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结合”试验成功后聂荣臻元帅与我们合影

2022-05-16 23:35刘济华
党史博览 2022年5期
关键词:两弹聂荣臻元帅

刘济华

1966年10月,聂荣臻在“两弹结合”试验场。前右一为李福泽,后右一为钱学森

1966年11月5日上午,初冬的新疆和田机场,乍寒还暖。

蓝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从昆仑山上流下的雪水静静地流着。远处,一片绿色的沙枣树,还在开放着一朵朵粉色的花。

从核基地马兰机场飞来的军用飞机着陆后,聂荣臻元帅走了下来。

1956年,聂荣臻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主管科学技术工作。

聂荣臻元帅以战略家的雄才大略,首先抓制定科技方针与科技规划工作,亲自参与领导国内外专家制定《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对工业、农业、国防和其他科学技术领域进行了全面的规划和安排,使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了正确的方向,明确了近期和长远的目标,以及具体的实际的步骤。他还签发了新中国第一个比较系统的武器装备发展规划。

与此同时,聂荣臻向中央军委提出方案,建议研制少量的导弹、核武器,掌握必要的自卫手段,以打破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的核讹诈;还要使常规武器配套,不断加强陆、海、空军的现代化装备。不久,聂荣臻受命领导研制“两弹”任务。第二年,他又受命领导研制人造卫星工作。他积极领导组建导弹研究院,核武器、飞机、舰船、电子设备、人造卫星以及其他兵器的研究机构,试验基地和国防科技高等院校。同时,他还采取“将全国的科技力量相对集中,形成拳头,进行突破”的战略措施,使科技战线取得一次次突破性成就。

20世纪60年代初,在国内遇到严重困难,苏联撤走全部专家、停止一切技术援助的情况下,聂荣臻先后两次向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周恩来等写报告,明确提出“两弹一星”必须坚持“攻关”,并进一步强调必须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已有的成果为辅”的方针。这一远见卓识的方针,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的赞同和支持,并得以实施。经过几年艰苦努力,终于在1964年6月,我国成功发射了自行研制的第一枚中近程地对地导弹。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在聂荣臻现场亲自指挥下,1966年10月27日,我国用“东风二号”导弹携带核弹头进行了第一次导弹核武器发射爆炸试验,并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核导弹,正式拥有了用导弹投射核弹头的能力。

1966年11月5日下午,聂荣臻(前排左七)与训字208部队(和田测量站)官兵合影

“两弹结合”试验成功后,聂荣臻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他不顾连日来奔波于试验场的疲劳,风尘仆仆从导弹基地飞到新疆核基地视察。1966年11月5日,聂荣臻元帅从马兰核基地飞到和田,看望刚组建的第二十试验训练基地第七试验站(即和田站)的官兵。

来和田的陪同人员有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副主任张震寰少将,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第二十试验训练基地参谋长徐明少将,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第二十一试验训练基地司令员张蕴钰少将。

在机场迎接聂荣臻元帅一行的有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张希钦少将,空军第9军副军长张毅以及和田军分区、和田地委的领导。

迎接人员向聂荣臻元帅立正、敬礼,并上前与他握手,聂荣臻元帅一一还礼。寒暄后,他们坐车前往约10公里外的专区行政中心——和田。

和田地区行政公署驻和田县的和田镇,聂荣臻元帅下榻在和田专区地委招待所。

稍事休息,东道主为迎接聂荣臻元帅举行了隆重的欢迎午宴。宴会前,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张希钦少将邀请聂荣臻元帅讲话。与会者鼓掌,聂荣臻元帅向大家挥挥手,微笑著说:

我首先代表毛主席、林副主席、周总理向大家问好!

大家都知道了我们刚进行的“两弹结合”的试验,这次试验成功是震惊中外的伟大胜利。这次试验,是在过去导弹和核弹头分别试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综合性的更高级的试验,是带有战斗实用性质的试验。试验结果,证明我们的设计是成功的,水平是不低的,质量也很好。通过试验,发现和解决了很多重要问题,为今后其他型号的设计和结合,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初步摸索了这种战略性武器的综合使用性能,对今后部队的装备、训练、战斗使用、基地建设都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这些经验,都是十分可贵的,一定要认真总结起来。

我刚从核试验基地弹着区过来,察看了“两弹”飞行试验核弹头爆炸投影点地区被烧成玻璃体的地面。我们的中近程地对地导弹能达到这样准确,核弹头和引爆控制系统设计得这样可靠,是很不容易的,真了不起。这说明我们的技术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新疆各级党政机关和人民群众对在新疆的核试验基地和导弹基地的两个试验站建设的大力支持!

我在导弹基地看了刚运到基地的中程地对地导弹,看了试验发射这种新型地对地导弹的发射阵地。这是新型号的导弹,比“两弹结合”用的导弹要打得远,就是要打到和田地区的弹着区。我们最近在和田建立了一个试验站,希望新疆以及和田各级党政机关和人民群众一如既往的给予支持和帮助。

聂荣臻元帅激动人心的讲话使与会者备受鼓舞和振奋,与会者用热烈的掌声向聂荣臻元帅表示敬意。

聂荣臻元帅很想到新勘测的弹着区实地看看,但由于新勘测的场区道路不好,只能在地图上看了看中程地对地导弹弹着区的位置。第二十试验训练基地参谋长徐明少将对着地图向他作了介绍。

新疆是久负盛名的瓜果之乡,瓜果品种繁多,质地优良。宾馆的服务员这时候端上来切好的哈密瓜、马奶子葡萄、石榴、杏、蟠桃等新鲜水果和无花果、巴旦杏、桑葚等干果让首长们品尝,大家一边吃一边赞不绝口。

聂荣臻元帅高兴地对在场的几位将军说:“这次来西北,坐飞机过了包头,沿途都是沙漠戈壁、戈壁沙漠,两个基地都是建在大戈壁滩上。戈壁滩雖然荒凉,但搞尖端武器试验,却是一个很好的地方。在这些地区建立基地,既搞了科学试验,又开发了戈壁滩。导弹试验基地,1960年初建时,一片荒凉,现在已大大变了样。试验部队要建很多观测点站,驻地很分散。这个分散,对开发戈壁滩起了很好的作用。戈壁滩主要问题是缺水,但是解决水源并不是很困难。有的地方可以引河、湖里的水,有的河流可以建蓄水库(两个基地已各有个小水库),很多地方都可以打井,水位也不太低。打一口井,投资不多,一般可灌溉500亩地。有了水,几乎内地的粮食、蔬菜都可以长,亩产量一般比内地还高。”

将军们对聂荣臻元帅的讲话表示赞同。

下午5时许,驻和田部队与聂荣臻元帅合影的约定时间到了。

合影时,其他驻军来的都是营以上干部,唯有和田测量站的干部和战士全都参加。

与这位从“两弹结合”试验场走过来的共和国元帅坐在一起,人们不禁想起了不久前在“两弹结合”发射前最危险也最为关键的时刻发生的一幕:

原子弹弹头与导弹的对接工作开始了。承担弹头与导弹对接任务的操作手叫田现坤,一名入伍只有3年的四川籍战士。为了精准操作,田现坤必须钻进导弹和原子弹弹头之间仅有的50厘米的缝隙!

在狭窄的缝隙里,为了操作方便,田现坤只能把御寒的皮衣、工作服全脱下来,只穿着部队发的一件绒衣,钻进去开始对接工作。

将经过单独测试合格后的原子弹弹头与导弹弹体对接,是一项重中之重、险之又险的工作。要把密密麻麻的插头一个个精准地连接起来,需要极大的耐心,又要非常细心。特别是连接引信时,稍有闪失,后果不堪设想。

两弹对接的时候,按规定无关人员一律撤离,但是聂荣臻、钱学森都不愿走开,一直在寒风中,揪心地关注着田现坤的操作。

“两弹一星”精神,情在其中。元帅没有任何话语。但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这就是共和国的元帅啊,为了国防科技事业,他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共和国有这样的元帅在现场坐镇指挥,航天战士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还有什么艰险不能战胜,还有什么生命不能奉献?

正常情况下,40分钟完成的操作,这一次,田现坤用了80分钟,精准完成了弹头引爆装置和调温系统的检测、安装,以及固定调温软管和信号电缆等上百个动作,中国自行研制的导弹和原子弹终于实现了历史性的结合!

田现坤完成操作后,聂荣臻元帅亲自给他披上衣裳……

“两弹一星”精神,情在其中。这是元帅亲自给战士披上一件简单的衣裳吗?这是元帅给科技战士最高的奖赏!这是元帅给科技战士送来的最大的温暖!它温暖着科技战士的心房。

元帅亲自给战士披上衣裳,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引起的震撼,亦有这样一处“无声”的悠然境地,传递着精神与灵魂中种种箴言与奥义,而这传递桥梁的建立无需浓墨重彩、华丽修饰,它所需要的是宁静淳朴的内心与憬悟,还是一个坦诚而透彻的生命。

共和国元帅的心里有战士啊!

合影开始了,请记住这个时间吧:1966年11月5日下午5点。

合影前,聂帅发表了简短而热情洋溢的讲话。聂帅用他浓浓的四川家乡话说:“同志们,你们支援祖国的边疆、守护祖国的边疆、保卫祖国的边疆、建设祖国的边疆,你们辛苦啦!我代表毛主席、林副主席、周总理向你们问好!”

参加照相的指战员掌声雷动,用热烈忠诚的目光向共和国的元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共和国开国元帅与和田测量站全体指战员合影,是对和田测量站的最高奖赏!是永远珍藏在和田测量站每一名指战员心中的最高荣誉!鼓舞着全体指战员为了祖国的国防科技事业奋斗坚守在大漠深处!

聂荣臻元帅一行的到来,在和田是一次空前的将帅大聚会,让我们既近距离接触了共和国的元帅,又近距离认识了共和国的将军们。他们是:

张希钦,河南省东明县(今属山东省)人,时任新疆军区副司令员,1975年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1978年兼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八、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张震寰,祖籍福建省闽侯县,曾任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副主任,国防科委党委常委等职。第五届、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红星功勋荣誉章(一级)。1964年,作为首次核试验委员会成员兼试验部部长,参与组织指挥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工作。1965年,作为第二次核试验委员会成员,参与组织指挥了我国首次原子弹空爆试验。1967年6月,按照中央军委的决定,作为我国首次氢弹空爆试验现场指挥主要成员,负责氢弹试验的组织工作。

张蕴钰,河北省赞皇县人。曾任基地司令员,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兼基地司令员和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参谋长,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副主任等职,为“两弹一星”事业作出了贡献。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

徐明,黑龙江省阿城县人。曾任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第二十试验训练基地参谋长、司令员等职,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张毅,湖北麻城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空军第9军副军长,第11军副军长。1981年离休时为正军级。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1963年晋升为大校军衔。曾经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东北解放纪念章、华北解放纪念章、抗美援朝纪念章。

这次合影后不久,和田站迎来了“东风三号”第一发试验任务。这也是和田站建站后的首发试验任务。而聂荣臻元帅从新疆回北京向党中央毛主席汇报完“两弹结合”试验任务的情况后,又一次赶到第二十试验训练基地发射场,现场指挥“东风三号”的首次发射,首区和落区在聂荣臻元帅的指挥下共同重温“两弹结合”试验的辉煌时光。

时光荏苒,一晃20多年过去了。1992年5月14日,共和国最后一位开国元帅——当年视察和田测量站并与全体官兵合影的聂荣臻元帅逝世。获此消息,在和田测量站工作过的每一名指战员都很悲痛。遵照聂荣臻元帅的遗嘱,他的一部分骨灰被安葬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烈士陵园,因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聂荣臻元帅当年亲自选定的地方。

猜你喜欢
两弹聂荣臻元帅
白求恩给聂荣臻的最后一封信
通城起义:罗荣桓元帅之路第一功
“两弹元勋”邓稼先 深藏功与名,汗洒戈壁滩
“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
周恩来与“两弹”的情怀(上)
周恩来与“两弹“的情怀(下)
聂荣臻的军事秘书谈聂荣臻
记叶剑英元帅的一次垂钓
元帅与士兵
聂荣臻元帅的丰功伟绩永载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