有了更多的维度。

(二)“一核心+多要素”共同推进

对比传统的电视新闻,短视频新闻的新闻长度大幅缩短。以“央视频”为例,其发布的短视频新闻平均时长在3分钟左右。时长的缩短意味着叙事主体需要进行精简,要做到主次分明,这样才能在短时间内清晰地传递新闻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央视频”上的新闻短视频大多采用“一核心+多要素”共同推进的叙事主体选择策略,以解说或旁白作为叙事核心,并融入当事人、字幕、专家等作为新闻叙事补充,打造出一个简洁明了、五脏俱全的短视频整体。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央视频”发布的新闻《时光不负有心人,星光不问赶路人》,由旁白来担任核心叙事者,参与会议的委员以新闻当事人的身份参与到叙事中来,同时再配以字幕,用于说明新闻发生的时间、地点与主题。在不到两分钟的时间内,就完整地勾勒出了新闻事件的全貌,非常契合移动互联时代浅阅读、快阅读的特性,满足了用户碎片化阅读的习惯。传统媒体的线上短视频转型并不是简单地将原本的电视新闻进行切割,发布的短视频平台上,而是应当基于互联网逻辑与用户思维对新闻内容进行重塑,重新安排新闻中各个叙事者的角色,使其真正符合互联网平台的调性。

二、“央视频”新闻短视频叙事视角研究

(一)全知视角运用策略主导叙事进程

叙事视角是指新闻在表达时所选择的叙事角度,同一个新闻,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往往会产生出完全不同的叙事效果。叙事视角是受众走进叙事者内心的钥匙,是决定什么“被看到”的关键。“央视频”上的新闻短视频在叙事视角上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善于以全知视角为主导来推动叙事的进程。全知视角也被称作上帝视角,叙事者对整个新闻事件了如指掌,拥有者比新闻当事人更多的信息,可以从宏观层面对于新闻进行重组叙事。全知视角可以打乱事件原本发生的顺序,以叙事者对新闻的理解进行重构,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挖掘出新闻的内涵,增强新闻的感染力。但全知视角对原本事件发生顺序的修改也会使其失去部分真实度与客观性。短视频新闻总体时常较短,不太可能在一个视频内展示出事件发展的全貌,需要对于新闻进行大量的剪裁与重组,此时全知视角的优势可以最大化地发挥出来。“央视频”新闻《西安抗疫进行时:高校80名退伍军人请战抗疫》中,新闻叙事依靠画外音主持人以直接叙述的方式进行解说,配合旁白与画面的推进,在短时間内对新闻事件形成最全面、最深度的叙事报道,将平凡人物在不平凡时刻的英雄表现展现得淋漓尽致,有效调动起了受众的情感共鸣。

(二)以亲历者为主的内视角运用

传统电视新闻中使用内视角进行新闻报道的主角往往是深入一线的记者,其可以更加客观真实地展示出新闻所发生的场景。但记者毕竟是事件中的“局外人”,其所能带给受众的感动不如亲历者来得直接。“央视频”中的新闻有意识地融入了更多以亲历者为第一视角的短视频报道,真实展现出当事人的内心独白,使受众对新闻故事更加感同身受,短视频新闻《学生跨年夜送祝福,张桂梅老师回应太可爱》中去除了记者角色,受众跟随着镜头的推进,伴随着张桂梅老师的独白,走入新闻深处,感受到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深厚情感,获得传统新闻难有的沉浸式体验。

三、“央视频”新闻短视频叙事话语研究

(一)短镜头混合画面叠加剪辑叙事

叙事语言是短视频新闻叙事的基本构成要素,包含画面语言、有声语言与文字语言三部分。“央视频”新闻中的画面语言以纪实类画面为主,多为现场记录的原生态视频,对比动画类、剧情类视频,纪实类画面语言不仅后期加工成本较低,还可以最为真实、客观地展示出新闻的第一现场。在有声语言层面,“央视频”新闻背景音乐的运用是一大亮点,合理背景音乐的设置可以烘托叙事主题,增强情感的渲染,视听符号的双重叠加,可以使新闻短视频呈现得更为生动,整体节奏更加鲜明,整体风格上的网感性也更强。

(二)文字语言:概括叙述,补充信息

文字语言一般包含标题文字与字幕语言两部分。在短视频新闻中文字语言主要用于弥补视频画面稍纵即逝的缺陷,实现对于有画面语言的串联,辅助受众对事件形成清晰认识。在标题文字层面,“央视频”上的新闻普遍采用场景描述式表达,通过情境再现与语言描绘情绪化的方式,将新闻事件场景化,这样的做法有助于受众头脑中画面感的形成,进而调动起受众的阅读兴趣。“超燃”“惊险”“揭秘”等词汇是“央视频”新闻标题中最常见的情绪表达词汇,配合上感叹号的使用、精心筛选设计的新闻标题画面,将场景描述得更为生动形象,使原本冰冷的新闻内容有了温度。“央视频”新闻的字幕语言部分突出特点是或配合画面以大字形式呈现在视频核心视野聚焦点,字幕语言不仅是对于旁白有声语言的简单复刻,更是对其要点的凝练。字幕语言的使用既可以帮助受众清晰掌握新闻事件的基本信息,还可以使其在静音条件下了解事件的主要内容。

四、“央视频”新闻短视频叙事价值研究

(一)客观事实与人文情怀的融合共同塑造媒体公信力

客观性是新闻的第一属性,是衡量媒体公信力的关键。严谨的数据、权威的专家是保证新闻客观、真实的有效帮手,但新闻的服务对象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情感化的个人,因此新闻报道时也应重视其人文关怀。近两年,新冠肺炎疫情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很好地体现了新闻客观性与人文性的融合。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系列追踪报道中,“央视频”上的新闻将焦点对准党委、政府等传统报道核心的同时,也开始更多关注个人的事迹,通过对于“最美逆行者”的描绘,将个人故事融于社会事件之中,最终又落脚回到个体行为,事实与情感的融合共同塑造了主流媒体的公信力。

(二)彰显矛盾化解与社会共识的价值取向

舆论割裂,民意堵塞,会加剧社会矛盾的激化,最终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有价值的新闻报道建立在社会共识的基础上,社会共识是大众与媒体人对于社会现状的共同认知,包含对社会价值、社会利益与社会问题的看法。社会矛盾的化解需要媒体察民心、体民情,触摸公众情绪,引导公众寻求热点社会问题的最大公约数。西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央视频”账号“西安丝路频道”,通过对叙事者、叙事视角的切换,通过对个体命运的聚焦,从侧面影响公众情感的生成,进而推动社会共识的形成。《封控时期,群众如何解决生活困难和特殊群众服务保障中的困难?》《疫情期间,群众买药难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短视频一改往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单向的宣传模式,聚焦疫情期间群众所面临的真实困难,帮助更多的人认识到抗疫所面临的困难以及西安政府所作出的种种努力,唤起了大家的社会共同体意识,最终达到引导舆论,消解民间负面情绪的效果。

五、新闻类短视频未来叙事路径展望

(一)挖掘独特叙事选题,赋予内容更高价值属性

从纸媒、电视媒体到短视频媒体平台,无论媒介形式如何改变,决定一篇新闻报道的核心要素不曾发生变化,那就是新闻内容。在移动互联时代,主流媒体也应当继续坚持“内容为王”的理念,赋予短视频新闻更多的价值属性。在选题层面,主流媒体应当主动软化议题,强化新闻议题与受众生活之间的贴近性。叙事的软化可以通过选题的后台化来实现,所谓后台化就是将以往隐藏在前台内容后的信息显性化,以此来满足受众的窥探性。“央视频”上采用了大量的Vlog类新闻形式,以记者或事件主人公第一人称叙事的方式将叙事视角聚焦在受众原本不可及的幕后。2021年3月5日的短视频《两会Vlog|走!时政小编带你看不一样的两会》,记者深入北京人民大会堂现场,以个人视角将全国两会的台前幕后展示在受众面前,拉近了受众与媒体的距离,增强了新闻内容的亲切感。

(二)尊重移动互联特性,打造年轻化叙事模式

短视频平台是年轻群体主导的平台,这一平台的叙事需要格外注意语言的年轻化与平民化,消弭彼此之间的距离感与严肃感,用充满网感的语言减少短视频新闻的说教意味。《主播说联播》是“央视频”上的王牌短视频栏目,其视频总播放量接近1亿。《主播说联播》的成功与其语言特点之间关系密切,俗语、方言、网络热词、网络热梗几乎覆盖其每一期的节目。“今天呢,我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其实啊”“怎么说呢”“豪气”“超燃”,这些亲民化的语言表达背后是一种平等、互动的新型的传受关系,这一关系是新媒体平台与传统媒体之间最大的不同。非正式的播报形式,近距离对话式的人际传递,减少了仪式感,增加了亲和力,使《主播说联播》成为一档全网热门的短视频栏目。

竖屏是移动互联特有的属性,CSM调查数据显示,年轻受众在手机上浏览视频对竖屏模式的喜爱程度远高于横屏模式。媒体的短视频新闻也应主动向竖屏模式靠拢,这既包括内容制作源头的竖屏化,也包括新闻视频切片的竖屏化,这样才能更好地迎合受众的叙事偏好。

(三)多样化叙事主体,丰富新闻产品创作的内容维度

新媒体平台是多元化的平台,想要在新媒体平台上覆盖更多的受众,就需要塑造多样化的叙事主体。当下主流媒体的主要叙事参与者多是老一辈的记者,他们大多是传统新闻记者出身,新媒體属性较为欠缺。Z世代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深谙网络用户的喜好。叙事主体的进一步多样化,需要媒体主动在人员机制上进行革新,实现新老人才的融合贯通,打破固有创作思维,寻求独特的叙事切入视角,生产出与众不同却又优质高效的新闻短视频内容。多样化叙事主体还需要努力推动UGC与PGC的并行,拓展新闻的消息源,丰富新闻的生产模式,这一点“央视频”无疑走在前列,其依靠“头部”优势,吸引大量“草根”创作者,打造出网友参与、机构创作、平台运营的三位一体短视频新闻生产模式。人人参与的新闻生产模式一方面扩充了新闻消息的来源,有效提升了新闻的时效性与覆盖度;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培养平台受众的黏性,调动其参与积极性,推进对新闻内容的二次传播,提升新闻传播的影响力。

六、结语

移动互联时代的媒体传播行业发生了深远的变革,对传统媒体来说是挑战更是机遇。只有不断革新自身思维,才能借新一轮媒体变革的东风,推动自身的融媒体转型。

参考文献:

[1] 童盈.央视频5G新媒体平台:开创三个第一,引领三股新风[J].中国广告,2020(1):88-90.

[2] 孙振虎,何慧敏.短视频平台驱动传统媒体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研究——以央视频为例[J].电视研究,2020(7):16-19.

猜你喜欢
短视频新闻主流媒体
用好短视频新闻 推动媒体融合创新
短视频新闻创作现状与发展路径探析
新媒体时代短视频新闻的人文精神与责任
短视频新闻生产策略探析
融媒体时代我国短视频新闻发展现状及前景
“移动直播+短视频”创新新闻报道新模式
主流媒体回应网络谣言引导舆论策略思考
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探讨主流媒体的改革
做好涉恐报道:媒体如何设置议程
主流媒体互联网思维的现状与实现路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