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丽环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的方向,教育评价是学校的指挥棒,有什么样的指挥棒就会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我校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中,以生为本,认真落实健康体质管理工作,密切监测学生体质健康,强化学生健康评价,为学生的健康保驾护航。
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提高学生体质、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过去,小学体育教育状态确实令人担忧,从体育课堂教学开展,体育师资配备,课堂教学内容等都显示出学校重升学率,轻体育常规教学;重竞赛成绩,轻技能的训练;体育教师队伍力量薄弱、工作积极性不高,课堂教学随意性强;体育资金投入少,场地器材严重匮乏,体育教学配套器材滞后等状况,都严重抑制了体育教学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近两年,笔者主管学校的体育工作,深感上级部门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推进力度在不断加强,县城学校的体育工作也逐渐走向正轨。下面,笔者就深化体育教学改革这一板块谈谈我校近两年改革与实施。
一、夯实学习培训制度,更新教学观念
过去,有的体育教师总认为自己任教的学科是不被重视的术科,在期终统考,不仅没有统考奖金,甚至绩效工资都比主科教师要少得多,而且评职、晋级也不列入优先考虑的范围内。其二,在学校管理者只重考试成绩的指挥棒下,体育教学就成了可有可无的课程,再加上一些主科教师为了考试出成绩,不惜大量占用体育课的时间。这严重抑制了体育教师的教学兴趣,打击其工作热情。久而久之,在学生的眼里,体育课就是“玩”的代名词,就是“放羊”,随便玩玩的课,离一节有计划、有目的的体育常规课模式相去甚远。完全脱离了教师的教学,组织性差、随意性强,体育教师如果在参加各级各类体育竞技上出了成绩,学校才会嘉奖。因此,大部分体育教师的目光仅放在了短期的体育竞赛成绩,注重少部分体育特长生的培养,为学校在一些运动赛事比赛中取得好成绩而增光添彩,而忽视了对全体学生的运动能力的发展和忽视了长期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因此,以抓学习,促进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化,才是提高学校体育工作的至关点。在抓学习环节上,笔者认为,学校应做到以下三点:
(一)保障学习时间及学习任务。每周三早上第一、二节课及每周五下午的第三节是体育教师的学科学习时间。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后,还要组织教师开展讨论,写学习体会,保障学习的深入及落实。学校还应鼓励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外出学习培训、线上专项培训等,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以适应学校体育发展的需要。
(二)優化学习内容。积极消除体育课程教学长期存在的繁(项目繁多)、浅(蜻蜓点水)、偏(缺乏系统)、断(学段脱节)现象,组织感恩逻辑清晰、系统连贯的结构化内容体系的教学。要求体育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学习《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体育课程标准》及一至六年级的体育教材,全面了解学习义务教育阶段各年级所要学会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和专项运动技能等,为良好健康行为的形成和有效促进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创新教学过程。改变单一学习或某项技术的现状,从综合育人、培养体育核心的高度和体育课程一体化的思路,强化“教会、勤练、常赛”过程与结果,有效促进体育教学改革目标的达成。注重学科融合与课程思政,在中华优秀体育文化传承的同时,鼓励适当在体育教学中开展情境式跨学科主题教育教学活动,促进综合育目标的实现。
二、建立体育工作督导小组和评估体系
首先,学校领导对学校的体育工作高度重视,组织得力,成立了以校长、党支部书记为主要负责人、业务副校长主管、体育主任落实的体育工作督导小组。其次,学校领导亲临第一线,了解学校体育团队的需求,指导学校体育团队建设,关心学校体育校运队的训练,真正把体育工作当作一件大事常抓不懈。
其次,制订有关体育教学文件,以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检查督促,保证学校体育教学质量,提高体育教学管理水平。
第三,建立体育教师评估体系,把体育教师任教班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成绩、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体育竞技成绩及社团活动成果纳入评估体系,以业绩论英雄,鼓励体育教师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争创优秀体育教育工作者。
三、改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夯实体育管理
学校对照《广东省中小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件基本标准》(试行)的要求,掌握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配备情况及提出进一步完善的计划并实施,体育器材专人专管,体育课堂场地划分到个人。前几年,我校的体育场地是残旧落后的,特别是学校的篮球场。还是粗糙的水泥地面,地面上的划线已模糊不清了。去年,学校按照最新的篮球场标准重新改造,拟建四个露天篮球场及一个室内篮球场。学校还新建一间标准化的乒乓球室,室外乒乓球台有十二张,并添置了乒乓球发球器。除此,学校还增添了篮球、足球、乒乓球、跳绳、60米测试速仪、肺活量训练器、仰卧起座垫等一大批的体育器材,让学生有更好的条件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四、改变传统体育课堂,构建“x+1+y”的体育课堂模式
学校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构建“一主四辅”的体育教学工作体系,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练意志。“主”是指体育常规课堂,抓实体育常规课堂是学校的体育工作的中心,“四辅”指的是体质测试项目、大课间活动、体育竞赛及体育科研四项体育工作辅助内容。学校严格规范体育课堂的教学流程,保证每节课教会学生一项体育技能,并将体质测试项目融入到日常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去,构建“x+1+y”的体育课堂模式。实施“课前体质项目训练5分钟,课中体育技能训练20分钟,课尾巩固练习10分钟”,让学生在日常的体育课上既学会体育技能,提高体育素养,又能强身健体。现以去年我校小学四年级学生的体质数据统计作比对:2021年秋季学期,我校四年级模拟县体质项目抽测,参加的总人数是752人,男学生 400人,女学生352人。模拟抽测成绩如下:优良率48.5%,合格率98%,不合格率2%。而在2022年春季学期,我校四年级参加清远市抽测,总人数是 360人,男学生 180人,女学生180人。抽测成绩如下:优良率57.28%,合格率100%。从以上数据可看到,我们的“x+1+y”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不但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还对提高学生的健康体质有很大的帮助。
五、灵活大课间操作,享受大课间运动的乐趣
大课间是一项学生喜爱的群体活动,学校每天上午安排30分钟进行大课间体育活动,保障每天学生在校锻炼的时间,但是如何提高大课间的效率呢?首先,学校的大课间产分室内和室外、晴天和雨天的。晴天时,全体学生分年段分单双周进行大课间活动(疫情的原因),室外的大课间活动是做广播操和跑操或足球操等,室内大课间的学生则做韵律操。遇到下雨天时,全体学生都在室内做手势韵律操,以保证学生每天的运动锻炼时间,让学生在阳光下锻炼,在阳光下健康成长。
六、完善学生健康档案,提升健康评价效果
丰富评价内容,倡导开展多元性评价,注重对身心健康 、运动健康、能力健康等的多方面检验,完善健康极档案,提升健康评价效果。下面列表是我校对学生身心健康及运动健康跟踪监测表,每学期一份,通过此表,可以清晰地监测出学生各方面的健康指数的提升或降低,有利于体育教师或是班科任教师有效指导学生适时适量进行体育运动,提高身体素质。
责任编辑 胡健文6F505F06-2614-4C03-99C8-ABEB5ECC6F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