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民俗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策略

2022-05-16 14:30谢畅
旅游纵览 2022年4期
关键词:文化元素文化资源旅游开发

谢畅

摘 要:为探究江苏省南京市民俗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策略,笔者分析民俗文化资源在旅游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南京民俗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的困境、南京民俗文化资源在旅游开发中的具体措施。南京民俗文化内容丰富,涵盖人文精神、生态自然、历史古迹、名人典故等,不同区域民俗文化差异较大,应用于旅游开发中,可以提升旅游活力,促进旅游业发展。因此,要发展民俗艺术产业,盘活文化元素,提取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和符号,从而实现深度开发。

关键词:旅游开发;文化资源;民俗文化;文化元素;南京

中图分类号:F592.7;G127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2020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大数据背景下南京民俗文化资源的优化发展研究”(2020SJA0558)。

民俗文化资源内容丰富,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与民族特色,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文化资源的优势,推动本地旅游业发展,进而拉动区域经济增长。要挖掘区域名人遗迹、风俗人情、历史古建筑,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推广本地文化,加强文化交流,积极发挥文化资源价值,打造特色旅游区。

文化资源、旅游资源是旅游开发的核心吸引物,南京地区民俗文化资源主要分为4种类型[1]。一是节事活动。以传统节日为中心,举办多种活动,如秦淮河畔观赏花灯、南京国际梅花节、南京雨花石艺术节、江心洲葡萄节、龙袍蟹黄汤包节等,都属于当地特色传统节日。二是民间艺术类。以民间艺术文化为中心,为游客呈现当地特色民俗活动,如南京白局等。三是生活习惯类。该类型旅游资源以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化、社交文化、礼仪文化、饮食文化为主,展现当地群居生活习性,通过极具特色的生活方式,展现本地区生活民俗。四是名人故居类。以民族英雄、历史人物、文人风采为中心,领略当地传统文化气息和精神氛围,如刘氏宗祠、陶弘景故居等。

(一)民俗文化充满区域特色、民族特色,可打造特色旅游区

民俗文化具有时间传衍的连续性,是地方古老文化的传承[2]。旅游开发过程中,利用民俗文化资源,传播特色文化的同时,可以传承优秀的民间文化,拉近旅游区同游客之间的距离,提升游客好感度,增加旅游区游客量。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文化多样,各区域生活环境、地理区位、发展态势各不同,形成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南京要凸显当地民俗文化特征,将其融入旅游活动中,给游客带来不同的文化感受,满足民众多样化精神需求,充分提升旅游区吸引力。

(二)民俗文化满足旅游需求,贴近民众生活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3]。各个地区的民俗文化都有自己的特色,可以满足游客“求新”“求变”“求异”“求乐”的心理需求,是沟通传统和现实、连接精神与物质的重要载体,属于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并且民俗文化资源是广布于各个地区的文化现象,是大众参与创造的,如今已经成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新风尚。因此,南京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利用民俗文化资源,增加旅游趣味性、文化性,充分满足游客的猎奇心理。开发民俗文化资源时,要尊重当地居民的传统习俗、生活习惯,领略当地灿烂的文化,打造特色旅游区,增强旅游区对游客的吸引力。

(一)开发深度不足

当前,南京地区民俗文化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社会内容,在文化旅游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性[4]。开展民俗旅游活动可以满足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传播礼仪文化、信仰文化、节日文化、娱乐文化等,但是当前南京地区在文化旅游营销过程中,其产品形式单一,如导游讲解不够深入、旅游项目的附属品开发不足、文创产品较少等,多数游客属于“走马观花式”的游览和参观,未能深刻理解当地民俗文化,多流于表面。单一化、低层次的开发不利于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文化旅游的特色不突出。对外宣传过程中,民俗文化旅游景点不受重视,地区分布较散,直接导致消费人群、参观人群不够集中,因此难以得到大范围传播,营销效果十分有限。

(二)难以形成品牌效应

众所周知,品牌建设是旅游开发的重中之重,但是南京地区在文化旅游品牌建设这一方面亟待提升,品牌规模效应并未形成,使整体区域民俗文化推广缓慢,并未充分发挥民俗文化资源优势。比如,秦淮灯会,该种民俗文化作為南京市旅游资源的代表,未打响品牌知名度,其品牌效应仅限于元宵节前后,民俗文化旅游难以得到强有力的品牌支撑,多数消费者对民俗文化旅游的热情不够持久。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将秦淮灯会与老门东、夫子庙等特色文化景点协同发展,形成联动效应,进而掀起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热潮,塑造民俗文化旅游新常态,让人们能够从多方位、多角度了解民俗文化资源,并且对该种资源进行开发和传播,争取营造“人人做宣传,人人会营销”的旅游新模式,最终形成品牌效应,提高文化旅游资源口碑。

(一)利用新技术,开发新型场景体验活动

“互联网+”时代,新媒体以数字技术为基础,将无线通信网、移动技术、数字电视终端相结合,不断创新媒体形态,改变传统媒体单一的宣传方式,更加注重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互动性。《“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已经明确提出,应该推动游客集中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旅游产业大数据平台,实施“互联网+”旅游行动计划[5]。要想深度开发南京民俗文化资源,可以将文化旅游产业与互联网相结合,利用广大民众最易接受的方式,构建民俗文化传播平台,提高民俗文化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比如,利用文化交互体验,通过新型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打造虚拟体验环境,通过这种特色旅游体验活动,使游客感受南京民俗文化氛围,在虚拟的三维环境中,与游客积极互动,从而唤醒其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意识,保护、开发、传承、发展民俗文化,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不能将文化旅游局限于旅游产品,而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聚焦产品,与其他衍生物相连接,开发文创产品,邀请特色手艺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来参加大型民俗文化展览会和文艺表演活动,现场展示民俗文化工艺品制作过程,并配有相关文字说明和视频讲解,将文创产品开发与区域性经济发展相结合,打响文化旅游品牌知名度。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民俗文化产品众多,通过新媒体传播技术,拓宽民俗文化推广平台,或者与当地文化馆、艺术馆、博物馆构建相应联动机制,深入开发民间剪纸、云锦、金箔等文化资源,通过展示活动,与游客积极互动,在旅游活动中注入文化内涵,最终实现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

(二)对民俗文化进行具象化表达,赋予传统文化时代内涵

在民俗文化的基本内涵中,人们可以发现民俗文化具有“历史连续体”特征,属于多文化综合体;因此,要想实现民俗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可以对资源进行解构,实现该地区文化资源的自我更新,提取出具有典型特征的价值符号和文化元素,从而开发出全新的旅游业态。

笔者以南京市江宁区民俗文化旅游开发为例,江宁区是“六代豪华”之地,城市空间规划体系完善,人文底蕴深厚,自然资源丰富,在文化旅游发展大背景下,相关部门为了深度挖掘江宁特色民俗文化,实现多元发展,对其文化内涵进行深入解读,通过再创造,开发出具有当地文化记忆的旅游业态。其资源类型可以分为节令习俗、特色工艺、民间演艺、传统艺术、民间演绎等,如“送夏”、制陶、竹制工艺、龙灯、荡湖船、谷里山歌、江宁民歌、放河灯、鲍家庄春节船灯、牛首山踏青等。在文化开发和利用过程中,提升乡村民俗文化与农民之间的黏合度,做好乡村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将民俗文化进行产业化开发,将文化旅游作为文化传承的常态,借鉴文化传统,延续、重建江宁民俗文化,构建新型旅游开发格局,逐渐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旅游+”全新业态转变,实现民俗文化的转型和升级。构建“春牛首、夏田园、秋菊花、冬温泉”一体化民俗活动,重新唤起农民对自己家园的记忆,着力打造乡村旅游风景线,注重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在保留本真的乡土文化基础上,依托自然资源,重塑旅游风景线,恢复原有的乡村风貌,使游客远离城市喧嚣,感受乡村独有的恬静與美好,通过对民俗文化的具象化表达,使其富有时代内涵。

(三)注重对外形象宣传,打响城市名片

为了提升民俗文化旅游产品的知名度,还应该注重对外形象宣传,借助特色节庆活动,利用旅游体验项目,不断为客户带来全新感受,打响城市名片,丰富民众文旅生活。在迎合市场需求的基础上,保留传统味道,从而提升民俗文化市场竞争力。比如,南京市六合区充分打造“茉莉花文化”,推进旅游示范点的建立,满足都市人群“求新、求异”的旅游需求,将“大泉人家”“农民画乡”“坪山翠谷”“赫家官塘”“长江渔村”统称为六朵茉莉,打造茉莉花园,注重乡村旅游和民俗旅游的深度结合。六合区在人文资源和自然生态资源的基础上,以政府为主导,统一规划,利用市场动力机制,挖掘民俗文化内涵,开发特色民俗文化产业模式,避免旅游开发的同质化,最终打响城市名片。同时,该地区充分利用文化旅游节,连续十年举办茉莉花民俗文化节庆活动,促进了六合地区旅游品牌宣传,使六合旅游逐渐被人们熟知,并广泛认可,充分挖掘本土民俗资源特色,营造视听盛宴,通过茉莉花文化节实现招商引资,带动该地区经济发展。

(四)整合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嵌入式开发

要想加大民俗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力度,相关部门必须留存文化命脉,在保护地方文化与生态的基础上,对民俗历史进行嵌入式开发,着力打造一镇一品文化旅游模式,充分挖掘和整合地方性非物质文化资源,给游客营造传统的人文气息,从而提升民俗文化的功能,提升其文化竞争力。例如,南宋御街的改造,杭州地区本身具有大量的宋、明、清和民国历史遗存,建筑古迹多种多样,俨然一座建筑历史博物馆,相关部门为了将该种传统人文气息保留下来,在丰富街道空间形态的同时,保留其经营特色,着力打造“方回春堂”“胡庆余堂”等老字号品牌,凝聚成所谓的城市精神,丰富居住建筑历史内涵,将其作为民俗文化开发和传承的载体,实现精神文明和空间形态的优化和整合。南京淳溪镇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非物质文化资源丰富并极具特色,如阳腔目连戏,双龙、单龙等龙舞品种等。相关部门应该将历史遗迹和民俗进行保护性开发,打造原生态民俗文化品牌,并创建文化创意交流特色小镇,将淳溪镇作为世界羽毛贡献技艺传承试点,培育自身文化品牌,将文化元素和审美元素相结合,更加注重非物质文化资源的多元发展,深入挖掘民俗文化。

部分民俗文化资源开发过程中,类型较为零散。因此,应该将民俗文化资源和旅游开发相融合,做好文化旅游产业开发,通过科学指导、政策倾斜、建立旅游示范点、实施人才战略,助力南京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最终打造民俗文化旅游区品牌。

[1] 陈俊安.马山县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研究[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3):13-16.

[2] 沈洪江,覃爽,张远义,等.文旅融合背景下的高原生态旅游开发策略:以青海省称多县为例[J].四川地质学报,2021(增刊2):98-103.

[3] 王先昌.基于传统民俗文化的旅游产品创新设计研究:评《文化创意与旅游产品设计》[J].水利水电技术,2020(6):205.

[4] 李楚鸿,周波.基于生态宜居理念的贵阳市开阳县城南片区城市规划与设计[J].新型建筑材料,2020(4):165.

[5] 常中爱.“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资源开发:评《美丽乡村与乡村旅游资源开发》[J].中国瓜菜,2020(10):118-119.

猜你喜欢
文化元素文化资源旅游开发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动画电影中的运用分析
庆阳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路径分析
武当山道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研究
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的转化
论传统文化元素在动漫设计中的运用
浅析民族性文化元素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
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基于文化资源的区域形象体系构建初探
凤凰古镇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
旅游开发对纳孔村布依族传统文化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