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师双教”《移动通信》课程教学设计

2022-05-16 09:52董国芳
关键词:移动通信双师教材

董国芳

(云南民族大学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近年来,随着科技社会的快速发展,移动通信变得越发重要,通信领域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移动通信[1]作为通信领域中最具发展前景的通信方式,它的普及极大的改善了人类和社会的生活方式,为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随着5G业务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推广, 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与人们生活联系越来越密切,因此《移动通信》课程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各高校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既应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2].《移动通信》课程是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3],但由于该课程内容较为繁多且理论抽象,许多学生不能够完全理解并掌握其知识点,因此需要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以云南民族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本科《移动通信》课程为例进行相关设计研究.

1 教学改革举措

《移动通信》课程是本校本科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4],目标在于为学校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打好坚实的移动通信理论与实践基础,要求学生掌握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与工作原理,并以此为基础,培养学生对不断发展的移动通信技术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要求学生能根据理论知识搭建移动通信模型,逐渐掌握移动通信新技术的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法,从而适应现代社会通信事业的快速发展.

本课程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我省教学改革的实际,在内容及教学上进行了3大改革:①重新设定了课程目标,强调实践性、师范性、实用性;②重新组织教学内容顺序,打破线性关系;③补充完善课程资源.具体改革措施有运用多媒体手段,“双师双教”方法和课堂提问与讨论.对于多媒体手段的应用,通过采用多媒体课件对理论知识进行详细讲解和演示[5],添加Flash动画演示一些动态的物理变化与系统工作流程,重在突破教学难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双师双教”方法,现有的课堂教学都是由一名教师对固定教材进行讲解.教师需要在对课程内容及重难点进行详细讲解的同时,维持课堂纪律,这容易导致老师教学压力大且学生听课积极性不高,以移动通信课程为平台,促进校企合作,开展“双师”教学,结合大学老师以及企业工程师最新前沿移动通信专业知识的讲解,以此来激发学生对学习移动通信的兴趣;采用“双教”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理论内容之后,通过设备箱现场向学生展示理论内容对应的特性与应用,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与通信企业进行交流合作,购买最新的移动通信设备箱以用于课堂教学.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加深刻了解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和组成,并拓展对移动通信的认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此外,对于课堂提问与讨论,本课程在课堂上会根据课程内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针对教学内容向学生提问,组织学生对移动通信最新技术热点开展课堂演讲和讨论,以激发学生对新技术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具体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教学设计与实施具体情况

2 “双师双教”教学模型

现有许多文献都已对《移动通信》课程的教学改革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本课程仅对“双师双教”新型教学模式改革方法进行探讨,注重解决现有课堂的教学问题.

2.1 “双师”教学

随着时代不断的发展,移动通信的更新迭代速率也随之加快,常有大学教授移动通信的老师在讲解课本理论知识时发现移动通信早已有了最新的发展,移动通信是一门需要紧跟时代潮流的课程,而现有大学大多是一个老师教授学生,长时间的教学容易使学生降低兴致,从而不能全面掌握移动通信的相关知识点.因此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本方案开展了“双师”教学,在延用单个老师在课堂上教授理论知识外(大学老师),还在课余时间邀请企业工程师到校对学生进行最新前沿技术的讲座,并在课堂教学时,针对现代移动通信重要知识点,通过钉钉联系南京润众科技有限公司的导师来为学生讲解,最后在学期中或者学期末由企业导师带领学生到移动通信运营商或相关企业进行参观学习,以此来激发学生对学习移动通信的兴趣(企业导师).

2.2 “双教”教学

教材的选取是学生能更好学习《移动通信》的基础.在电子书逐渐取代纸质书籍的这个时代里,《移动通信》该怎样保证自身的特色风格,吸引学生对其进入深度的学习成了关键,比如它可以结合科技的发展对该课程进行教学上的改革等.一本好的教材,它不仅要通俗易懂,方便学生在自习时对书本的探索,它还需要适应新时代对该课程的变革,但是现如今单一的教材很难同时兼备理论与实践.因此选取教材需要注重教材的深度,并且根据性质不同的学生群体选取教材的深度也要分明,比如某些重点规划的本科、专科和中专之间,就需要适时地选取对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适应高层次专门人才需要的教材.

综上所述,为了使学生能够有更好的动手能力以及更加深刻了解移动手机通信系统的内部结构和组成,并拓展学生对移动通信的认知,采用“双教”教学:在学生对《移动通信》课程进行学习时,选取了以李建东、郭梯云、邬国扬编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移动通信》(第四版)作为本门课程理论教学的教材(理论教材),在进行重点知识讲解时,采用南京润众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RZ9001工程仿真设备箱以及设备指导书(设备教材)为学生进行现场操作演示,使学生身临其境的理解移动通信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再与中兴、华为等企业进行交流合作,购买部分不再商用的手机通信设备,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了解移动手机通信系统的内部结构和组成,以此使学生能更好地拓展对移动通信的认知.

3 教学案例

以移动通信的第2章第5小节扩展频谱调制为例.

3.1 教学目标

主要是让学生理解m序列的特性、产生方法及应用,掌握扩展频谱调制的定义和应用.所以教学应聚焦在m序列的特性、产生方法及应用上,通过例子讲解使学生对m序列能够达到“认识”“理解”和“掌握”3个层次.针对扩展频谱调制的特点和在实验中如何产生m序列,结合“双师双教”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更好地拓展对扩展频谱调制的认知.

3.2 教学实施

根据移动通信“双师双教”教学模型,制定“双师双教”具体教学实施对应关系表如表1所示.

表1 “双师双教”具体教学实施对应关系表

续表1

4 课程成绩评定

本门课程开展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考核机制,并建立试题库,最后采用教考分离[6]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考察,充分客观地反映每个学生在“双师双教”新型教学模式下知识点的掌握及运用情况.

4.1 过程性评价考核

随着我国高校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也在不断发展,传统的期末考核方法无法贯穿课程教学的全过程,过程性评价考核方式才能让评价的主体多元化,使评价的内容更全面、更科学[7].

根据理论课程的目标和性质,主要对于“双师”教学模式下的学生成绩进行评定,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学习情况考核.在教学前期让学生观看教学视频,设定试卷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考核.在课堂教学和校外企业工程师的讲座后,组织学生讨论收获和所遇到的难点[8],对其进行成绩评定.在课后拓展学习环节,学生根据工程师布置的拓展任务,对课堂上所掌握的知识进行总结和提升,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完成任务并进行提交,考察学生基本知识的熟悉程度和是否可以合理应用.最终的课程成绩构成如表2所示,为平时成绩(包括期中考试成绩)占总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70%,而其中的平时成绩又包括10%的课前考核、40%的课中学习态度考核、10%的作业和10%的课后拓展学习情况.

根据实验课程的目标和性质,主要对于“双教”教学模式下的学生成绩进行评定,包括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讨论3个方面.在上课之前,学生通过理论教材相关知识进行实验预习,完成预习报告,在每堂课之前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评分.在完成实验的过程中,首先通过老师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和使用仿真设备箱的现场演示,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相关实验的操作,根据学生每堂课的考勤和具体的实验操作进行评分.每一次实验任务完成后,学生将提交实验成果并撰写实验报告.对于实验成果,要检查其是否正确完整;对于实验报告,应该考察学生对任务的理解、记录和总结实施过程.在实验课的最后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总结和扩展讨论,根据学生的讨论内容进行成绩的评定.实验课的考核如表3所示,由2部份组成:10次课堂实验情况(包括按时到课、实验完成情况,其中考勤占20%、操作占40%)占50%,实验报告占30%,综合测占20%.

表2 教学改革后理论课程成绩安排 %

表3 教学改革后是实践课程成绩安排 %

4.2 形成性考核机制

在“双师双教”的新型教学过程中,首先,依据学生完成作业(实验报告)的次数和质量进行评定打分.要求每个学习小组按照学习进度进行有目的地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阅读文字教材、上网等手段进行学习,根据学习时间、内容和效果等记录,考察学生掌握知识、自主学习能力及运用程度.让学生登陆在线学习平台,选择相应课程,浏览网上的学习资源,进行网上学习,根据网站统计的学生上网学习的时间评定成绩.不仅如此,在“双师双教”教学中,根据学生参加校外专家讲座,到企业运营公司学习和使用移动通信设备箱进行实验的情况、讨论内容和总结等情况评定成绩.

4.3 建立试题库

该课程建立了丰富的试题库.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增加部分个性化题型,建立个性题库系统,使考核方式更为多样化,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设计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确立明确目标和思维方式,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提升专业能力.除此之外,还使用南京润众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RZ9001设备箱指导书,该指导书中包含了丰富的题库,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实验操作的能力.

4.4 教考分离

考试采用教考分离的方法.从试题库里随机抽取出 2 套试题(A、B 卷),并附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对于试卷的具体审核项目为对于试题质量要求试题命题符合大纲要求,题型合理且不少于4种题型难易程度适当、分布合理,A、B卷重复率≤10%,非标准答案试题比例不低于20%;对于版面质量要求试卷文字通顺准确、图标规范,试卷格式规范,题号、分值清晰.

5 教学评价分析

经过去年的具体实践教学内容后,以结果来说,移动通信教学得到了显著的效果.首先,我们根据教学改革前后学生的期末成绩以及对学生的相关调查问卷的结果,总结本课程教学改革后的经验.

5.1 分析考试结果

从图2可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在教学改革前明显不如教学改革后.可以看出教学改革后超过一半的学生成绩达到了80分以上,而教学改革前只有不到一半的学生成绩达到80分以上,这说明教学改革后学生能更好的掌握课程的主要内容以及基本概念.总的来说,新的教学方法更适用于学生.

5.2 调查问卷分析

从图3中可知,虽然前后调查学生总人数稍有差异,但仍然直观的反映出了学生在教学改革前后对课本知识掌握的信心程度,也侧面体现了学生在教学改革后确实比教学改革前对书本内容更加的了熟于心.

图2 教学改革成绩前后学生成绩对比图

图3 教学改革前后学生听懂人数对比图

6 结语

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特点,对“双师双教”的新型教学模式下《移动通信》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经问卷调查,学生对于移动通信课程的满意度有很大的提高,并且对移动通信技术的感兴趣度也有较大提升.课程结束后,大部分的学生都报名参加“大唐杯”[9]移动通信技术大赛,经过筛选最终参赛的学生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总之,移动通信课程要紧跟时代步伐,充实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课程质量[10].

猜你喜欢
移动通信双师教材
教材精读
重视教材探究,多法破解圆锥曲线点线距
题在书外 根在书中——圆锥曲线第三定义在教材和高考中的渗透
林秀娟 茶业“双师”
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以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为例
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职业发展初探
试论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政策保障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当前高速铁路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的演进及发展探析
探究集约化理念在移动通信基站建设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