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劳动教育

2022-05-16 23:41王雪莹关颖
民族文汇 2022年17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劳动教育大学

王雪莹 关颖

摘 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劳动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这是党与国家的要求,也是道德与法治教学需要。文章以大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资料、案例分析、参与教学设计等方法研究劳动教育的渗透策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与整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革新分数至上的传统思想观念,重视劳动教育并落实它,文章结合研究结果简要阐述大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具体措施:①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劳动资源;②采取生动形象的教育方式;③开展精彩丰富的实践活动;④基于家校合作优化作业设计。

关键词:大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劳动教育

前言: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是民族发展的希望,教师在传授他们学科知识的同时要培养他们以劳动为荣的意识,为他们之后成为一个热爱家庭与社会、积极劳动、做事负责的良好公民做铺垫。在劳动教育上,道德与法治学科有着其他课程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教师在综合素质教育不断深化之际,将劳动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价值观。

一、对大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稳步提升,大学生的生活环境也越来越优越,加上父母的溺爱,很多大学生从未做过家务事,在家中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缺乏劳动意识,未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但是如今的大学生缺乏劳其筋骨的机会,所以生活自理能力差,对父母有很强的依赖性,从长远来看,这会给他们今后的成长埋下很多隐患。由于不经历劳动,大学生体会不到父母工作的不易,体验不到生活中每一件物品的来之不易,所以存在各种浪费行为,常见的如浪费粮食[1]。此外,一些大学生甚至鄙视基层的劳动人民,认为环卫工人、建筑工人、农民等是“下等人”,这些都是缺乏劳动教育的表现。素质教育强调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劳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道德与法治教材中蕴含了丰富的劳动素材,在劳动教育上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优势。因此,教师在传授学生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劳动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劳动是美丽的,是光荣的,是伟大的,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2]。

二、大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劳动资源,奠定劳动教育基础

大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很多关于劳动教育的素材,其中一些是显性的,一些是隐性的,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忽视了对它们的挖掘,所以劳动教育效果不明显。素材是实施教育的载体,要想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效渗透劳动教育,教师先要准备好课程资源,而挖掘教材是首要选择[3]。纵观大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发现劳动教育始终是一条主线,贯穿了始终,都蕴含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树立劳动教育意识,去深度挖掘它们,以此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这样既能发挥教材的参考作用,拓宽道德与法治教学深度,还能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二)采取生动形象的教育方式,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实际生活中,部分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时仍然使用传统的“讲解-接受”式教学法,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对照着课本或者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给学生口头讲解劳动的重要性,告诉他们要尊重劳动,更要尊重劳动人民。这样的教育枯燥、乏味,缺乏感染力,很难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了从根本上增强他们的劳动意识,教师必须迎合大学生的认知规律采取生动形象的教育方式,使其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预期效果。

在上课时,教师可以采取多媒体教学法,将课前准备好的视频资料给学生呈现出来,视频中展现的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突出成就,人们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发生的变化。改革开放以前,没有高楼大厦,没有柏油马路,到处都是低矮的楼房,都是泥泞的小路。现如今,一座座大厦和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宽阔平坦的道路纵横交错。这样的画面给学生良好的视觉体验,他们直观地感受到了新中国在共产党带领下的崛起与发展,感受到祖国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结合这样的视频资源,教师再给学生分析背后的原因,让他们知道无论是文化、科技还是工业、农业,每一个领域的突出成就都是建设者们不畏艰难、努力创新、勇于探索,最后用双手建立起来的,使学生认识到劳动的力量,知道劳动是光荣的,伟大的,在增强他们民族自豪感的同时增强其劳动意识。

(三)开展精彩丰富的实践活动,促进大学生知行合一

劳动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既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让他们知道劳动是光荣的,伟大的,还要带领學生开展精彩的、丰富的实践活动,让他们真正体验到劳动带来的愉悦感、满足感,从而促使学生知行合一。

在课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课后收集身边的生活垃圾,然后对其进行分类并完成实践报告,总结自己的成果与心得体会。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上的一些公益性活动如环保志愿者活动,让他们真正动脑动手,通过亲身参与获得深刻的感受,养成保护地球、爱护环境的意识,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劳动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长期组织学生参加这类实践活动,有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促使其知行合一。

结论:

劳动是民族传统美德,在物质逐渐丰富的今天,加强对大学生的劳动教育尤为重要,就现下情况来看有一定的迫切性。教师要树立劳动教育意识,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劳动资源,采取生动形象的教育方式,结合实际情况开展精彩丰富的实践活动,并且基于家校合作优化作业设计,让大学生认识到劳动是光荣的,伟大的,具备较强的劳动意识并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耿纪莹,高焱.新时代高校加强劳动教育的意义与路径探索[J].科教导刊(上旬刊). 2020(31)

[2]黄佳钰.新时代如何开展劳动教育[J].智库时代.2019(10)

[3]郝东.新时代大学生的劳动教育问题探析[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5)

基金项目:本研究为2020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指导项目“劳动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SJGSZD2020010。负责人:王雪莹,参与人:刘国有,刘艳芳,骞真,吕楠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教学劳动教育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至善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
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和有效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浅谈道德与法治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作用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门槛最高的大学(前1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