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辩证关系及发展路径

2022-05-15 12:12郭亚军,冯宗宪
关键词:发展机制绿水青山发展路径

郭亚军,冯宗宪

摘要:绿水青山是生态文明,金山银山是物质文明,二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遵循从肯定到否定,然后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上升规律,也符合社会、经济以及生态的发展规律。本文从辩证唯物主义和经济学的角度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进行论述和分析,总结出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再从金山银山到绿水青山的三个发展阶段,并详细分析了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的基础,金山银山是绿水青山的保障的对立统一关系以及二者的螺旋式上升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山”理念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的“产业与生态相融合”的发展路径以及“一活四变”的发展机制。

关键词: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发展基础;发展路径;发展机制

中图分类号:B811.2;F0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22)01-0008-07

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阐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为了持续发展生产力必须保护生态环境,也只有生产力的持续提高才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最根本手段。人类奋斗的一个重要目标是生活在青山绿水中,但必须在经济发展中保护绿水青山,惟其如此才能实现长久的保护,才符合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不能简单地为了保护而保护,或者为了发展而发展,这都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中生产力发展是衡量一切社会实践根本标准的科学要求。

绿水青山是生态文明,金山银山是物质文明,保护绿水青山是发展金山银山的根本,发展金山银山是确保绿水青山长久续存的重要保障,二者之间呈现对立的统一,遵循从肯定到否定,然后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上升规律,也符合社会、经济以及生态的发展规律。因此,有必要从辩证唯物主义和经济分析的角度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进行阐述,科学认识和把握二者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变化规律、发展路径以及发展机制,防止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片面理解,确保该理论在实践中得到有效和准确执行。

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发展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新的历史时期的必然产物,也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经验的高度凝练,并且随着实践的推动和研究的深入而不断趋于完善,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体系奠定了思想基础,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时期[1]:

第一,理论萌芽时期。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浙江余村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指出现实中虽然有许多种发展途径可供選择,但它却是最可靠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这里,首先强调可持续发展,金山银山当然是发展,建设绿水青山却是更值得追求的发展,因为绿水青山是更高层次的金山银山。2005年8月24日,习近平又在《浙江日报》撰文指出,绿水青山是发展金山银山的先决条件,关键是要将绿水青山中的生态潜力通过产业发展提升为建设金山银山的经济潜力,如果不善待生态环境,未来即使付出更多的“金山银山”也难以买回今天这样的“绿水青山”[2]。2006年3月23日,习近平再一次强调生态优势的经济发展潜力,只要能够把生态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绿水青山就实现了向金山银山的转变,也就拥有了可以永久带来财富的摇钱树[3]。这一时期,作为当时的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总结浙江发展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经验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思路,并且论述了二者之间相互转化的经济条件和产业条件。

第二,理论深化时期。2013年9月7日,习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中阐述了“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社会发展的目标是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的合理均衡,二者暂时不能同时实现的情况下,要敢于舍弃金山银山去换取绿水青山,这里的舍弃并不是单纯的舍弃,而是另一种形式的获得,因为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的长期根源,保护眼前绿水青山是建设长期金山银山的最好方法。在2014年3月7日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会议举行期间,习总书记指出,要破解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的对立关系,就必须把二者在保护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统一起来,只要人的思想变了,发展路径也会相应的发生变化。  这一阶段,习总书记不仅从生产力是决定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的历史唯物主义角度阐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根本是保护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而且把从发达地区总结出的发展理念深化到了发展中地区,增强了该理论的普遍适应性。

第三,理论成型时期。2015年3月和9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及思想先后被确立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体制改革理念体系的重要指引和组成部分;在2016年“两会”期间的黑龙江代表团审议会上,习总书记进一步指出,不仅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东北地区的冰天雪地也是另外一种形式的金山银山,也需要在保护的基础上充分利用;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对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特色生态文明体系的重要意义[4]。至此,经过将近十多年的社会发展探索和理论深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中国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的重要指导思想。同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外延也得到了进一步扩展,把东北的冰天雪地和西北的大漠戈壁都概括进了绿水青山的范畴之内,因而也具备发展金山银山的内在潜力。所有生态资源本质上都是金山银山,关键要培养发现金山银山的眼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仅上升到了政策的高度,而且具有了理论的深度。

综合上述分析,习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起源于发达地区的发展经验,然后上升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最后向欠发达的地区推广,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统一。因此,“两山理论”是一个在发展中不断深化的理论,也必须在发展中加以理解,才能掌握该理论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体现,促进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协调统一。

二、“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辩证统一关系72232DEF-F64D-401B-8CE7-D6C5B9B553A3

2006年9月15日,习近平在浙江任职期间指出,辩证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轻重以及先后关系是决定哪种发展模式被选择的关键[5]。党的十九大上,习总书记基于系统联系的角度提出了“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论断,进一步深化了对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辩证关系的认识。

1.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本质上和长期中是统一关系,也正因为此,习总书记才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的基础,金山银山是绿水青山的保障,金山银山只有建立在绿水青山的基础上才是可持续发展,绿水青山只有处于金山银山的保障之下,才是永远的绿水青山,失去了此一方面也就等于失去了另一方面。只要金山银山不要绿水青山的结果是导致金山银山失去发展基础,最终变成穷山荒山,不仅会让经济发展成果得而复失,而且还失去了最初的优美环境,所以只要金山银山不要绿水青山是“竭泽而渔”。同样,单纯地为了绿水青山而舍弃金山银山也会导致绿水青山失去存在的保障,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向大自然拼命的索取,必然造成保护的越严密却破坏的越严重的局面,最终陷入生态破坏和生活贫穷同时出现的不利局面,所以,失去了金山银山支撑的保护绿水青山是“缘木求鱼”[6]。

2.如果不能遵循正确的发展理念,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也会表现出对立关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但要把这个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需要进行合乎规律的产业开发,用绿水青山中蕴含的生态资源建设金山银山,用金山银山的经济资源保护和发展绿水青山。但部分地方在发展中割裂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的统一,在保护绿水青山的时候,忘记了绿水青山中蕴含的金山银山,沦落为贫穷的保护;有的地方在建设金山银山的时候忘记了保护绿水青山,重开发轻保护,虽然短期内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损害了绿水青山也就损害了长远发展的基础,最终一样沦为贫穷。以上两种开发模式都是对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的片面理解。单纯保护下的“贫困中的富裕”,或者单纯开发下的“富裕中的贫困”,都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

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是生态利益和经济利益的高度和谐。不能因为短期的偶然的对立而看不到长期的本质上的统一,但也不能因为长期的本质上的统一而忽略了短期的偶然对立。在看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存在统一关系的同时,也要看到二者短期的对立,单纯的生态环境绝对不是经济发展,甚至保护绿水青山在短期内还可能影响金山银山,此时要从建设金山银山的视角来保护修复绿水青山,让生态绿色进化成具有经济竞争力的产业,解决生态与经济之间的对立,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貫彻到实处;同时,既要看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短期对立,一方的发展在短期内可能不利于另一方的发展,例如我们在生态保护中取消高污染产业的发展,短期内可能带来国内生产总值下降,影响地方税收增加,甚至还可能影响到一部分人的就业,但也要洞察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深层次上相互转化的一面,认识到绿水青山是促进金山银山建设的决定因素一面,现在淘汰落后的高污染产能,目的是为了建立先进的高清洁产能,国内生产总值的短期下降是为了长期的更快发展,地方税收和人民就业必然会出现更快的增长,最终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高度统一。

三、“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辩证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内部矛盾的对立统一,沿着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路径螺旋式上升。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绿水青山是第一阶段的肯定,金山银山是第二阶段的否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第三阶段的否定之否定。因此,准确把握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内涵,关键要认识到此处的绿水青山不是单纯的绿水青山,而是一个经过了金山银山发展阶段或者是有金山银山内涵寓于其中的绿水青山,属于发展中的否定之否定阶段,所以必须从发展的角度加以把握。

分析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认识过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在人类历史上的表现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绿水青山的肯定阶段,此一阶段属于前工业革命时期。人类开发利用自然的力量相对弱小,尚不足以对自然造成超出其修复能力的破坏,统一性在双方的开发和修复的关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即是古人所谓的“天人合一”[7]。然而这种“天人合一”建立在人类对大自然的屈服和崇拜基础之上,人类虽然可以享有绿水青山的生态收益,却没有办法享受到金山银山的经济收益,此时的绿水青山缺乏先进生产力的支撑,人们的生活水平不高,不能充分利用大自然对于人类的馈赠,因而是贫穷的绿水青山。此时的绿水青山对于人类来说是一种不得不接受的必然,而不是人类力量发展到高级阶段,既满足自身发展需要,又满足自然修复需要的和谐共鸣。

第二阶段,金山银山的否定阶段,此一阶段属于工业革命以及之后很长一段时期。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发展速度加快,人类开发利用大自然的力量日益强大,自然成了人类开发利用的对象,人类生活越来越富裕。然而也是在此阶段,人类对自然造成的不利影响超过了自然的修复能力,生态状况日益恶化,人类虽然可以享受金山银山的经济收益,但生态环境恶化带来的损失又很大程度上抵消了金山银山收益带来的享受,甚至威胁到金山银山的长远发展。此时的金山银山建立在牺牲绿水青山的基础之上,因而是不可持续的发展,长远而言,影响到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然而,此阶段虽然破坏了大自然的自我均衡,但也为恢复大自然的均衡奠定了技术基础和经济基础,甚至奠定了社会需求基础,从而有利于人类在更高的层次上解决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的两难选择。

第三阶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否定之否定阶段,也就是目前阶段,不仅包括科技的革命,而且包括生态和思想的革命。此一阶段的绿水青山虽然看起来是绿水青山,但却有金山银山蕴含于其中,不仅有生态资源的环境保护功能,而且有经济资源的价值创造功能,是金山银山对绿水青山的高层次回归。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提供了发展基础,让金山银山发展得更长远,金山银山为绿水青山提供了发展保障,让绿水青山走得更稳健。72232DEF-F64D-401B-8CE7-D6C5B9B553A3

我国70多年的发展也为以上发展规律提供了多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最初,我们对经济发展的需求超过了生态环境的需求,尽管中央政府一再强调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但不少地方政府还是不同程度走上了以绿水青山换金山银山之路。到了21世纪初,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绿水青山也受到严重破坏,不利于人们对美好生活需求的满足。所以,此时有必要提出为了绿水青山而可以舍弃金山银山的选择价值观,单纯的绿水青山固然不利于人类发展,单纯的金山银山却一定是对人类发展的否定,这里的追求绿水青山是因为人民的生活幸福要求更多的绿水青山,敢于舍弃金山银山是因为我们通过经济发展已经积累更多的金山银山。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经济总量发展为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水平也稳步增长,有资格也有能力说不要,这里的“不要”不是说放弃金山银山,而是对金山银山的更高层次上的扬弃,既超越了绿水青山也超越了金山银山,在金山银山的保障下建设绿水青山,在绿水青山的基础上建设金山银山,最后实现绿水青山的生态保护和金山银山的经济发展在更高层次上统一发展的目标。

马克思认为,任务只有在被解决的条件已经具备或者已经在现实中逐渐累积的时候才会被提出[8]。我国八大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国家社会的主要关注点是如何通过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更好满足人民对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持续增长需求。因此,虽然也渴望绿水青山一样的生态环境,但对金山银山的物质渴望占据了矛盾的主要方面,此时的方针是要绿水青山,但更要金山银山。十九大之后,社会基本矛盾发生了彻底变化,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已经得到满足,新的更高级的生态绿色需求已经逐渐开始上升為社会主流,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四十年的持续增长也为解决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悖论累积了物质和科技资源,此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的提出,不仅是对未来发展阶段的科学预测,也是对现有发展进程主要矛盾的准确把脉。

综上所述,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仅是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高度统一关系的生动概括,也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思想在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方面的具体应用,同时也说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建立在对人类发展的深刻认识和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基础之上,也只有在这样的时代,这样的生产力,才能诞生这样的认识,也才能在实践中成为可能。无论是经济发展先进的地区还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不仅要把该思想视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目标,而且要作为实现该目标的根本手段,以保护推动开发,以开发促进保护,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高度统一,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扎扎实实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

四、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路径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5月18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实现“绿水青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目标其实就是构建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体系。因此,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关键在于,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走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经济发展路径,推动生态文明体系建立和完善[9]。

1.产业生态化。产业是金山银山,生态是绿水青山,产业生态化就是用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提升金山银山的产业形态,在经济发展中保护和修复生态,实现人的发展与自然存在的和谐共处。因此,必须按照生态化的原则优化和改造原有生产方式。在每个行业和每个地区中,都要把生态和产业结合起来,按照保护资源、节约资源、利用资源的方式组织生产,给一二三产业赋予生态化的特色,让金山银山因为绿水青山不仅具备发展价值而且有高质量的生活价值,实现金山银山在更高层次上向绿水青山的回归。

对于那些经济发展取得一定的成绩,但生态环境保护却相对落后地区,应该在继续推进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治理保护生态环境,一方面要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加大力度,以优美环境提升人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另一方面要优化产业发展结构,从低水平的开发利用向高水平的绿色生态产业转变,满足人们对生态绿色和健康的需求。

2.生态产业化。生态产业化就是实现绿水青山的生态资源向金山银山的产业资源转变,让生态通过产业的方式得到开发和保护。那些生态环境优越而经济发展较差的地区,更是要坚持这种生态产业化的发展理念,把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融合起来。这些地区的领导者,一方面要坚决改变破坏无价的绿水青山追求短期的金山银山的单纯发展型观点,因为这是对子孙后代的不负责任;另一方面也要坚决改变对习总书记“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观点片面理解导致的放弃对金山银山的追求,这是对当代人的不负责任。习总书记的“绿水青山”是有“金山银山”作为保障的绿水青山,是满足人们生态需要和经济发展需要的对立统一体,习总书记让人们不要“金山银山”,是让人们放弃那些破坏绿水青山的金山银山,而不是要放弃那些可以建立在绿水青山基础上的金山银山,不是让人们单纯放弃金山银山追求绿水青山,而是要以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服务业的生态型产业发展去开发、利用和保护绿水青山,实现两种发展理念的辩证统一。

对于此类地区, 生态产业化就是开放利用当地的生态资源发展产业,不仅让产业具有生态的特色,而且让生态产生更高的经济价值;保护绿水青山不仅仅是保护环境而且是保护长青的摇钱树[10]。首先,要紧紧把握“三产融合”“三生融合”以及功能多样化的发展理念,立足绿水青山资源基础,充分利用新科技革命成果,大力发展现代高效生态产业,充分开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经济发展潜能。其次,要注意发展内生于绿水青山,能够充分开发绿水青山内在经济潜力的产业,如南方一些地区利用丰富的生态环境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养生以及林下经济等产业,北方沙漠地带将防沙治沙工作和发展沙产业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改良环境,而且可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把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建立在当地独有的资源禀赋特点上,在具有自身特点的“绿水青山”上完成自身的“金山银山”建设目标。

五、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机制72232DEF-F64D-401B-8CE7-D6C5B9B553A3

绿水青山不会自然而然成为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只是一种潜在的可能,要把这种可能变为现实需要一系列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有机配合。2015年1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让贫困地区的土地、劳动力、资产、自然风光等要素活起来,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带动贫困人口增收的构想,这不仅明确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一活四变”转化机制,而且强调了该理念在推动贫困人口增收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重要意义。

“一活四变”机制的核心是产权明晰化、资源财富化、组织企业化、联系股权化以及生态产业化,最终目标是“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11],下面从五个方面具体阐述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内在发展机制:

1.让生态资源要素活起来。贫困地区之所以贫困,最主要的原因是贫困地区拥有的各种自然生态资源因制度创新或平台建立不足,无法与资金、技术以及人才等现代化因素进行配置,经济发展方式与资源禀赋不匹配,难以实现自然资源潜在的经济价值,捧着金饭碗却向别人讨饭。自然生态资源具有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双重属性,生态资源利用也必须立足于这种二重性,不能因为一方面而忽略了另一方面。所以,不仅要从公共产品属性出发,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指导作用,加强对绿水青山的保护,而且要从私人产品属性出发,有效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把绿水青山变成可以交易的产品,让绿水青山等资源活起来。

2.资源变资产。此步骤的核心是界定产权,从经济学上看,任何可以为人类开发利用的东西,只要能够具有某种效用,可以被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使用,都可以稱为资源。而资产则是受制于一定的规章制度,确定了究竟归谁所有以及受益如何分配等所有权属关系的资源。“资源变资产”的本质就是通过明晰产权,确定资源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对资源进行市场估价并促进其进行市场交易,实现资源满足人们需要的功能。绿水青山是资源,金山银山是资产,“资源变资产”就是从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和市场交易制度设计入手,明晰资源所有权属,推动资源交易和流通,促进资源整合,为绿水青山所蕴含经济价值的市场实现奠定机制基础 [12-13]。

3.资金变股金。把公共的自然资源变为有明确经营人的资产并不一定可以保证资源增值,也就是说即使明晰了绿水青山的经营者,也不一定可以保证变为金山银山,必须让绿水青山变成经营资本,即资金变股金,才可以实现有效增值。资金变股金的本质是把前述通过资源变资产分散到单个持有人手上的自然资源,通过市场手段重新整合起来,实现自然资源的资本化。所以,资金变股金就是在资产所有权明晰基础上进行整合,通过产业平台和企业平台,引导农户把手上的绿色资产投入到龙头公司和合作社等新型经营实体中,让“绿水青山”资产实现市场化和规模化运作,解决好绿色资产的集中使用问题。

4.农民变股东。只有让农民成为绿水青山的主人,他们才会发自内心的爱护绿水青山,只有让农民能获得开发绿水青山的收益,他们才有强劲的动力创造金山银山。农民变股东的关键是做强可以把农民统一起来的组织如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或者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农民手上的绿色资产投入到这些组织中,从持有资产变成持有股份,从分散的农民变成有统一组织的股东,为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变打下组织基础。变化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龙头企业带动变,按照以龙头企业带领农户发展产业的思路,培育龙头企业参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革,带动农户把自身持有的绿色资源入股到农业龙头企业中,为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注入强劲动力。二是集体合作社覆盖变,引导农户将自身持有的绿色资源入股到村集体合作社获得原始股,在合作社的带领下发展产业,实现绿水青山的增收潜力。

5.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就是要把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转变为金山银山的经济价值。考虑到绿水青山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属性的统一,单纯的政府保护和市场开发都不足以有效发挥其完整功能。所以,在保护生态和发展经济中,既不应该单纯的强调生态保护或者强调产业发展,也不应该单纯的强调政府或者市场的作用,而是将绿水青山所蕴含的生态要素融入到金山银山所蕴含的产业发展中,协调发挥政府和市场两种配置资源方式,把生态和产业结合起来,发展产业保护生态,保护生态提升产业,突出一二三产业的生态特色,让资源的生态价值通过经济价值的方式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柯水发,朱烈夫,袁航,等.“两山”理论的经济学阐释及政策启示——以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18(12):52-66.

[2]哲欣.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N].浙江日报,2005-08-24(01).

[3]哲欣.从“两座山”看生态环境[N].浙江日报,2006-03-23(01).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01).

[5]哲欣.破解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两难”悖论[N].浙江日报,2006-09-15(01).

[6]孙要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现的理论创新[J].环境保护,2020,48(21):36-38.

[7]赵建军,杨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哲学意蕴与时代价值[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5,31(12):104-109.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298.

[9]张云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丰富内涵和实践途径[J].前线,2018(04):13-15.

[10]庄贵阳,丁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机制与路径选择[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20,45(04):26-30.

[11]陈全.“三变”改革助推精准扶贫的理论逻辑和制度创新[J].改革,2017(11):43-46.72232DEF-F64D-401B-8CE7-D6C5B9B553A3

[12]黄祖辉.“绿水青山”转换为“金山银山”的机制和路径[J].浙江经济,2017(08):11-12.

[13]黄祖辉,姜霞.以“两山”重要思想引领丘陵山区减贫与发展[J].农业经济问题,2017,38(08):4-10.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and Development

Path of “Lucid Waters and Lush Mountains are Invaluable Assets”GUO Yajun1,2 ,FENG Zongxian1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710061;

2.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Northwest A&F University,Yangling, Shaanxi712100,China)Abstract:Lucid waters and lush mountains ar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while invaluable assets is material civilization,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is dialectical unity,which conforms to the spiral upward law of affirmation- negation-negation of negation,and also conforms to the law of social,economic and ecological developmen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and economics,this article discusses and analyzes the theory of “lucid waters and lush mountains are invaluable assets”,sums up three development stages from lucid waters and lush mountains to invaluable assets,and then from invaluable assets to lucid waters and lush mountains,and explains the unity of opposites between lucid waters and lush mountains as the foundation of invaluable assets and invaluable assets as the guarantee of lucid waters and lush mountains,and the spiral development law between the two.On this basis,it puts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cology” and the development mechanism of “one activity and four changes” in the practice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for the concept of “two mountains”.

Key words:lucid waters and lush mountains;invaluable assets;development basis;development path;development mechanism

(責任编辑:王倩)

收稿日期:2021-07-01DOI:10.13968/j.cnki.1009-9107.2022.01.0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373206)

作者简介:郭亚军,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资源经济与环境管理。72232DEF-F64D-401B-8CE7-D6C5B9B553A3

猜你喜欢
发展机制绿水青山发展路径
创新方法 用“绿水青山”赢未来
用清廉守护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
基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机制研究
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机制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大数据技术对新闻业务的影响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