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雅婧
摘 要:民族声乐的复合性特点除了体现在审美和技术两个方面之外,还体现在地域的复合性、风格的复合性以及时代的复合性上。因此,从宏观上看,民族声乐艺术始终处于不断深入发展的境地。在这一背景下,民族声乐的演唱者如何能够更好地适应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或者应当在民族声乐教学实践中采取何种措施、途径提高其综合素养,是他们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对于此问题的解决,既关系到民族声乐演唱人才的培养,同时也关系到民族声乐艺术的未来发展。
关键词:美声唱法;中国民歌;应用
引言
传统民歌以民间演唱为主,传播范围和速度都十分有限,近代以来,中国民歌开始呈现出民间演唱和专业演唱两种方式并存发展的态势。专业民歌演唱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文化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以专业舞台表演为主的民歌演唱活动。专业民歌演唱属于民族声乐的一个领域。作为学科范畴,民族声乐主要是指20世纪以来在美声唱法“民族化”和民族唱法“科学化”互动过程中发展而来的一种具有鲜明中国风格、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的歌唱表演类型。一百多年来,民族声乐的学科建设成果提升了专业民歌演唱艺术的整体水平,而专业民歌演唱艺术的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民族声乐的学科内涵。本文重点梳理百年专业民歌演唱艺术的发展脉络。
一、民歌种类
民歌是通过传统歌曲表达情感的独特艺术形式。民歌是源于人们生活实践的独特精神产物,是劳动者自由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民歌的内容、形式和情感与人们的工作实践和生活环境密切相关。换句话说,民歌自然形成,具有原有的生态特色从形式上看,民歌可分为民俗曲和民歌曲两大类,二者有一定的区别:民俗曲具有较为稳定的音乐结构,歌曲的内容和形式协调一致;民歌结构变化丰富,有些民歌与诗歌朗诵相似民歌主要分布在河流和大同等地区以主题为基础,可以分为几个具体的类别:首先是以家庭生活为基础的民歌,其内容主要表现了人们的生活,比如采集痛苦和烧麦等。其次,还有表达男女情感和婚姻的民歌,如“包包荷花”等三是反映革命斗争的民歌,如“派遣郎为红军”。民歌主题丰富,涵盖了人们生活的几乎所有方面,也是工人生活情感的艺术表达。优美的民歌传遍了三晋地区,缅怀了无数劳动者的精神,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音乐文化。
二、美声唱法在演绎中国民歌中的应用
(一)做好与民族音乐教学的融合
民族歌曲創作与不同区域、不同民族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这是由我党在发展过程中的斗争历史决定的,也是中国社会现实所决定的。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在不同地区开展革命和建设,不同民族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他们用自己本民族的音乐来歌唱对中国共产党的拥戴,对中国国家建设的热情,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坚持,对中国美好未来的憧憬。要真正将民族歌曲融入声乐教学之中,就必须注重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知,强化他们对民族文化的喜爱。运用美声唱法演绎歌曲,强调对于整个身体的参与,运用头部和胸部的共鸣来进行演唱,因此,美声唱法最终的呈现出了依赖于喉咙发声之外,身体的协调参与也十分重要。民族歌曲无论是从内容还是思想,都坚持民族特色,在演唱风格、旋律情调等方面都具有较强的民族风格。对民族音乐有更全面的了解,才能在演奏过程中更好地感知民族歌曲。为此,要结合所在院校地域和民族特色,针对学生未来就业岗位和民族学校特点,融入更多民族音乐教学。
(二)发声方法
区分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在发声方面的差异,前者主要采用混合声区唱法,也就是在演唱过程中,混合真声、假声,并按照音高比例进行使用,保持声音的统一连贯,因此用美声演唱歌曲很少会出现明显的换声点。而民族唱法则会更多地使用真声部分,对于喉咙的要求较高,这使得美声演唱的歌曲更加明亮、清脆和流畅,也使得其应用与民歌演唱具有可操作性,并且受到越来越多民歌演唱者的喜爱,突破音域限制同时,保留原有民歌的风格特点。
(三)歌唱技巧能力的培养
歌唱技巧指的是演唱者在演绎歌曲时为了能够表现出歌曲中的形象、意境和情感所能够运用到的方法。歌唱技巧的运用实际上与歌曲的内容是有着一一对应关系的。歌唱技巧能力的培养实际上体现出了演唱者是否真正掌握了技巧与音乐表现之间的内在辩证关系。具体来说,民族声乐的歌唱技巧主要体现在声、情、字、腔四个方面,在能力的培养上需要遵循传统声乐表现的审美要求,即从依字行腔、以情带声、字声结合和字正腔圆的角度去规范歌唱技术,这也是体现出民族声乐民族性特征的根源所在。除此之外,民族声乐演唱者还需要掌握美声的演唱方法,针对民族声乐演唱中气息控制、喉头位置、共鸣腔体以及真假声结合方面存在的弱点,需要适当借鉴美声唱法在这些方面的训练方法,这对于调整演唱者的歌唱呼吸、音域拓展、音色转换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四)运用共鸣
在歌曲演绎过程中,对于共鸣腔体的使用频率较高,常用的共鸣方式包括头腔共鸣、口腔共鸣、胸腔共鸣等,通过共鸣的方式对歌曲进行充分调动,共鸣关系到音色的好与坏。美声唱法主要使用混合共鸣模式,依据音高低实现对共鸣使用程度的分配,能够保证声色的优美,在演唱过程中会更多地使用咽腔以及鼻咽腔,因此强调头腔共鸣,进而实现三个声区的统一。在具体应用过程中,需要着重进行训练。
结束语
民歌内容丰富,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们通过长期工作实践积累的宝贵财富。时代的发展引起了不同文化间的迅速碰撞,民歌由于优美的旋律和丰富的歌声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深入研究。只有各行各业的音乐家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传播民间音乐艺术,使之复兴,使广大公众深刻认识民间音乐的独特性,从而通过学习民间歌曲加深对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理解。
参考文献
[1]唐博.地方高校声乐教学中地方民歌的应用价值[J].艺术评鉴,2019(23):111-112+128.
[2]陈丽艳.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核心特质与魅力[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9,37(04):89-93.
[3]王永春.论专业院校民族声乐教育的四个审美维度[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9,37(04):137-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