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常用计量单位教学策略

2022-05-16 20:38王毓莲
当代家庭教育 2022年12期
关键词:计量单位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王毓莲

摘 要:计量单位是贯穿小学数学始终的重要内容,对小学生思维发展、实际应用等能力的培养助益良多。而落实到教学实践中,计量单位作为约定俗成的名称和符号,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特点,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下面的内容即从实物感知,建构表象;合理参照,深度理解;实践体验,拓展延伸;注重方法,系统学习等四个方面进行计量单位教学策略的探索,以期达到突破教学瓶颈、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计量单位;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12-0142-03

Teaching Strategies of Measured Units Commonly Used 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WANG Yulian (The Fourth Primary School of Jingtai County, Baiyin City, Gansu Province, China)

【Abstract】The unit of measur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athematics in primary schools, and it is of great help to the cultivation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thinking development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abilities. In practice, the unit of measurement, as a conventional name and symbol,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bstraction and generality. It is difficult for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The following content is to explore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of measurement units from four aspects: physical perception, construction of appearance; reasonable reference, in-depth understanding; practical experience, expansion and extension; focus on methods, and systematic learning.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breaking through the bottleneck of teaching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Keywords】Unit of measurement;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strategy

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阶段,常用的计量单位有毫米、厘米、分米、米等长度单位,有秒、分、时等时间单位,还有面积单位、体积单位、质量单位等,都是需要小学生清晰理解、重点掌握的基础知识。小学数学教师要立足学情,分析教学实践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提升计量单位的教学效率。

1.实物感知、建构表象,形成直观性量感认识

计量单位的表象和内涵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也是必须掌握的重点知识。小学生偏于感性、更重直观,想要真正明白計量单位的实际意义有些困难,因此教师要从实物感知出发,通过直接观察、触摸、对比等方式来建构计量单位表象,以期形成直观性的量感认识。

首先,分析计量单位,找到对应的典型性生活实物。每一种计量单位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比较合适的表征对象,也可称之为典型性实物,这恰是认识、理解计量单位的最佳载体,因此教师一方面要分解剖析计量单位,对其内涵特点形成透彻认识。另一方面要在学生熟悉的生活物品中寻找能够形象表现计量单位的典型性实物,如面积单位的表征对象可以是数学书的封面,长度单位的表征对象可以是一个拳头,时间单位的表征对象可以是学生眨眨眼等。这些实物都非常直观形象,也易于学生接受,能够为学生迅速建立实物与计量单位之间的客观联系奠定基础。

其次,观察对比实物,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生成表征。实物观察是直观认识计量单位的第一步:拿出一段绳子,请同学们先看一看,观察绳子的外部特征,很快就有学生把绳子与线段联系起来,然后再通过量一量得知这段绳子的长度有1厘米,进而使学生对1厘米这个长度单位形成了直观认识;实物对比则是深刻理解计量单位的第二步:将一段1厘米绳子和长宽都是1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放在一起对比,大家发现长度单位1厘米是一个线段,面积范围1平方厘米则表示了一个平面,在两两对比中自然生成了符号表征,印象深刻、很难混淆。

最后,深入思考内涵,通过直观性量感认识建构表象。在观察对比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结合大量直观性量感认识建构计量单位表象,理解计量单位的内涵并用数学化逻辑语言进行表达,实现从直观到抽象的过渡。以面积单位教学为例,教师可同时出示两个正方形:一个是边长2厘米的4个正方形组成的,另一个是边长1厘米的9个正方形组成的,请同学们比较大小并说一说对面积单位的理解。学生先是自己思考,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对面积单位的表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真正认识到“物体所占平面图形的大小”即为面积单位。

2.合理参照、深度理解,积淀贴合性量感经验

选取合理适宜的参照物是计量单位教学的重要策略。鉴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他们脑海中留存的計量单位表象是不稳定的,也就是说,一旦实物长期不出现在视野里,他们对计量单位的认识就有可能出现偏差或模糊,比如,不确定1厘米到底有多长、1千克到底有多重等,从而影响计量单位的学习。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一般都会选取一个适宜的参照物,使其成为计量单位教学的“拐杖”,帮助学生更轻松地理解计量单位,积淀更多量感经验,建立更稳定、更鲜明的表象。

以长度单位教学为例,1厘米到底是多长呢?有尺子时可以用尺子量,没有尺子怎么办?教师请同学们观察自己的大拇指,一般来说,大拇指的宽度与1厘米的长度差不多,可用拇指宽度为参照物来计算1厘米,1分米则是把手伸开一拃长的距离,1米差不多是课桌的长度。这里的大拇指、手、课桌就是教师选定的参照物。如此当需要小学生进行估算时,他们就会快速想起参照物的表象,甚至能够利用参照物进行实地测量、估算,并且得出较为准确的答案。参照物用得多、用得熟练了,自然而然会积淀深厚的量感经验,提升自身计量单位的量感认知。

参照物的选取要科学、合理,具体要遵守三个原则:一是熟悉性,即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用品或日常所见中选取参照物,既要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让他们不陌生,又要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计量单位,如对于1厘米这个长度单位的认识,可用的参照物不少,手指宽度、订书钉、硬币等都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避免用木条、小棒等辨识度不高的物品;二是关联性,即参照物与所教计量单位要有紧密关联,不能将没有任何关系的两者生拉硬拽、牵强附会,以免造成学生的认知混乱,如学习时间单位时可引入红绿灯为参照物、学习体积单位时可选择小木块为参照物,而不需要小圆球、秒表等;三是易操作性,即参照物要方便带进课堂、方便学生的动手操作,最好是拿来就能用,不需要费心准备、精心设计等,如1厘米的参照物订书钉、硬币等都是如此。

3.实践体验、拓展延伸,倡导可操作性生活应用

第一,设计多种课堂体验活动,让学生通过亲历过程而加深理解。爱玩爱闹是儿童的天性,据此设计游戏、扮演等教学环节,特别是计量单位相关的体验活动,能够带领学生全情投入概念理解、推导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时间单位的1分钟是多长时间呢?教师可以设计两个小游戏:①击鼓传花,即随着音乐将小红花依次传递,在一分钟的时间内看看小红花能传递多远,鼓声咚咚,学生的心也随之沸腾,1分钟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同学们觉得1分钟很短;②木头人,即在1分钟时间内不许动、不许说话、不许笑,全班同学静静地坐在座位上,不管是头、肩、脸部表情还是手脚都不能动,否则就要重新开始,对于小学生来说,这1分钟则显得十分漫长。通过这两个游戏体验,学生亲自体验了1分钟的长度,对分、秒等时间单位有了深刻认识,对时间单位的概念、换算等大有助益。

第二,组织有效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拓展延伸中提升认知。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消化吸收等“再创造”,才能内化为自己知识体系中“活”的元素,偏重于意识领域的计量单位教学更是如此。而课外实践活动则是知识“再创造”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积累计量单位表象,不断感受计量单位内涵,最终熟能生巧,达到熟练运用的教学目的。以长度单位教学为例,当学生学习米、千米后,教师可设计一道实践题:请大家估算一下你家到学校的距离。很多同学皱起来眉头,这该怎么量啊?也没有这样长的绳子啊,就算有绳子,也没办法测量吧!后来经过小组讨论,学生们提出了两种方法:①步测,即先测量自己一步的长度,再计算从家到学校总共走多少步,用步数乘以一步的长度就能估算出家到学校的距离;②分测,即先测量一分钟内匀速走了多少路程,再计算从家到学校总共需要多少分钟,用一分钟走的路程乘以总共用时数就能估算出家到学校的距离。

4.注重方法、系统学习,完善整体性知识结构

计量单位教学不是短时间内完成的,而是贯穿小学阶段始终,因此教师特别要重视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系统性学习,将不同单位的知识逐渐填充到“知识树”上,在不断内化、不断完善中形成整体性知识结构。

第一,开展阶梯式学习,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所谓阶梯式学习,即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一步步深入地学习,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计量单位知识结构,是常规化学习方式之一。例如,学习长度单位时,先要学习厘米、分米、米,再学习千米,在横向维度构建了层层递进的学习阶梯,相似的还有时间单位的秒、分、时,重量单位的克、千克、吨等。除此之外,还有纵向维度的知识阶梯,如厘米、平方厘米、立方厘米,米、平方米、立方米等。在这样阶梯式上升学习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尤为重要,要在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前提下抓住重难点循循善诱,实现知识的正向迁移。

第二,开展比较式学习,帮助学生多角度认知计量单位。所谓比较式学习,就是将相同类别的单位集中起来,比较其中的异同点,从不同角度更加深入地理解计量单位。如在长度单位的横向比较中,厘米、分米、米、千米的相同点在哪里?它们都表示物体的一段长度,只是在长度上有所区别、大小不同,分别应用在不同物体、不同场合中;在厘米、平方厘米、立方厘米的纵向比较中,厘米表示的是线段的长度,平方厘米表示的是一个平面的面积,立方厘米表示的是物体的立体容积,三者分别代表了不同呈现形态的单位,学生明白了其中的区别,也就能更深刻地认知计量单位。

第三,开展贯穿式学习,帮助学生系统性学习计量单位。所谓贯穿式学习,即抓住一点线索向两头延伸,沿着计量单位的共通之处进行探究挖掘,系统化、结构化地学习。不管是长度单位还是重量单位,同类别单位之间的换算有个共通支持,即从小的单位向上换算为大的单位,要除以进率,如从厘米换算为分米,则要除以10,从厘米换算为米,则要除以100,而从大的单位向下换算为小的单位,要乘以进率,如从米换算为分米,要乘以10,从米换算为厘米,要乘以100。可以说,每种计量单位的换算都要用到此种方法,借此一点就可以进行线索贯穿式学习,形成清晰的量感经验,进而稳步提升计量单位的教学质量。

5.明确主体、探索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小学阶段学生无论是在思维方面还是意识方面都不健全,所以,数学教师在进行计量单位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这样才能保证无论学生面对任何题型的数学题都能够正确解答。在以往的小学课堂中,教师不能从根本上明确小学生才是教学主体,教师应当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思维,由围绕自己开展教学活动转变为围绕学生开展教学活动,这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达到最佳的计量单位教学效果。比如,教师在对学生讲解要计量单位的基础知识以后,要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探索时间,如果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只停留在理论上,那么其学习探索性和实践性就会极大程度降低,甚至不具备实际应用素养。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活动,用学过的测量知识、计量单位去量一量教室内、校园内学生感兴趣的物体,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这种方式能够最大化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探索去了解身边的数学知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探索思维与探索意识。

6.巧用问题、拓展学习,培养学生拓展思维

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计量单位包括千米、米、分米、厘米等,但是真正的计量单位除了这些还有很多,教师可以适当地对学生展开拓展教学,激发学生对计量单位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有趣之处。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片树叶,当引导学生学习完计量单位的基础知识以后,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有谁能够测量一下树叶的厚度?当教师提出问题以后,学生可能会跃跃欲试,但是经过实际测量可以发现,树叶的厚度要小于一厘米,这该怎么测量呢?从而激发学生的问题思维,学生就会非常想知道树叶的具体厚度到底怎么测量。这是教师就可以引出计量单位中最小的并不是厘米,比厘米小的单位还有毫米、纳米等。这就在极大程度上加强了计量单位教学的深度,增加了学生的数学视野,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奇妙之处,原来还有比厘米更小的计量单位,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小学数学常用计量单位教学虽然有实物感知、合理参照、实践体验、纵横对比等多种方法,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还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学情等随时变化,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教师要不断探索新方法、认真教授,学生要积极主动、認真学习,才能将计量单位教学质量推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王海风. 小学数学“计量单位”的教学策略[J].数学大世界,2018(05).

[2]窦平.浅谈大计量单位教学策略——以《吨的认识》一课为例[J].教育视界,2018(04).

猜你喜欢
计量单位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疯狂的计量单位》
《疯狂的计量单位》
宇宙的尺度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