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的写作手法探析

2022-05-16 07:27吴迪
锦绣·上旬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写作手法老人与海海明威

吴迪

摘要:海明威是美国严肃派作家,其创作的小说多以主人公不向命运屈服为主旨,彰显了其明确的做人态度,也造就了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因为从选材到写作海明威的作品都比较严肃深刻,所以其语言的组织与写作手法的运用也带着强烈的个人特色。本文以其代表作《老人与海》为例,通过对其语言运用与文章处理手法的分析总结其写作手法几个主要特点,以供相关研究学者参考。

关键词:海明威;《老人与海》;写作手法

前言: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最负盛名的一篇短篇小说,不仅获得了普利策奖与诺贝尔文学奖两大奖项的认可,更是让海明威在文坛收获了不可撼动的地位。其讲述了渔夫桑迪亚哥在出海的第84天仍然一无所获、眼看生活就要无以为继,却意外的碰到大鱼。桑迪亚哥在海上与大鱼相争相耗,眼看鱼就要在老人面前败下阵来,其身上血液却接二连三吸引到鲨鱼,血肉也被啃食得所剩无几。桑迪亚哥费劲心力从鲨鱼口中夺回大鱼,然而拖上岸后的大鱼俨然只剩骨架。虽然老人最终没有如愿收获大鱼,但是他的精神却让人佩服不已。就是这样一篇短篇小说,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发人深省,如同海上灯塔,给阅读者以无尽的光明。

一、《老人与海》语言特点

1、语言凝练

《老人与海》作为短篇小说,全文没有华丽的修饰,无论老人行为动作抑或情景刻画都显现出未经细致雕琢的质朴感,加之其简洁凝练的语言,让人读之有种无比真实的感觉。这在文学作品中相当少见,不论何种风格,文学大家们通常会下意识的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加工,或者运用夸张语言,或是极尽细腻的刻画,或者是对环境氛围的烘托,总之,其要增进读者情感带入,必然会在文章结构、语言上花一番心力。如此对比之下,更显得海明威严肃、简洁的写作风格自成一派,不论是开头的“他是个独个摇只小船在湾流打鱼的老头”这样简单的介绍,还是其此后叙事的语言组合形式,都给人以无比间接的感触,但尽管如此,其蕴含的意蕴却依然不减深刻,小船、老头、84天,为读者留出较大的想象空间。

2、善用比喻

《老人与海》的语言简练堪比海报文体,但仍散发着独特魅力,其中细节处一些比喻的运用十分贴切,也是让读者为之赞叹的一大原因。比如在小说中为体现主人公桑迪亚哥的英勇、敢于拼搏的精神,海明威引用了许多比喻词语,用bullet(子弹)比喻小金枪鱼,用razor(剃刀)比喻鲨鱼的鳃,用shovel(铲子)比喻鲨鱼的鼻子和尾巴,用sword(剑)比喻马林鱼,虽然没有过多华丽的修饰,但也让读者在阅读时感受到桑迪亚哥对待于大海犹如英雄在战场上杀敌,如此比喻不仅巧妙地刻画了桑迪亚哥的心理,更将其不屈服的硬汉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1]。省却了大篇幅的氛围渲染,仅是这么几个比喻词就能将读者带入凶险的“战场”,不得不说,这正是海明威写作方面让人佩服的地方。

二、对照手法

《老人与海》中作者海明威并非朴实得全无一丝设计,事实上为了刻画人物、突出主旨,其在文中暗设了许多对照,对比之下,桑迪亚哥所处的境遇与其坚定的内心更为读者留下深刻感触与记忆。小说中老人独自住在海边的简陋茅棚里,一无所获的第85天他扛着打鱼的工具被孩子送出海,两天之后的黎明,他又驾船孤零零的回到了海边,手里拿着工具,第一个来看他的依然是那个孩子——时间、场景和人物,在文章的首尾可算完成了呼应,然而完整的结构对照下却显出一丝凄然的美感,这是海明威在文章中设置的为数不多的“意境”。不过从更深层次看去,这看似相同的场面、平静的回归之下却又暗藏着深刻的思考:老人出海前与归来期间经历了“勇斗大鱼”的事件,此时他的心境已然发生了变化——从精神抖擞、充满信心到疲惫不堪,为读者留下许多思索,毫无疑问他这次没有把鱼带回来,或许是他老了;但,他活着回来了,这亦是一种胜利。海明威没有直接道出老人回归时的情感,但很显然,读者在对照这一出一归的场景时已经领悟到了更多的“东西”。

三、象征手法

海明威是严肃派的作家,这一点在其写作的选材与手法的运用中都有所体现——即便它言语措辞简单,但丝毫不妨碍读者从其文章中体会到深刻的内涵、思想,尤其是《老人与海》中其对象征手法的应用,更让读此作品的人感触颇深。首先小说的设置围绕老人与大海展开,而其实大海之广阔、变换之无常更像是人生的舞台,老人生活寄予大海,征服大海亦是其毕生要面对的困难和使命,即便其凶险万分,丝毫不因老人的处境而给出一丝怜悯,但面对它仍是老人延续生活所必然要做的事,纵使无奈,依然打起精神。除了反应真实的生活,这部小说其实还映射了当时古巴人民的独立、解放斗争,桑迪亚哥的人物取材就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穷苦的古巴底层人民,他们在于殖民者的斗争中展现了勇敢不服输的精神,这与“老人”在勇斗大鱼中的形象如出一辙[2]。而孩子曼诺林则象征着古巴的年轻一代,作为老人的学徒,他无疑是这种抗争精神的延续。

四、冰山理论

人们多年研究分析海明威的作品及其写作手法,与其著名的冰川理论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海明威曾这样解释自己在文学创作中的冰川理论:海上的冰山能够被人们看到的只是很小的部分,它的大部分都藏在海面之下[3]。写作也是一样,容易被人们看出来的东西无需过度刻画,只需反映其真实的一面,真正能体现作品深刻含义的都是海面下的部分,作品要带给读者的正是对于这部分的思考。而其在《老人与海》等作品的创作中也确实是这样做的——呈现故事的本身,不做过多的描绘和修饰,对于海面上冰川,他只粗粗素描出一个轮廓,或是一个“尖”,以至于人们初时对桑迪亚哥老人的了解仅限于“他年轻的时候和壮汉较量过掰腕子”“他小的时候曾经在沙滩上看到過狮子”,但这不影响老人与大鱼较量过程中带给人的震撼,也许正是因为没有对老人做过多的设定,后面的叙述才会带给人如此强的真实感,以至于“风浪”过后,读者仍是久久不能平静,似是获得了极强的体验感而难以走出,又好似因此而激发出内心潜藏的巨大波澜,就如同海面下的冰山,那样的庞大、震撼。

结语:海明威作为严肃派作家是有些“不屑”那些华丽的形容与构思的,但它简单凝练似广告语的笔触下却传达出绝对的深刻。这是他冰山理论的精髓体现,也是他的写作手法之所以得到人们广泛的学习借鉴的一大原因。它在以一个近乎“勇者”的角度在诠释着一部文学作品应有的力度与风格。

参考文献:

[1]李辰雨焉.浅谈海明威《老人与海》的写作手法[J].北方文学,2018(30):74-75.

[2]王一凡.《老人与海》的写作技巧探讨[J].中华辞赋,2018(12):107-108.

[3]宋义平.从《老人与海》看海明威的创作特点[J].商业故事,2016(27):174-175.

猜你喜欢
写作手法老人与海海明威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读后感
《老人与海》与海明威
海明威的写作怪癖
论《在地铁车站》中的“意象”
《黄雀记》写作手法及当代启示
对《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的写作手法的分析
言论
《格列佛游记》中讽刺手法的运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