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术期刊不仅是传播、展示高水平学术成果的学术平台,更需要在服务时代发展、引领学术方向、推动学术创新中担负起引领作用。新时代,中国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学术期刊应积极回应时代要求,坚守初心,坚持守正创新的原则,发挥学术期刊整合学术资源,构建学术共同体的优势,通过破解时代问题、设置学术议题、促进跨学科交流、培育学术新人、净化学风、推动建设综合评价体系、扩大对外传播和交流等方式实现对学术创新的引领。
关键词: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学术创新;方法;原则
基金项目: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编辑学项目:新时代高品质学术期刊引领学术创新研究(项目编号:YB2021048);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美好生活导向下的消费文化转型及引导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1KSB090)阶段性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中明确指出,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时代任务,即高品质学术期刊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引领学术创新、努力繁荣哲学社会科学。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学术期刊,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要积极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主动承担时代责任,引领并推动学术创新。
一、学术期刊引领学术创新的主体定位
学术期刊是学术传播的载体,以及时准确地传播学术成果、反映学术前沿为首要任务。通常意义上,学术期刊作为传播知识成果、表达学术观点的文本实体形式,处于相对被动的客体地位,是学术趋势、动向、发展、变动的一种客观映象。但学术期刊在策划议题、组织稿件、甄别稿件、参与学术共同体等过程中也发挥着引导和把关的作用。目前,学术期刊学术传播载体的客体定位十分明确,而作为促进学术创新、知识增长的主体定位却有待加强[1]。学术期刊能够包容和承载不同的学术观点,长期稳定地联系着作者、读者以及相当部分的学术专家。学术期刊更容易打破学术边界的局限,实现不同圈层学术人的边界融合,能够更加便捷地发起学术讨论、思想争鸣进而形成学术中心问题的聚焦、激发学术创新。学术期刊能够通过回应时代发展、关注实践问题带动学者超越个人研究兴趣的限制在学术上实现时代话题、实践问题、学术议题的融合发展。因此,利用学术期刊现有平台资源,借助专家支撑,打造符合期刊学术方向和期刊层次的科学共同体应成为学术期刊引领学术创新的主体定位形式。学术期刊应成为参与学术活动,组织学术对话、促进学术争鸣与创新的主体机构。确立学术期刊在学术创新中的主体定位有利于发挥学术期刊的主动作用,推动学术创新发展。
二、学术期刊引领学术创新的方法
(一)设置时代议题、现实议题,引领理论创新
选题策划是学术期刊发挥主动性引领学术创新的重要方式。一方面,选题策划需要及时追踪学术动态,准确把握学术界的热点问题、前沿问题;另一方面,需要敏感洞察学术发展的潜在方向,紧密结合时代发展需求。这两个层次不可偏废,学术期刊通过设置反映学术动态和前沿的学术议题,聚焦学术热点,能较好地完成学术期刊传播学术成果、传达学术声音的载体功能。回应时代需求,洞察学术发展的潜在方向、挖掘学术发展新的增长点则是学术期刊形成自我风格,发挥引领学术创新主体作用的表现。当然,学术期刊并不能仅依靠自身能力实现这一任务,需要深入发挥学术共同体的作用,推动学术共同体的学术生产和创新。学术期刊要通过主动策划议题,针对时代难题、现实问题,尤其是针对时代发展的节点性问题以及在新形势下既有理论无法回答的现实问题,积极组织、引导学术界发声,形成学术焦点,集中学术力量破解难题,实现理论创新。
(二)立足中国道路、詮释文明新形态,引领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创新
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的征途中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经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实践模式和发展路径。新的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要求在学术上得到呈现和解答。学术期刊要立足中国道路、聚焦中国问题策划开展长期系列选题,引导学界构建新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表现中国立场,发出中国声音。目前,我国学术理论体系还没有与我国社会发展的新实践、新成果实现同步成熟,迫切需要创新性建构。 学术期刊要把握时代的变化,根据时代议题的转变,促动以学术把握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揭示主要问题,引导并组织学界通过积极有效的学术讨论将时代和实践中的问题变成学科中的议题,形成学术的命题,进而促进学科体系的发展和建设。学术期刊不但要关注学术观点、概念、方法论的创新,而且要着眼于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的宏观全局,坚定学术自信,尊重学术发展规律,循序渐进、持续积累,通过发挥引导作用推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的创新性建构。
(三)推动学术共同体跨学科对话、实现视域融合,引领学术范式的创新
当前学术共同体的发展规模较为庞大,学科细化程度不断加深。学术研究深入、专业,产生了众多学术成果。每个学术共同体都有共同的理论基础和价值取向,同时也存在着学科研究越深入学科视域越狭窄的问题,并且对时政问题普遍不够关切,对存有争议的理论问题回应不积极。新时代的发展急需理论界做出回应,这种回应应该是综合性的、现实性的,尤其需要突破学术领域和学科界限的交融性研究成果的支持。学术期刊在学术共同体的建设和发展中应该承担起引领的作用。因为学术期刊能够接受和展现差异性的学术观点,在理论议题和时代话题为中心的策划过程中,能够更容易地组织不同学科、不同圈层学术人打破学术边界的局限进行学术争论和学术讨论,实现边界融合。学术期刊还能够通过主题出版、专题策划引领跨学科研究和对话,吸收融合不同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进路,推动研究方法的创新,进而推动学术范式的创新。
(四)培育学术新人、吸纳新思想,引领学术思想创新
学术新人是学术研究的生力军,在学术发展的整体序列中,青年学者是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术传统的继承者、未来学术发展方向的开拓者[2]。作为学术新人,青年学者精力充沛、思想活跃、视角新鲜、开拓性强,更易于突破常规,创生新思想、新理论。学术期刊要积极扶植学术新人,拓展学术新人发声的空间。可在组稿和策划过程中要考虑作者职称、年龄的组配,为中青年作者预留空间;可根据学术期刊自身情况定期或长期设置针对青年学者的学术专栏;可开展青年学者征文活动,为优秀青年学者提供脱颖而出的机会。同时,学术期刊还要为学术新人做好把关护航的工作。相对进入理论成熟期的作者、名家,青年学者虽然更具锐气和创造力,但是也存在着理论积累相对薄弱、理论态度稍显偏激、理论观点相对稚嫩、粗糙、理论研究易与实践相脱离等问题。这就需要学术期刊做好把关和服务的工作:一是学术期刊要严格把好政治关,确立学术成果的正确价值导向,杜绝政治错误;二是学术期刊要严格把好学术关,支持青年学者发表学术文章并不等于要降低学术期刊选稿的学术标准,要坚持学术标准,以质取稿。在为青年学者做好服务方面,主要体现在学术期刊要为青年学者做好学术引路和学术培养的工作。在选稿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青年学术文章中的学术闪光点。对于具学术价值、有学术潜力可以挖掘的青年学者文章,学术期刊要积极组织专家进行审稿给予修改机会和修改意见,帮助青年学者凝练学术观点、展现学术创新、形成成熟文章。
(五)加强对外传播、增进文明互鉴,引领文化创新
加强对外传播和交流、增进文明互鉴,引领文化创新也是学术期刊引领学术创新的重要途径。我国的学术期刊发展较为迅速,在种类、数量上实现了大幅度提升,但在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上还存在发展的短板。一方面,学术期刊要加强国际化建设,在外文出版、国际发行等方面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国际化標准的编辑流程、评价体系、传播平台,积极传播中国学术界的创新性成果,推动中国学术的世界性发展。要树立中国学术的自信,提升学术质量和创新性,探索新的学术话语表达方式,打造中国学术的世界话语权;另一方面,学术期刊要着力推动学术的国际对话和交流。文化自信并不等于否认文化多元,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新形态也不等于否认其他文明形式。2019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指出:“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2],文化的创新恰恰来自于文明的对话和互鉴。
三、学术期刊引领学术创新的原则
(一)把握好守正与创新的辩证关系
创新的前提是守正。第一,学术创新要守方向道路之正,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秉持对时代、国家和民族的高度责任感,坚持文化自信与理论自觉、学术自新相结合,实现学术原创和思想更新。不能为学术出新而漠视政治立场混淆政治是非,不能为博学术出位而滥用批判视角。学术期刊要坚持守正原则,把握好守正与创新的辩证关系;第二,学术创新要守文化之正,学术创新是在继承中的发展,要在文化积淀和学术传统的传承中进行创新。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不同于自然科学,学术创新极少以转折性、颠覆性的方式出现,往往是在长期理论积累的基础上进行延伸、丰富、拓展和扬弃,进而产生新观点和新思想。这根本取决于历史的延续性和文化的传承性,基于此,学术研究中不能搞破坏式、中断式的所谓学术创新。学术期刊在支持和引领学术创新的过程中要充分考察学术成果是否符合创新性标准,考察学术成果的目的、前提、基础、前景、支持和鼓励那些具有正确导向、学术使命、理论积累、系统思考的创新性成果。
(二)坚持学术创新的突破性与持续性的统一
学术创新必须具备突破性的内容。打破旧有成见、突破传统学术格局、创新学术思路,使用新风格的话语形式都是学术创新的表现,无论哪种创新方式都是对学术惯性和学术惰性的挑战。这就需要良好的学术生态来支持和保障这些创新。学术期刊在审稿和刊发的过程中,要能够发现和接纳具有突破性的文章,不拘泥于固有风格、固定模式,突破审稿选稿中程序化倾向,保护学术发展的多样性,为学术创新提供契机。同时,学术创新还要具备持续性的特点,要有持续性的学术动力,要具有持久的学术生命力和未来发展方向。一些学术文章常从角度上出新,寻求视角的新意和突破点,但在学术观点的创新和学术体系的创新中却无以为继、没有后劲,无法形成持续性的创新成果,这就使学术创新成了昙花一现和过眼云烟。需要警惕的是,在学术创新中缺乏学术理想、定力不足、目的不纯,为创新而创新,搞功利主义、形式主义的学术内卷式创新,搞伪创新、假创新。学术期刊在支持和引领学术创新的同时要重视对学术创新的判断和鉴别,保证学术创新的突破性与持续性相统一。
(三)坚持综合性的学术评价标准
学术创新包含了创造和更新的双重含义,基于原有的理论体系很难评价和界定学术创新的价值,这就需要建立更加综合、全面的学术评价标准。第一,学术创新评价需要定性与定量的结合。目前在学术期刊的评价体系中,定量评价占据主导地位,使单纯追求影响因子和转载数量等的学术研究导向突出,这种导向不利于支持、鼓励和包容学术创新性思想。学术创新性成果不能单纯以下载量、引用量、转载量来判断,更多的是在对时代问题、现实问题的回答和反思中,在学科体系发展和建构中,在学术范式的演进中体现价值,定性评价尤为重要;第二,学术创新评价需要短期与长期结合。学术创新的成果具有突破性、批判性、开创性、前瞻性,接受创新思想需要时间的检验,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类成果很难在短期内获得全面反馈,因此期刊评价要将短期评价和长期评价结合起来,单纯以年度为单位的评价周期难以得出客观评价结果;第三,学术创新评价主体需要开放性和综合性。由于评价主体长期依赖少数权威机构,评价标准和方式逐渐固化。学术创新需要更多的评价主体的参与,尤其是专家、学者、实践性机构等非权威性评价主体,评价主体的开放和综合能够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全面,更有利于对学术创新的支持和保护。
(四)坚持严格学术规范、务实学风
学术创新需要以良好的学术生态作为外环境。严格的学术规范、务实的学风是构建良好学术生态的前提。学术期刊在构建良好学术生态,建设严格学术规范、务实学风上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学术规范既包含技术层面的规范,如研究成果署名的规范、投稿程序的规范、引文的规范、研究数据收集、使用的规范等,也包含道德层面的规范,如学术诚信、学术自律等。学术期刊本身的技术规范要求基本能够达到在技术层面对学术规范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改进。学术期刊要在反对学术腐败、促进学术诚信、引导学术自律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学术期刊要以学术水平和学术价值的高低作为选稿的唯一准则,杜绝学术交易;坚持开放原则,杜绝学术地方主义;坚持学术公平公正原则,不搞学术吹捧或学术打压;积极引导学术界端正学风、踏实文风;坚持学术诚信原则,尊重和保护学术原创成果,支持学术创新;坚持科学精神、求实精神、引导学者踏踏实实做学问,不搞哗众取宠、不搞标新立异;研究真问题、真实研究问题、实现问题求真。唯有如此,方能扎实推进学术创新。
四、结语
发挥学术期刊引领学术创新的主体作用,有利于避免学术内卷化,推动学术研究恢复主体性和原创性;有利于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回应现实问题,破解时代难题;有利于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华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利于推动学术界构建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形成思想共识和自我主张。
参考文献:
[1] 侯冬梅.从知识传播到知识增长:学术期刊作为科学共同体的形态定位[J].理论探讨,2016(3):174-176.
[2] 习近平.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9(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