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通报我国食品接触材料安全状况分析

2022-05-16 03:09王锐兰吴晓怡
现代食品 2022年7期
关键词:三聚氰胺甲醛餐具

◎ 谢 静,姜 侃,王锐兰,邱 晴,吴晓怡

(浙江省产品质量安全科学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00)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以下简称食品接触材料)是指在正常使用中,各种已经或预期可能与食品(或食品添加剂)接触,其成分可能转移到食品中的材料和制品[1]。随着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国内食品接触材料产品的质量安全状况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例如,不锈钢保温杯、密胺餐具、竹木筷等经常由于存在重金属、甲醛、防霉剂等有害物质超标而引发舆论关注。同时,对外贸易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活跃因素,欧盟是我国食品接触材料的主要出口地,但是输欧食品接触材料经常因为使用未授权成分以及存在甲醛、三聚氰胺、重金属等物质迁移风险,而被通报拒绝入境或退出市场。根据欧盟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系统(Rapid Alert System for Foodand Feed,RASFF)通报数据,每年欧盟全部对华通报次数约占全球的10%,而食品接触材料的对华通报次数约占全球食品接触材料的70%~80%,是食品、饲料和食品接触材料3大类产品中对华通报比例最高的一类,因此其质量安全状况值得深入探究[2]。

本文以2018—2021年欧盟RASFF对华通报食品接触材料数据为研究对象,从通报材质、通报原因、通报项目等角度,分析我国出口此类产品的质量安全状况,为出口企业、监管部门等提供参考。

1 2018—2021年通报数据概况及产品材质类别

1.1 通报数据概况

2018—2021年,欧盟RASFF对华通报食品接触材料共453次,每年的通报次数在90~150次,其中2018年通报94次,2019年通报127次,2020年91次,2021年141次,2021年通报次数最多。2018—2021年RASFF对华通报食品接触材料数据概况、材质分类、占比等见表1。

表1 2018—2021年RASFF对华通报食品接触材料数据表

1.2 通报产品材质类别

2018—2021年RASFF通报的食品接触材料主要是烹饪或就餐时常用的厨具和餐饮具两类产品,包括水杯、碗碟、锅铲、餐盒和刀叉等。通报产品的材质按通报次数由多到少依次为塑料、植物纤维、金属、硅胶、陶瓷、复合材质(含两种及以上材质)、玻璃、纸质和搪瓷等,还有27次通报信息无法明确产品的材质种类(其他)。在以上材质中,塑料类材质占37.5%,植物纤维材质占31.6%,金属材质占13.9%,这3种材质占全部对华通报食品接触材料的83.2%,是被通报的主要材质类型。

2 塑料及植物纤维类产品通报分析

2.1 塑料类产品通报分析

2018—2021年,塑料类食品接触材料被通报170次,是4年来被通报总次数最多的一类。2018—2020年3年中,塑料材质被通报次数占当年通报总次数的40%~50%,连续3年被通报次数最多,2021年有所下降。通报信息中塑料产品的分类见图1,主要包括密胺(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和尼龙两类,密胺类餐具被通报86次,尼龙类餐厨具被通报70次,其他类别塑料材料被通报14次。密胺类产品主要是由于存在甲醛和三聚氰胺迁移风险被通报,尼龙类产品主要是由于初级芳香胺迁移风险被通报。

图1 通报信息中塑料产品分类图

2.2 植物纤维类产品通报分析

植物纤维餐具是利用植物的根、茎、叶等天然组分提取天然植物纤维,与三聚氰胺-甲醛合成的密胺塑料树脂、添加剂等混合,再通过高温高压等工艺成型制成的碗碟、饭盒、杯子等餐饮具[3]。植物纤维餐具多以“可回收”“天然”“可降解”“儿童餐具”等宣传用词吸引国内外消费者注意,实际上大部分产品中仍添加有50%以上密胺成分,植物纤维餐具实则为一种密胺塑料餐具[4]。

2018—2021年,植物纤维食品接触材料的通报次数占比一直居于各类材质的前3位;2021年通报占比达56%,超过塑料材质位居第1位。被通报的植物纤维产品主要是碟、碗、盘、杯和餐盒等餐饮具,这些餐具因含有竹纤维、玉米纤维、麦秸秆、稻壳、稻草、玉米淀粉和甘蔗渣等一种或几种未被授权的植物基成分而被通报,其中含有竹纤维成分的通报次数最多,含有竹纤维的餐具约占全部植物纤维餐具的86.7%。

在2018—2021年第一季度,植物纤维餐具被通报的主要原因是甲醛、三聚氰胺迁移量超出欧盟的限量标准。2021年4月份以后,植物纤维餐具被通报的主要原因是含有未授权使用成分(竹粉、玉米粉、小麦秸秆等植物纤维)。植物纤维餐具由于近几年存在较高的被通报频率,且产品中甲醛和三聚氰胺迁移量超标,引起了欧盟各国的关注。德国风险评估研究表明,与纯的密胺塑料产品相比,添加竹纤维的密胺塑料产品其甲醛和三聚氰胺的迁移水平更高[5]。2020年6月,欧盟委员会指出竹纤维餐具实际上是密胺餐具。根据欧盟食品接触塑料材料标准EU 10/2011的规定,授权添加到塑料食品接触材料中的成分只包括木粉和葵花籽壳两种植物基成分,竹、玉米、小麦等植物纤维均为未授权使用成分,这些成分添加到塑料材料中的安全性需要进一步的风险评估。2020年11月,芬兰发布关于含有竹或其他未授权成分的植物纤维餐具投放市场的声明。2021年2月,比利时、卢森堡和荷兰发布联合声明函,要求含有竹纤维或其他未经授权添加剂的食品接触材料撤出欧盟市场。因此,2021年第二季度起,欧盟各国加强了对植物纤维餐具的管控,该类产品成为2021年通报次数最多的一类产品。

3 通报原因分析

对被通报原因进行分类,结果见图2。主要分为9类,包括物质迁移、成分未授权、感官劣化(存在异常气味或锈迹)、进口申报或认证不符合要求、不宜用作食品接触材料(如使用201不锈钢)、存在窒息风险、有异物、包装存在缺陷及其他(存在微生物感染、烫伤、折断风险)。其中因物质迁移量超标被通报340次,成分未授权被通报80次,物质迁移量和成分未授权合计占全部被通报次数的92.7%,主要是由于产品存在对人体健康造成化学伤害的风险。物质迁移包括甲醛、初级芳香胺、三聚氰胺、重金属和挥发性有机物等有害物质迁移,以及少数产品存在铝迁移、涂层脱落、脱色等造成的物质迁移。成分未授权即前文提到的产品中使用竹纤维、玉米纤维、小麦纤维等未授权物质。

图2 通报原因分类瀑布图

4 通报项目分析

对通报项目所涉及的有害化学物质进行分类,结果见表2。主要包括甲醛、初级芳香胺、三聚氰胺、重金属、总迁移量和挥发性有机成分等,其中甲醛、初级芳香胺和三聚氰胺的通报次数居于前3位。

表2 通报信息中的主要通报项目表

(1)甲醛和三聚氰胺迁移量。甲醛迁移量是被通报次数最多的项目,占全部对华通报食品接触材料的19.9%,三聚氰胺迁移量通报次数占16.3%。甲醛和三聚氰胺是制作密胺树脂的重要单体,因此这两种物质迁移量超标主要出现在密胺塑料制品中。甲醛是一种致癌物质,具有致突变性。三聚氰胺会造成肾损伤。长期使用甲醛或三聚氰胺迁移量超标的食品接触材料,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伤害。

(2)初级芳香胺。初级芳香胺主要包括苯胺、苯甲胺等芳香胺类物质,主要出现在尼龙塑料制成的锅铲厨具中。初级芳香胺是一类致癌物质,欧盟EU 10/2011中规定初级芳香胺不得超过0.01 mg·kg-1。我国2018—2021年间出口欧盟的尼龙餐具中,初级芳香胺都远超出标准上限,其中2020年9月11日德国通报一尼龙钳产品中4,4’-二氨基二苯甲烷的含量高达178 mg·kg-1。目前我国塑料食品接触塑料材料标准中还未对初级芳香胺的含量进行规定。

(3)重金属迁移量。通报信息中的重金属主要包括镍、铅、铬、锰、铬、钴和砷等,主要检出于金属材质中的不锈钢制品以及陶瓷制品和玻璃制品中。其中镍、铅、铬的通报次数居于前3位,镍元素和铬元素主要涉及不锈钢制品,铅元素在金属、陶瓷和玻璃材质中均有通报检出超标。

(4)总迁移量。总迁移量被通报不合格的次数占全部对华食品接触材料通报次数的5.3%。总迁移量是反映食品接触材料中的组分可能迁移到食品中的重要指标,能够表征食品接触材料的总体质量安全状况。

(5)挥发性有机物。挥发性有机物含量超标的产品主要涉及硅胶厨具。硅胶厨具具有良好的耐热性、抗老化性、可塑性和弹性等多种优良性能,被广泛用于制作婴幼儿餐具、烘烤模具等产品。欧盟规定硅胶中挥发性物质的含量≤0.5%,而被通报信息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含量最高可达1.6%。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橡胶材料及制品》(GB 4806.11—2016)[6]中在挥发性有机物方面并没有规定。

5 结论及建议

2018—2021年,欧盟RASFF对华通报食品接触材料中塑料、植物纤维和金属3种材质居于前3位。被通报的塑料产品主要是密胺和尼龙塑料餐厨具,植物纤维产品主要是竹纤维餐具。物质迁移量超标和使用未授权成分是被通报的主要原因,甲醛迁移量、初级芳香胺、三聚氰胺迁移量是被通报的主要项目。

目前我国出口至欧盟的食品接触材料质量安全状况不容乐观,尤其是2021年植物纤维餐具成为欧盟关注的重点。因此,建议出口企业及时关注欧盟食品接触材料法规及标准的变化,严格把关原材料及生产工艺;监管部门应及时推进相关标准与国外接轨,根据主要风险问题扎实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切实减少或规避出口企业的贸易损失。

猜你喜欢
三聚氰胺甲醛餐具
三聚氰胺:上半年走势偏弱 下半年能否反弹?
甲醛
餐具叮咚
“零甲醛”家具根本不存在
面条里有甲醛?
田德祥:甲醛致癌物再认识
有趣的西式餐具
我国生鲜乳连续7年三聚氰胺抽检合格率100%
欧盟产业拟对我输欧三聚氰胺提起反倾销调查申请
2009年化学高考模拟试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