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病房护理人员人细小病毒B19疑似医院感染暴发调查

2022-05-16 07:29胡佳佳王艳红巴俊慧王育凯吴本权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22年5期
关键词:皮疹护理人员病毒

胡佳佳,王艳红,巴俊慧,王育凯,吴本权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科重症监护室,广东 广州 510000)

人细小病毒B19(human parvovirus B19,HPV-B19)由澳大利亚病毒学家Cossart在1975年筛查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时在微量滴定板B组19号标本中发现并命名,系细小病毒科,红病毒属,是一种单链、线状、无包膜的小DNA病毒(直径为20~25 nm的圆形颗粒)[1]。人群对HPV-B19存在普遍易感性,感染率高达60%~70%,但仍以5~15岁的儿童和孕妇较多见[2]。早在1990年英国曾报道儿科病房暴发细小病毒B19感染,近年来未见类似报道。有关HPV-B19感染的个案报道比较多见,尤其是实体器官移植术后合并HPV-B19感染[3-4]。HPV-B19引发的医院感染多发生于免疫抑制的患者,而由其引发的重症监护病房(ICU)医护人员暴发感染更是罕见。本文通过对一起ICU护理人员疑似HPV-B19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进行调查,以提高临床医生对HPV-B19的认识,为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1年5月12—19日某三甲医院ICU陆续有11名护理人员反映双下肢出现皮疹,护士长及科主任高度重视,立即联系皮肤科教授会诊,经皮肤科教授查看后初步考虑病毒疹。鉴于该科室在2021年4月25日收治了1例HPV-B19感染并噬血细胞综合征的患者,该患者年龄43岁,男性,退伍军人,既往有20年饮酒史(每天80~150 g)。此次因“乏力、纳差、身目黄染1月余”于2021年3月31日入住该院感染科。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脂肪肝、酒精性肝病、门静脉扩张、肝脾大和腹腔积液。入院诊断:(1)酒精性肝炎;(2)慢加急性肝衰竭;(3)溶血性贫血。经护肝、退黄等药物支持治疗及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后,患者的转氨酶及胆红素水平下降,但贫血及凝血功能恶化。4月25日患者出现高热,神志淡漠,指脉氧下降,遂转入内科ICU 5床。4月26日完善血病原微生物测序,结果显示HPV-B19的DNA拷贝数极高(1 605 726拷贝/mg DNA)。4月27日,患者呼吸急促,指脉氧下降,双肺满布湿啰音,床旁X线显示双肺实变,诊断“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予行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辅助通气,同时收集肺泡灌洗液送病原微生物测序。4月28日肺泡灌洗液测序结果回报HPV-B19(15 938拷贝/mg DNA)。5月3日患者躯干及四肢出现紧绷的水泡,疑似HPV-B19感染相关大疱及HPV-B19播散性感染,予留取皮肤分泌物、胃液及尿标本行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结果证实患者的皮肤水疱液、胃液、尿中HPV-B19 DNA均呈阳性。经ICU积极治疗后,患者的情况无明显改善,且出现再生障碍危象、噬血细胞综合征、心力衰竭、休克等并发症。于5月8日家属放弃ICU治疗转回当地医院。出疹的11名护士均曾参与该患者的护理工作,因此不排除皮疹由细小病毒感染所致。

1.2 调查方法 在皮肤科教授初步考虑病毒疹后,结合科室近期有收治HPV-B19感染患者,不排除皮疹为HPV-B19感染的情况,立即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医务科及医疗院长。医院紧急组织医院感染管理科、感染科、皮肤科、检验科专家进行讨论分析。采取现场调查、填写个案调查表、访谈的方式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确定是一起由HPV-B19引起的疑似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1.3 采样及实验室检测 采集出疹人员的血标本送金域公司进行HPV-B19 IgM和IgG抗体及HPV-B19核酸检测。检测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 法,试剂品牌为DRG国际诊断公司(DRG Instrument GmbH)。对病房环境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等进行采样,采样方法依据《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2012)》执行。

1.4 相关定义 (1)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及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及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2)临床诊断病例定义:自5月12日以来ICU在职医护人员中出现皮疹者。(3)确诊病例定义:临床诊断病例血标本中HPV-B19特异性IgM抗体检测阳性或HPV-B19 DNA阳性。

1.5 感染控制措施 (1)立即安排出疹人员居家隔离,密切监测体温、皮疹及有无特殊不适等情况,每日微信群汇报,予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开瑞坦、岗梅感冒颗粒等对症治疗,同时予心理疏导,减轻出疹人员的心理焦虑。(2)为减少不必要的恐慌,采取线上会议的形式,邀请皮肤科专家对ICU全员进行HPV-B19相关知识培训。(3)采取问卷星的形式对其他医护人员每日体温、有无皮疹等情况进行监测。同时密切观察并登记住院患者有无皮疹等情况。(4)在原有消毒清洁基础上,加强病区环境消毒频次,采用空气消毒机对病区空气进行消毒,使用浓度为含有效氯1 000 mg/L消毒剂对病区物体表面等进行彻底擦拭消毒,作用30 min后清水擦拭。(5)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加强医护人员及护工的手卫生依从性及正确性的督导,使用具有抗病毒作用的快速手消毒剂。(6)为病区所有医护人员配备感冒颗粒等清热解毒中成药。

2 结果

2.1 发病情况 在HPV-B19感染并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住院期间,ICU共有50名医护人员,其中医生11名,护理人员39名。11名(22.0%)护理人员于患者出院后第5天开始相继出现皮疹。

2.2 人群分布 11名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24~32岁,其中24~30岁9名,>30岁2名,平均年龄(27.82±2.6)岁。其中10名曾参与HPV-B19感染并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护理工作。1名护理人员在HPV-B19感染患者住院期间未参与该患者的护理工作,但其护士工作台正对HPV-B19感染患者的床位。该护理人员既往有甲状腺癌手术史,为第1例出疹者。余10名人员平素体健,其中1名感染人员为妊娠状态,孕11周+。

2.3 皮疹部位 皮疹部位分布:双下肢11名(100.0%),双上肢9名(81.8%),头面部6名(54.5%)。

2.4 皮疹形态 皮疹形态分布:5名(45.5%)为红色丘疹,4例(36.4%)为红色斑疹,2例(18.2%)为红色风团。见图1。

2.5 伴随症状 伴随症状分布:关节痛8名(72.7%),浅表淋巴结肿大7名(63.6%),乏力6名(54.5%),肌肉酸痛5名(45.5%),食欲减退4名(36.4%),四肢浮肿3名(27.3%),咽痛2名(18.2%),头痛1名(9.1%)。见表1。

表1 重症监护病房11名HPV-B19感染护士的基本情况

2.6 实验室检测 除2名未行HPV-B19特异性抗体及DNA检测外,其余9名均行HPV-B19 DNA和(或)特异性抗体IgM检测,结果均为阳性。见表2。

表2 11名皮疹护士HPV-B19血清特异性IgM抗体及DNA检测情况

2.7 环境卫生学采样结果 对病房环境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采样18份,进行细菌菌落数检测,采样标本包括医务人员手6份,护士站物体表面、快速手消毒剂、监护仪、呼吸机、病床遥控器、输液泵各检测2份,检测结果均为合格。

2.8 空间分布 ICU共有14张床位,11~14床为单间病房,其中11床为负压病房。HPV-B19感染患者收治在5床,正对护士工作台。见图2。

2.9 皮疹持续时间 皮疹最快于出疹后5 d消退,最长持续60 d,多于2周左右消退。见表1。皮疹消退后无其他不适,其中1名妊娠者未发生流产,定期产检监测,未发现胎儿异常。

3 讨论

医院感染是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及死亡的重要原因。随着医务人员在医院获得的感染也纳入医院感染范畴后,文献报道的发生于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事件并不多见,由HPV-B19引发的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近年来未见报道。HPV-B19感染的患者及隐性感染者均可成为传染源。本次调查发现此例肝衰竭患者于转入ICU后第2天血病原微生物测序显示较高拷贝数的HPV-B19 DNA,且陆续从肺泡灌洗液、胃液、尿等标本中检出HPV-B19,为HPV-B19感染的传染源。HPV-B19对部分高危人群会造成致命影响,增加其毒力和传染性。因此该患者极有可能是本次感染事件的重要传染源。HPV-B19感染的潜伏期尚不明确,一般认为4~20 d。11名护理人员在接触患者前无皮疹及其他不适,分别于接触患者后2周左右出现皮疹,与文献[5]报道的HPV-B19引起的传染性红斑多于初次感染后2周出现相符合。HPV-B19的传播途径以呼吸道传播为主,其次也可以通过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及干细胞或实体器官移植传播[1, 6-7]。本次调查发现该例感染患者住院期间,共有在岗医生11名,均未出现皮疹,其中2名医生在给患者行骨髓穿刺、经纤支镜肺泡灌洗等操作时在戴一次性无菌帽、医用外科口罩、无菌手套,穿隔离衣防护措施基础上,加戴了医用防护面屏。调查期间密切监测病区其他患者有无出疹,结果发现与HPV-B19感染患者相邻的患者及其他患者均未出现皮疹的情况。10名出疹的护理人员曾参与HPV-B19感染患者的护理工作,在与患者接触时,均佩戴一次性无菌帽、医用外科口罩及乳胶手套,未穿隔离衣。部分护理人员在接触患者后未严格执行手卫生。另1名出疹的护理人员尽管未参与HPV-B19感染患者的护理,但其护士工作台正对患者床位,且在工作期间,患者曾出现频繁、剧烈咳嗽。因HPV-B19直径较小,远小于医用外科口罩的防护直径,因此认为11名出疹的护理人员通过呼吸道及接触传播的可能性大。HPV-B19感染后患者临床表现多样,与其年龄、免疫及生理状态、是否妊娠等因素有关[8]。免疫功能正常者感染HPV-B19后症状不明显,部分患者可有流涕、咽炎、肌痛等轻微感冒样症状[2]。儿童感染HPV-B19后,可出现传染性红斑,青少年和成年人感染后可出现急性、对称性、多发性关节病。血液系统疾病患者感染后可引起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全血细胞减少症、噬血细胞综合征(HPS)、急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PRCA)和/或再生障碍危象(AC)[9-11]。 部分患者尤其是免疫力低下者,感染后还会引起全身多器官系统功能障碍,如急性肝炎、暴发性肝衰竭、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急性肾损伤、肾病综合征、心力衰竭等,尤其是免疫状态异常的患者[12-14]。孕妇一旦感染HPV-B19,尤其在妊娠早、中期感染对胎儿影响最大,最常见的胎儿异常主要包括非免疫性胎儿水肿(NIHF)、自然流产、胎儿死亡、宫内发育过迟及早产等[15-16]。此次调查中11名护理人员均以皮疹为首发表现,多合并关节痛。部分感染者出现咽痛、肌痛、四肢浮肿及淋巴结肿大。1例妊娠者出疹时处于孕中期,出疹时间最晚,除皮疹外仅有食欲减退,可能为正常妊娠反应,皮疹持续1周消退,无关节痛等表现,密切监测未出现流产,定期产检未发现胎儿异常情况。目前,HPV-B19的诊断检测主要包括血清学检测和病毒核酸检测两种。通常血清中特异性IgM 抗体在感染后10~14 d可检测到,一般持续2~3个月[17-18]。特异性IgG 抗体在感染后2~3周可检测到,在体内可维持数周甚至数月。本次调查中9名护理人员于接触患者后2周左右行特异性IgM抗体和(或)病毒DNA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尽管有2名护理人员未行特异性IgM抗体及(或)病毒DNA检测。鉴于其曾参与HPV-B19感染患者的护理,结合其出疹时间、皮疹形态、症状等分析,考虑由HPV-B19引起的医院感染可能性大。大多数HPV-B19感染具有自限性,一般可不予治疗。除了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immunoglobulin,IVIG)治疗或输血外,目前尚无针对HPV-B19感染的特殊治疗方法[19]。由HPV-B19感染所致的皮疹和(或)关节痛在数周内可自行缓解,部分患者可予以非甾体类药物,一过性再生障碍性疾病患者可予以输注红细胞。对于免疫功能缺陷患者,使用含有HPV-B19特异性抗体的IVIG可中和病毒,降低病毒载量[20]。本次调查中11名护理人员症状多为自限性,皮疹多持续2周左右,其中1例临床症状最多,皮疹持续约60 d。11名人员均予以复方甘草酸苷片、氯雷他定口服等对症支持治疗,关节痛等症状大多于数周后缓解,未出现其他器官受累等严重并发症。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科室的医院感染防控工作尚存在漏洞及薄弱环节。由于缺乏对HPV-B19的认识,导致在收治HPV-B19感染患者时未引起足够重视。在肝衰竭患者出现HPV-B19播散性感染时未及时将患者转至负压病房。部分护理人员未严格执行手卫生,接触隔离措施落实不到位。感控医生及感控护士监管不严。

本次调查的不足之处在于,首先未进行病毒同源性分析;其次,环境卫生学采样时未对病房环境、物体表面等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因此未能够明确此次疑似暴发的感染源和传播途径。

综上所述,此次HPV-B19感染事件未引起再生障碍危象等严重后果。医务人员需加强对HPV-B19感染的认识,有条件时尽可能将此类感染患者安置在负压病房,无条件时单间安置。因细小病毒直径为20~25 nm,远小于医用外科口罩的防护直径,因此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时建议佩戴N95口罩。其次应严格执行手卫生及接触隔离措施,同时应注意保护易感人群。最后,一旦出现类似皮疹等疑似医院感染事件,需多部门协作,迅速制定有效防控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尽可能避免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发生。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皮疹护理人员病毒
病毒
感冒病毒大作战
三维管理在促进护理人员医疗设备规范使用及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病毒,快滚开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感冒病毒
探析感染科护理人员焦虑状况调查与对策
以肛周扁平湿疣为皮肤表现的二期梅毒一例
A Doctor’s Vis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