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国家名片”看中非友谊的发展

2022-05-16 23:35苏芃芃
党史博览 2022年5期
关键词:中非邮票非洲

苏芃芃

纪14《国际保卫儿童会议》邮票,全套2枚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基于自身的历史文化和当时的外交形势,努力探寻新的道路,力求突破西方国家的封锁,与世界所有国家和民族交往。这时,非洲大陆正努力摆脱西方殖民枷锁,成立了很多新兴国家。非洲大陆的新变化引起了中央的注意。在这样的背景下,非洲元素第一次出现在了新中国的“国家名片”(邮票被誉为“国家名片”)上。1952年4月12日至4月16日,国际保卫儿童会议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同年4月12日,我国邮电部发行纪14《国际保卫儿童会议》邮票,全套2枚,面值分别为400元(绿色)、800元(蓝色),由孙传哲设计。两枚邮票图案均为一只巨大健壮的手臂,护卫着4名不同肤色的儿童,包括非洲儿童的形象。图案下方有“国际保卫儿童会议”字样。邮票从侧面体现了中国对非洲大陆的关注,以及中国外交的开阔视野和全球性战略布局。

1955年4月18日至24日,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在周恩来的率领下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使中国同非洲国家之间有了初步了解,开启了中非关系的大门。会议强调了促进亚非区域经济发展的迫切性,指明了亚非国家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和发展前景,为后来中国与非洲国家开展经济合作和争取国际经济新秩序奠定了基础。会议也为中非开展密切的文化交流提供了指导。

此后,中国积极发展与非洲国家的友好交往。1956年5月30日,中国与埃及建交,开启了新中国与非洲国家建交的先河。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先后与非洲大陆的数十个国家建交。中国对非洲大陆的关注逐渐增加。在这样的环境下,非洲元素不断出现在新中国的“国家名片”上。

1959年5月1日,邮电部发行纪61《国际劳动节》邮票,由孙传哲设计,全套3枚,图案分别为“学习马列主义”(蓝色,4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红色,8分)、“庆祝‘五一’节”(绿色,22分)。其中第2枚邮票的图案为三只不同肤色的手紧握一面印有“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红旗,三只手的颜色从上到下依次为白色、黄色、黑色。同年7月25日,为纪念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10周年,邮电部发行纪63《世界和平运动》邮票,刘硕仁、韩象琦设计,全套2枚,图案分别为“约里奥·居里像”(8分,棕色)、“黑、黄、白三种不同肤色人像剪影”(22分,紫色)。其中,22分邮票图案正中是黑、白、黄三种不同肤色人的侧面头像剪影。两套邮票主题鲜明,反映了中国对非洲民族解放运动和世界民族解放斗争的认识,以及对发展中非友谊的期待。

纪63《世界和平运动》邮票,全套2枚

1960年前后,中国面临着空前严峻和复杂的国际形势。一方面,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坚持对中国实行孤立封锁政策;另一方面,曾经与中国关系亲密的苏联,也与中国频频交恶。同时,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空前发展。仅1960年,就有17个非洲国家获得独立,史称“非洲独立年”。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敏锐地察觉到,非洲的新兴独立国家已经作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新中国要想打破政治封锁、开拓外交新局面,契机就在遥远的非洲。于是,新中国邮票上也出现了新的非洲元素。1960年3月8日发行的纪76《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五十周年》邮票,由万维生设计,全套4枚。其中第4枚邮票图案为欧洲、亚洲、非洲妇女的头像。这是新中国邮票上第一次出现非洲妇女的形象。

新兴独立国家作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后,为了冲破西方大国对体育事业的垄断,举行了第一届新兴力量运动会。运动会于1963年11月10日至22日,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举行。同年11月17日,邮电部发行纪100《第一届新兴力量运动会》邮票,由孙传哲、吴建坤、周令钊设计,全套5枚,图案分别为“足球”(8分)、“铁饼”(8分)、“新兴力量大团结”(10分)、“游泳”(8分)、“体操”(8分)。四枚8分邮票的图案均取材于参赛运动员的动作造型;10分邮票图案为不同肤色的运动员携手向前,画面通过描绘来自不同大洲的运动员,不分种族,不分信仰,挽手并肩,朝气蓬勃地行进在绿茵大道上,显示出新兴力量的大团结已形成一股汹涌澎湃的巨流,势不可挡,也表达了中国对包括非洲在内的新兴独立国家的重视以及同这些国家友好交往的期待。

為了发展同新兴独立国家的外交关系,1963年12月到1964年2月,周恩来总理一行访问亚非十四国。这是新中国领导人第一次对非洲国家进行正式友好访问。在访问过程中,周恩来根据万隆会议精神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宣布了同非洲国家发展国家关系五项原则和中国对外经济援助八项原则。这些原则的提出,充分体现了中国同广大亚非国家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行经济、文化合作的真诚愿望。此后,非洲元素更加频繁地出现在新中国“国家名片”上。

1964年4月12日,邮电部发行了纪103《庆祝非洲自由日》邮票,以庆祝“非洲自由日”设立6周年。“非洲自由日”是由1958年4月15日至22日在加纳首都阿克拉举行的非洲独立国家会议决定的。邮票由孙传哲设计,全套2枚,面值均为8分,图案分别为“中非友好”“战鼓”。“中非友好”的主体图案是一名中国工人和一名穿着民族服装的非洲人携手前进。“战鼓”的图案刻画了一位非洲人拍击战鼓的形象。整套邮票设计简洁有力,充满战斗精神,表达了中国人民对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支持以及中非人民的珍贵友谊。

纪100《第一届新兴力量运动会》邮票(部分)

纪110《万隆会议十周年》邮票,全套2枚

1965年4月18日,恰逢万隆会议召开10周年,邮电部发行纪110《万隆会议十周年》邮票,由万维生设计,全套2枚,面值均为8分,图案分别为万隆会议会场外景和亚非人民欢庆团结。整套邮票充满了喜庆气氛,展示了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为世界和平作贡献的决心。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和非洲国家始终相互同情,相互支持。中国对于非洲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给予了道义、物质上的支持。至1979年底,中国已与44个非洲国家建交。

1962年7月,位于非洲西北部的阿尔及利亚正式宣告独立。同年7月10日,邮电部发行了特52《支持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斗争》邮票,由孙传哲设计,全套2枚,图案分别是“火炬及地图”(8分)、“战斗的阿尔及利亚战士”(22分)。8分邮票主图为火炬和阿尔及利亚地图,地图正中印有“支持阿尔及利亚解放斗争”字样。22分邮票主图描绘阿尔及利亚战士手持武器、冲锋陷阵的场面,背景为阿尔及利亚国旗。

毛泽东曾发表声明支持非洲裔美国人的反种族歧视斗争。1963年8月9日,《人民日报》发表他署名的《呼吁世界人民联合起来反对美国帝国主义的种族歧视、支持美国黑人反对种族歧视的斗争的声明》。1968年4月16日,他又发表《支持美国黑人抗暴斗争的声明》。1967年和1968年,邮电部分别发行过两套相关的邮票。1967年10月1日,邮电部发行了文6《毛主席与世界人民》邮票,由邵柏林设计,全套2枚,面值均为8分。两枚邮票图案分别为“毛主席是世界革命人民心中的红太阳”和“世界革命人民无限热爱毛主席”。两枚邮票图案中均绘有非洲人的形象。1968年5月31日,邮电部发行文9《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同志支持美国黑人抗暴斗争的声明》邮票,全套1枚,面值8分,由孙传哲设计。邮票图案是毛泽东主席像和《声明》的摘录。两套邮票展现了毛泽东思想鼓舞着包括非洲人民在内的世界人民为争取独立和自由而奋斗。

20世纪70年代,为改善国际关系,增进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中国开始实施“乒乓外交”。1971年11月,亚非乒乓球友好邀请赛在北京举行,有51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乒乓球代表队参加。为庆祝邀请赛成功举办,邮电部于1971年11月3日发行了编21—24《亚非乒乓球友好邀请赛》邮票,全套4枚,由张克让设计。其中第一枚邮票面值为43分,其他三枚均为8分。图案分别为“邀请赛纪念章”“热烈欢迎亚非朋友”“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亚非人民的友谊”。第三、四枚邮票上均绘有非洲运动员的形象。1973年8月25日至9月7日,中国在北京举办第一届亚非拉乒乓球友好邀请赛。1973年8月25日,邮电部发行了编91—94《亚非拉乒乓球友好邀请赛》邮票,由张克让设计,全套4枚。前三枚邮票面值均为8分,图案分别为“亚非拉乒乓球友好邀请赛标志”“热烈欢迎亚非拉朋友”“女乒乓球运动员”;第四枚22分邮票为“团结和友谊”。其中第二枚邮票和第四枚邮票上都有非洲运动员的身影。邮票的设计风格与编21—24形成延续。邀请赛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中国体育事业取得的成就,而且促进了中国与亚非拉国家的友好交流与共同发展。

文6《毛主席與世界人民》邮票,全套2枚

编91—94《亚非拉乒乓球友好邀请赛》邮票,全套4枚

万国邮政联盟,成立于1874年10月,总部设在瑞士伯尔尼,是最早的世界性的组织之一。1972年,中国恢复了在万国邮政联盟的合法席位。1974年,在万国邮政联盟成立100周年之际,邮电部于当年5月15日发行J1《万国邮政联盟成立100周年纪念》邮票,全套3枚,面值均为8分,由杨白子、叶武林、邓锡清等人设计,图案分别为“人民邮递员”“团结和友谊”“万里长城”。第二枚邮票的图案描绘了5位不同国籍、不同肤色的人物聚在一起,面带微笑,亲密无间,最中间的人物为非洲人形象。它象征万国邮政联盟作为国际性的邮政组织,密切了国际上的联系,把世界各国人民连在一起。可见,20世纪70年代,中国国际声望日益提升,对各种国际性事务的参与度不断提高,与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进一步促进了中非友谊,将非洲与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1978年以后,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并调整了对外政策。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国内经济建设如火如荼。中非关系更趋成熟和务实,交往中的经济因素逐渐突出。中非高层互访也有所增多。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中国虽然没有单独发行非洲题材的邮票,但是在发行一些国际性题材的纪念邮票时仍然会在邮票上加入非洲元素,以表达对中非友谊的重视。这一时期发行的邮票有5套:1979年5月25日发行的J38《国际儿童年》邮票;1981年11月10日发行的J72《国际残废人年》邮票;1982年10月16日发行的J80《世界粮食日》邮票;1985年3月8日发行的J108《联合国妇女十年》邮票;1985年7月11日发行的J113《郑和下西洋五八○周年》邮票。

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但中非关系良好发展的形势没有改变,并日趋健康、稳定。中国和非洲在国际事务中继续相互同情和支持,共同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合力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1996年5月8日至22日,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访问肯尼亚、埃及、埃塞俄比亚、马里、纳米比亚、津巴布韦。在访问期间,他发表了题为《为中非友好创立新的历史丰碑》的主旨演讲,提出发展面向21世纪长期稳定、全面合作中非关系的五点建议。此后,非洲国家的领导人频频访华,中非经贸关系也发展迅速。中非关系在低调、成熟、健康、稳定地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国发行的邮品中包含非洲元素的只有一枚小型张和一套邮票。1992年7月25日,邮电部发行1992-8M《第25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小型张)(J)。小型张由殷会利设计,面值5元,图案描绘了马拉松长跑最后冲刺时不同肤色运动员奋力争先的紧张场面。画面中也包括非洲运动员的形象。1995年9月4日,邮电部发行1995-18《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J)邮票,全套4枚,图案分别为“平等”“发展”“和平”“友谊”。其中,第2枚邮票图案为非洲妇女的侧面头像。

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在国际事务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增强。非洲的形势也趋于稳定,经济开始好转。中国和非洲都面临着经济全球化等一系列挑战,需要建立全面合作的关系来确保各自长远、稳定的发展。中国与非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相互支持。双方共同为创造一个平等与和睦、融洽与繁荣的世界而奋斗。

在这样的背景下,2000年6月1日,为了庆祝新世纪的第一个儿童节,国家邮政局发行2000-11《世纪交替  千年更始——21世纪展望》(T)邮票。郵票图案选自8幅获奖作品,分别为“奔向新世纪”(30分)、“我造大桥通台湾”(60分)、“树上宫殿”(60分)、“保护地球”(80分)、“新世纪的交通”(80分)、“遨游太空”(80分)、“地球变年轻了”(2.60元)、“世界和平”(2.80元)。其中第六枚邮票“遨游太空”,描绘了世界上不同肤色的儿童乘坐宇宙飞船遨游太空的画面。画面上也包括非洲儿童的形象。邮票的发行从侧面表达了中国要与包括非洲在内的世界各国共同为21世纪的美好生活而奋斗的主题。

在21世纪最初的几年里,政府间的官方交往是发展中非关系的主渠道,双方民间团体的往来也不断增加。中非间的文教、卫生、新闻、体育、学术等交流愈发频繁,双方形成立体和多层面的交流。随着双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非洲的文化遗址出现在了中国的邮票上。2001年10月12日,为庆祝中国和埃及建交45周年及展示两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中国和埃及联合发行了2001-20《古代金面罩头像(中国和埃及联合发行)》(T)邮票,全套2枚。邮票由王虎鸣、塞义德·白德拉维(埃及人)设计。图案为中国三星堆金面罩头像和埃及图坦卡蒙金面罩头像,分别出自两国3000年前的古代文化遗址。两枚邮票面值均为80分。邮票的发行充分说明了,在中非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双方在政治、经贸和文化等领域的友好合作有了长足发展。

中非合作论坛是中国和非洲国家之间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的集体对话机制,旨在加强平等磋商、扩大务实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中非合作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于2000年10月10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在论坛的推动下,中非关系进入了快速、全面发展期,开创了中非互利共赢的局面。2006年是新中国与非洲国家开启外交关系50周年。同年11月3日至5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三届部长级会议顺利召开。北京峰会通过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宣言》和《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07至2009年)》两个成果文件,将中非关系的定位提升为“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树立了中非友好合作的新里程碑。2006年11月3日,为庆祝这次会议的召开,国家邮政局发行2006-20《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J)邮票,由王虎鸣设计,全套1枚,图案为中非合作论坛的会徽。因为邮票的发行是中非友谊的见证,所以中国将50万套邮票赠送给了非洲5个国家。

2013年9月至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2015年3月28日,《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文件提出了“一带一路”建设的“五通”建议,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从中非关系的发展来看,“一带一路”建设的“五通”基本涵盖了中非合作的各个重要领域。此后,中非间的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明显提速,双边贸易始终活跃,中非民间友好工作不断开展,中非合作成果不断惠及全体人民。

在这样的形势下,2016年9月10日,中国邮政发行2016-26《海上丝绸之路》(T)邮票,全套6枚,采用联票形式设计,同时发行小全张1枚。设计者何洁、周岳。邮票图案分别为“政策沟通”(1.20元)、“设施联通”(1.20元)、“贸易畅通”(1.20元)、“资金融通”(1.20元)、“民心相通”(1.50元)、“海上交通”(1.50元)。其中第三枚邮票“贸易畅通”和第五枚邮票“民心相通”上出现了非洲元素。第三枚邮票图案中的远景为埃及开罗的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父子大厦。第五枚邮票图案近景中描绘有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亚非欧人民一起载歌载舞的景象。邮票设计巧妙,寓意“一带一路”将推动沿线各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也将增进各国人民的文化交流,让各国人民共享和谐、安宁、富裕的生活。

“一带一路”有力地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2018年11月5日至10日,第一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博览会以“新时代,共享未来”为主题,吸引了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11月10日,博览会闭幕时,累计意向成交578.3亿美元,其中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累计意向成交47.2亿美元。2018年11月5日,中国邮政发行2018-30《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J)邮票,设计者宋鉴,全套2枚,图案分别为“开放合作”“共享未来”,面值均为1.20元。其中第二枚邮票图案上包含非洲元素,主图是博览会吉祥物“进宝”,背景为用剪影形式展现博览会12个主宾国的主要城市风光,其中包括非洲国家埃及的狮身人面像和金字塔剪影。邮票向全世界表明: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中国政府坚定支持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博览会的成功举办,体现了“一带一路”带给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发展的新机遇。

进入21世纪后,中国同非洲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促进了非洲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2020年是中非合作论坛成立20周年,也是中国与非洲团结一致,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一年。同年11月24日中国与埃塞俄比亚联合发行2020-5《中埃建交五十周年》(J)邮票,设计者马立航,全套2枚,面值均为1.20元。因为北京和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是友好城市,所以设计者选取了两国首都的城市公园为图案。此套邮票的发行进一步加深了中非友谊,也展示了中国在推动非洲基础设施建设上的重要作用。

2020-5《中埃建交五十周年》(J)邮票,全套2枚

除了内地发行的邮票,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也发行过包含非洲元素的邮票。这些邮票分别是:2007年8月23日,香港特别行政区发行的一套六角形邮票——《公民教育》特别邮票,全套4枚;2018年6月7日,香港特别行政区发行的一套以手语和盲文为主题的《共融沟通》特别邮票,全套6枚,另发行小型张1枚;2016年7月29日,澳门特别行政区以《2016运动会》为题发行邮票,全套4枚,由钟渠盛设计。这3套邮票,体现了特区多元的社会环境,以及不同社群互相包容、和平共处的现实。

中非友谊源远流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双方关系更加密切。改革开放后,中非关系更趋成熟和务实。20世纪90年代,中非关系继续发展。进入21世纪,中非关系发展进入高潮,形成立体和多层面的交流。中非友谊不但继续了历史的传承,而且不断发展并取得新的成就。非洲元素多次出现在新中国的“国家名片”上。这些邮票在设计上独具匠心,富有时代特征,记录了1949年至今中非友谊的发展历程。

猜你喜欢
中非邮票非洲
独一无二的邮票
《走出非洲》:关于非洲最美的一本书
SelTrac®CBTC系统中非通信障碍物的设计和处理
非洲反腐败新观察
非洲鼓,打起来
邮票上的“三月三”
深化中非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合作
课堂教学中非言语交往研究
找寻通往童年的那张“邮票”
对叶百部中非生物碱化学成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