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二方面军用鲜血和生命铺就长征“最后一公里”

2022-05-16 21:01杨晓哲
党史博览 2022年5期
关键词:四方面军方面军胡宗南

杨晓哲

甘孜城。1936年7月1日,红2、红6军团在这里与红四方面军会师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三个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由于张国焘畏敌动摇,会师过程一波三折。红二方面军坚决执行中共中央命令,坚守陇南孤军奋战,为党和红军的团结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

20世纪60年代初,贺龙在红二方面军战史座谈会上说:“张国焘违背中央军委的指示,二方面军几乎遭到全军覆没。”“那是个伤心的事情。”“二方面军吃了很大的亏呀!”“把这一段很好地写一下,很好地写一下。”

贺龙说的“这一段”,是指1936年9月到10月,红二方面军在陇南等地的作战行动。让我们走进历史,看看当时发生了什么。

收到中央关于今后行动的战略方针

1936年9月,红二方面军长征走出草地,抵达陇南哈达铺。此时与一年前相比,革命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年前的9月,张国焘拒绝执行党中央指令,分裂红军率部南下,党中央率红1、红3军团和直属部队数千人北上,在哈达铺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随后奔赴陕北,开创新局面。

同在一年前的9月,国民党军调集130多个团对湘鄂川黔根据地进行第三次“围剿”,重兵压境步步进逼,形势十分严峻。11月19日,红2、红6军团退出长江南岸最后一块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两天后,南下的红四方面军在百丈关战役中失利,损失惨重,被迫撤到(四)川(西)康边界地区休整。

一年后,中国革命的局面无论政治还是军事方面,都有了显著改观。

其一,在党中央努力下,张国焘于6月间撤销自立的“中央”,成立中共中央西北局。随后在红二方面军推动下,张国焘与红四方面军开始北上,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在即,党内分裂行将结束。

其二,同样在6月,中共中央与共产国际恢复了电台联络。共产国际同意通过向宁夏和新疆运送武器支援中国红军。这一承诺如果兑现,无疑将大大提高红军的战斗力。

其三,还是在6月,广东、广西实力派人物陈济棠、李宗仁等发动两广事变,联合组成军事委员会,将两广军队改称“抗日救国军”,进军湖南北上抗日。蒋介石急调驻陕西的胡宗南部前去阻截,陕甘敌情为之减轻。

其四,中共的统一战线工作取得长足进展。张学良同意与中共共同成立以兰州为中心的西北国防政府,红军和东北军组成抗日联军,背靠新疆与外蒙古获取军援,东出绥远与日军作战。

双方计划以张学良的东北军控制河西走廊,打通新疆通道;红军占领宁夏,打通外蒙古通道。

当时的行政区划,宁夏与苏联实际控制的外蒙古相接,占领宁夏即可接获苏联的军事援助。而当时实行亲苏政策的新疆督办盛世才,于3月间主动写信给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王明,表示愿将苏联援助中国红军的武器弹药经新疆转运到甘肃边界。

根据此时局势,中共中央于1936年8月12日给红二、红四方面军发去电报,提出今后行动的战略方针。

党中央指出:“一、二、四三个方面军有配合甲军打通苏联,巩固内部,出兵绥远,建立西北国防政府之任务。”其步骤是:“十二月起三个方面军中,以一个方面军任保卫陕甘宁苏区,并策应甲军对付蒋介石之进攻。以两个方面军趁结冰渡河,消灭马鸿逵,占领宁夏,完成打通苏联任务。”

电报中的“甲军”指的是张学良的东北军,马鸿逵时为国民党宁夏省主席。

1936年7月5日,红2、红6军团组成红二方面军,任弼时任红二方面军政治委员。图为当时的任弼时

最艰巨的任务

中共最初计划由东北军占领兰州(此时东北军于学忠部驻守兰州),控制河西走廊,接通新疆;红军第一、四两个方面军北渡黄河占领宁夏,接通外蒙古。但这个计划上报后,被共产国际否决。1936年8月15日,共产国际电告中共:“不能把张学良本人看作可靠的同盟者。特别是在西南失利之后,张学良完全可能发生动摇,甚至会直接背叛我们。”

“西南”指广东和广西。

为此,中共对打通苏联的计划作出调整,决心红军兵分两路,分途接近宁夏和新疆。

8月25日,毛泽东等人致电王明,提出:“如果苏联方面能答應并且能做到及时的确实的替我们解决飞机、大炮两项主要的技术问题,则无论如何困难我们决趁结冰时节以主力西渡接近新疆与外蒙(古)。其部署拟略变前电计划,大致可定为:(甲)以一方面军约一万五千人攻宁夏,其余担任保卫苏区,十二月开始渡河;(乙)以四方面军十二月从兰州以南渡河,首先占领青海之若干地方作为根据地,待明年春暖逐步向甘、凉、肃三州前进,约于夏季达到肃州附近;(丙)以二方面军位于甘南,成为(甘南)苏区南(与)陕甘苏区联系。”

“甘、凉、肃三州”指甘肃的张掖、武威、酒泉。

调整后的方案由红四方面军取代东北军,负责占领河西走廊接通新疆,红一方面军负责占领宁夏接通外蒙古,红二方面军在陇南与敌周旋,战略策应。

从敌情看,宁夏和青海只有国民党地方军阀军队,红一方面军1.5万人、红四方面军3.3万人分别对付“宁马”和“青马”压力不大。与红二方面军对阵的,则有国民党第3军、第37军及陕西、四川前来增援的军队。而此时经过草地大量减员后,红二方面军只剩1.33万余人,任务无疑最重。

红二、红四方面军会合后,张国焘妄图分裂红军,把红二方面军拉过去。任弼时同朱德、贺龙、刘伯承等一起,与张国焘的分裂活动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促使红四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共同北上。图为描写当时与张国焘斗争的油画《坚持北上》(作者张文源)

党中央的这个部署,显然更多出于政治考量,最艰巨的任务,交给了不受张国焘控制的红二方面军。

8月30日,中央提出9月到11月红军的部署:红一方面军主力占领海原、靖远、固原及其以南地区;红四方面军占领临潭、岷县、漳县、渭源、武山、通渭地区;红二方面军速向陕甘交界处出动,首先插到王均防线之后占领凤县、宝鸡、两当、徽县、成县、康县地区,再与王均作战。中央指出:“三(个)方面军的行动中,以二方面军向东行动为最重要,不但是冬季红军向西北行动的必要步骤,而且在目前我们与蒋介石之间不久就将举行的双方负责人谈判上也属必要。此外,在保护甲军与李毅,使(其)不受蒋介石可能的打击,以及解决给养补充问题都是必要的。”

“王均”是国民党第3军军长,“李毅”是张学良的代称。

按照这个部署,红一方面军位于兰州以东,当面敌军主要是国民党骑1军何柱国部;红四方面军位于兰州以南,当面敌军主要是国民党第37军毛炳文部。两个方面军一北一南,对西兰公路形成夹击态势,拱卫兰州。红二方面军则东出陕甘边界吸引敌军,并对红四方面军右翼形成掩护。

西兰公路是西安到兰州的一条交通动脉,也称陕甘大道,1935年5月1日正式通车。

党中央和西北局各自拟订了三个方面军协同作战的计划

根据中央统一部署,红二方面军于1936年9月8日在哈达铺发布《第二方面军基本命令》,发起成(县)徽(县)两(当)康(县)战役。

9月11日,红二方面军从哈达铺附近兵分三路向东出击:左路第6军18日占领两当,随后向陕西凤县出击;中路第2军主力和第32军及方面军指挥部,17日占领成县,19日占领徽县;右路第2军6师绕过武都,19日占领康县,随后出击陕西略阳。

至此,红二方面军完成战役目标,开始在这一带发动群众,筹集资材,宣传抗日,扩大红军,建立临时根据地。然而敌情发生了很大变化。

8月30日,中央部署红军冬季行动时,驻守甘肃的国民党军兵力不多,只有第3军2个师,第37军2个师,骑1军4个师和少数新编部队。当时蒋介石正在南方应对两广事变,中共中央乐观估计:“蒋在西南问题解决后出兵,到西北时尚有两个月左右时间。”

实际上,9月4日广西方面即与蒋介石达成协议,两广事变画上句号。与此同时,蒋介石调集驻陕西的关麟征等部4个师、川军孙震等部3个师增援甘肃,并令胡宗南第1军(4个师又1个旅)由长沙乘火车出发,快速赶往西北。

面对新的敌情,党中央和西北局于9月13日、14日各自拟订了三个方面军协同作战的计划,共同点都是在西兰公路附近首先打击快速西进的胡宗南部,擒贼先擒王。胡宗南是蒋介石嫡系,在西北国民党军队中装备最好、兵力最强。双方不同点在于,党中央要求红四方面军控制西兰公路,以红二、红四方面军为主对付胡宗南;西北局则希望红一、红四两个方面军主力在西兰公路夹击敌军,红二方面军前出侧翼牵制策应。

9月15日,中央来电说明:“一方面军主力如南下作战,则定(边)、盐(池)、豫(旺)三城必被马(鸿逵)敌去,于尔后向宁夏进攻不利。”因此,“对东敌作战宜以二、四方面军为主力,一方面军在必要时可增至一个军协助之”。随后,中央分别于9月15日至17日连电张国焘等,告知:“胡宗南部队大部已到西安,现陆续向西运。四方面军宜迅速占领隆(德)静(宁)大道,否则将被截断。”“四方面军主力务须在三天内进占界石堡及以西地段,否则胡军乘汽车将在二三日内控制界石堡。”

中央担心红一、红四方面军在西兰公路被截断无法会合,张国焘则对红四方面军单独迎战胡宗南心生畏惧。17日,张国焘等致电中央,询问“如四方面军不在西兰路钳制胡敌,一方面军能否单独攻宁夏;如四方面军趁势速经河州(今临夏回族自治州)附近过黄河抢占永登,是否利于一方面军行动”等问题。

两天后,中央电告张国焘和红二方面军:“向宁夏及甘西发展,重点在宁夏,不在甘西。”“如使胡宗南确占静(宁)、会(宁)地区会合毛炳文,彼既可加强马鸿逵,使我们攻宁夏计划失败,又可加强马步青,使你们攻甘西计划失败。如此,有各个击破之虞。”“夺取宁夏,打通苏联,不论在红军发展上,在全国统一战线,在西北新局面上,在作战上,都是决定的一环。在当前一瞬间,则拒止胡军把一、四两方面军隔开,又是决定一环。”“甘西”指甘肃河西走廊地区。

中央态度非常明确,红一、红四兩个方面军分途打通外蒙古与新疆的计划已不适应当时敌情,三个方面军必须协同作战夺取宁夏,才能达成战略目标。

红二方面军坚定不移地站在党中央一边

此时,张国焘虽已撤销自立的“中央”,但仍拒绝接受党中央领导。为顾全大局,中央同意双方暂时以北方局和西北局名义,横向联系、遇事协商,共同接受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领导。这虽然避免了党内对立,却形成了两个指挥系统,不利于三个方面军协同作战,同时分裂隐患依然存在。

为改变这种局面,1936年9月19日,红二方面军主动致电中共中央和朱德、张国焘,建议马上成立军委主席团,“以军委主席团集中指挥三个方面军作战”。

9月21日,中央复电指出:“统一指挥十分必要,我们完全同意任(弼时)、贺(龙)、关(向应)、刘(伯承)四同志之意见,以六人组织军委主席团,指挥三个方面军。”并提出:“此间军委以毛(泽东)、彭(德怀)、王(稼祥)三同志赴前线与朱(德)张(国焘)陈(昌浩)三同志一起工作。”

事实证明,红二方面军的担心并非多余。就在中共中央来电当晚,张国焘拒绝执行中央部署,并告知朱德:“坚决反对静会战役计划,自主即速采取第二方案。”

“静会战役计划”是指9月18日中共中央西北局岷县会议制定的《静宁、会宁战役纲领》,即红四方面军北上,相机占领静(宁)会(宁)大道,“配合一方面军在运动战中夹击该大道上之胡敌”,“争取与一方面军会合为目的”。这个计划与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是一致的。

1937年12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政治局会议。图为出席会议的部分人员合影。左起:张闻天、康生、周恩来、凯丰、王明、毛泽东、任弼时、张国焘

所谓“第二方案”,即红四方面军改北上为西行,从兰州以西过黄河,避免与胡宗南部作战。张国焘的理由是:“估计到一、二两方面军能够牵制的敌力和四方面军的实力,目前与胡宗南之一路军在静(宁)会(宁)这一四面受敌之地区决战是不利的。”

张国焘的计划是:红四方面军“以基干两个军,迅速由兰州西之永靖、循化一带渡过黄河”,然后“以有力一部”绕过兰州东进,到达靖远至中宁黄河左岸,“配合一方面军由靖远、宁夏段渡过黄河,形成会合和互相策应形势”。此处“宁夏”指宁夏城,即银川。“一方面军即在现地区活动”,“尔后在结冰期以一、四两方面军渡河工兵队的隔岸互相援应,实现一方面军主力渡过黄河”,占领宁夏。“二方面军完成在两当、宝鸡牵制胡敌东进任务后,即经栒邑、郿县(今眉县)、庆阳中间地区打通一方面军。”

按照这个计划,红四方面军可以避开胡宗南,由红二方面军单独迎敌,待红一、红四方面军渡过黄河后,红二方面军再从天水以东北上,穿过西兰公路与红一方面军会合。彭德怀对此指出:“要二方面军吸引胡敌任务完毕后,走略阳、郿县,打通与一方面军的联络,这是自欺,目的是使二方面军回岷县就张国焘之范,或出陕南,使之在事实上不能与一方面军会合。”

红四方面军西撤后,红二方面军左翼失去掩护,四面受敌,情势危急。从军事角度看,此时应迅速脱离险境避免损失。彭德怀向毛泽东建议:“二方面军目前应坚决趁胡敌尚未集中,速过渭河,渐次向庄浪靠拢,适当时机与一方面军会合,决不应久停渭水以南。”

1937年春,贺龙(后右)与关向应(后左)、周士第(前左)、王震在富平县庄里镇合影

从政治角度看,力劝张国焘回头,实现三个方面军会师共同对敌是首要任务。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减轻张国焘的敌情顾虑,这个任务只能靠红二方面军来完成。因此,毛泽东电告彭德怀:“二方面军如何北上,这当在明了胡宗南动向”后,再决定之。

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展开政治攻势,力劝张国焘回头:“中央认为:我一、四两方面军合则力厚,分则力薄;合则宁夏、甘西均可占领,完成(共产)国际所示任务,分则两处均难占领,有事实上不能达到任务之危险。一、四两方面军合力北进,则二方面军可在外翼制敌;一、四方面军分开,二方面军北上,则外翼无力。”会合后,红一、红四方面军“或合力先取宁夏,或分途并取宁夏、甘西。二方面军仍在外翼制敌,则万无一失”。

红二方面军也发去电报,苦劝张国焘听命中共中央:“关于一、二、四方面军目前行动,比过去任何时期迫切要求能协同一致。否则,只有利于敌之各个击破,于革命与红军发展前途有损。我们已向陕北建议,根据目前情况和三个方面军实际情况作出三个方面军行动的最后决定。”

“以四方面軍目前位置再北移转会(宁)地区,尚不致丧失时机。我们请求你们暂以四方面军停止在现地区,以(待)陕北之决定。陕北与国际有联络,因国内情况较明了,而且与各方面行动、统一战线工作有相当基础,必能根据各种条件订出有利整个革命发展的计划。”

紧要关头,红二方面军坚定不移地站在党中央一边。

既是党中央保驾护航的卫士,也成了张国焘避险求安的盾牌

为劝返张国焘,减轻红四方面军压力,中央决定派红一方面军主力南下。1936年9月25日,彭德怀致电张国焘,告知:“奉毛主席电令,一方面军主力配合四方面军夹击胡宗南北进部队,27日开向将军铺、单家集出动。”

26日,中央告知张国焘:“确息:胡宗南部在咸阳未动,其后续尚未到齐。四方面军有充分把握控制隆、静、会、定大道,不会有严重战斗。一方面军可以主力南下策应,二方面军亦可向北移动钳制之。”

经过中央和红二方面军的不懈努力、红四方面军广大将士的坚决反对,张国焘最终放弃西渡主张,执行中共中央的统一号令。9月28日,红四方面军电告中央和红二方面军:“已遵照党中央指示停止西渡转向北进。”

当天,中革军委颁布“通(渭)、庄(浪)、静(宁)、会(宁)战役计划”,决定红四方面军北上与红一方面军会合,同时通报各部:“我一方面军南路军主力已进至单家集、界石铺附近地区,并向秦安、通渭前进中。我二方面军主力在徽县、两当,继向凤县、宝鸡方向活动,以吸引胡敌向天水西进,并钳制王均、孙震等敌。”

“目前胡敌被我二方面军之吸引,似将向天水方向集中,有利于一、四方面军在通渭、静宁地区之会合。”“我军在胡敌尚未能集中于西兰公路道上之前,应转向北进。”

张国焘的最大顾虑,是在西兰公路附近与胡宗南部作战。事实上,由于红二方面军东出陕甘边界,进攻凤县威逼宝鸡,成功吸引了国民党军,胡宗南部没有沿西兰公路推进,而是从宝鸡西行直奔天水,会合其他国民党军首先围堵红二方面军。因此,红四方面军未与敌军遭遇,顺利通过西兰公路,与红一方面军在会宁胜利会师。

红二方面军成了国民党军首先攻击的靶心:东面关麟征纵队第25师和第49师,经凤县向成县、两当推进,第140师经略阳进逼康县、徽县;西面孙震纵队第122师经武都向康县推进;南面孙震纵队第45军两个旅到达康县南面的阳平关;北面胡宗南第1师和第78师,沿西(安)秦(安)公路开到天水。加上陇南王均部两个师,红二方面军吸引的敌军多达八九个师,双方兵力悬殊。

当时国民党军一个主力师的兵力,比红军一个主力军还多,如关麟征第25师有1.1万多人,而此时红军兵力最多的一个军——红二方面军第2军,兵力也只有约9000人。

9月29日,中央致电红二方面军说:“你们尚保存伟大力量,将来发展无量,可为中国革命庆贺。”“在四方面军北上条件下,只要你们当前条件许可,应该尽量争取在现地区休息、整理、扩大。”

两天后,随着敌情迅速恶化,红二方面军报告中央,希望一周后撤离陇南北渡渭河:“一方面可策应一、四方面军之会合,同时我背靠一、四方面军争取休补,以便尔后估计西渡后好在敌之外翼活动。”

10月3日,鉴于红四方面军已安全北上,中央批准红二方面军从天水以西北渡渭河,并通报张国焘,告知12月起红一、四方面军“向北开展新局面”,二方面军就地“拒止南敌至明年二月”。

张国焘等回电说:“同意二方面军渡渭水以北活动,但须留外翼钳敌。提议二方面军在陇县一带,从胡敌尾后钳制之,使一、四方(面)军从从容容渡河……”

危急时刻,红二方面军既是党中央保驾护航的卫士,也成了张国焘避险求安的盾牌。

维护团结牺牲自我,促成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由于红四方面军西撤,没有了侧翼威胁的国民党第3军从武都向成县发起进攻,随后又从西和、天水派部增援。

1936年9月27日,敌军在小川镇首先与红二方面军第32军接触。随后,第2军4师12团和6师18团在成县以西抛沙镇阻击敌军3个团又两个山炮营。双方激战两日,战斗中18团政委牺牲,12团政委重伤。6师政委廖汉生的警卫班班长牺牲,3个警卫员牺牲1人、负伤2人。战至29日,我军牺牲近400人。

随着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师已成定局,红二方面军开始撤离陇南。由于时间紧迫来不及收拢,分散在康县各地扩红的6师17团被敌军隔断打散,除少数人后来归队外,全团数百人大部损失,造成6师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减员。

10月5日,红6军撤离两当,途经娘娘坝时遭遇敌军,战斗中第16师师长张辉不幸英勇牺牲。次日该师通过天水镇、罗家堡、盐官镇封锁线时,被敌伏击,全师伤亡300余人,师政委晏福生、政治部主任刘礼年和参谋长均身负重伤。晏福生因此失去右臂,成为5师师长贺炳炎和18团前政委余秋里之后,红二方面军长征中第三位失去胳膊的独臂将军。此前,余秋里刚刚在徽县锯掉负伤半年之久的左臂,这条断臂永远留在了陇南。

10月10日,红一、红四方面军在会宁庆祝会师之际,红二方面军正在北渡渭河。贺龙回忆:“过渭河,狼狈极了,遭敌侧击,渭河上游下暴雨,徒涉,水越来越大,冲了点人去。张国焘违背中央军委的指示,二方面军几乎遭到全军覆没。”

“在渭河南岸时也很危险。这是长征中最危险的一次。乌蒙山并不紧张,他们要埋炮,我都不准埋。在黔(西)、大(定)、毕(节)哪面都可以打,封锁线我们一冲就破了。要说紧张,第一次是甘孜,张国焘要困死我们;第二次就是成徽两康战役,我们原来估计四方面军不会走的。那时,我们给中央发了电报。早走(向北)两天就好了,不会这样狼狈,六军团也遭不到侧击。四方面军一撤走,敌人就围拢来了。”“早走两天可以少受损失,可以冲出去。(我们)往东打也好。可是不能,因为被大的战略意图箍住了。”

乌蒙山回旋战是红2、红6军团长征中的得意之笔。当时前有川军、滇军重兵防堵,后有国民党军10个师又1个旅围追,同样形势严峻。在贺龙、任弼时、关向应指挥下,红2、红6军团两万余人西进东返北突南下,闪转腾挪灵活作战,成功摆脱敌军突出重围。毛泽东后来称赞道:“二、六军团在乌蒙山打转转,不要说敌人,连我们也被你们转昏了头,硬是转出来了嘛!”

10月21日拂晓,国民党军发起“通渭会战”,由南往北全线进攻,企图将红二、红四方面军聚歼于黄河东岸。

按照中央指令,“二方面军进至单家集、硝河城线后即可开始休息、整理”。这里是红四方面军向南防御的左翼,隔开了东面的国民党骑1军,南面正对胡宗南第78师。

10月22日,红二方面军主力在会宁东北的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为三个方面军大会师画上了句号,但敌情并未缓和。25日,红二方面军按指定路线开始北移。27日,第32军在西吉的袁村河遭到胡宗南第1师攻击。此时,胡宗南第97师也开到了硝河城。

29日,北移途中的红二方面军,“全天行军纵队两翼和后尾与敌不断接触,敌机狂轰滥炸,随二方面军行动的刘伯承同志被炸伤”。贺龙回忆说:“我差点被炸弹炸死。”“部队搞得稀烂,后勤都搞完了。”

1938年,萧克、朱德、贺龙、刘伯承、任弼时(左起)等在一起合影

29日,第2军4师前去接替红一方面军防务,通过海(原)固(原)封锁线时被敌骑1军截断,损失400余人。第6军行至红羊坊时,遭胡宗南第1师侧击,部队被冲散,损失300余人。

30日,第32军一个营和一个团部在海原以北约15公里的上、下龙池(今龙池湾)遭敌包围,全部损失。

不到两个月减员2000多人,这在红二方面军历史上从未有过。为维护党和红军团结统一大局,红二方面军付出了沉重代价。

反对分裂维护统一,红二方面军始终态度鲜明。此前,在红二、红四方面军会师庆祝大会上,贺龙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张国焘说了句悄悄话:“国焘啊,只讲团结,莫讲分裂,不然,小心老子打你的黑枪!”他以独特方式亮明立场。之后,随西北局和红四方面军先行出发的任弼时给红二方面军领导写了一封信,提出:“二方面军在促成一、二、四方面军大会合上是负有重大责任的。”贺龙、关向应、萧克接信回复道:“我们完全同意你对过去党内斗争所采取的立场。我们坚决站在这一个立场上,为党的统一而斗争。”

在張国焘拥兵自重与中共中央抗衡的紧要关头,红二方面军的态度直接决定历史走向,举足轻重。如果说推动张国焘北上,靠的是旗帜鲜明的立场与行动,那么维护团结牺牲自我,则彰显红二方面军胸怀大局的担当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实现红军三大主力会师、达成党对红军绝对领导的“最后一公里”,是红二方面军将士用鲜血和生命铺就的。

历史应当被铭记。

猜你喜欢
四方面军方面军胡宗南
亦师亦友
亦师亦友
毛泽东一生中最黑暗的日子
胡宗南考黄埔遭遇身高歧视
小干部指责毛泽东『不公』前后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史》面世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史》序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介绍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介绍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